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的鬧市文化

1 評論 3259 瀏覽 8 收藏 12 分鐘

互聯網就如同一個鬧市,在這里,每天都不斷地有新鮮事兒在發生。未來,也許規則會改變,玩法會改變,但是互聯網的熱鬧程度依舊不會減弱。

2019年才開了個小頭,互聯網精英們就開始沖擊我們的三觀。

一天時間里有三款社交APP叫囂著挑戰微信,又無一例外以封殺收場。原以為“雨過天晴”后可以開心過年,抖音對微信的控訴再度引發了頭騰大戰的硝煙。在嫻熟的公關運作下,互聯網圈一度比娛樂圈還要熱鬧。

而作為旁觀者,我們總喜歡問一個誰對誰錯、孰是孰非,然后心安理得的在這場游戲中扮演者被宰的羔羊。

一、鬧市文化

到底該用什么樣的姿態認識今天的互聯網世界?

一位朋友在調侃社交圈“三英戰呂布”時打了這樣一個比喻:

微信就像是街邊的酒店,人流攢動生意興隆,但總有競爭者想要搶生意。忽然有一天在微信的對面開了三家新店,以往的競爭者還只是在微信家酒店門前發發傳單,新開的三家店有了不一樣的手段,直接跑到微信店里搶客人,還有一個胖子以酒店老板的身份吆喝著“游泳健身了解下”…….

聽完這個比喻,似乎很好的解釋了微信為何要祭出封殺大旗,不管是多閃、馬桶還是聊天寶,看似瞄準了和微信差異化的用戶群,卻要在微信里尋找拉攏用戶。如果你是這家酒店的老板,好酒好菜給客人端了上去,發現一波接著一波人跑到店里發傳單,還有人跳出來說你家口味不行,不妨到隔壁店里去嘗嘗。把這批搗亂的人趕出去,大概是所有酒店老板最本能的選擇。

互聯網世界就像是一個鬧市,并且不斷翻新重建。

PC時代的互聯網還是個露天大賣場,有人賣咸魚,有人賣燒烤,有人沏了壺大碗茶,還有人在門口支了個問路的招牌。賣場里不乏口角之爭,大體上還相安無事,最著名的可能就是茶攤老板騰訊和保安公司360的沖突。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人在露天賣場對面開發了一條商業街,商販們爭相跑到新的地盤投資,生怕弄不到進場的門票。咸魚攤轉身成了百貨超市,大碗茶的老板建起了吃喝玩樂一體化的酒店,問路的小攤變身為咨詢公司,大大小小的保安公司也蜂擁而入……

規則變了,玩法變了,可鬧市還是鬧市。

二、異類崛起

露天賣場的地主和商業街的開發商,有著不一樣的經營思路。

地主幾乎沒有太多參與,顧客只要買一張大通票,就可以在任何時候光顧賣場,商販們只要打響了招牌,就不愁用戶不來。

開發商聰明了許多,不向顧客收錢,而是將店鋪兜售給商家們。生意想要做的好,當然要選一個黃金位置,商業街的入口逐漸交到了商家手里。

早期的商業街和賣場沒有太大區別,原先有余財的商家成為第一批掘金者,樓越建越高,服務的種類越來越多,偶爾發現有幾家新店生意不錯,大多會被幾家大頭盤過去。這樣的時代持續了很多年,偶爾有人質疑是不是出現了“霸權”,也沒有打破安靜祥和的景象,那些大老板們被人們稱為BAT,生意不錯的新店被喚作“獨角獸”。

直到異類崛起。

一位高智商的年輕人走進了商業街,剛開始幾家店里當過小廝,最后還是決定另起爐灶。

其他商鋪的經營模式很傳統:先把顧客引進門,任由顧客挑選琳瑯滿目的商品,而為了讓顧客停留的時間更長,各家開始通過自營或連鎖的形式進行擴張。比如進了酒店之后發現不僅可以喝茶聊天,可以看一場電影,玩兩把游戲,唱幾首歌,甚至還可以直接走到有合作關系的百貨商場買東西。

這位年輕人有著不一樣的生意經:顧客進門之后,想要什么就給你什么。最早是一家閑聊的小茶樓,人們總可以找到喜歡的話題。然后是一家報刊亭,顧客想看什么內容,老板就會將喜歡的內容遞到顧客手里,最后報刊亭成了出版、發行、銷售一體化的大店。有了資金,有了招牌,這位年輕老板進入的行當也越來越多

