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微信5.0,微信7.0只能是一個年齡漸長的代號

2 評論 2922 瀏覽 10 收藏 20 分鐘

微信升級為7.0版本后都有哪些功能特征上的改變呢?本文作者對微信7.0版本后的特征修補及強化特點提出了相關看法,并對其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微信在近幾周內升級為7.0,甚至文章《微信八年:從1.0到7.0版本,一個通訊工具的進化史》還歷數了這些版本的功能特征變化,實為本文提供了一些詳實的數據基礎。

一、微信1.0到微信5.0,完成了一個互聯網超級開發平臺的核心元素

1.?超越傳統通訊功能

微信從最基本的用戶需求通訊做起,開始只會發文字圖片,完成彩信的基本功能,到后來加入通訊錄導入、語音留言和語音(視頻)實時交流,完全超越普通電話的功能;讓電話通訊公司降級為通訊鏈路層,升級通訊需求為高階的娛樂和社交。

2.?超越Web2.0社交平臺功能

PC互聯網時代的交友平臺和博客平臺,甚至后來的所謂輕博客,這種核心產品特征被吸收和納入的移動互聯網形態的朋友圈、通訊錄和討論組。

PC互聯網時代的社交平臺,大多還是陌生人之間的社交,但微信通過和電話號碼的綁定,并且通過導入通訊錄功能,強化了熟人社交。通過這些特征的完善,微信變成了熟人圈更加熟,陌生人變得慢慢熟的移動社交平臺;通過朋友圈的UGC內容(輕型內容:文字、圖片、視頻、鏈接)生產,釋放了每個普通人的動能,讓朋友圈自娛自樂,騰訊樂享其成,讓傳統社交平臺逐步邊緣化,包括微博。

3. 超越傳統媒體平臺

通過2大體系設計訂閱號和服務號功能的推出,不光解決了內容消費的升級問題,而且解決了自媒體和企業機構進入的可能。這又一次大大的解決了一個內容釋放需求。

通過自媒體人的無私勞動,PC互聯網的精華內容被人工轉移到了騰訊微信公眾平臺里面,變成了騰訊一筆深埋在地下的財富。

當傳統媒體坐吃老本,若干傳統媒體人跳出機制,倒是成就了一些優秀的新媒體機構,未來他們還會持續生長。

4.?連接一切——開放平臺的成長

從用戶層面看到的微信支付、掃一掃,還是從開發者看到的集成在公眾號的API調用,這個解決了人與機構、人與物之間的接口問題。

這個讓萬物互聯通過微信這個中介變成了可能。微信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強連接,然后逐步擴大到人與物的連接,為未來的物聯網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筆者還記得PC互聯網時代的百度框應用,我覺得那是百度曾經試圖釋放周邊生態動能的一次嘗試,不知后來的情況了。

總之,微信5.0之前,我認為這4個核心特征:通訊、社交、媒體、連接代表著微信的核心功能進化,讓其變成了人的互聯網虛擬形象,甚至讓微信朋友圈的人的形象有了更高的人設——“人設的美化道具”。

從更高層次來講,手機是一個個人器官的延伸,那每個APP則是用戶內在需求的某個特征中介工具,而微信6.0之前的特征則是一個基本滿足了普通人的關于社交通訊、社交關系管理、內容消費、生活管理(如支付、和一些機構的連接、設備的連接)等等。

二、微信6.0到現在,只是一些核心特征的修補和完善

似乎微信5.0之后微信的特征開發變成了一種小心翼翼的,甚至是官僚化的管理。從本人的感覺來講,來個不恰當的比喻似乎有了一種腐敗之氣,越來越瞻前顧后,投鼠忌器。的確,那時候用戶數在瘋長,對于一個研發團隊來講,先保證平臺的服務穩定比增加APP的功能要重要得多。

從大特征的增加來講,只有一個小程序的功能的推出變成了6.0到7.0的核心變化。我還記得曾經微信在設置功能埋藏得很深的一個插件功能,還有一個當時石破天開的那個打飛機的小游戲,我似乎感覺到這個產品想擁有一種非常的變形能力,但或許是生態的壓力,比如蘋果公司的某些限制,卻被約束了,甚至到現在,這個插件的功能竟然留著一個空白的界面。

相比于微信5.0,微信7.0只能是一個年齡漸長的代號

微信插件究竟意味著什么大招,這個肯定比小程序厲害。

至于說有些評論說微信的變化是因為所謂同行競爭壓力做出的,我認為不是。首先我認為6.0之后,除了小程序之外,就沒有大的功能和特征性的變化,包括這個“即刻視頻”,至少在我的超過1000人的朋友圈里面,還是用之少之又少。在我看來,也只能是一個少數人的喜好了。微信的用戶群,還是集中在18歲以后的成年人吧!

