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產品升級和價格傘策略
蘋果每一代產品的升級,是非常有節奏和講究的。這是蘋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蘋果每12-18個月對產品進行一次升級。這已經成為很多科技企業競相效仿的趨勢。
但是,想想過去,科技產品是怎么升級的?答案,沒有節奏。一家科技公司不斷的發布各種型號的產品線。新聞發布會更多的是針對資本、針對高管、針對業績。至于產品,基本上沒有什么研發和節奏;對于進化,更趨于混亂。
這些混亂存在的本質,是企業是以最大化獲得利潤為核心,而不是以產品為核心。蘋果公司存在的核心是做出最偉大的產品,然后直抵人們內心的渴望,再改進產品滿足他們。
蘋果的產品生命力長青,就在于節奏的控制。每年一次,才能把握質量到最好,而且用戶的期待最高、更新具有沖擊力,而且具有升級換代的動力。
至于這些節奏怎么控制,應該是屬于蘋果高管層的機密討論范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蘋果并不像其他企業那樣,要求每次必須要有一個重大的、顛覆性的創新。蘋果更習慣于用多年完成一個任務——把任務逐步分解,然后每次完成一個步驟——這需要管理層對企業創新有持續的耐心。
這可能與人們對蘋果創新的顛覆性認知不符。實際上,蘋果一般要10年左右才能顛覆一個行業,最近生態系統的裹挾和移動互聯網速度的加快,讓蘋果的顛覆速度加快,但也就縮短幾年而已。
大多數時候,蘋果會花幾年時間構思和想出顛覆行業的辦法,然后花若干年時間去完善它。顛覆并不始于人們震驚的開始和媒體炒作的噱頭。顛覆使用從開始駕馭行業到最終統治這個領域。
這些需要的,就是蘋果持續深入耕耘的產品。而怎樣保證產品能夠被高度聚焦,并且不斷改進?就是每年一度,對產品的軟硬件同時升級。
前面說了,如果把顛覆設置成一個10年左右的長期任務,那么每年任務的完成,并非革命性或顛覆性的;相反,應該是對于長期目標的一次穩定前行。例如,蘋果先推出Siri,然后第二年把Siri放在汽車上;蘋果推出了M7芯片,隨后在未來把它用在了Apple Pay上;蘋果先推出指紋解鎖,隨后整合出密碼解決方案……
把任務分解,是蘋果產品進化的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個節奏被蘋果設定為12-18個月,在iPhone領域,完整的產品周期設定為2年。這是一個非常可行的節奏。而且,由于蘋果每次設計都需要重新思考、不斷積累和反饋,然后謹慎選擇進化的步驟。
喬布斯之所以具有遠見,是因為喬布斯和蘋果始終相信,無論我們在任何一個行業做了多久,我們都不具備看到未來的“遠見”和“經驗”,如果你覺得你的經驗會讓你成功,你就已經變成了一個混蛋?!@也是為什么喬布斯也會頻頻自我否定的原因——沒有人能夠真正了解和定義產品以及用戶的需求,除了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夯實每一個思考細節的步驟。
頻繁的升級不會帶來用戶的增加和滿意度的提升。蘋果要確保一款產品能夠為最完美的用戶提供服務,這種服務是具有通用性的——我們不是為特定群體提供特定服務的公司。我們為同一群體提供更好服務,這就意味著,每一款產品我們面對的消費對象都是同一群人——無論iPad還是iPad mini,無論是iPhone還是iPod。他們不需要半年一款新品,那會讓他們無所適從。
頻繁發布新品的企業,其多種新品會針對不同的用戶群。他們會發一個大屏幕的手機針對喜歡屏幕的;會發4100萬像素的手機給攝影愛好者;會發一個三防手機給小眾群體,他們發了100多種產品,也獲得了銷量,但卻沒有讓用戶感到滿意。這不是蘋果的目標。
說了這么多原則,我們來看看具體蘋果的策略。iMac在邦迪藍之后的第二年,推出了5種色彩的iMac;iPod shuffle第三代開始使用了5種色彩;iPod Touch第四代使用了5種色彩;iPod nano第二代開始用5種色彩,第四代使用了9種色彩。
蘋果的另外一種策略是,雖然蘋果每一代產品都是局部升級和調整,但在價格上,總是保持與上一代不變,然后上一代產品降價99美元(一般而言)。這樣的話,上一代產品就會成為蘋果產品線的價格傘一部分。
本文作者@趙博思 由@指尖兒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