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智庫近期六大熱點理論
本文介紹了MBA智庫近期的6個熱點理論,其中包括奶頭樂理論、俄羅斯套娃現象、情緒ABC理論、木雞效應、韋奇定律和流量池思維。
一、奶頭樂理論
這一概念來自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
美國舊金山曾于1995年舉行過一個集合全球500名經濟界、政治界精英的會議,與會者包括薩切爾、老布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惠普、Sun微系統的老板等等,該會議的主旨在于為全球化的世界進行分析與規劃。會議上,與會者一致認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競爭將使全球80%人口”邊緣化”,而這80%“邊緣化”人口與20%搭上全球化快車的人口之間的沖突將成為今后的主要問題。
在此基礎上,Sun微系統的老板格基表示,屆時將是一個“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世界。布熱津斯基也及時獻計獻策,創造了一個新詞匯——tittytainment“奶頭樂”,英文titty“奶頭”與entertainment “娛樂”的組合,意指要使彼80%的人安分守己,此20%的人高枕無憂,就得采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
奶頭樂理論的存在前提,社會動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階層之間的利益沖突。由于生產力的不斷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將不必也無法積極參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
為了安慰這些“被遺棄”的人,避免階級沖突,方法之一就是制造“奶頭”、喂之以“奶頭”——使令人陶醉的消遺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絡、電視和游戲)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思考能力、無心挑戰現有的統治階級。
“奶頭”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發泄性娛樂,比如開放色情行業、鼓勵暴力網絡游戲、鼓動口水戰;一種是滿足性游戲,比如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和偶像劇,大量報道明星丑聞,播放真人秀等大眾娛樂節目。
在中國,更適合Titty Tainment的翻譯或許是“肥宅樂”,“肥宅”是一群只滿足于待在家中,用電子游戲、虛擬社交或者膨化食品、碳酸飲料麻痹自己的人,他們抵觸現實社交與工作,寧愿一個人孤獨終老。大多集中在20-30歲的年輕群體。
二、俄羅斯套娃現象
俄羅斯套娃現象是指人們喜歡招選與自己類似但比自己“小”的人為自己的下屬。
俄羅斯套娃現象,不僅僅是招聘比自己小的,而且習性相近。假如最外層的套娃是有權選才的人,他只能容納那些能力不如自己而且習性根自己相近的人。那么下級一個比一個能力低。最終結果,整個組織永遠發展壯大不了。
人類有個共同特質:大多數人都會用比自己差的人。因為這樣自己就最安全。在組織中,人類一般寧愿選擇比自己差一些的人,這樣可以方便他自己管理,因為他們害怕下屬能力比自己強,害怕下屬功高震主,從而威脅到自己的飯碗。
因此,他們在選擇應聘者的時候,往往以自己為標準進行衡量,結果人越招越差,越差越招。在提拔副手的時候,人們也喜歡找一個能力比自己差的人作副手,副手也找一個能力比他差的人作部下,這樣下去,能力越來越差,于是主管就總是說自己的部下不行,其實都是他當初自己造成的。
三、情緒ABC理論
一個案例,兩個人一起在街上閑逛,迎面碰到他們的領導,但對方沒有與他們招呼,徑直走過去了。這兩個人中的一個對此是這樣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別的事情,沒有注意到我們。即使是看到我們而沒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而另一個人卻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頂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前者可能覺得無所謂,該干什么仍繼續干自己的;
而后者可能憂心忡忡,以至無法冷靜下來干好自己的工作。從這個簡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關系。在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著人們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
