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賽道的未來在哪里?

5 評論 4607 瀏覽 21 收藏 12 分鐘

社交是一條緩慢從完全陌生走向熟人社交的單向線路,其過程一般為:完全陌生-開始了解-深入了解-普通朋友-熟人-超級熟人。

最近發布了三款社交產品,讓人不得不好奇社交這條賽道的未來在哪里。

社交生命線

關于社交,我認為社交是一條緩慢走向熟人社交的單向線路,終局是【超熟人社交】

聊聊社交

之所以定義為【單向線路】是因為這是一條只能往一個方向走的事情,從完全陌生-開始了解-深入了解-普通朋友-熟人-超級熟人。

其中,【普通朋友】是一道分界線,因為朋友是個很寬泛的圈子,分遠近,但一旦經過了解進入普通朋友的圈子后,不可能回到剛開始了解的狀態,除非是失憶。

因此在【普通朋友】這個環節的左右兩部分如果出現了反向的情況,最大的可能是和這個人出現三觀不和或不值得繼續交往的情況,導致超熟人退到熟人再退到普通朋友,或開始了解以后發現沒有繼續了解的必要,直接byebye退回陌生人。其中因社交產品不好用導致的占比很少。

基于這個想法,目前基本可以達成一致的是【超熟人社交】只有微信可以承接,其他APP短時間內是干不掉微信的,哪怕像多閃想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想了一系列方法想要讓熟人更熟,但我和很多人一樣持不看好態度,具體原因已經被分析的很多就不再贅述

而且退一萬步講,如果論證了某些想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一但微信決定動手,最終多閃少閃都得靠邊站。

社交產品圈地線

看完了社交生命線,再看看各社交產品的打法。市面上的社交產品,基本是在社交生命線上各自圈了一塊自留地作為主戰場,如圖2所示,我叫它社交產品圈地線。

聊聊社交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產品都選擇了兩頭下手,陌陌soul一罐圈出了【完全陌生社交】,微信圈出【熟人社交】,還有一些不好定位的如:抖音,雖然我覺得抖音的社交屬性現階段很弱,不過我暫且叫它【泛陌生人社交】吧。

(之所以定義為【泛陌生人社交】,是因為現階段的吸引手段=大量陌生人的內容+少量熟人的內容,但感覺后者沒做起來,導致在用戶心智上,抖音上熟人內容的吸引度仍遠不及kol或者有趣的陌生人,整個平臺的都離陌生感更近一些。不過我對這個定義不滿意,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抖音快手既不屬于完全陌生社交也不屬于熟人社交。)

和社交產品生命線不同的是,生命線有上下游的過渡性,但圈地線沒有,比如我不能在陌陌上認識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然后過渡到抖音上聊聊,最后再加個微信。

但其實每一個社交app都可以承載一條完整的社交生命線,比如我認識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到我和他變成很親密的朋友,這個過程完全可以在陌陌一個app里發生,但用戶是否愿意或者是否會跳出到其他App是不可控的。所以圈地線我們主要看打法,即從哪里下手。

在有了上面的基本想法后,我盯著圖2的這條線看了很久,總覺得好像缺少了點啥,思來想去突然意識到,可能是缺少了一款產品的打法是從【泛熟人社交】開始的。

先講一下我對【泛熟人社交】的定義:在用戶心智中,目前屬于陌生人,但比起其他陌生人更接近熟人的社交關系,最直接的衡量指標可能是我認識的朋友的朋友(2度)的朋友(3度),如圖3所示:

聊聊社交

其實很多社交產品都普遍有一個做的不好的地方,即從【完全陌生社交】/【泛陌生人社交】到【熟人社交】之間的過渡沒有承接好,可這往往是轉化率最低的一個環節。

從稍微有點認識的陌生人到真正轉化為我的好友,這中間的trigger是個很微妙的事情,很多有可能成為朋友的機會就這么斷了,從而也斷送了很多社交產品的日活和留存,所以在各社交產品你死我活的想辦法在自己App內解決的時候,為什么不能做一個從源頭上、直接從這個trigger下手的社交App呢?

關于社交的兩個問題

問題1:我們現在認識新朋友的途徑有哪些?

我羅列一些主要的途徑:

1.?微信QQ:

主要方式:群聊加好友+私聊;

想結交依據:對方公眾場合輸出的觀點(認同度/有趣度/新鮮度);

2.?抖音快手:

主要方式:關注+私聊;

想結交依據:對方產出的內容(認同度/有趣度/新鮮度);

3. soul一罐:

主要方式:嘗試聊天+關注+繼續聊天;

想結交依據:和對方聊天的感受(和微信的區別在于:一開始的接觸始于私密溝通,并不是在群環境下的窺探);

4.?吃雞王者榮耀:

主要方式:關注+私聊;

想結交依據:基于某些特定場景下對方的實力;

5.?線上其他場景:

熟人推薦名片等;

6.?線下場景:

換生活環境(換工作換城市)、朋友引薦介紹、個人搭訕、聚集場景(有明確目標的聚集場景:如線下pm交流會。沒有明確目標的聚集場景:逛街買菜健身房都有可能認識新朋友)等。

問題2:你有多久沒有認識新朋友了?

