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潮背后的思考:系統延遲與誤判

3 評論 1905 瀏覽 6 收藏 13 分鐘

2018年的寒冬裁員潮讓許多互聯網人感到焦慮:這種經濟下行的趨勢將會持續多久?

《冬寒凜冽,滴滴出行宣布高管取消年終獎,裁員25%!》、《阿里縮編,京東停招,裁員背后:擴張模式的代價》、《傳網易年后裁員30% 官方回應:消息不實》,18年,對于我們從業者來說,聽到最多就是兩個字裁員。

仿佛是一夜之間,所有公司都在裁員。

然而,其實情況可能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因為,說實話,身邊的人相當一部分公司是相對穩定的。

至于類似滴滴的裁員,則是自從網約車大戰結束后的飛鳥盡,良弓藏。

基本上所有人對于裁員的解讀——都是經濟下行,造成所有人的錢都不多,所以大家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墒菑那澳敲炊噱X去哪里了?

從前也是這個社會,也是這些人,也是這些事情。為什么突然就不行了。

那這種不行,會不會是徹底不行了呢?

就如同,一個人一天吃三碗米飯,如果第二天,他只吃一碗了,如果不是極限的情況,比如生病等等。那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同樣的一個社會經濟的起伏,如果不是出現戰爭這種極限的情況,那基本也不應該出現這種過山車一樣的起伏。

現實是,這種情況出現了一遍有一遍,仿佛是經濟當中的夢魘一般。這次的起伏對于我們個體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裁員。

那么是什么造成這種反常規的經濟過程,這種過程本身對于我們思考又有哪些呢?

這幾天,在讀一本新書,叫做《第五項修煉》。

裁員潮的背后思考:系統延遲與誤判

上面提到一個概念“我們所經歷的所有事件,都不是突發事件,都是一系列的漸進和變化之后的結果”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因為我們所經歷的所有事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和互相影響的。

比如,我們都有拖延癥的習慣,那么搞定拖延癥,是不是只要有意志力就行了呢??隙ㄊ遣恍?,我們要制定目標、要環境、有計劃、有精力,身體要有支持我們改變的條件,如果身體不健康,還有硬逼著自己來,那就是在找事了。同樣是做一件事情,有人的睡5小時,其他都用來做事。有的人身體,就必須睡夠8個小時才成。

如果我們不考慮這種客觀性,只想用意志力強行改變,說實話,事實證明,大部分都沒能克制拖延癥。

因此,基于個體事件,去判斷一個結果,用單一的因果解讀一件事情。是非常有漏洞的。

而今天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從系統思維角度,思考一下裁員裁員潮背后的客觀原因,以及豆豆自身都未來的一些思考。

文章僅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想要交流,可以加都豆豆的微信“mengjiangxx”

一、裁員思考-系統延遲

經濟本質上是一個大的系統,經濟起伏的本身也是這個系統多因果互動的結果。

因為多因果的互動,造成原因本身所產生的結果,需要一定的時間間隙才會傳導過來。

美國氣象學家在1963年提出的一篇關于“蝴蝶效應”的報告,其大意為:一只在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引起了一系列的反應。

經濟系統的變化,某種程度上與蝴蝶效應也有非常大的相似度。只不過對于經濟來講,影響經濟的系統之中,有三大部分組成。

一個是需求、一個是供應。需求和供應之間靠市場進行鏈接。我們以供應方為大家舉例,幫助大家思考一下,系統的延遲是如何影響經濟的起伏的。

供應方,本質來說是產業。而產業的劃分,不是說農業,工業這些方式的劃分。更合理的劃分手段應該是上游產業、中游產業、下游產業。而市場需求部分,又有批發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費者組成。一個實際的產品鏈條,比這些步驟實際上還要長很多。

我們在工作中,一定面臨一個問題。比如我們給上級匯報工作或者給下級安排工作的過程中,當環節過多的時候,我所傳達的信息一定失真,這還是在中間環節的正確的傳達的情況下,這也是為什么現在普遍的公司的公司都在推行扁平化管理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多層級管理,讓團隊的交易成本過高。因為一個信息從決策方流轉到執行方的成本變得非常高昂。至于什么是交易成本,請大家自行科普。

在《第五項修煉》當中,作者提出一個啤酒游戲,用很有趣的方式,給我們解讀了系統對的延遲,對經濟的影響。

假設你一家零售商的老板,你的店里啤酒的銷量非常的穩定,而且作為常規的消費品,他的起伏也會一直很有限。

而且從事實上來講,剛需的消費品的需求一定是相對恒定的,他的起伏一般只和人口數量有關。你每周的啤酒銷量是10瓶(好吧,你這個可憐的商人)。突然有一天起的你的啤酒銷量變成12瓶。

