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千萬條,滴滴有幾條

2 評論 1791 瀏覽 15 收藏 19 分鐘

網上有句俗語說“趁你病,要你命”,在一級市場已經不太可能給滴滴“資本輸血”的情況下,內憂外患包夾,擺在滴滴面前的形式更加嚴峻。

“一路‘八十一難’的經歷才是求取的真‘經’,不忘初心,接受挑戰,承擔責任?!?/p>

2月15日下午,滴滴創始人、董事長、CEO程維在朋友圈轉發了《西游記的至高境界,看懂者無幾?。ㄈ诵员刈x?。芬晃?,如是寫道。顯然,滴滴正在“取經”路上經受考驗。

幾天前,滴滴被曝出2018年虧損109億,2月15日,滴滴舉辦月度全員大會,程維在會上宣布公司裁員,比例占到全員15%,涉及2000人左右,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并轉”。同時,公司繼續招聘2500人,2019年加大對安全技術、產品和線下司機管理及國際化等重點領域的投入,2019年年底員工總人數將和去年底的13000人持平。

多個第三方數據顯示:滴滴擁有90%以上的中國專車市場份額,99%以上的網約出租車市場份額。然而滴滴卻說,2018年虧了109億,馬上要裁員超過2000人,要過冬了……

滴滴這個巨無霸獨角獸不行了嗎?高額補貼的運營模式還能支撐其走多久?

緣何虧損百億

2月13日,36氪報道稱,滴滴2018年持續巨額虧損,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人民幣,滴滴官方對此暫無回復。

滴滴的虧損正在擴大,幾乎接近于補貼大戰時的水平,根據2018年9月滴滴內部郵件顯示的數據,滴滴在2018年上半年虧損40.4億元,也就是說下半年虧損達到68.6億元。根據財新報道,滴滴2015年全年虧損達到122億;2016年滴滴和優步中國合并后,虧損的金額有所下降;2017年虧損額為3~4億美元。

由于滴滴不是上市公司,外界無法獲知其內部的具體情形,但我們仍然可以根據一些公開資料做一些推論,試圖還原滴滴百億虧損的原因。

第一,司機補貼

被曝光的虧損賬單顯示,滴滴2018年全年補貼司機花費高達113億,這或許是巨額虧損的最主要原因。近期,滴滴出行流出的一組補貼司機的“賬單”顯示,滴滴給司機一個月的獎勵補貼高達5000元,賬單還顯示,滴滴司機獎勵收入占比接近1/3。

此外,滴滴總裁柳青在全員會上也提到關于“抽成”(滴滴內部稱之為Takerate)和“補貼”等比較有爭議的問題,表示管理層正在認真思考業務模式,會做積極探索,既能激勵好司機,在高峰期供需失衡時高效調度有限運力,盡最大可能滿足乘客需求,又能保證公平性。

第二,業務整改

在停運之前,順風車是滴滴出行最賺錢的業務板塊,但由于存在安全漏洞,滴滴順風車至今未能恢復上線,這是對滴滴業績的一個重大打擊。盡管滴滴整改已經快半年了,但滴滴順風車恢復上線依然遙遙無期,可見整改結果并沒有讓監管部門滿意,至于市場滿意度更是無從談起。

滴滴禮橙專車目前也沒有做到市場最佳,曹操、神州等專車公司讓滴滴的專車業務存在極大的競爭壓力,而專車由于定價較高,走的是高端精品路線,業務量能方面恐怕也不太樂觀。

第三,對外投資

此前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之前,滴滴出行已經對外投資了45億美元(合人民幣約315億),而IT桔子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滴滴共對外投資115.6億元。

此外,滴滴是ofo較早的投資方之一,持股比例高達25%以上,曾一度在ofo占據多個高管席位,但隨后雙方交惡。目前ofo雖沒有正式對外宣布“死亡”,但在公眾和投資人眼里已經無限接近死亡。以ofo的體量來估算,滴滴在ofo上的投資虧損相當巨大,但滴滴對此諱莫如深,實際虧損額度外界無從得知。

投出去的錢都是真金白銀,但短時間很難見到真金白銀的回報。

第四,海外擴張

過去的一年中滴滴主要采取投資本地平臺的方式實現海外擴張,2018年1月,滴滴收購了巴西網約車獨角獸99;2月,滴滴宣布將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進軍日本網約出租車市場;4月,滴滴宣布正式進入墨西哥,在墨西哥州首府托盧卡(Toluca)推出滴滴快車服務;5月,快車服務落地澳大利亞,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在澳大利亞當地進行運營;7月,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在日本提供出租車打車服務;9月,滴滴在日本大阪上線出租車叫車服務。

