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本質,產品模型與冷啟動
互聯網的本質
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在不同公司的職責,都不太一樣。而我所理解的產品經理,是進行產品設計,制定產品策略和規范等一系列產品工作,確保產品有商業價值,為產品最終結果負責的人。(所以,在討論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弄清楚定義,避免雞同鴨講,兩人說的不是一個維度上事情的情況出現。)
而一個產品如果需要有商業價值,不管怎么說,產品經理就得找到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如果沒有好的商業模式,那就得活下去,并不斷的進行演變,直到,那些不好的商業模式演變成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別笑,騰訊,阿里,百度,這些中國互聯網上最掙錢的公司,一開始,都是沒有一個掙錢的商業模式的。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
- 你得有足夠的錢保證你在沒掙到錢之前不會死掉。
- 你得有足夠的用戶跟著你玩,才能確保以后他們幫你掙錢。
事實上,互聯網就是有這樣的魔力,那就是只要你有足量的用戶,資金從來都不會是問題。
對于一個互聯網產品,它最重要的是什么?用戶
互聯網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因為它不能提供任何實體的東西。它唯一也是最大的價值就是消除信息的不對稱。將服務提供商和消費者之間距離的拉短,互聯網的價值所在不是商品,而是服務。那么這兩者的區別究竟是什么?
商品是實體,一次性購買,終生不變,比如說,你買了個凳子,交易完成以后,你擁有了凳子,商家有了錢。而服務則是虛擬的和生產無關的服務,比如說你購買了一個保潔服務,保潔來幫你打掃屋子,這一過程中,互聯網公司自己本身并沒有任何實物。
跟商品不一樣的是,商品賣的不好,可以降價出售,而服務,就只有使用和不使用這兩種狀態了。如果不能幫助用戶解決問題,那么,界面做的再華麗,功能做的再多,都不會是一個好的產品。
我將這些外表華麗其實并不能解決問題的互聯網產品稱之為:華麗的翔
所以產品經理在產品初期驗證產品是否能夠解決用戶問題,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產品模型的建立與冷啟動
事實上,一個產品模型的建立,也沒有什么黑科技,無非就是將一些常用流程用信息化的形式固定下來而已,它只是將玩法稍微改了一下,便把傳統行業的商家嚇得半死,整天如臨大敵叫嚷互聯網思維。它的本質的過程從來都沒有任何變化,仔細思考下,定外賣、訂餐、訂酒店,它們的基本過程,從來都沒有變化過。
如果產品模式是老玩法,就很簡單啦,沒什么可說的,大家都是抄,那就得比誰抄的快,抄的厲害,誰的資源多。
如果產品模式是新玩法,那就得驗證。這個就有意思了,在沒真正玩之前,你怎么就那么肯定你的玩法是可以掙到錢的?你怎么就能肯定你真正開始擴張的時候不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掛掉?
所以一般的方法是:快速的弄個部分提供服務的產品(半成品),快速驗證(有沒有人使用、商業模式是不是靠譜)。如果沒有,趁早別玩。如果有,在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達到PMF(Product Market feed)—即產品滿足市場需要的階段之后,迅速鋪上資源快速推進。
回到我們開始說的問題上來,不管一個產品能不能解決問題,它究竟是老模式還是新玩法,要想掙錢,最終還是要回到一個問題上來,我究竟如何獲得第一批的用戶?
成功獲得第一批的用戶有個名詞叫做:冷啟動。顧名思義,在產品運營上,它指的是產品未形成生態體系提供足夠多可供消費內容的情況下,從0開始導入第一批用戶和制造內容的過程。(其實它來自于數據挖掘領域的一個專業術語,感興趣的可以查查)
在資源極其有限的中小型的公司,將產品從0做到1,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從世面上反饋的結果來看,一個App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已經高達三十多元,而月活的用戶成本更高,據說美團外賣獲取一個月活用戶的成本已經高達一百多了,想想真是可怕……
而且,必須要說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互聯網的產品會越來越多,而對應著的,是經濟形式在變的越來越差,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難以改善的情況下,如何獲取用戶,如何激發用戶,如何留住用戶,這些都將成為互聯網產品技能樹內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是的,隨著職業化的發展以及學習資料的日益豐富,造東西,即產品經理的設計開始變的并沒有那么重要了(或者可以說達到合格的程度更容易被習得了),所以產品設計的職能正在逐漸弱化,而賣東西,即產品運營的職能在逐漸被強化,這或者是一個無法逆轉的趨勢?還是經濟發展導致的一個輪回?我們無從判斷。
#專欄作家#
徐夢陽,微信公眾號:成長(growup1984),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某創業公司產品經理,個人博客:xumengyang.com。關注互聯網創業,對提升工作效率,互聯網產品的商業模式有一定的了解,長期不定時去各大互聯網社區扯淡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總覺得是個雞和雞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