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不斷進化的新物種
瑞幸咖啡的“無限場景”戰略,意在通過開設四類門店:分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外賣廚房店,強調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滿足客戶各種場景的需求。這種模式下的瑞幸,還僅僅只是咖啡嗎?
最近,瑞幸咖啡有點招黑。
“黑料”一輪接一輪,有組織有計劃,讓人難免猜測“抹黑”瑞幸有幕后黑手。
就內容來說,往往避重就輕,撇去了商業模式。比如虧損巨大,某高管的個人經歷,借用戶口吻說咖啡不好喝,等等。
其實批評一個企業實屬正常,也是社會大眾的自由。但有時候批評不帶腦子,目的就是為了帶節奏,誤導輿論,這就有點過分了。
瑞幸咖啡成立一年開店2000多家,付費會員1254萬人,累計售出8968萬杯咖啡。
論速度,是中國生成速度最快的獨角獸。論估值,一年不到完成兩輪融資,估值22億美元,備受資本追捧。
瑞幸咖啡的成績,不是單純燒錢燒出來的那么簡單。
實事求是地講,可以黑瑞幸,但也別錯過瑞幸咖啡的商業創新。?
瑞幸咖啡的競爭對手是誰?
在中國咖啡行業,星巴克是當之無愧的老大。
自1999年進入中國大陸,已經在150多個城市開設了超過3600家門店。
瑞幸咖啡作為后起之秀,許多人想當然地把其對手設定為星巴克,瑞幸咖啡CEO錢治亞也曾揚言要打敗星巴克。
其實,說瑞幸咖啡的競爭對手是星巴克,這話只對了一半。因為,按照官方說法,瑞幸咖啡是新零售賽道上的新物種,講求的是一個“無限場景(Any Moment)”。
無限場景是2018年5月瑞幸咖啡發布的一個品牌戰略。其意在通過開設四類門店:分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外賣廚房店,強調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滿足客戶各種場景的需求。以堂食+自提+外送相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實現對用戶各個消費場景的全覆蓋。
傳統零售是“人找貨”,而瑞幸咖啡通過“無限場景”,將門店布到了消費者身邊,變成了“貨找人”。
比如:在北京上海的城市核心區,實現500米范圍內的100%覆蓋,用戶只需步行5分鐘就能觸達。與復興號城際高鐵的合作,把門店開在奔馳總部辦公區域、5A景區故宮,入駐中石化易捷的店中店,等等,均是“無限場景”的體現。
而且,瑞幸咖啡的“無限場景”從商務區、商圈,延伸到旅游、健身等更加確切的場景外,在推出的產品品類上也在延伸。
也就是說,瑞幸咖啡不止是咖啡。
最明顯的就是,推出了輕食品類。
在瑞幸咖啡APP的菜單欄里,除了咖啡外,還有瑞納冰、經典飲品、BOSS午餐、健康輕食、鮮榨果蔬汁等。其中,經典飲品有蘇打水、熱巧克力、純牛奶等;BOSS午餐有金槍魚谷物沙拉、經典牛肉土豆泥沙拉、川味雞絲版面套餐等。
尤其是這個川味雞絲拌面套餐,跟其他正兒八經的午餐有什么區別?
作為一個不斷進化的新零售新物種,瑞幸咖啡的對手可以是星巴克,但最大的對手只能是自己。
新零售為什么選擇咖啡?