圖片來源:IT桔子

擴張海外團隊、打磨產品、落地服務等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實現,所以這部分錢也是提前“預支”。

第五,技術研發

程維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滴滴的三大愿景,其中以“成為世界級的汽車運營商和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出現次數最多,有消息稱滴滴在前瞻性的科研投入非常巨大(智慧交通、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等)。來自拉勾網的招聘信息也顯示,滴滴目前在招技術類崗位197個,算法工程師、大數據工程師、NLP工程師、語音交互工程師等需求量大。

滴滴還與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共同成立“洪流聯盟”,包括北汽、博世、長安汽車、奇瑞、一汽、豐田、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等主流車企品牌,致力于共同推進新能源、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研究與實踐。

網約車市場雖然已經一家獨大,但像滴滴這種靠燒錢燒出來的公司,如果資金鏈持續緊繃,則相當于坐在了熱鍋上,再加上外界的壓力,恐怕夠滴滴喝一壺的。

而事實上,滴滴的背后投資人名單十分華麗,淡馬錫、軟銀中國、中國人壽、Apple蘋果、百度、阿里、騰訊等都在這份名單里,有意思的是滴滴也是唯一一家由BAT共同投資的公司,但在虧損、裁員的情況下,似乎還沒有哪位巨頭先出手救援。

先裁人,再招人

除了主營業務網約車,滴滴立下了三大愿景flag:成為引領汽車和交通行業改造的世界級科技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成為世界級的汽車運營商和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四處出擊的滴滴開始向汽車租賃、無人駕駛、新能源、共享單車、汽車后市場、汽車金融等多個領域拓展,在與美團的競爭中,滴滴甚至還送起了外賣。氣球吹得太大,就會有爆炸的危險。

在長達兩小時的全員會議上,程維重點宣布公司將做好過冬準備,2019年會聚焦當前最重要的出行主業,繼續加大安全和合規投入、提升效率,因此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并轉”,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裁員比例占全員15%,涉及2000人左右。

此外,滴滴還計劃在2019年招聘2500名新員工,2019年年底員工總人數將和去年底的13000人持平。

先裁人,再招人,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層面來看,這顯然是滴滴在特殊時期縮減薪資成本的一種方式。而從業務上來看,滴滴從去年開始受到安全方面的頻繁挑戰,安全整改和合規化勢在必行,在安全和國際化成為重點發力方向后,滴滴希望向那里傾注更多專業人才和資源。

那裁掉的這些人都是誰呢?

第一,客服及運營人員

滴滴曾在去年底進行過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將原快捷出行事業群(快車、拼車)、專車事業部、豪華車事業部合并為網約車平臺公司。

在此之前,三個部門各自為戰,分別擁有自己的運營團隊和客服人員,合并之后,為方便統一管理,一部分冗余的人員可能面臨裁員。

第二,順風車部門

據2017年7月易觀智庫報告顯示:滴滴順風車業務在順風車市場占比為66%,彼時順風車部門也是滴滴內部少有的賺錢部門。

2018年連續兩次順風車事件,使得順風車業務被迫整改、重啟遙遙無期,而順風車部門工作人員大部處于調崗(或借調)的尷尬處境。在程維宣布2019年的“聚焦”安全技術、產品和線下司機管理及國際化等路線后,順風車部門可能也是裁員的重災區之一。

第三,普惠出行與服務事業群

原單車(HT)、電單車(HM)、代駕、企業級業務、公交業務在去年合并為普惠出行與服務事業群。據騰訊科技報道,這些業務并不在所謂的“主營業務”之列,也可能在此次裁員調整范圍內。

在2月15日舉辦的全員會上程維在確認裁員消息的同時,也點明了2019年滴滴的三個關鍵詞“安全”、“合規”以及“國際化”。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次滴滴史上的首次大規模裁員,也預示著從網約車的血海狼窩里殺出來的滴滴,正式進入了精細化運營時代?!鞍踩?、“合規”是滴滴需要遵守的第一要務,而“國際化”則是滴滴發展壯大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

盈利之路

大洋彼岸,滴滴曾經的老對手Uber,2018年的形勢有所好轉。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2018年一季度Uber實現了24.56億美元的盈利。盡管二季度又虧了8.91億美元,但綜合下來Uber在2018年上半年共盈利了15.65億美元。

