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短視頻的增量,可能會出現在Vlog身上

1 評論 10324 瀏覽 29 收藏 10 分鐘

2018年抖音的崛起,大多數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短視頻上。而Vlog這種形式也逐漸被大家認知。2019年,會不會是vlog的突破呢?

對于許多國外用戶和留學生而言,vlog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東西,youtube上很早就有了比較成熟的vlog內容生態,但對于國內的大多數用戶而言,vlog還是個新鮮的東西。

在去年上半年,vlog就已經開始被媒體大量討論,到了去年年底,各大視頻平臺掀起了一陣明顯的vlog熱潮,微博宣布成立了【vlog學院】,抖音逐漸放開了5分鐘長視頻權限,而騰訊的yoo視頻APP也被認為是發力vlog。

一、Vlog只是小眾娛樂?

盡管vlog在國內大概有一年多的發展,但是頭部vlogger依舊還是那么幾個人,井越、竹子……以及歐陽娜娜,vlog內容并沒有迎來如短視頻般的爆發增長。

事實上,絕大多數用戶對vlog并不熟悉,vlog依舊很小眾。而國內對vlog這類視頻形態的變現也存在一定難度,并不像youtube那樣擁有成熟體系,國內全職做vlogger的內容創作者,可能用手指頭就能數出來。

Vlog,一場偽風口下的大眾狂歡?

相比于短視頻,vlog的拍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也難以達到“記錄生活”的作用。

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拍攝的心理障礙

Vlog的拍攝通常需要博主對著鏡頭說話,這在觀看者看起來簡單,但對于初級拍攝者而言是有較大心理門檻的。

大多數人拍攝身邊的事物并沒有太大難度,但是要親自入鏡進行一定的講解,首先要自然面對鏡頭,其次需要一定的“綜藝感”,再加上需要經常在公共場合大眾視線下對著鏡頭講解,事實上對人的心理素質要求挺高。

第二,素材和話題的缺乏

Vlog本意是想讓用戶通過視頻的方式記錄生活,但多數人的生活其實缺乏亮點,很難引起別人的觀看興趣。由于人的獵奇/好奇心理,總是喜歡看一些自己日常生活所少見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目前大多數vlog內容都是旅游記錄,而且有相當一部分vlogger還是海外留學生。

當然,也并不是常規無趣的生活無法拍攝成受歡迎的vlog,但那樣就對vlog的主題內容策劃有更高的要求,或者vlogger本人要有趣、能吸引觀眾。

總而言之,要不就是生活有趣,要不就是人有趣,要不就是有優秀的主題策劃,否則拍攝出來的vlog很可能沒啥人感興趣。

第三,制作門檻較高

不同于短視頻可以直接在手機上處理完成后上傳,vlog的后期相對復雜。盡管不大需要燈光、道具、場面調度等動作,但在vlogger拍攝時需要有一定的剪輯思維,而且剪輯、音效、配樂甚至是加字幕,都需要一定的后期能力。

總體上來說,vlog制作是一個有一定制作門檻的工作,普通小白確實是需要學習一些相關技能的。

由于這三點的門檻,導致vlog的優質內容始終稀缺,而且無法讓大眾參與生產。因此,vlog很可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依舊是少數人的游戲。

二、你真的知道什么是Vlog?

盡管上面提到了這么多次vlog,但vlog本身的定義卻一直很模糊。

你可能知道papi醬、毛毛姐這類虛構類段子視頻不是vlog,井越、竹子這類生活游記內容的視頻是vlog,但是像美妝視頻呢?吃播呢?手工耿呢?華農兄弟呢?史里芬呢?你也許一時間不好判斷。

當我們在談vlog時,很可能我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談什么。

事實上,目前許多被稱為vlog的視頻更多是一種“欄目”了,比如說史里芬的河北獵奇系列視頻,盡管標注為vlog,但顯然這并非一種視頻日志,而是一種節目化的走訪記錄,說是一種“走近科學”也不為過。

Vlog,一場偽風口下的大眾狂歡?

如果說的狹義一些,目前所謂的vlog就是指游記性質的個人生活視頻日志;但如果把vlog與blog對應,那么vlog就是一種個人的視頻表現形式,與內容沒太大關系,就像你在博客上除了寫日記、游記記錄生活外,也可以寫點小說段子什么的。

三、Vlog拍攝已經套路化?

從目前來看,抖音等平臺上的游記、美食、日常類的vlog內容大同小異,同質化嚴重導致vlog并沒有太大看點。而目前許多較為活躍的vlogger其實在從事vlog拍攝前已經是具備一定流量的網紅,比如井越早就是人人網時代的網紅,而試水的深夜發媸徐老師更不用說是自媒體大V。

以游記類vlog來說,vlog真正的差異點更多在剪輯、旁白等風格化的要素和包裝上,而并非博主生活內容上的不尋常。

比如說,如今許多游記類vlogger開始以一種“心靈雞湯”的方式包裝vlog,小清醒的拍攝風格,配上文藝感的旁白臺詞,最后無非是想告訴大家要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表達一番關于勇氣的人生感悟。

Vlog,一場偽風口下的大眾狂歡?

而對美食類vlog而言,大多數內容都在拍攝自己做一頓精致早餐輕食的過程,除了vlogger的人格魅力外,內容差異性其實也并不大。

Vlog,一場偽風口下的大眾狂歡?

事實上對于vlog而言,目前的狀況是“品類即產品”,除了個別具有特色的vlogger外,各個細分領域的vlog內容相似度較高、制作思維都較為局限,若沒有主題性的內容策劃,非常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這也是vlog一直沒有破圈的一大原因。

四、快手才是中國化的Vlog平臺?

如果從用視頻記錄生活的角度說,可能快手才更像是中國化的vlog平臺。不同于B站、微博、抖音上的千篇一律的游記、留學生日常、美食制作等內容,快手的短視頻沒有“中產”標簽,讓許多觀眾真正看到了更多不一樣的人的普通日常生活,只是時長比較短而已。

比如在快手上,時常能刷到西藏博主在分享他的異域生活、高位截癱的博主在分享他的日常生活、常年在路上的卡車司機在路邊做飯生活……這些人的生活與多數人相去較遠,從好奇與獵奇的角度上來看,都能夠引起許多用戶的關注。

Vlog,一場偽風口下的大眾狂歡?

或許面對微博、抖音等眾多平臺對消費升級“Ins風”vlog的追逐,快手才能探索出一條中國化特色、下沉市場的vlog道路來。

#專欄作家#

鄭卓然,公眾號: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廣告營銷、新媒體運營領域老司機,專注分享營銷、運營、商業的干貨文章及獨特見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1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