這兩個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緒療法中稱之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則被稱之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往往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于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
該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就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
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如圖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后果C1和C2。這是因為從前因到結果之間,一定會透過一座橋梁B(Bridge),這座橋梁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
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于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
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于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
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緒體驗。然而,你有沒有發現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同樣是報考英語六級,結果兩個人都沒過。一個人無所謂,而另一個人卻傷心欲絕。
為什么?就是誘發事件A與情緒、行為結果C之間還有個對誘發事件A的看法、解釋的B在作怪。一個人可能認為:這次考試只是試一試,考不過也沒關系,下次可以再來。
另一個人可能說:我精心準備了那么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么用啊,人家會怎么評價我。于是不同的B帶來的C大相徑庭。
常見的不合理信念:
- 自己應比別人強,自我價值過高;
- 人應該得到生活中所有對自己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贊許;
- 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
- 任何事物都應按自己的意愿發展,否則會很糟糕;
- 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
- 情緒由外界控制,自己無能為力;
- 已經定下的事是無法改變的;
- 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總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完滿的答案,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 對不好的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制裁;
- 逃避挑戰與責任可能要比正視它們容易得多;
依據ABC理論,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情況,我們不難發現人的不合理觀念常常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一是絕對化的要求:是指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點,認為某事物必定發生或不發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現為將“希望”、“想要”等絕對化為“必須”、“應該”或“一定要”等。
例如,“我必須成功”、“別人必須對我好”等等。這種絕對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為每一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可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對于某個人來說,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獲得成功,他周圍的人或事物的表現及發展也不會以他的意愿來改變。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展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就會感到難以接受和適應,從而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之中。