此前的2017年全年,Uber實現了77.78億美元的總營收,而2018年上半年,Uber的總營收為53.89億美元,達到了去年的70%,其中,第二季度營收28億美元,同比增長63.3%。預訂總額為120億美元,同比增長41%。

除此之外,Uber還擁有像UberEats這樣快速增長的新業務。Uber曾表示,UberEats正以每年200%的速度增長,未來一年收入將突破60億美元。

業績數據上來看,并不能說Uber比滴滴強多少,畢竟Uber自2009年正式運營以來,虧損金額已高達110億美元。不過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即Uber已經先于滴滴進行戰略調整,全面收縮戰線,回歸核心主業。

滴滴也在這次全員會上宣布回歸主業,在外界看來,如果想要實現盈利,滴滴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第一,探索清晰的盈利模式

說起來可能是個笑話,即便是做成滴滴這樣的行業老大,也還是沒想明白如何掙錢,“燒錢一時爽,掙錢火葬場”。按說不太可能啊,這么大的盤子,圈住了這么多“羊”,有的是辦法薅羊毛。

事實卻是,目前網約車行業只能依靠司機端的抽成來獲得收入,而為了在客戶端和司機端進行平衡,平臺在雙方都要進行持續補貼,即便現在滴滴將司機端的抽成比例提高到了30%,還是無法改變虧損的現狀。

未來,滴滴需要更多考慮現金流和盈利,手握5.5億用戶(2018年底數據),其實光靠流量就能變現了。

第二,嚴把安全關

程維選擇的2019年關鍵詞首先就是安全。

去年三個月內,兩次順風車事件,兩條人命, 交通部甚至在文件中公開表示“如果不能為乘客生命安全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措施,這樣的企業不要也罷”。事件一出,滴滴在輿論和消費者眼中口碑已經嚴重下滑,如想做到品牌長青,必須“all in”安全。

第三,遵守政策和法規

網約車模式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發生安全事件后,政府站在權衡大局以及規范行業角度的考慮,對于網約車的政策監控越來越嚴,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紛紛出臺地方性政策。

這種情況下,不踩政策紅線,不越監管雷池,成為比盈利更重要的事。

第四,走向國際化

互聯網企業在國內發展到一定瓶頸后,都會舉旗出海。

之前共享單車領域的實踐結果是,沒有一家共享單車企業的海外擴張是有意義的,它們所有的海外擴張最后都成了企業資金鏈的催命符。簡而言之,海外擴張都加速了它們的死亡。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滴滴的虧損很可能與去年大舉入股、收購海外服務平臺有關,只是海外運營非??简炂髽I的管理和整合能力,做得好就能挖到“金礦”。

第五,提升用戶體驗

動輒13000人的大公司,逐漸患上了大企業病,去年的兩起命案就暴露出滴滴對司機的監管不嚴、對突發事件缺乏預警預案,這些不光影響到滴滴的運營效率,還極大的影響了用戶的出行體驗。

互聯網時代的用戶(包括司機)其實沒有什么忠誠度可言,都追著優惠和補貼走,這個時候,做好司機體驗和用戶體驗,才是滴滴立足的根本。

在過去的十年中,Uber獲得10多次融資,總額超過170億美元。而截至2018年6月底,Uber賬面上還有73億美金的現金,但即便如此,Uber也已經很難再從一級市場融資了。

同樣,據天眼查的數據統計顯示,自滴滴2012年成立以來已經完成了20次融資,金額總量超過200億美元,現在看來,再靠融資輸血的路線已經走不通了。

好在由于決策層的危機感較強,滴滴目前的現金儲備相對樂觀。2018年4月,滴滴在私募市場完成了一輪55億美元融資,加上此輪融資前100億美元現金儲備,滴滴順利“過冬”并不難。

結語

2018年以來,美團、高德、攜程、同程、哈啰單車相繼加入了網約車混戰,蠶食著滴滴的版圖。此外,包括上汽、吉利在內的主機廠也加大了對享道出行、曹操出行的扶持。

網上有句俗語說“趁你病,要你命”,在一級市場已經不太可能給滴滴“資本輸血”的情況下,內憂外患包夾,擺在滴滴面前的形式更加嚴峻。

 

本文由 @節點財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文章寫太好了,贊!

    回復
  2. 氣球吹得太大,就會有爆炸的危險。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