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點突破的賽道,從來都沒有那么簡單
競爭道路上,不犯錯比魯莽的沖鋒更有價值。任何賽道的最終勝利,無疑是來源于對創新的堅持,很多公司都談不上到了“創新者窘境”這個局面。
01
剛跨界互聯網行業時,我進到了一家自詡為互聯網的公司,他們努力的從傳統it公司模式轉成互聯網的發展模式。
他們的轉型過程沒有那么激進,專注守住自己的賽道,然后默默的耕耘。對外低調,不公布自己的營收和增長率,悶聲發大財。努力不讓那些互聯網巨頭們留意到自己的賽道。
盡管他們知道,一旦巨頭們醒過來,肯定會來收割這片市場。但是可以乘著巨頭沒有醒過來前,收割的盆滿缽滿后,就足夠活好幾代人了。
這家公司選拔了一批優秀員工,參與了一款戰略性產品的討論。大家集中住在一個別墅里,希望彼此能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在我們中間,有一個年輕的同事,我稱他為W吧。W在睡前總會去閱讀一本書——《騰訊傳》,這本書當時剛出版不久,W通過它感知到了互聯網的脈搏。我們經常在產品討論中,聽他引用書里的觀點。
可是,除他之外,沒有人去主動閱讀一下這本書。
大家在討論很細節的產品問題,卻并不關心互聯網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更無心去理解中國互聯網生態的歷史過程。盡管我們張口閉口是互聯網公司的一員,但是覺得除了我們自己的產品,外面的世界太遙遠。
當時我們這一群人,終究還屬于互聯網外圍圈子。我一直在好奇,互聯網核心圈子里在思考什么?
互聯網核心圈內的思維模型,到底是怎么樣的呢?
后來,我們把產品戰略討論出來后,我重新帶了一灘業務,用很傳統的方式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很快就碰到瓶頸,我不知道這個市場還可以做多大,真正可以做大的玩法到底如何操盤?
于是我離開,去了一家互聯網巨頭。
02
當我來到互聯網巨頭后,沉浮了一年,終于領教到了一些復雜的局面。才深刻的體會到,互聯網圈的迷茫和求生心切。體驗過那種求生的掙扎后,我努力的尋求答案和解脫。于是再想到了W,想到也去認真讀一讀《騰訊傳》。
清華講管理學的寧向東老師,曾經極力推薦過這本書,說是讀完這本書,就看懂了中國互聯網的故事。
我遲到了兩年讀這本書,然而,一點也不晚。沒有在核心圈里掙扎過,這本書其實也讀不那么透。它解開了我很多困惑,忽然明白,我周圍的人為什么會如此,我自己和身邊的部門怎么會這般表現。
對于一個從傳統央企跨界過來的人來說,周圍人的表現還是挺難理解的。對于那些一開始就踏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或許早就司空見慣。
一切,都是這個圈內的固有文化。
那么身邊的人和部門,最大的不一樣是什么呢?
他們都渴望單點突破,來找到自己生存下來的價值。他們不愿意做太多定制化的項目。認為那是一種傳統的it公司的玩法。他們一定要找到一條合理的賽道,然后通過互聯的價值來證明這條賽道的價值。
賽道里的變現模式,可以在試錯中不斷的探索,或者用已經證明成熟的模式來講一個宏大的戰略,通過戰略來撬動更多的資源投入。
許多人構建的那些模式,對外行人來說,真是天方夜譚。但是,這類天方夜譚的故事,在一個合理的邏輯下構建出來后,總有人會信。
不用管大眾信不信,只要下一個投資人信就可以了。
他們的邏輯是,新生賽道,如果都能被看懂,就不存在總是被少數投資人抓住的機會了。像我這一類的普通大眾,短時間是很難看懂的。我們一心只會擔憂這個方向是否能成功,也不確定這條路能夠存活。處于這種認知階層的人,往往活的心驚膽戰。
來看看互聯網生態的相關書籍,看看其他公司的歷史命運,是不是都如此呢?