小程序功能是微信開放平臺一個出口,但我認為目前的形態只是一種臨時態,因為盡管它比起從微信公眾號菜單或者的交流鏈接中啟動的H5稍微有那么一小點用戶體驗優化以及在討論組的優待之外,它仍然缺少一種獨特的氣質。當然,這個已經對于寄宿在iOS或者Android市場中的一個奇葩的存在了。

而且,這個小程序受限于萬物互聯的目前核心技術缺陷,就是無法懂人的當前意圖,所以,目前只能用“二維碼”、“小程序碼”這類的直勾勾,冷冰冰的掃描啟動。

須知道,開放接口如果公開過大,因無法控制的第三方開發行為或許會傷了微信,同時,這樣一個超級APP會存在“店大欺主”的可能,讓蘋果公司或者谷歌公司用所謂的“政策”給絞殺了的。所以,騰訊如此大的公司,卻沒有一個OS級的方案,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戰略性的需求。說得再過分點,萬一某天被蘋果和谷歌下架,那可是10億人的需求被影響呢。當然,這個基本可能性為零。

三、我期待的微信7.0版本后的特征修補及強化特點

1. 小眾用戶群的個性化需求和插件市場的啟動

文明和開放的實質,就是越來越總重個性化。移動互聯網之所以更加的豐富和多樣,就在于需求的個性化實現。然而,坐擁10億用戶的微信,卻越來越忘記(忽略/壓抑)了自己的初心和成長的基石。

個性化的界面,用戶喜好設置是超級應用的必備需求。當然,微信目前已經給出了很多用戶個性化需求的開關。比如說是否關閉朋友圈,比如說設置三天可查看,比如說設置字體大小。但這類還是不夠滿足眾多口味。

舉例如下:界面的色彩好惡請勿因產品經理和設計師而限制。很多人都因為7.0初始的界面而驚詫,對于某些特征的改變而感到不習慣。以微信團隊強大的技術后盾,為何不給用戶一個基本款和一個嘗鮮款皮膚呢。

其他的用戶小眾需求也可以如此這般,甚至可以做個第三方市場,讓其他開發者也可以開發微信插件嘛。不必讓第三方接觸你的數據和關系,只是優化個布局和樣式表這個不行嗎?

既然張小龍說有1億用戶想教微信做產品,那說明微信真的是被人喜歡的。當然,也說明了個性化需求的微信是多么的強烈,壓抑著用戶需求,這個也不是陽明心學的花開實質,而是“眼不見心不煩”了。

2. 標簽功能的一致化使用

微信通訊錄中有一個給聯系人打標簽的功能,這個實際上給社會關系有了一個多于大腦記憶的主動分類的幫助。特別是超過500聯系人的更是如此。微信通訊錄肯定是一個日益膨脹的過程,除非此人死了或者是此人避世不出。

(1)用戶訂閱的微信公眾號也應該標簽化

微信訂閱號的折疊以及微信訂閱號的每次改版,實際上都沒有激發至少是我查看訂閱號訂閱內容的興趣。

我為什么訂閱,其實就是我的一個收藏的潛在需求的實現。也就是等著未來某一天有用,而去主動查閱它。偶爾看看,卻仍然被這個隨時變動的瀑布流而感到壓抑,而頭條卻解決了這個需求。

或許,這就是微信訂閱號下一次應該關注的地方。能否將用戶訂閱的公眾號的內容按用戶的自定義標簽去分類查看,或者是智能推薦呢?用戶已經過濾了一遍,為何這兒不來點“AI”呢?

訂閱的功能在信息尚不豐富的時候是非常有效的,但一旦信息膨脹,加之公眾號內容膨脹,訂閱的瀑布流就不夠用了。而我認為加一個過濾的瀑布流,加之已讀未讀的過濾,會讓訂閱號瀑布流會更有效些的。

目前的“看一看”里面的朋友“好看”推薦,只是一個朋友圈的另外形式出現,或許優化了閱讀體驗,但仍然無法解決低質量內容被“朋友”推薦的問題。我認為未來應該需要有一個標簽化選擇的功能,無論是訂閱號還是朋友圈。

(2) 微信消息應該可以批量處理,或者通過標簽去過濾

微信不光是耗電比重最大的APP,也是耗費空間最大的APP,對于很多人都是這樣。然而,刪除不想閱讀的消息,則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選擇。盡管有了那些刪除大附件的功能,但總是覺得讓人無法全部掌控這些不想要的東西。請提供一個插件解決它。

(3)朋友圈的標簽化過濾閱讀

朋友圈的分類發布都做了,但對于另外一端的分類閱讀為何不能成為一個選項呢。這個可以做成用戶端的數據庫,但我想對于提高閱讀效率,降低用戶焦慮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總之,微信內對象的標簽化功能是一個半吊子功能,沒有做到完備,對于日益龐大的社交信息,沒有一個更為批量精致的管理,用戶只能任由其膨脹,卻只能在某個時刻全部重置,而沒有一個簡單、有效、精準的刪除維護機制。