我看了一下我微信最近半年內一共添加了50個好友,其中因為中間換了工作,所以超過2/3都是新公司的同事和各司HR,我的數據雖然是個體現象,但可以看到一個趨勢是其實大部分人結交新朋友并不是那么快速高效的事情。哪怕我們有那么多的場景可以提供結識新朋友的機會,但好像然并卵。

而且以上所有場景認識的新朋友,如同上文所說,一旦發展到熟人階段,最后大概率都會收斂到【互加微信號】,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產品可以取代微信在這個環節的地位。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因此,如果微信可以做一款產品,把trigger定位為【泛熟人】,把微信的領域擴大到【熟人+泛熟人社交】領域,其他產品是否可以放棄社交夢了?

我對微信一點非常非常不成熟的建議如下:

抖音把多閃拎出來,想作為一個從【泛陌生人社交】(哎對這個定義還是不滿意)到【熟人社交】的拓展。微信可以反向操作,拎一個App或者不拎出來也行,做【熟人社交】到【泛熟人社交】的拓展。

比如集合2-3度朋友被點贊、評論(或新增一個維度:推薦)最多的文本信息、公眾號文章、照片、時刻視頻、10s視頻等,或者干脆就主打視頻。(這波操作確實存在是否有分享意愿的問題,但目前想先拍腦袋地說,這部分習慣可以培養,基于3度內的分享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而且主觀意愿不想分享給非親密關系的內容可以在發布時做限制),加上基于熟人親密度、個人興趣度、時間地點上下文等推薦算法,再加上互動的產品功能,感覺也是可以嘗試的事情。

就像微信做好看的出發點是社交推薦是最符合人性的,朋友點了好看的文章比直接刷訂閱號更有吸引力,那么朋友認為值得交往的朋友是不是也比普通陌生人更有吸引力。

我分析這樣的好處在于:

  1. 更高效的拓展了社交圈,這里的更高效是和線上的社交產品+?線下場景的從陌生到朋友的轉化效率相比,泛熟人是更容易且更高效轉化為熟人和超熟人拓展的圈子。有人可能會質疑,我的上述方案和現在很多社交產品里【你可能認識的人】模塊類似,但這種方式對用戶來講本質上是被動的,而且連系統都知道我可能認識但我自己卻沒有關注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這種方案比并不人性,2-3度好友的正確利用方式必須是基于主動發起才會有拓展的意義。還有人可能會說, 2-3度的概念脈脈用過類似的,但需要注意脈脈是基于工作圈,工作圈的社交粘性并不強,現代人會刻意回避和同事過度接觸,因此效果不可類比。
  2. 加強和現有熟人的親密度,即擁有多個共同熟人的圈子。忘記之前在哪里看到的一個公式:關系價值=關系強度*關系利益,關系強度的維系一直是令各社交產品頭疼的問題,雖然共同好友多和關系強度高不一定成正相關綁定(我跟大部分大學同學的共同好友都很多,但我也不是跟每一個人都很熟),但是對于微信最擅長的熟人社交還是有buffer加成的,我和最熟的朋友多了一個共同朋友,難道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嘛。

不過我這些想法都很淺顯,有很多我已知的漏洞,只是想趕著這一波社交的熱度來聊一聊,如果拋出一個錯誤的觀點可以引來正確的觀點也挺好的,歡迎拍磚!

 

本文由 @問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題主說講的,完全陌生-開始了解-深入了解-普通朋友-熟人-超級熟人,能做到這樣效果陌生社交產品,包括匿名社交產品,我沒想到有什產品能大范圍針對用戶做到。這樣的產品,他針對的用戶,有社交的需求,但是通過產品體驗,用戶留存幾乎沒有,題主認為社交賽道有空間嗎?

    回復
  2. 與其現在想跟微信爭奪天下,不如實在點,考慮如何從QQ手里奪走00后用戶。

    來自德國 回復
    1. 辛苦好好審題??

      回復
  3. 脈脈不就是基于工作圈的泛熟人社交嗎?QQ里可能認識的人就是泛熟人社交,然而微信是并不適合的,大家都已經習慣了熟人直接用微信,很簡單,沒有亂七八糟的關系網。

    來自湖北 回復
    1. 我的想法哈:
      1.確實和脈脈類似,但你也說了脈脈是基于工作圈,工作圈的社交粘性并不強
      2.不只qq有可能認識的人,現在很多社交產品都有推薦可能認識人的機制,但對用戶本質上是被動的,而且連系統都知道我可能認識但我自己卻沒有關注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這種社交方式并不人性
      3.因此我希望的是一個【主動發起】【興趣相投】【生活圈】的更輕松更高效的社交方式
      4.另外,你真的覺得現在微信沒有亂七八糟的關系網嗎

      一點想法,歡迎探討 微信:17600120619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