果不其然,即便是騰訊這類當代的巨頭,都曾經面臨著過類似的遭遇。他們也曾不知所措,不知所為。但是,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賽道,并且在新賽道上天才般的展現出各自的魔力。
于是,對比自己所面對的一些困惑處境,好似找到了一絲解脫。
我試著去抽離出一些關于賽道的認知,來解答我內心產生的困惑。
03
1. 互聯網賽道是怎么出現的?
賽道從來都是趨勢下的產物。
沒有人能天才般的創造出來一條賽道,只是有很少的一群人,提前敏感的捕捉到時代發展的趨勢。
從產品到平臺,從平臺到內容,從封閉到開放,從PC都移動端,從文字到圖片到視頻,從線上到線下,這些趨勢提前到被某一些人看到了,就會被發掘出一條賽道出來。
看騰訊的發展歷史,從產品到平臺,看到了QQ到QQ空間,再到騰訊開放平臺的演變;從平臺到內容,看到騰訊從平臺戰略,到做游戲代理,到做視頻內容,做影視IP,文學創作的演進;從PC到移動,?就有了微信獲得移動入口的站臺票。從圖片到視頻,騰訊是落后者的趕超,才有了騰訊微視;從線上到線下,這條賽道,看來是趕不上美團的O2O戰略了。
為什么有一群人會提前看到未來,能敏感到這種趨勢呢?
是因為他們已經儲備了足夠看透趨勢的能力。
那些曾經犯過的錯,異想天開的局面,都在過去曾白癡般的嘗試過。于是那些錯過的機會,才成為了他們捕捉下個機會的養料。
前不久有一部創業電影《燃點》,那些主角們,在現實中好像無一例外都慘敗收場。這些慘敗,都是他們看透下個趨勢的養料,如果還有再爬起來的勇氣,那么總會提前抓住下個機會。
想明白這一層,那眼下的迷茫,能預見的失敗,有什么關系呢?這些都在成就你獲得一種看透趨勢的能力。
2. 互聯網賽道上的競爭,是不是那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局面?
競爭的打法,說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
騰訊QQ在跟微軟MSN對戰時,事后感嘆,是一群二流三流的人在跟一流的人在競爭。競爭的輸贏,有太多因素來決定。但是騰訊在小勝之后,依然努力開放的的爭取那些一流的人加盟進來。
打第一場戰的時候,如何靠二流的人來取勝?
只是自己不能犯錯,讓對手犯錯就好了??墒呛芏嗷ヂ摼W公司偏偏喜歡急功近利,自己頻頻犯錯。
互聯網賽道,有時候不看重誰更勇猛,而是看誰更穩重。排兵布陣,穩字當頭。
很多公司喜歡盯著對手,仿佛盯住對手就意味著是一種戰斗者狀態。然而,互聯網偏偏不管這一套。盯住對手,還不如盯住自己的用戶,服務好自己的用戶,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對手犯錯就夠了。
真正需要盯上對手拼刺刀的場景,那一定是具有極強針對性的惡性競爭。如騰訊的3Q大戰。?而這樣的斗爭,其實不僅僅是一場遭遇戰,而是時代趨勢在提醒,在賽道上的主角們要注意整個大戰略到了要調整的時候了。
3Q大戰,騰訊在決定反擊前,依然只是盯住自己的用戶,堅信產品至上主義。然而,時代讓巨頭要肩負更多的責任,它不得不要努力轉向開放,讓更多的玩家入場,一起來服務好用戶,而不是獨霸天下。
遺憾的是,如今很多互聯網公司和部門,一旦競爭,就開始展現斗志,想當然把自己逼進了一個狹路相逢的局面。
很多戰爭,真是還輪不上大家拼刺刀。
尤其對于二流選手來說,沒有拼刺刀的能力,卻要做出拼刺刀的架勢,真是錯的離譜。
3. 這個賽道,憑什么是你來做?
