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集體意識的爆發:996背后的深問題
996的情況,歸于法律的歸法律,歸于市場機制的應該由市場經濟調整。
最近關于程序員的話題成為熱門,這個事件其實早就在互聯網上有過幾次發酵,最早是在58同城時 ,一線城市對于程序員的高薪和加班時間長形成了共識,甚至有玩笑說:嫁人就嫁程序員,掙錢多還死得早。再然后是在近期的發酵,甚至通過GITHUB讓國外也有了很多的了解。
程序員的996,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高薪,作為企業而言由于人力成本很高,因此必然希望程序員能夠生產更高的產值;另一部分,當然也是因為互聯網行業當前的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的體現。
程序員高薪和996的一體兩面
程序員的高薪,必然伴隨著的是工作的高強度。這點其實是一直以來的,自從互聯網作為一門生意或者說一個行業在中國興起,在早期的發展,就已經顯示出了很高的強度,但是當時由于一種創業的理想主義和高回報的激勵,使得這種現象并不明顯。
而在現在,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瓶頸期出現,等待創業公司上市股權套現這種模式更難實現,而就工資而言,互聯網程序員的工資則伴隨的是高強度的勞動。
那么,為何程序員高薪必然會伴隨著996的出現?
首先,程序員為何收入高?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職業的發展的薪酬,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供需關系造成的。中國互聯網行業近年來發展非常快,尤其是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使得高水平程序員供不應求。這使得人才成本水漲船高,而在風投等資本的支持下,互聯網企業又表現得不差錢。
但是,這種情況正在變化,隨著大量的人群涌入到程序員行業,這使得這個行業的供需發生了變化,互聯網企業希望通過高薪吸引到高水平的程序員,不會在招聘這個環節開出低價,但是對于招入的程序員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而且對于程序員顯然是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人力價值,不然,還有大量的后備隊伍來進行選擇。
其次是行業背景,互聯網行業多年來的迅速發展正對應了人口紅利和銀行信用的迅猛增長,這使得只要把用戶數和營收做上去,企業就可以迅速上市這一模式變得被廣泛接受。
在這種刺激上,各種各樣的新熱點不斷出現:共享單車 O2O 直播等等,這些熱點的出現,都從邏輯上能夠行得通,比如說服務的互聯網化 線上線下的融合等等,但是卻又在某個地方有著先天不足,這使得這種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行業背景的變化,使得程序員可以選擇的大廠更少,已有的成熟的互聯網企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同時,互聯網行業的高薪,其實是由于互聯網的網絡效應,由于網絡效應的影響,以及收入模式的不同,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可以呈現比傳統行業快得多的指數級增長,可以自動的隨著系統增長而迅速發展,這使得快成為了一個重要要素,只要快,使得網絡效應更加明顯,用戶體驗更好。
比較一下王者榮耀和今日頭條的迅猛發展就可以理解,而且,很多時候這個系統不需要人為的一個個去發展客戶,客戶可能隨著網絡效應進入并且迅速積累。這點看看阿里或者王者榮耀的吸金就可以看出。這使得程序員需要更快的進行勞動。
但是,高薪和996的這么一個心理契約以及越來越難以維系。一方面是過去的模式難以維系。
希臘管理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心理契約的概念,過去互聯網公司和程序員之間有著著996和高薪的心理契約,但是這個心理契約在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動以及企業自身的生命周期開始松動; 另一方面。即使高薪,也不愿意996了。80后的程序員可能有著更多的家庭壓力,而90后的程序員則有著更強的自我意識和更優良的成長環境。
筆者認為996其實沒有那么大的作用,首先增加個人的工作時間只會讓人的工作效率降低,出現磨洋工的現象,個人和組織沒有出現良好的心理契約;其次,對于經濟大環境引起的經濟下滑,其實增加勞動時間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在大環境下。
心理契約的變化
在美國,程序員團體更強的理解有一種極客精神,這點在喬布斯這樣的程序員隊伍中很明顯,互聯網協議的發明者伯納斯李,將互聯網專利進行了免費發布。而中國早期也有類似的技術人才 ?,但是隨著技術的擴展和迅速的商業化,這種極客精神迅速的消失。
而中國的程序員團體,最早的一批也出現在90年代末70后的人群當中,市場力量成為了最為主導性的力量,時代的情緒發生了改變,伴隨著大學生的迅速擴大以及隨著而來更加激烈的競爭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極客精神也在消失。
其實如果不考慮到股權回報這一塊,互聯網企業的時薪比其實并不算高,甚至有人核算必須要在工資打到2.96倍時,996的工資才有回報。中國培養出的大量的互聯網程序員隊伍,其實也是中國人口紅利的重要一部分。這也就是華為這樣的企業秘密,其實進行核算,中國的技術人才成本是要比歐美企業要低的,巨大的工程師人口紅利和市場紅利,是中國互聯網經濟迅速發展的秘密。
這次的事情,其實讓人看到高薪的程序員的另一面,其實對于程序員這個群體,產生了很多膚淺和刻板的印象,卻沒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高薪的背后,其實是互聯網企業程序員的職業路徑受限 社會印象刻板和個人狹窄的交際層面或者說社會資本。
筆者在前段時間,在今日頭條看到一個討論,有人討論說,北大清華的計算機教授的收入還沒有BAT的高級程序員收入高,因此又程序員認為,BAT的程序員其實比高校教授好,這引起了熱議,很多人認為,高校教師的課題費收入以及社會地位 社會資本等方面,比程序員要高很多。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程序員的心理認知,其實主要是靠高收入維系,而不是類似其他職業一樣還有社會資本、社會聲譽等方面,因此遇到了這類996這樣更加讓人覺得實際收入受損的事件,程序員內心會受到更多打擊。
其實這種類似的討論在很多微信群里也經??梢?,我就在微信和程序員進行了一番溝通:你愿意回老家做公務員嗎?
