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消費偏好的兩大作用力
文章主要是從地理位置和品牌的喜愛這兩個作用力,來談談消費的偏好。enjoy~
第一個作用力
你居住的地理位置,會影響你使用互聯網或相關技術來購買商品和服務,以及與他人聯系的方式,這是通過你擁有的線下選擇產生的。
這個作用力理解起來相對容易一些,主要就是說如果你在線下的選擇太少或者太多,都有可能影響到你在線上的購買行為。
例如:樓下有超市或有便利店的地方,這個位置的人們在網上進行超市及便利店品類購買的行為就會少一些。當然,也有可能因為線下沒有你要的品牌或品類,你仍然選擇網上購物。但無論如何,比沒有超市和便利店的在線上購物變得少得多。
那么,對于外賣和電商平臺來說,了解用戶的位置信息與網上購物比“偷聽”顯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且沒有道德和信任風險。
- 一方面是用戶愿意提供位置信息,這樣才能獲得周圍的商家信息;
- 另一方面則是用戶在外賣和電商平臺購物不得不提供位置信息,否則商品沒辦法送到家。
無論是前置行為還是后置行為,都具有極大的研究意義和參考價值,如果外賣平臺和電商平臺要做好精細化運營和精準推薦,位置信息的研究對線上購買行為則更為重要。
第二個作用力
你對個別品牌所產生的喜愛、購買和消費的偏好同樣受到了居住位置的影響甚至會被位置改變。
理解這個作用力,先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是廣東人,從小在珠海長大,剛開始喝的都是“珠江啤酒”;到了深圳居住和工作之后,受同事和本地商家的影響,我喝了華潤的雪花啤酒和金威啤酒;到了廣州,朋友和同學則讓我喝“石灣米酒”;在北京工作和創業,則是喝“紅星二鍋頭”和“燕京啤酒”、“青島啤酒”。
大家可以想一下,你對其它商品品牌是不是也一直受著地理位置的影響?
不過這種影響并不一定是即時的,而且受到的因素比較多,例如居住環境、渠道優勢、生產和物流、價格、社交關系等。隨著線上線下融合的進程加速,線上平臺的精準信息推送也會影響你的購買行為和決策。
《美國經濟評論》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小時候在某個地區長大,后來搬到其他地區的消費者行為,明顯呈現出這種位置對偏好的效應。
我們繼續關于啤酒的例子,數據表明,當從一個“青島啤酒占優”的市場(如青島)移動到一個“燕京啤酒占優”的市場(如北京)時,你的偏好就會朝新的市場方向改變。這種改變約有60%幾乎是立刻發生的,剩下的40%改變則會花很長的一段時間。
下面我們來看看地理位置對消費偏好改變的算法:
假設燕京啤酒在青島市場份額是20%,平均下來,一般5次消費大約會有1次購買燕京啤酒;北京的市場份額為50%,每2次就有1次購買燕京啤酒。
當一個人從青島來到北京定居,剛搬來時將有大約18%概率消費燕京啤酒上。
具體的算法:兩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差”是30%(即北京的50%減去舊位置青島的20%),60%的通用數據乘以30%市場份額差即18%。
從青島搬到北京的人,在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消費燕京啤酒的概率將達到20%+18%=38%。這比他在青島的概率高得多,但比北京當地人的50%少。
根據《美國經濟評論》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剩下12%偏好差(50%-18%)需花大概10年才能將剩余差額補齊一半,即6%。
這個例子和研究說明位置會改變消費偏好,原因是我們會根據新的環境進行迅速的調整,并被周圍的人、渠道和社交關系等變量所改變,但這一調整是不完全的。
“過去的位置”會跟隨我們,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我們施加影響。
通過理解影響消費偏好的兩大作用力,進一步表明本文的研究結論:
與其冒著“侵犯個人隱私”的道德風險“偷聽”用戶的聊天內容,不如精細化運營分析用戶的位置信息數據,通過位置信息的變化,結合本地的商家和服務進行精準的信息推送。不僅技術成本低效率高,還能贏得用戶的認可和好感。
特別是擁有強位置信息的“外賣平臺”來說,“偷聽”的價值和意義都不大。
歡迎留言交流,關于位置信息對你的消費偏好的影響和線上購物、線上行為的影響。
相關閱讀
專欄作家
作者:莊帥(個人微信:zhuangshuaidu),微信公眾號“莊帥零售電商頻道(ID:zhuangshuaiec)”,前沃爾瑪(中國)、王府井百貨電商高管,中國百貨協會無人店分會客座顧問、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高級專家,專注零售電商商業研究。
本文由 @莊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