任何公司的賽道延續,其實都有一種基因的傳遞。這個基因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創始團隊。
如果有些公司內部硬是要走出一條離群的路,那就奉勸自己出去創業。主旋律不同,談不上可以與創始人同謀。
可是很多部門,認為看中了一個風口,就要追上去。在不改變人的結構情況下,就認為有追上去的把握,這基本是在作死。浪費資源,也極大的挫敗現有團隊的積極性。
摸清自己的賽道,一定是在創新的道路上做出來的。
創新從來都不是空中樓閣,任何創新都是有本之源。在互聯網很多賽道上,大部分團隊都談不上顛覆似創新,頂多是微創新。遺憾的是,很多公司連微創新的心態都沒有,他們習慣了抄襲的思路。然而抄襲,也是需要建立在創新的出發點的。
騰訊的抄襲,早期被大眾詬病。但是他們自己從不認為自己在抄,而是在做微創新,再做本土化適應。這點在《騰訊傳》里多少有點洗白抄襲的嫌疑。
騰訊推出拍拍時,馬云認定這是抄襲,并做出這樣的警告:“在C2C市場,騰訊拍拍網不過是業余選手,拍拍網走上了永遠回不來的路(一味模仿),幾年以后它會吞下這個苦果,馬化騰也會有這樣的后果。”
騰訊后來把電商業務整個都甩出去了。
抄襲者,最大的問題就是,習慣了抄襲,而放松了對創新的認識。這是一些互聯網巨頭們的傲慢表現。但是這種傲慢持續不了多久。即便如雅虎這類天之驕子,也最終一敗涂地。
馬化騰在第一次產品演講中,提出了關于核心能力的觀點,他提到:
談到核心的能力,首先就要有技術突破點。我們不能做人家有我也有點東西,否則總是排在第二第三,雖然也有機會,但缺乏第一次出來時的驚喜,會失去用戶的認同感。這時候,你第一要關注的就是你的產品的硬指標。在設計和開發的時候你就要考慮到外界會講它與競爭對手做比較。
從這個觀點來看,騰訊對創新的重視,也實實在在落在產品層面上。
反觀,我們很多互聯網公司和部門,對待抄襲的態度,格局就小了很多。因為對抄襲的定位,很大程度上也影響到了對人才的定位。因為大部分決策者會認為,傻子進來都會抄。然而,能創新的人注定是少數人。越是看重抄襲模式,也越發不在意創新的緊迫性。
最終抄襲者,一定會吃下抄襲的苦果,這只是早晚的問題。
4. 如今的互聯網公司,對待需求的理解,在什么水平上了?
對待需求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對待賽道的定位。
在我剛跨界進來互聯網圈時,接受了一套用戶需求都是靠調研出來的系統教育。然而,看騰訊這類成功互聯網公司的發展之路,才明白,用戶需求從來都不是調研出來的。
張小龍直言,他對需求的理解完全是建立在自己的本能理解上的。好的產品經理,從來都是能瞬間變成白癡去理解用戶的需求。
移動互聯網的最大特點是變化極快,傳統的分析用戶、調研市場、制定產品三年規劃,在新的時代里已經落伍。人類群體本身也在遷移演變,產品經理更應該靠直覺和感性,而非圖表和分析,來把握用戶需求。
騰訊在3Q大戰后,問診時,專家們尖銳的指出,過于迎合用戶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沒有誰知道什么才是未來的主流,或者干脆再也不會有主流,因此互聯網公司應該將戰略訴求著力于創作需求。
從對待需求的理解來看,很多公司面對賽道的選擇,依然偏向于傳統。這有一點落后了這個時代本應該有的敏感把控了。
總結
讀《騰訊傳》思考了一下互聯網賽道,從它的形成、競爭、定位上來看,時代趨勢造就了賽道的形成。在互聯網生態中,面臨競爭時,看重用戶比看重對手有價值的多。
競爭道路上,不犯錯比魯莽的沖鋒更有價值。任何賽道的最終勝利,無疑是來源于對創新的堅持,很多公司都談不上到了“創新者窘境”這個局面。
習慣了抄襲者,在人才布局上自然會落后,最終早晚會自吃苦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選擇賽道,不要期待靠圖表分析,因為一開始的用戶需求就不是靠這個出來的。非要把賽道定位在圖表分析、調研分析上,那選擇賽道很可能是在緣木求魚。
-end-
#專欄作家#
曹濤,微信公眾號:曹丞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跨界的產品經理,互聯網追風人。愛好產品管理、創意戰略、商業分析、領導力認知分享。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