商業街的幾家大老板都想把年輕人的店盤過來,卻屢屢吃了閉門羹,當年輕人跑來搶生意的時候,終于開始撕破臉。

三、沖突爆發

顧客數量就那么多,不少已經習慣了到微信那家酒店里喝酒、吃飯、閑聊,年輕人開了今日頭條、抖音、多閃等好幾家酒館,盡管定位和微信有所不同,但顧客的時間就那么多,進了微信的店,自然就沒空再去逛抖音。

把顧客搶過來,就成了赤裸裸且非此不可的選擇。

整條商業街上,微信有著最大的客流量,想要撒廣告或者拉客的店家,可以說是一波接著一波。記得一家叫網易云音樂的跑到微信走廊里貼了個廣告,被微信無情扔了出來,兩家隨后發生了一些口角,好在以體面的方式收了場。

為何抖音和微信的沖突會上升到扭打的程度,而且一架接著一架?

原來開發商在設計規劃時留了一個“后門”,當顧客走進商業街的時候,所有的行為都會被記錄下來,被叫作 Cookie,在哪家店待了多久、和誰碰過面、有過什么消費……都被一一記錄在案,而且所有的商家都有一定的權限查看這些記錄。

互聯網時代的露天賣場也有 Cookie,只是那時候大家還都比較克制,看了用戶行為之后多半用來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廣告。到了移動互聯網的商業街時代,新生意越來越難做,終于有人越了界。

有人嘗試抖出了抖音和微信沖突升級的內幕,指證抖音不僅讀取了微信的顧客記錄,還分析出了顧客之間好友關系,這樣當顧客走進抖音這家店的時候,不只是提供顧客喜歡的東西,還親切的告訴顧客,“看,你認識的人也都在這里哦”。

微信積攢許久的怨氣終于釋放了出來,徹底對抖音關閉了開放的大門,聲稱后者侵犯了用戶隱私。抖音則否認了一切控訴,大喊微信壟斷市場,哭訴自己被大佬欺負,向店里店外的顧客博同情。

抖音的上位,徹底改變了商業街的格局,更可怕的是給了太多人調整巨頭的勇氣,哪管什么隱私,哪管什么邊界,哪管什么規則。

四、警惕深淵

孰對孰錯或許并不重要,可憐的是顧客們的心態。

第一批逛露天大賣場的顧客以成年人居多,認知還算清醒。在店家騰訊和保安公司360矛盾爆發時,騰訊讓顧客們二選一,要么進我們家的店,要么買360的服務。顧客還遠沒有傻到去二選一,而是靜靜等待執法者介入。

商業街時代的顧客明顯年輕了很多,稚嫩了很多,從小就被大人帶著進來,加上天生的好奇心,總喜歡去嘗試新事物。不幸的是,新生代的無知無畏被變相出賣,總有一些新店以各種討巧的方式引誘顧客,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所面臨的危險。

在抖音和微信的沖突中,新生態顧客的無知心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有人說互聯網不應該壟斷,微信不應該排除異己,于是無數吃瓜群眾們跟著發問:這條商業街到底屬于誰?

也有人說微信又不是公家的,憑什么向抖音大開門庭,顧客們又跟著點頭同意。

會不會有人跳出來說,互聯網不應該有隱私,這樣才會有最高的效率。我們這群顧客們也盲目去站隊呢?

其實從露天大賣場進入到商業街的那一刻,鬧市的開放就要加一個引號。站在上帝視角來審視這場變化,PC時代還相對和諧,遠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畢竟用戶可以在露天賣場里自由閑逛。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設法規避賣場模式的漏洞,一道道圍墻起來了,進了一家店的門,只有主動走出來,才可以看到別家的店鋪。

這種升級不是沒有原因,互聯網是信息媒介,是基礎設施,可歸根結底還是商業設施。

沒有哪個店家肯為他人做嫁衣,也無法強迫哪家的老板無私奉獻,一切都是為了生意。騰訊封殺抖音、頭條以及一連串的產品,阿里的鋪子里也不允許微信等其他支付方式,看起來都無可厚非。

只是當顧客少了數據意識、技術意識、安全意識的時候,店家們還需要想一想初心,一旦引燃了用戶心中的惡,難免會有另一波高智商的年輕人站出來,順理成章的利用顧客的無知,倒騰出花樣百出的“精神毒品”,多了商業追求,少了敬畏之心,最終將中國互聯網世界帶入深淵。

至于互聯網世界會走向何處,還很難有答案,但愿不要太壞。

#專欄作家#

Alter,微信公眾號:spnew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者。專注于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電子商務等科技領域。獨立的自媒體人,走在創業的路上。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恭喜武球王加入西班牙人,期待中國梅西VS阿根廷武磊 ??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