二是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它常常把“有時”、“某些”過分概括化為“總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話來說,這就好像憑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它的好壞一樣。
它具體體現在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評價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幾件事來評價自身或他人的整體價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敗后,就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這種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導致自卑自棄、自罪自責等不良情緒。
而這種評價一旦指向他人,就會一味地指責別人,產生怨忿、敵意等消極情緒。我們應該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性。
三是糟糕至極:這種觀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那將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沒考上大學,一切都完了”,“我沒當上處長,不會有前途了?!边@種想法是非理性的,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會有比之更壞的情況發生,所以沒有一件事情可被定義為糟糕至極。
但如果一個人堅持這種“糟糕”觀時,那么當他遇到他所謂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時,他就會陷入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當遭遇各種失敗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緒失調,就應多檢查一下自己的大腦,看是否存在一些“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識地用合理觀念取而代之。
四、木雞效應
在領導心理學中,人們把呆若“木雞”的領導所產生的巨大吸引力、感召力從而使下屬產生認同感、遵從感的現象,稱之為木雞效應。
這一術語來自于莊子的木雞斗雞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古代,有一位專門訓練斗雞的名手叫紀消子。一天,君王讓他代為訓練一只斗雞, 10 天過后,君王詢問訓練情況:“進展如何?是否近日可用?”紀消子立刻回答道:“時機尚未成熟,它殺氣騰騰,一上場即橫沖直撞?!庇诌^了 10 天,君王再度詢問,但紀消子還是回答說:“不成!它只要一聽到斗雞的叫聲,便馬上斗志昂揚,無法控制自如?!庇诌^了 10 天,君王又來詢問此事,說:“怎樣了?現在該可以了吧!”紀消子仍然搖頭,說:“還不行,它只要看見斗雞的身影,便立刻來勢兇兇,火爆蠻斗。”最后 10 天很快過去了。
君王走到紀消子面前時,終于得到了紀消子滿意的答復:“大功告成!如今它置身競技場,不論其他的斗雞如何挑其怒氣,扇其斗志,它都如木雞一樣,無動于衷。這就是內心充滿‘德行’的證據。現在,無論什么樣的斗雞遇見它,莫不落荒而逃?!?/p>
為什么會產生上述的木雞效應呢?其主要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是木雞型的人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一般認為,凡是能說會道的人就是精明能干的人。其實不然。古人說的“大智若愚”便道出了有些木納者才是真正的大智者。這種人話語雖然不多,但是說出的每一句都很在理,很有人情味,富有巨大的說服力與感召力。這是因為木雞型的人,一般來說,欲望淡泊、內心沉靜、坦率真心、憨厚親和,因此給人一種無形的可接近感、可合作感、可融和感,與這種類型的人在一起不需要戒備、不需要提防,有一種安全感、幸福感。因此,下屬自然而然地會從內心里接納他、認同他、遵從他,不會有抵觸反抗的心理。
二是木雞型人形似木雞實是成熟的智人。他們久經鍛煉才練就了一身不外露而內斂的人格魅力。他們不是不善于自我表現,而是認為輕意隨便的自我表現,只會有損于自我的形象,只會影響自我形象的魅力。因此,他們說話總是“惜墨如金”似的,這也正是應驗了古語“沉默是金”的道理。因此,他們要么不說,要說一定說到點子上,并產生效果。
三是木雞型人的木納會給人一種高不可測的“距離感”。也就是說,這種“距離感”會使人無法真正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產生一種威嚴感。這種威嚴感會使人感到有一種威懾力,認為“聽從也許是最好的選擇”,而“不聽從則會給自己造成不利”。因此,他人不得不從態度、行動上跟從。
四是木雞型的人給人一種神秘的色彩。說他木納,他怎么能令人信服?說他精明,他又怎么如此木納?給人以一種琢磨不透的感覺,給人一種神秘兮兮的感覺。這種感覺會給人帶來好奇心、關注心,通過細心的覺察,人們又會發現這種人其實是一種“大智若愚”的人。人們對這種不聲張不傲氣的“大智者”會產生一種由衷的敬畏感、崇拜感,從而被他們吸引,以致跟隨他,忠于他。
