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的狷狂、張小龍的質樸,那些4小時之外超級產品的基本素養?

0 評論 2594 瀏覽 3 收藏 14 分鐘

以訛傳訛,三人成虎,互聯網似乎隨時都能為你改變態度。

2019開年以來,羅振宇似乎一直都很忙!

有人拿他和高曉松比較,同樣都是2012年誕生的談話類節目,《曉說》壽終正寢,幾乎沒有什么非議;但《羅輯思維》卻有點意興闌珊,他似乎犯了眾怒。

也有人拿他和羅永浩比,作為“羅家三寶(羅永浩、羅振宇、羅玉鳳)”中難得的“幸存者”,在《燃點》中明志的羅永浩顯得有些悲壯,在跨年演講上侃侃而談的羅振宇依舊倜儻。也有不少人拿他和吳曉波比,同樣都是跨年演講,吳曉波的總感覺各種“偉光正”,羅振宇的就有點“傻大粗”,這難道就是內行與外行的差距?

如果還要比,羅振宇和樊登、混沌大學、十點課堂……似乎也能相提并論。但是把羅輯思維和權健放在一起,就有點誅心了。

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2018年12月31日羅振宇那場在深圳“春繭”體育館上映的演講,還是一樣的配方,還是一樣的味道,只不過這“酒精”的度數似乎低了不少。

當然,有江小白和瀘州老窖這一老一少兩“大”酒業巨頭撐場子,得到自然是有點飄;以至于本來就充斥著各種名人名言、干貨和熱點的超長版PPT就變得越來越骨感。再加上前幾年羅振宇至少還提到過“互聯網恐慌”“國民總時間”“人生算法”和“超級用戶思維”這樣不太新鮮但是卻足夠“動人”的詞匯,并且與用戶息息相關的互聯網概念。

與之相比,2018年的“小趨勢”和“非共識”真的就太平庸了,而且他幾乎完全忽視了付費用戶,一門心思報予“帝王家”(創業者)。

也不是說羅振宇自此就“黔驢技窮”了,關鍵是跟著“得到App”一起成長,每天都飽受著新資訊、新思維和新知識“摧殘”之后的年輕人,他們已經被“寵壞了”,他們的認知水平已經“躍遷”,但羅振宇本人似乎已經到達了極限,他很難再給用戶提供更多的新意和刺激;尤其是羅振宇每天早晨6點死磕、一周一部《羅輯思維》的慣性被打破之后。

羅振宇,那個通過205期視頻在我們心中塑造“耿直”的胖子形象,不知不覺就崩塌了。

當然,在此我也不打算“批斗”羅振宇,畢竟在當下這個喜歡用“放大鏡”觀望偶像的優點,用“顯微鏡”窺視創業者缺陷的時代,喜歡一個人、崇拜一個人,討厭一個人、甚至是毀掉一個人的成本都太低了。

以訛傳訛,三人成虎,互聯網似乎隨時都能為你改變態度。

特別是在這個抖音推薦算法、微信左右人脈、微博掌控輿論的大時代,你的點贊、你的轉發、你的評論,每一點看似都無關緊要,但每一次操作在算法決定的世界中又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決定了你下一秒、下一條、甚至是下一屏看到的是什么。

于是2018年12月31日的跨年演講,羅振宇“好心辦壞事”。2019年1月9日的“述職報告”,張小龍“無心插柳柳成蔭”。但不管用戶對于這兩者的評價如何兩極化,我們無法否認的是,不管是張小龍,還是羅振宇,他們都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超級產品經理。

張小龍只是湊巧打開了“微信”這個魔盒,羅振宇卻是有準備有計劃有恒心的開啟了知識付費戰場。

一、得到VS微信

得到和微信,這兩個購機、換機以來第一時間必裝,從不卸載,而且每天必須打開的軟件——這或許是當下互聯網人士最貼切的“寫真”(當然,還有頭條、微博、抖音和支付寶……但在這里,它們不重要。)

得到用來自習,微信用來社交;在得到中深呼吸,在微信中喘口氣。這似乎是大多數“有志青年”的現實寫照。

時至今日,得到和微信中的界限已經沒那么明顯,在朋友圈里打卡,在知識城邦中撩騷的人也不少;于是,這兩種社交關系逐漸就形成了當下年輕人生活狀態的“潔身自好”。

當然,微信的關系是“關注”,是在熟人社交關系中尋求一種感性人設的認同;得到的關系是“購買”,是在陌生人關系中尋求一種理性人設的志同道合。

同樣是互聯網時代的新型社交關系,attention不一定比buy膚淺,而buy也不一定比attention高尚,但它們的發展方向都是相同的,就是在同樣的領域內讓參與者的人設更加“真實”而“豐滿”。

得到不缺競爭對手,知乎、分答、喜馬拉雅,但它一直獨占鰲頭。微信也不缺挑戰者,以前的陌陌、探探和微博,現在的Soul、子彈短信、即刻、音遇、POP、硬核、Zenly ,但它始終獨一無二。