前面說了,瑞幸咖啡搞無限場景的新零售,拌面、蛋糕果汁都有的賣,將來還可能賣早點水果什么的。
那切入點為什么選擇咖啡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咖啡錢景廣闊,顏值高,符合當下年輕人尤其是中產輕奢消費的定位。
往大了說,中國咖啡消費市場正在經歷爆炸式增長,以每年20%的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遠高于全球2%的增速。
數據顯示:歐洲國家人均年消費咖啡750杯、美國人均年消費咖啡400杯,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日韓,其人均年消費咖啡量也超過了300杯。相比之下,中國人均年消費咖啡量不過區區5杯。即使中國人均咖啡年消費量,未來提升至日韓人均的十分之一,中國整體的咖啡市場規模就將增長6倍。
往小了說,咖啡具體指現磨咖啡,是相對標準的適合互聯網運營推廣的理想產品。
其特點是包裝標準、重量輕等、需求量大。20-50元的單品價格,價格適適中、利潤較高,符合消費者心理的價格區間。而且,喝咖啡小資氛圍濃厚,顏好格調高。
有觀點就認為,瑞幸咖啡正是通過咖啡這個有逼格的東西,打入了中國市場上最挑剔的那群人的生活場景。
這里順便說下瑞幸咖啡的口味問題。
口味這東西,向來是眾口難調、仁者見仁。所謂“好喝”、“好吃”并沒有什么客觀標準。大多數中國人目前喝的咖啡還是速溶咖啡,速溶喝慣了,現磨也不一定能那么快適應過來。
咖啡作為大眾消費品,口味的安全穩定,才是最重要的。何況,瑞幸咖啡一年多積累了海量的忠實擁躉,就其口味而言,無論朋友圈還是論壇平臺都不乏有好評如潮的現象。
去年12月,瑞幸咖啡的咖啡豆更在意大利米蘭2018 IIAC國際咖啡品鑒大賽上斬獲金獎。
另外,瑞幸新零售選擇咖啡,還有星巴克在前面鋪路的因素在里頭。
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就曾經對星巴克表示有“三個感謝”:
第一感謝星巴克對中國用戶的啟蒙教育。
一個“標準的”中國人,第一次聽說的咖啡品牌多半是星巴克,到嘴的第一杯卻未必是。
第二感謝星巴克的價格政策。
根據2017年11月出臺的價目表,星巴克杯均價格30元左右,這給中國本土玩家留下廣闊的空間。
第三感謝星巴克市值達800億美元,為本土投資者提供巨大想象空間。
巨虧為什么符合預期?大概ofo排隊退押金的場景太過震撼人心。許多人看見瑞幸咖啡瘋狂燒錢,不自覺地覺得是下一個ofo。
實際上,瑞幸咖啡跟ofo完全是兩碼事。
瑞幸沒有押金,跟ofo對于共享騎行的憑空“創造”不同,瑞幸咖啡更多的是對相較傳統的咖啡行業的“改造”。
這個行業里原本就有個市值800多億美元的巨頭星巴克。
另外,瑞幸咖啡的運營管理團隊來自神州專車,身經網約車大戰的戰火洗禮,完全不是ofo那幫沒創過業的小屁孩們所能比的。
就具體的虧損來講。2018年前三個季度瑞幸咖啡收入3.75億,虧損8億多。
表面看,這是通過高額補貼、持續刺激用戶購買的結果。財務模型不合理,貌似難以為繼。
但實質上,瑞幸咖啡的業務主體是將營銷和運營一體化。
也就是說,瑞幸咖啡是將營銷費用直接體現在運營費用里面,原本屬于支付給媒介平臺的營銷費用,直接白送給了消費者。
虧損的8個多億,如果攤到2000家門店上,一個門店的虧損額也就40萬元。分散到9個月時間,即一個門店平均每天虧損不足1500元。
這對單店的成本控制來說,其實還是比較劃算的。
更何況,規模和速度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價值,沒有噸位就沒有地位。
而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是瑞幸咖啡要打造的核心壁壘,這需要在一定規模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的實現。
唯快不破,規模取勝的結果,也必然是戰略性虧損。
這一點,無論瑞幸咖啡的創始人和投資人都心知肚明。
錢治亞在今年1月初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
“我們會長期堅持補貼,持續大約三年到五年。我們和投資人在補貼戰略上態度高度一致,他們還擔心我們保守了。”
投資人劉二海說:“這(虧損)不屬于消耗而是投資,可以讓用戶觸及和普及咖啡,這不是一個惡性競爭、單純燒錢的生意?!?/p>
所以,瑞幸咖啡的巨虧只是個表象。只談虧損而不談背后的價值和意義,是典型的耍流氓。
結語
從2019年的計劃來看,瑞幸咖啡還將繼續狂飆下去:
新建門店超過2500家,總門店數超過4500家;同時,將從門店、杯量等方面超過星巴克等,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如此速度,對于某些品牌來說,迎面而來的必將是前所未有的窒息感。
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幾天前的報道,高盛將星巴克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并警告稱,蘋果之后,星巴克將是下一個折戟中國的美國巨頭。?
總而言之,瑞幸咖啡能在新零售賽道上混得風生水起,是有著自己一套嚴密商業邏輯的。而這也并非一些簡單的黑料就能一概抹殺。
經受住多大的詆毀,就受得起多大的贊美。
細究起來,黑瑞幸咖啡的,有些是不懂,有些是“勒索”,有些則是為黑而黑。
但如果有幕后黑手的話,黑來黑去,其實滿臉也就寫了倆字:恐懼。
本文由 @節點財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胡說八道
數據顯示:歐洲國家人均年消費咖啡750杯、美國人均年消費咖啡400杯,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日韓,其人均年消費咖啡量也超過了300杯。相比之下,中國人均年消費咖啡量不過區區5杯。
這個數據哪來的?你這考慮到歐美日韓有不喝咖啡的用戶了嗎?這就意味著咖啡的常用消費者一天喝三四杯?咖啡直接掛鉤心臟病,你的競品只是咖啡?把奶茶放哪了?
看到他這個數據我也是腦袋一緊!
奶茶!有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