五、韋奇定律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學家伊渥·韋奇提出:即使你已經有了主見,但如果有10個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搖。這種現象被稱為“韋奇定律”。
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助于更全面的掌握信息、更深入地分析問題,以最小的偏差做出正確的決定;
然而過多地聽取別人的觀點,往往導致自己思維混亂、莫衷一是,難以堅持自己的選擇。這看起來是一個可笑的悖論,但確實是我們經常走進的怪圈。
韋奇定律有以下觀點:
- 一個人有主見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 第一要確定你的主見是正確的,第二要確認你的主見不是固執的;
- 未聽之時不應有成見,既聽之后不可無主見;
- 不怕開始眾說紛紜,就怕最后莫衷一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也不一樣。所以,一旦選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標,選定了想要的生活方式,就不要用別人的觀念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堅持不懈,直到成功,這才是我們所想要的結果。
盲目聽信別人的評論,不加思考的采納別人的觀點,只能導致自己無所適從,迷失最初的方向,最終一事無成。只有走出韋奇定律的誤區,才能獲得不一樣的成功。
韋奇定律告訴我們,即使我們已經有了主見,但如果受到大多數人的質疑,恐怕就會動搖甚至放棄。許多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比別人看的更高、想的更遠,更堅定地忠于自己的選擇。
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負責。走自己的路吧!
六、流量池思維
流量池思維是獲取流量,并通過流量的存儲、運營和發掘,再獲取更多的流量。出自 瑞幸咖啡 CMO楊飛所著《流量池》一書。
流量池思維的最核心思想就是存量找增量,高頻帶高頻。
流量池思維與流量思維不同,流量思維是指獲取流量,實現流量變現。
它們最大的區別在于流量獲取之后的后續行為,單純的流量思維顯然已無法解決今天的企業流量困局,而流量池思維則更強調如何讓流量更有效地轉化,用一批用戶找到更多的新用戶,流量思維是漏斗型思維,而流量池思維是運營思維。
在《流量池》一書中,楊飛介紹了品牌、裂變、social、事件、數字廣告、直播、跨界7種營銷方法形成流量獲取和轉化的閉環。以下作簡單闡述:
品牌
品牌是最穩定的流量池,讓品牌成為穩定的流量池一般包含定位、符號、場景三個方面。
1. 定位
一個產品或APP必須要解決某些用戶真實的需求,而精準定位用戶需求,才能獲得更精準的品牌,才能快速立足并帶來流量,所謂品牌就是,想到某個詞或句子,就想到你。
有效的品牌定位有以下三種:
差異化定位:找到與對手有顯著差異的地方,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最快的方法就是從市場領導者上找到差異。
市場上差異化定位的例子有:特侖蘇(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百度(百度更懂中文)、瓜子(瓜子二手車直賣網,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USP定位:也是物理型定位。本質是不以傳統方式營銷,甚至是與用戶對著干的反營銷,其中的一種是強調產品的功能特點和特殊功效。大眾需求做精、小精放大,強化功能打造賣點。
市場上USP定位的例子有:甲殼蟲的Mini Cooper,紅牛(困了累了喝紅牛),農夫山泉(農夫山泉有點甜),OPPO(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
升維定位:這是和前兩種思路相反的戰略和定位,就是不和對手在同一概念下競爭,而是升級到更高維度,本質是徹底忽視既有的類別定義,把用戶從習慣性消費節奏里拉出來。原則是,要以用戶需求導向,創造新的需求、新的品類、新的領域,適合創新型產品。
市場上升維定位的案例:銳澳的預調酒概念,小米等的互聯網電視概念。
2. 符號
你的品牌定位很好,但是如何讓大家迅速認識你、記住你?怎樣用更少的費用,讓品牌傳播的效果更好?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依賴符號傳播。
品牌工作的本質就是打造符號、強化符號、保護符號。好的符號主要是能夠刺激人的感知系統(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讓人產生強烈關聯印象。其中,視覺和聽覺又是主要的兩種符號形式,廣告人常說“視覺的錘子,語言的釘子”。
視覺符號又分為扁平化色和形象符號,扁平化色就是使用單一色塊刺激人體的感官,形象符號則采用創始人或員工去營造品牌形象。
聽覺符號主要有口號(slogan)和韻曲(Jingle)兩種形式。在口號上,很多廣告語都因為朗朗上口,才被大家口口相傳,從而形成品牌記憶,如送禮只送腦白金這種口號。