現如今,知識付費已經回歸冷靜,得到限于“三年之痛”的輿論危機。

社交網絡遭遇瓶頸,微信似乎又要正面硬抗來自王欣、羅永浩和張一鳴的三國聯軍。

得到沒有倒下,些許的輿論還無法將它擊垮;微信沒有害怕,占領社交領域高地的它月活接近11億英姿煥發;而這就是它們作為超級產品的氣度——一款超級產品必須要有自己的“抗競爭”能力。

二、羅振宇VS張小龍

了解微信、得到原委的人都知道:先有微信,后得到;得到是羅振宇裹挾微信200多萬粉絲開枝散葉之后的結果。

可以說微信成就了得到,而這也是微信作為一款超級產品的涵養,要知道不只是得到,近年來如流星一般劃過天際的自媒體,乃至于新媒體這個行業都算是微信帶來的“紅利”。

作為兩款超級產品的超級經理人,我們目前的共識是:羅振宇“有種、有趣、有料”,張小龍“嚴肅、認真、傲嬌”;也正是因為兩個創始人人設迥異,導致了這兩款超級產品從誕生之初就有著各自不同的基因。

得到,更重利,偌大一個App除了李翔商業內參其它幾乎全是“購買”按鈕,但羅振宇一開始也說了,他只是一個商人;相比之下張小龍就顯得克制多了,微信迭代到7.0,無疑不是妥協和平衡之后的結果,近11億的月活,官方近乎是“無為而治”,雖然近年來各種入口和廣告都不少,但是我們知道張小龍真的盡力了。

微信成為國民標配,但張小龍卻從不居功,而且一年也才現身兩次,以至于他的無數細節被放大。

得到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也不可謂不成功,但是得到的成功和羅振宇不斷透支自己的人設是分不開的,365天,天天聽見,以至于他的無數缺憾被凸顯。

用戶可以在心中裝下一尊神(張小龍被神化),但是卻無法在眼中容納沙子(羅振宇引用一句名言都被扒出原委)。而這就是用戶對于一款超級產品的多維感知,近乎潔癖。

這也是為什么華為因為5G被推到風口之后,無數人把“華為=愛國”當成是笑話的原因。

一款超級產品不能有半點瑕疵,而這就是產及產品的“抗輿論”能力,哪怕有些事情根本就不是超級產品本身帶來的。

三、小趨勢VS小程序

發展到現在,微信已經走出了自己的“七年之癢”進入了第八年,君不知微信七年的時候有多少人預見微信沒有未來,微信在第七年有多“抑郁”,張小龍把兩個小時變成四個小時就有多“委屈”。

至于得到,還深陷在自己的“三年之痛”內,2017年,得到誕生的第二年就有人質疑,如今2019了,質疑聲又卷土重來;而且這一次好像還是有規模有組織有共識的“空襲”,甚至有人拿得到和權健類比,不然羅振宇也不會“失言”把自己比作是“賣健身卡”的。

但就算是如此,得到和微信這兩款“社交軟件”依舊為這個寒冬之下的2019提供了一份“完整”的答卷:羅振宇談到了“小趨勢”的前景,寒冬之下,我們大可不必畏懼;張小龍講到了“小程序”的使命,寒冬來臨,我們需要相信未來。

或許,羅振宇眼中看到的未來太過樂觀,張小龍眼中看到的未來有失偏頗,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下這兩款超級產品,兩款能夠左右年輕人生活和認知的超級產品,它們眼中看到的未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知識付費時代,打敗得到的不會是另一款得到。
  • 社交網絡時代,打敗微信的也不會是下一款微信。

但是在當下這個5G時代將至、第五代互聯網將來,人工智能普世化的未來,我們還有機會在新的“網絡生態”上對得到和微信形成降維打擊;就像得到對知乎、微信對微博做過的事情。于是在即將到來的“智聯網”,小趨勢很可能為企業為羅輯思維掙得一線生機,小程序入駐“智聯產品”幫助微信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智能終端。

而這,就是超級產品的“抗衰老”能力;不說我們要有看到下一個十年的能力,但至少要看到三五年。

得到因為看清小趨勢可以為扎穩打,微信因為押注了小程序可以步步為營。

在前文《2019超級產品,我和未來設計有個約會!》中我們定義了“超級產品”的三高“高顏值、高品質和高感知”,這是從0到0.1;在《無雙向左,護墊俠向右;超級產品是怎樣煉成的?》中我們提到了如何去做一件“超級產品”的三種力“想象力、執行力和感召力”,這是從0.1到1.

在這里我們依據得到、微信在市場的“魔考”下具有的“生理素質”——“抗競爭、抗輿論和抗衰老”,這是一款產品成為超級產品之后還能繼續當一款超級產品必須具備的能力,這是從1到N。

  • 抗競爭需要你在專業領域的一枝獨秀。
  • 抗輿論需要你在眾口鑠中的堅不可摧。
  • 抗衰老需要你在日新月異下大有可為。

#專欄作家#

幻夢邪魂,微信公眾號:wanyidongx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每一次輸出至少都有一次有價值的思考。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