目前,“虛擬運營商”已基本完成一整套方案,預計本月起可接受企業申請,最快5月發放首批運營牌照,試點期初定兩年。
所謂虛擬運營商,即企業可從電信運營商手中,租用號碼、時間、網絡等資源,再將其與自己提供的服務捆綁包裝,向終端用戶進行銷售。1月8日,工信部公布《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要求擁有移動網絡的三大電信運營商,在試點期間至少與2家以上轉售企業開展合作。這意味著未來將有至少6家民資企業將獲準運營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成為所謂的“虛擬運營商”。
盡管虛擬運營商剛剛處于申請階段,但電信運營商仍感到有壓力和擔憂。中國聯通董事長在兩會間隙坦承,面對即將到來的虛擬運營商,基礎電信運營商有壓力。
虛擬運營商對電信市場的沖擊有多大,是否意味著無手機號的時代即將來臨呢?
在業內看來,從事OTT業務的互聯網企業更適合成為虛擬運營商,但由于同運營商存在競爭關系,難以被運營商選中。運營商高層多次在公共場合表示,互聯網企業已對電信運營商造成競爭,嚴重擠壓短信甚至語音業務,尤其是騰訊的微信直接威脅到運營商業務。
反倒是蘇寧、國美這樣的運營商渠道分銷商,因為對運營商業務沖擊不大,會成為首批虛擬運營商。
不過擔憂歸擔憂,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虛擬運營不會對傳統運營商的核心帶來大的沖擊。
“嚴格意義上來說,轉售也分不同層次,有的僅僅是代理,有的還要有你的品牌,有的還需要建一些計費管理系統,以及拓展增值業務等?!鞭蓢A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轉售是營銷渠道的拓展,并沒有涉及到核心基礎網大規模的建設?!?/p>
在他看來,以合作雙贏的方法去處理這個問題可能更好。正如常小兵所述,與虛擬運營商合作的機會很多,但如果整個電信業蛋糕不做得更大,而僅僅在現有規模下切蛋糕,而不能找到做大蛋糕的方法,對整個行業都會有壓力,“因為那樣可能吃了今天沒明天。”
此前接受鈦媒體采訪時,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單單依靠運營商很難把整個產業鏈做大做強,像虛擬電信運營商這樣的民資加入,有利于把虛擬電信這塊蛋糕做大。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這塊蛋糕不夠大,還無法明確劃分給雙方。
不可否認的是,從近年的短信業務下滑,通話時間下降,電信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下被逐漸弱化。然而,虛擬運營商的空間有多大呢?
飛象網CEO項立剛不看好虛擬運營商,虛擬運營商受制于主導運營商,無運營經驗,無運營人才,無大用戶群,憑什么和主導運營商競爭?“我只相信一種,比如我有富士康資源,可以拿到幾十萬資源,再做深做透,提供專門服務?,F在全國范圍上,別的不說,計費平臺就要你命,最后花錢買教訓?!?/p>
盡管不管看好,但虛擬運營終將是當代通信創業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如果電信運營商不作任何改變,語音依舊不免費,難以逃脫管道化和被OTT業務替代的命運。未來,人們或許不再需要電話號碼,QQ號或者微信號將成為互聯網上的ID,而傳統運營商一個號碼的時代也將成為過去。
來源:iot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