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訂閱與個性化推薦的尷尬
RSS訂閱經久不衰,她的存在必然有她的價值所在,艾米帶你一起來探索一下RSS訂閱與個性化推薦所面臨的局勢和發展瓶頸:
Google Reader要掛了,于是傳統RSS訂閱用戶哀嚎聲討,個性化訂閱器歡呼雀躍(大部分還是假的),Google Reader后時代,用戶該如何選擇處理自己的信息,這不僅僅是一個選擇替代產品的問題。
先辟個疑,總有人小肚雞腸的去揣測Google關掉Reader是因為不賺錢,實際Google旗下不賺錢的產品一堆,Google真在意,不會到今時今日才關掉。Reader前產品經理Brian Shih在問答網站Quora上做已經明確做了回答:Reader之死是為了給Google+等社交產品讓位。
Reader之所以還能存活一段時間,是因為Google看到其還能給Google+導入內容,有助于Google+分享活躍度。但隨后Google很快對Reader進行了改版,也就是被人吐槽無數次的取消分享功能,全面遷移到Google+上。Google作為一款RSS閱讀器,明顯已經看不到前景。
用戶zEPHIRUz在知乎里回答中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因為時代已經變了。這已經不是那個對信息敏感且需求大量的極客時代了?,F在許多用戶希望做的,只是將現實生活遷移到互聯網上,大多數人對SNS上朋友發言的興趣遠勝于最新的科技動態。Windows8推出一兩個月仍渾然不知的情況屢見不鮮。現在的當紅小生是社會化媒體,不再是高效密集的RSS聚合。極客們或許是第一批登陸互聯網的成員,但很明顯現在是大家的天下,互聯網用戶的成分在變,Google的服務對象自然也要變。
產品角度,RSS從功能上,早已失去了意義,現存的大多數網站,表面上提供RSS,但用戶以訂閱器形式瀏覽時,都只能獲得“部分內容”。想閱讀全文,必須點“原文鏈接”,鏈回主站。而傳統的RSS是沉浸式的,用戶可以不需要跳轉一直瀏覽下去,這是從功能意義上扼殺了RSS功能產品。
那么,個性化閱讀又如何?
首當其沖的是算法題的質疑,目前國內真正做算法的閱讀器,貌似只有無覓一家,國內整個互聯網領域體驗較好的則是豆瓣。大家的質疑并不是沒有根據,因為連豆瓣也經常被用戶抱怨“亂來”。核心在于,影響算法的因素太多,每個人的信息源與信息流都在變化,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婚后生活磨合期,開始誰都沒法子,只能通過導入社交媒體部分資料先做到“冷啟動”??墒?,婚后又變異了怎么辦,能否生孩子也是個問題。這便是后面加入的篩選機制。
國內的個性化閱讀工具,基本都是腳踏兩船,像最近很開心的鮮果、Zaker、網易都是通過RSS訂閱源+部分熱點的偏好推薦。方便同時,必定是有利有弊,好處是能減少篩選時間,這個也是RSS的核心作用,此外延后閱讀、智能標簽分類都有利于更好利用碎片化時間。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