3. 陌生人管理和通訊錄信息強化

在我周圍的人群中,不少人有超過1000聯系人。對于聯系人的管理,刪選,分類,本身就是一個內在的管理需求。前面已經說過,對于一個活躍用戶,通訊錄的膨脹是必然的。

(1)微信5000好友上限應該取消

微信好友的5000上限我認為是一個拍腦袋的決策,我建議去除。其實,有些人非要加更多,給Ta個選項不就可以了嘛。限制,總覺得就是一種中心化的概念。

然而,對于很多重度用戶,可能加微信就是建立人與人一個連接,未來可能用得著,也可能用不著。但存著,這個就是給未來一種連接的機會。微信不應該拒絕這個鏈接,從這個道理來講,5000好友上限的限制就是個笑話,至少這不應該是一個無法變更的數值。

(2)需要更多的聯系人支持選項

微信聯系人的備注和標簽功能從目前看來,是一個初始的設計狀態。包括更多信息的選項,也只是一個初始接口界面。

目前急切的功能,我認為應該不是簡單的文字備注,這個畢竟很麻煩。至少也應該有互加好友的時間、地點、場景等這些輔助的記憶信息。

四、呼喚人腦互聯和互聯網智能超級開放平臺,呼喚微信10.0

上面的一章只是說明了微信作為產品對于普通重度用戶的一些更細致的需求,但如果本文僅至于此,那便失去了一半的價值。

我更想說的是下面的這些:

1. 微信應該更加開放,最好每個主題頁面都可以擁有第三方可擴展的部分

如果說手機是一個人體終端延伸設備,或者說一個體外器官,那么微信某些程度來講就是一個存儲體或者記憶體,當然同時具有輸入輸出系統。從這個意義來講,微信目前的形態還是一個初級形態。

無論是安卓系統還是IOS系統還是其他的手機OS,目前來講,他們都只是一種硬件驅動系統而已。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綜合。那目前的微信則集中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所具備的虛擬人社會關系的最大限度(沒有低看其他APP的意思,此微信也可以泛指其他同類APP,以下同),在這個意義上來講,微信只是簡單的將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機構等這些的如社交關系,支付關系,業務關系等進行了初級的連接。所以,這個產品型很初級。

當然,從后臺的微信開放平臺而已,目前公布的接口當然也是非常初級的了,雖然它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然而,對于人及人類社會的關系來講,目前依然是九牛一毛。

人類社會的方向一定是不可逆轉的,未來可能走向毀滅,但這個不影響微信未來持續變成人腦接口的一個核心處理單元。從這個意義來講,微信6.0到微信7.0,并沒有真正開創性的東西(前面已經說過,小程序只是H5形態的一個變種而已)。

如何進一步開放,是否是小程序和公眾號的這2種微信內開放形態,則是微信突破自己的一個關鍵命題。

2. 人腦接口類的應用APP,或許是微信們的掘墓人

在所有APP中,微信可能是最能代表某個人社會屬性的工具了。微信對于它的重度用戶而言,基本沉淀了所有的社會關系,就此一點,足夠讓微信無懼于其他挑戰者。諸如抖音這類短視頻形態的產品,他們歸根結底是一種在媒體形態上的創新和完善,比起社會關系的反應來,他們已經失去了先機。

互聯網的實質就是萬物互聯。目前最大的痛點還是無法為人類隨心所欲的互聯,另外就是信任問題的解決。目前的輸入設備還不能解決隨心所欲的連接,就如發明了二維碼、藍牙、WiFi、小程序碼、語音輸入,這些相對應人的大腦,物與物的連接,還是低效的和充滿了二義性。這就是微信的核心痛點。

如果哪一天人的大腦意識直接和某個設備溝通,那么手機或者手機上的微信,就會將其存儲的知識移動到這個設備上,那時候就有了微信的真正殺手應用。

3. APP?操作系統?未來的微信形態?

現在微信這類的叫超級APP,但實際上,他們已經有點客大欺店的感覺了,包括讓iOS這類的操作系統變成了一種基礎服務。而微信則在其上提供了更廣泛,更加對人友好的基于SNS的API接口。

所有在微信上的開發,都直接是基于SNS關系的應用,這個實際上建立了一種新型的SNS網絡規范,我感覺這個和TCP/IP協議一樣的具有突破性。也或許在未來,在微信繼續開放的前提下,微信所擁有的大眾社會關系不在變成一種騰訊公司自己小心翼翼維護的東西,它一方面提供了快速的連接接口,另外一方面則能夠提供各個對象的社會信任值,那在這種情況下,我相信,騰訊公司肯定變成世界的超一流互聯網公司。

 

作者:雷立輝(微信號:goooder),歡迎做產品的各位和我交朋友

本文由 @雷立輝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微信奔著操作系統去的。
    但是有沒有腦機接口,要看技術發展了。

    來自廣東 回復
    1. ??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