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經驗共享模式是指什么?
本文從一個根本的認知角度的來闡述,經驗共享模式是指什么?
2016年的時候,共享經濟十分火熱,一度成為風口。其中知識共享領域也很火,一大堆相關應用變得熱門起來,其中最為突出、最火的應該是果殼旗下的在行。
本人也曾在那時候在K12領域做過相似的產品,做的初衷在于市場上補習機構無數,但是有一些優秀學生經過摸爬滾打積累而來的經驗,畢業后將得不到發揚。而經驗也是一種十分有用的東西,如與宿舍舍友打交道的經驗、某些學習方法等。奈何一直推不起來,所以對此作了很多思考。
所以下面用在行,以及我個人的項目的例子去闡述我對經驗共享模式的思考。
這里先簡單介紹一下在行是一個怎么樣的東西:
在行的定位是,致力于用分享經濟的理念讓每個人的知識技能各盡所能。具體的業務則是,平臺上面有著超過8000名各領域的行家,包括創投專家、職場大咖、心理咨詢師、攝影師、企業領袖、知名學者、人氣明星等。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線上約見這些行家大咖,并且可以選擇見面或線上的交流方式,解決自身的需求。
對于為什么在行這樣的平臺一開始會火起來眾人也是有著諸多分析,我這里大概概括一下:
(1)對于“行家”,也就是供給方來說,行家可能擅長于某一方面的知識,在有時間又有心情的時候,去接受一下別人的咨詢,能賺點外快,還能認識一些各行各業的人,撰點名氣,幫一下他人。
(2)對于咨詢者,也就是需求方來說,在各個領域遇到問題或者個人有個性化需求的時候,可以擺脫傳統的人情關系債模式,找到對應的優秀人士幫助自己,解答疑惑、出謀劃策或其他定制服務。
不過從數據層面看來,在行以及一些性質接近的產品都沒有達到一個十分高的高度,下面是在行近期的數據表現:
根據酷傳得到的數據顯示,這樣一個發展了三年左右,僅有一百多萬的累計下載量無論如何也難以將其稱為一個大熱門的產品,并且其也沒有顯示出明顯的增長態勢。
網絡上也有很多人對在行發展不起來提出過很多看法,本文打算從一個更根本的認知角度的來闡述一下原因和看法,網絡上的其他看法也將在后面做一些簡單的概括。
依然從需求方和供給方兩個角度出發:
(1)從需求方出發,也就是咨詢者的角度。根本來說還是認知,對于經驗交流這樣的東西,我們大多數人是沒有概念的。
舉一個例子:如果有一天一個人對你說,我要將我在職場中如何做好XX的經驗傳遞給你,你可能是完全get不到聽這個經驗分享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如果那個人有一天跟你說,我一個下午教你速成ppt首頁,那樣你才可能一下子get到,認為這是有價值的,這樣才會為之付費。
用我做過的那個K12項目來舉例則是,如果一個人告訴你,我要用一個下午的時間來告訴你我高中三年來的學好的經驗,同樣是get不到這意味著什么;但如果這個人說,我要用一個下午的時間教你寫一個作文開頭,那你就會馬上感受到價值,可能就會為之付費了。
這也是為什么補習機構、家教遍地都是的原因,而且補習和家教的價格多貴的都有。這也側面說明了,對于需求方來說,價格并不是不使用經驗共享產品的原因。
(2)從供給方來說,也就是行家的角度來說,就比較簡單。根本原因就是錢太少了,在行上300左右的定價,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交通成本較高,可能一下子就去了一個上午/下午/晚上,對于大咖們來說太少了。
同理,在我曾經的項目的平臺上,100來塊,時間成本也同樣高,還不如找個穩定的家教。
接著,開上帝視角來說一個原因。那就是可能這樣的一種知識或者經驗的分享模式不一定是非常有效的,這就牽涉到了教育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教育或者說要影響一個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謂言傳身教。要影響一個人,可以是好多年的時間,至少也應該是半年幾個月、或者一個訓練營的時間。這樣去聊一個下午,很可能是沒有多大用處的,聽完就會忘記了。
以上是我的想法,網上還有其他看法:
- 從產品設計和體驗的角度來談的,約見的過程中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干脆就電話溝通了;
- 中介平臺老問題,存在雙方繞過平臺來交易的可能性;
- 這樣非標準化的模式很難保證質量;
- 認為評價機制存在很多不足,不能在約見前更好地了解情況;
- 咨詢者表現得不夠優雅,比如直接帶著工作上的問題希望獲得方案,甚至有帶著全部門同事的問題一條一條提問。
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我也是基于這些看法上作了一些我個人的補充。
如果要做好這件事,路還很長。
本文由 @?Neo-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一個是認知,一個是品牌,最后一個是價值。
讀著讀著就沒結果了。。
寫得很棒?。?/p>
點贊
為什么不去知乎?
配音不舒服
看起來有點像 咨詢
說的很好
的確實像
作者提出了目前絕大多數開放平臺的問題,但是總結大家是想看解決方式。對于繞開平臺這種問題,絕大多數平臺都存在。也能簡單化解決,做出相應對策,比如作者說的“在行”付費進行行家的星級點評,平臺通過用戶點評推薦行家專業進行排名,而排名與點評可以進行分享形成閉環。
這里有個前提,提升排名在專家用戶心里的價值。如果平臺在行業具有權威性并且著重強調,那這個專家在平臺排名越高就說明價值越高?;氐皆瓉淼膯栴},對于用戶繞開平臺交易是不是自然會減少。
點贊
沒解決授課者品牌問題,和線下到線上問題。 這材料寫的太零散。
感覺沒有明白啊
說的啥,聽不懂
失敗的原因是妄圖做成p to p,p to p難以成功是肯定的,而且模式也不如知乎,知乎是廣撒網撈魚,也有以問題為中心的各種生態圈,還有知乎報課
有點像知乎
是的
所以你要表達你的思考是: 用戶認知缺乏,供給側收益不劃算?但卻沒有論證,只是描述,那這種怎么站住腳呢?
文章寫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