除了口號,Jingle是品牌聽覺符號的另外一種形式。Jingle在牛津詞典中解釋為“吸引人又易記的、簡短的韻文或歌曲”。企業可以主動在用戶溝通中設置Jingle點,可以讓用戶對品牌產生記憶。熟知的微軟和諾基亞的開機聲就是成功的Jingle案例。
3. 場景化
場景營銷就是為了你的產品找到具體的消費環境(時間、地點、心情、狀態),從而提高購買轉化。場景營銷是讓品牌這個玄而又玄的東西能夠迅速接地氣、帶流量、出效果的關鍵。
星巴克創始人認為,家庭是第一空間,辦公室是第二空間,人們需要第三空間來進行社交。社交不應該在家,也不需要在辦公室,而應該去咖啡館。這是咖啡館能夠迅速覆蓋全球的一個重要的商業基礎理論。
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個觀點就落伍了。因為這個時代所有人都太忙了,大家需要很多及時的社交。所以今天的社交主要發生在互聯網上,發生在微信里。
互聯網上的場景是非常多的,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無限場景。無限場景的流量遠遠大于傳統的第三空間的流量。
裂變
裂變營銷是一種最低成本的獲客方式。廣告的費用是在實際營銷結果未知的情況下就把錢付給了廣告公司,但是裂變是在已知的情況下,把廣告的費用變成了用戶福利,是在已經獲得用戶的情況下再給他補貼和福利,這個錢是非常劃算的,成本非常低。裂變的核心就是存量找增量,高頻帶高頻。
裂變分為APP裂變、微信裂變、產品裂變三個渠道:
- APP裂變:一切裂變手段基于APP實現,目的是推動APP的下載量,分享渠道是微信、QQ、微博等平臺。
- 微信裂變:目前多數裂變都在這個平臺進行,已經出現較為完善的裂變產業鏈,工具主要有公眾號、微信群、個人號和小程序。
- 產品裂變:線下裂變的主要形式,很少有人關注,既可以與線上結合,也可以做純的線下促銷,比如集瓶蓋、集瓶身、集紙卡等,而比較有名的案例則是ofo的小黃人車。
要想裂變成功則需要三個因素:存量用戶、福利刺激和趣味性。
存量用戶的選擇:
裂變的目的是通過分享的方式獲得新增用戶,所以必須選擇影響力高、活躍度高的產品忠實用戶作為種子用戶。
有了存量用戶之后,才有裂變的基礎??梢酝ㄟ^廣告、地推、體驗營銷等方式,把基礎用戶量搞起來。
福利補貼:
在當前社交媒體豐富、便捷的環境下,廣告的創意成本已經大大降低,但投放成本卻依然居高不下。如果企業愿意把投放廣告的費用分批次回饋用戶,讓用戶養成領取福利的習慣,會讓裂變起到強大的流量轉化作用。
在福利的誘導之下,再加入一些創意作為分享催化,就會更容易撬動用戶的社交關系,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獲取社交流量。
分享趣味的滿足:
除了利益刺激,裂變本身的趣味性是決定其發酵程度的重要一環。
對于一些微商、微店來說,有些平臺也給你提供裂變的機會,但這些裂變都太單調了,沒有趣味性,大家會覺得分享到朋友圈里都有點丟臉。
這三方面做到位之后,裂變的成功率會提高很多。
轉化
品牌解決了“用戶是誰”的問題,裂變解決了“用戶怎么來”的問題,轉化則是要解決用戶付費的問題。
social
對待微信服務號要像對待超級APP一樣,并且將創意、技術、福利融入其中;同時遵循輕、快、有網感的原則,通過社會化的營銷引爆話題。
事件
這一營銷方案不應該太重,要“輕快爆”:內容輕、發力快、爆點強?!氨庇形妩c可尋:熱點、爆點、賣點、槽點和時間節點。
數字廣告
搜索引擎營銷SEM、搜索引擎優化SEO、應用商店優化ASO三個方向,將付費與免費結合,同時ASO攔截到最后一公里流量。
SEO時候大流量的起手式,一次SEO可以保持至少半年到一年,一次投資長期有效。其中淘寶指數和百度指數可以看商品火爆程度和變化程度,方便命名好找到熱點。
同時不要忘記“落地頁是第一生產力”。任何廣告的落地頁可以再穩定的流量池中進行測試,不斷修改素材,確認落地頁質量,選取優質落地頁進行保留。以方便在其他渠道推廣復用。好的落地頁必須具備這6要素:
(1)用戶思維:軟文的撰寫及落地頁的介紹要符合用戶邏輯,讓用戶知道”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2)賣點:梳理核心賣點、品牌、活動信息,展示在突出位置,畫面要簡短,話術要直白。
(3)從眾心理:善于利用從眾心理,使用xxx用戶已注冊使用、已有xxx用戶下單等語句。
(4)核心價值:告訴用戶產品能帶來什么服務,有什么價值,有怎樣的效果,有多大的優惠等信息。
(5)權威證言:展示權威認證和客戶證言,降低用戶使用的心理門檻,提升信任度
(6)轉化入口:提供用戶能留下有效信息的入口,比如二維碼,留資不要過多,只要最關鍵的即可。
直播
內容方面遵循年輕化、趣味性 、爆點密集。平臺選擇:綜合型直播平臺,提升品牌宣傳聲量;電商直播平臺,直接獲取銷量轉化;亦或兩者結合使用。將直播當事件來營銷引入流量。
跨界
本著真誠、務實、高調和過界的原則,找到合適的盟友,了解可交換的流量,最終達到1+1>2的目標。
#專欄作家#
朱小磊,微信公眾號“非主流朱(ID:feizhuliupi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營銷顧問,曾17歲獨立策劃了一個游戲平臺,月盈利近20萬。擅長以青年消費者為目標群體的市場營銷分析策劃。目前已服務過多個企業,涉及教育產品、營養品、快消品等。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產品萌新感謝!很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