他答說,做公務員有什么意思?
公務員收入比我低很多,而且我覺得社會地位也不見得多高,我以前同學回去做公務員,真是浪費生命。經濟收入才是最重要的因素。這種認同支持著程序員,但是一旦這種認同出現動搖,就會出現對996的極大的不支持。
而且,程序員的觀念相對而言接觸社會面相對狹窄,因此會在理解上也會更加激進,因此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社會對程序員和程序員對社會,都存在一定的誤解。
其實,盡管中國程序員的隊伍已經十分龐大,但是這個隊伍出現的時間比較長,按照最正統的城市階層分類,他們可以分類到新階層當中,但是對于這個新階層而言,他們有些什么樣的職業共識和共同體意識?
其實還比較缺乏,而我們其實可以看到很多類似醫生共同體 法律共同體之類的概念,這類職業共同體有更多收入以外的社會聲譽機制,而且職業發展路徑也相對更加明晰,而在國內,建立了完善的程序員發展路徑的企業很少,而且轉崗機制也相對狹窄,不易向社會其他崗位轉型。
相對于傳統職業而言,社會對于程序員的認識仍然相對模糊,他們的工作成果基于團隊作業,個人不能清晰感知,這使得我們可以看到,程序員大部分也都集中在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而在小城市,他們往往被理解為:修電腦的。當我們想起程序員時,往往想到的就是高薪和直男;而程序員隊伍,基于中國的理工科教育特點,往往對社會也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
相對于很多社會階層的社會意識和定位,程序員的社會定位主要是基于經濟收入上的,而對于程序員自身而言,這份收入又極度依賴于工資收入和可能的股權,在社會網絡和社會認同方面,缺乏除了經濟收入以外的其他的因素,這在我看來是一個重要因素。和教師或者醫生這樣的直接和人打交道的職業進行比較,其實給人的認知是涇渭分明的。
按照米爾斯的《白領》一書的說法,在美國的資本主義充分發展后,出現了以智力作為重要的工具的白領階層,他們在辦公室里工作,按照朝九晚五的節奏上下班。白領階層的出現是社會引人注目的現象。而在中國這樣的變體則是國有企業和父輩意識中的:單位,隨后北上廣出現的外企又再度滿足了人們的想象,但是,到了現在,程序員往往不會認為自己是白領,而是碼農。這種戲謔說法說明了什么?
而且,程序員的職業發展路徑其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這個行業的發展歷史比較短,很多程序員對于未來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困惑。
未來是做管理崗位?
但是明顯并沒有那么多的管理崗位可以做,而且基于中國的程序員的教育結構,大部分程序員其實并不合適轉換為市場等崗位,再者,很多互聯網企業還在高呼砍掉中層。
而出去創業?
隨著行業環境的變化,純程序員創業的難度其實是越來越大了,這個問題其實需要社會和企業來共同解決,畢竟能夠完全財務自由的是少數,而且也是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的擴展和普及,程序員是構建未來只能社會的基礎性崗位之一,對于企業而言要繼續完善發展渠道的構建,建設心理契約,加強各方面培訓;對于社會而言則需要幫助程序員隊伍的福利機制的完善,幫助人力資源的擴散,修改刻板印象。
同時對于996的情況,歸于法律的歸法律,歸于市場機制的應該由市場經濟調整。
本文由 @向遠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現在市場一直在鼓吹程序員工資高,其實在我看來大多數程序員的薪資在10k到20k中間,這樣的工資大多數還是在一線城市,真的不算高,只能說程序員走在互聯網的第一線,被擺在明面上的機會多被大眾看到的機會多很多公司的銷售運營市場也都是月入過萬很正常
不過現在程序員做了幾年自然會意識到自己的未來,不會陷在里面吧,當然很牛逼的程序員大佬可是不會擔心這些。。
工人化程序
碼農
程序員老了轉業都難
分析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