這時候,你就要向你的批發商進行訂貨,批發商收到的訂單是12瓶,可是對于批發商來說,他在提供給你12瓶啤酒的同時,為了避免需求在出現起伏,他可能會備貨24瓶。這樣就能應對需求起伏和生產商斷貨的問題。這時候,其實需求已經被莫名其妙的放大了。

于是他要向渠道商訂貨24瓶啤酒。而渠道商考慮到剛剛的因素,備貨數就變成了48瓶,而原先備貨只需要40瓶。而當這些東西經過層層的環節傳導到上游生產商的時候。

生產商發現,自己的產能無法應對這么大的需求的時候,生產商必然需要擴大產能。產能擴充,就要購買設備、招收工人。

可是實際上的問題是,需求并沒有擴大那么多,于是一個問題就出現了。就是產能過剩。

而產能過剩的傳導是需要過程的,等到真實的需求經過各種途徑傳導到生產商的時候,可能幾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當真實信息,被傳導到生產商的時候,這時候,必然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收縮生產和裁員。這就是系統延遲帶來的后果。

當然單純靠系統的延遲是支撐不了出現這種問題的,所以就需要另外的一個變量-誤判。

二、裁員思考-系統誤判

《因防輻射謠言,中國超市食鹽被搶空》,這是我找到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謠言,根本原因在于,人對客觀的世界進行誤判,造成了這種非理性的結果。不過在經濟學上,這本質也是理性的。

剛剛的啤酒故事里面,到了批發商,他已經把需求進行人為的放大,他放大行為本身不存在任何的問題。這是一個很正確的邏輯。

可是對于整個系統來說,他實際上出現系統性的誤判。

當整個系統當中的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正確的行為進行放大的時候的,整個系統必然就面臨了崩潰。因為客觀的需求并沒有發生巨大的增長。這種正確的錯誤造成了結果一定是產能過剩。

在整個故事當中,每個人的意圖都是好的不能再好了,每個人都是想服務好客戶,都希望產品在市場當中平穩流通,都想避免問題的發生。每個角色本身都對未來的事情進行了合理的預期,都依照這些合理的預期做合適的決定。這些決定不但有良好的動機,而且符合邏輯。大家都盡職盡責??墒蔷褪清e了。

因為整個系統當中的所有人都出現了誤判,這種誤判當經過的環節足夠多的時候,這個誤判就會被放大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最終的結果就是上中下游的所有產業人都開足馬力生產,整個經濟呈現一片的繁榮。但是,我們知道,需求并沒有出現巨大的增長。那這么多生產出來的東西去哪里了,產品全都變成了廠家、批發商庫房里面的存貨。

存貨到了一定的地步,商家會發現賣不動了,于是就要清庫存。那生產就會停止增長。當所有人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就都不敢生產,更不敢擴大產能。最終的結果就是經濟衰退。

因為整個系統中所有人都用正確的方式去做事,結果系統出現了誤判,系統的誤判造成系統崩潰。經濟系統的崩潰,傳導到我們的個體身上就是裁員。

說道這里,有一個疑問就是,難道我們就逃不開系統的枷鎖嗎?必然受到系統的影響嗎?

對于這個問題,我心里還沒有明確的答案,混沌大學的李善友老師講過一個概念,叫做第二曲線。大家可以自行學一下。

至于系統對個體的影響,大家可以看一個叫做斯坦福監獄實驗的案例,看看當一個人處在做一個系統當中時候。是如何被系統裹挾去做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的。

三、裁員會不會過去

說了那么多,我估計所有人最關心應該是這個,裁員會不會過去。經濟到底是不是真完了?

其實并沒有,因為人的需求一直在,生產停滯后,需求并不會停滯。因為客觀的需求只受到人口數量的影響。這些積壓的東西今年賣不出去,明年也會賣出去。當庫存觸底。生產必然又會開始,然后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任何經濟活動,本質都是需求推動的,只要需求還在,經濟的起伏永遠都是短線的波動,而且經濟波動的本身實際上系統需求的延遲,和人對需求進行了誤判造成了非理性的結果。

不過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素有經濟出現了寒冬。

不過既然是經濟寒冬了,寒冬嘛?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作者:孟豆豆,一位專注商業價值的字體設計師,微信:mengjiangxx。

本文由@孟豆豆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太棒了

    回復
  2. 先看了你上一篇文章,才看了這個,這么好的文章竟然沒人評論。這是我度過關于裁員思考最深的文章(正確與否我暫時沒能力判斷),不過看你的文章感觸很深的就是你的閱讀量知識儲備真的很豐富,佩服!

    來自北京 回復
    1. 一起進步呀, ??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