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空間和時間上理解O2O?
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可能會更容易理解O2O的本質,但也并非全部。
我們可以把商業社會簡單粗暴地拆分為空間要素和時間要素。
- 空間要素:空間要素主要體現在定位的流量范圍上,比如街邊小賣部的流量來源是周邊的居民;外賣商家的流量就擴展為方圓幾公里的人群;電商平臺的商戶則面向的是全國乃至全世界。
- 時間要素:時間要素主要體現在客戶的消費頻次上。比如客戶去餐館的消費頻次就比較大;換輪胎的頻次要低一些;結婚的頻次更低,大多數人一生只結一次婚。
O2O的本質
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縮寫,我更愿意理解為offline to online,是連接線上和線下的媒介,是在線上進行交易在線下完成服務的過程。
和大多數服務一樣,這個過程往往也會受到空間和時間的制約。在空間上,O2O主要是把有一定地域限制的部分產品和服務剝離出來搬到線上;在時間上,O2O主要是把線下交易頻次相對較高的產品或服務搬到線上。比如外賣、美甲、美容等。
空間:流量范圍
每一種商業模式都有它鎖定的流量范圍,比如超市鎖定的流量范圍是附近居民,外賣鎖定方圓幾公里,汽車服務鎖定十幾公里,婚禮服務可能鎖定幾十公里甚至一座城市,電商平臺則鎖定全國乃至全世界。很容易發現它們的范圍在逐漸擴大,都誕生了自己的品牌。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空間的角度上O2O是線下和線上的過度。
其中美團外賣,途虎養車,婚禮紀,都是針對特有的消費場景,優化了交易結構,才形成的O2O的商業模式。做到了純線上電商無法完成的任務,開始掠奪線下的流量資源。
時間:消費頻次
以前有一種主流觀點,認為O2O一定要從一個高頻的消費場景入手,但事實并非如此。
從消費頻次上看O2O,從外賣到汽車服務再到婚禮服務,消費頻次越來越低,甚至低到一生只有一次,還依舊能玩O2O。難道是消費者喜歡新鮮感么?難道真的是他們經營有方么?并不全是。
從外賣到汽車服務再到婚禮服務,消費頻次是在逐漸降低,但他們一次消費的金額(也就是客單價)卻在指數級增加。當客單價高的優勢到足以對沖掉消費頻次低帶來的劣勢的時候,O2O還是可以試著玩一下的。如果單價高的優勢對沖不掉消費頻次低帶來的劣勢,可以選擇擴大流量范圍來彌補,前提是用戶愿意買賬。
比如汽車服務鎖定的是有車一族,距離也就不是問題了;婚禮是人生頭等大事,只要服務好,距離遠一點也不是問題,何況服務的過程也并非在門店進行。
想做O2O
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可能更容易理解O2O的本質,但這并非全部,想做O2O的朋友,在下手之前不妨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 該業務主要針對那種用戶場景?
- 把這種場景搬到線上真的能提升用戶體驗么?
- 流量來源有地域屬性么?沒有的話互聯網巨頭可是會進場踢館的。
- 消費頻次夠高么?如果不夠的話拿什么對沖這種風險?
簡單易懂,學習了。
所以如何從空間和時間上理解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