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進化:對抗內容“熵增”勝算幾何?

0 評論 3162 瀏覽 22 收藏 18 分鐘

越來越大眾化的知乎,想要憑借運營策略解決內容行業“用戶、內容、商業”三者不能兼得的問題。而知乎能不能成功,關鍵還在于它是否能阻止全行業內容“熵增”在本平臺的蔓延。

內容賽道熱度不減。

先是百度、字節跳動互訴,百度因疑似“搜索結果被竊取”索賠9000萬,而后字節跳動“抄襲”了這個訴訟訴求,反訴百度也索賠9000萬;

另外一邊,一向以“格調”樹立品質形象的知乎,召開了2019“新知青年大會”,拉來創作者對社區生態運營進行了一番構想。

CEO周源稱,知乎要推動用戶、內容以及商業的交互交融和共同提升,并推出“海鹽計劃”二期。

看起來,越來越大眾化的知乎,想要憑借運營策略解決內容行業“用戶、內容、商業”三者不能兼得的問題。而知乎能不能成功,關鍵還在于它是否能阻止全行業內容“熵增”在本平臺的蔓延。

內容賽道已經進入“熵增”市場

一個怪現象在內容賽道發生。

  • 一邊,是內容總量“突破天際”,僅今日頭條的頭條號2018年就發布了1億6467萬篇文章,字數達1599億,加上其他平臺只會更夸張;
  • 另一邊,是“可用內容”大幅度減少。監管層頻繁出手,農婦自媒體、洗稿薅羊毛等事件集中爆發,頭條號、企鵝號等平臺與做號黨客觀上的“共謀”關系,讓大眾對內容平臺們進一步喪失了信心。

標題黨還在,只是換了個方式吸引點擊;低俗還有,只不過“開車”更隱晦;抄襲依舊成風,但現在有了自動去重的軟件……

內容總量增加的情況下,真的有價值內容卻在減少,補貼造就了內容平臺的繁盛,也將它們帶入無序、無法控制的世界,這就是內容的“熵增”。

在物理學上,“熵增”導致宇宙萬物無序度提升,最終必然走向混沌、無意義的寂滅。

回到知乎身上,周源不斷強調“用戶、內容、商業”的“交融”,其背景恰恰是內容“熵增”在內容賽道所造成的惡果:用戶、內容、商業,三者至少有一項要被舍棄。

  • 如果要內容質量,由于優質創作者有限(已經被做號黨擠出),流量斷崖式降低,商業價值無從談起;
  • 如果要商業價值,流量擺在第一位,做號黨什么的成了流量發動機(現在的模式);
  • 如果要用戶體驗,帶品質的,做號黨沒有生存意義,商業價值喪失;不帶品質的“奶頭樂”可以保障流量和商業價值,但內容質量就被犧牲。

在“熵增”困局中,內容質量會被率先拋棄,因為商業價值不可能丟棄,最終用戶被“安排”在“奶頭樂”體驗當中——這就是某些明星信息流平臺的發家邏輯。

2.jpg

但是,作為內容平臺,用戶是持久活力的來源,內容質量是立身之本,商業代表未來發展和資方認可,“三條腿”少了哪一條,都不能支撐平臺長久平穩運行。

經過8年的發展,知乎的層層進化,概括起來是“大眾化”商業價值基礎之上,也要堅守用戶體驗與內容質量。(值得一提的是,知乎是自產自銷的社區,“用戶”即包括普通用戶,也包括創作者,后者也與“內容”質量直接相關)

這與“熵增”是矛盾的,周源口中的將用戶、內容、商業協同一致,必須走出“熵增”困境。

阻止“熵增”蔓延,社區生態運營要先從“用戶”開始

在宇宙中,熵增也有例外,那就是生命體的出現。有機生命體的自我循環和新陳代謝,逆轉了無序度不斷增加的過程,甚至實現了“熵減”——越來越有序。

從動作上看,知乎社區生態運營與此類似,其一切運營策略,都先從用戶出發,試圖實現可控的自循環、自成長——這本就是“生態”一詞的原生內涵。

目前來看,知乎圍繞用戶的社區生態運營,可從這兩個方面解讀:

1. 圍繞“用戶”的三大核心目標運營

知乎最大的忌諱,是出現由于“大眾化”所導致的內容質量泛化。

它面臨兩個任務,既要在平臺現實上維持內容的“水準”,又要在公眾認知方面讓人知道它保證了質量,而不是被“大眾化”的負面聯想所先入為主,形成刻板偏見。

這次,周源給出知乎內容生態構建的三個核心目標(新推出“海鹽計劃”二期的主要內容),逐條分析:

  • 共建,知乎和用戶共同進行內容專業度評價(貼上“專業徽章”),優質、專業的內容進入更大的算法分發(主題內還有回答排序)過程中,而不是市面通行的點擊率、停留時間、讀完率等數據指標決定;
  • 共治,即引入用戶“眾裁”而不是平臺“仲裁”的方式解決爭議內容,這樣做有兩個結果——社區內容始終和用戶的調性保持大方向一致,且用戶提升參與感;
  • 共贏,說白了就是各種針對創作者(用戶)擴大收益激勵措施。只不過,知乎除了提供三項扶持計劃,還將激勵分為兩個層面,推廣資源(榜單、算法、專屬推廣等)和商業合作資源,給“利”也給“名”。

這些措施都在保證內容質量,但其根本上是圍繞用戶參與的一系列打法。

在知乎的社區中,“用戶”是唯一的主體,所有人都參與進來,意味著創作者、讀者、機構、品牌這些不同用戶與社區都綁定在了一起,變成了某種利益共同體。

這如同有機生命體一樣,不能容忍任何部位的無序和混亂,劣質內容質量損害的是所有“用戶”的利益,其生存空間大大縮小。

這里并不認為知乎能完全解決內容“熵增”的難題,“大眾化”肯定會帶來一定的無用內容增加。但捆綁利益主體的社區生態運作方式,使得擴容過程盡量有序,阻止了“熵增”的蔓延,爭取了更多轉型成功的機會。

2. 讓優質創作用戶不再被“擠出”

內容“熵增”的直接原因是不健康的補貼方式擠出了優質原創作者,最終只有比誰能產出更多、量更大的垃圾內容,誰才能獲得更多收益。

高質量的創作者是知乎的一貫優勢,現在知乎不僅要加強對這批內容賽道“珍稀物種”的保護,還要告訴外界它正在積極保護。

“我們都是有問題的人”是這次新知青年會議定下的主題。知乎邀請了平臺上的深度用戶,例如攝影話題優秀回答者Timothy Wang、會計話題優秀回答者劉澤宏等,談論各自面對“問題”的思考。例行的獎項環節,“年度榮譽知友”頒發給了菲利普醫生、錢程、TEDCJK、小侯飛氘、盧西等15位不同領域的內容貢獻者。

經常使用知乎的人都知道,這些人在知乎無論活躍度還是產出都十分可觀,與以信息流為代表的內容平臺只見流量不見作者露出不同,這些人通過知乎某種程度上在構建自己的IP和影響力。

信息流平臺可以與做號黨曖昧不清,但知乎“捧”這些優質創作者用戶旗幟鮮明,這恰恰是知乎在內容上的格調和堅持。

回過頭來看,知乎被挖墻腳一度成為內容圈的“大新聞”,反過來這也說明,只有知乎有墻腳可以挖,用戶質量讓知乎已經成為內容賽道的“質量作者”原產地。

質量之外,“稀缺性”給“內容”帶來更獨特的價值

上文關于用戶的部分,已經有關于知乎內容質量的大量促進措施,而事實上,在內容這件事上,“稀缺性”更是知乎最獨特的價值,也是無法被復制和抄襲的資源。

知乎對外宣稱其使命是“讓每個人高效獲得可信賴的解答”,“問題”和“解答”一向是知乎在內容賽道最大稀缺性。

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019年 1月,知乎2.2億用戶已經在平臺提供超過2800萬個問題和1.3億個回答,“十萬個為什么”早已成為歷史名詞。

這些問答,包括醫學科普、育兒知識、通俗語言下的物理學/天文學知識、時事解答等,涉及方方面面。一些時候,輿論熱點事件,都可以來自知乎的問答分析當中。

在“新知青年”大會現場,知乎還拉來優必選、天儀研究院,舉行了一場所謂衛星啟動儀式,將“人類對未來世界的問題”伴隨衛星發射投向“浩瀚宇宙”。

這個動作,很明顯在強化“問答”的稀缺性。

在整個內容賽道都在講流量的今天,知乎的“問答”內容特質,事實上讓也知乎與“熵增”天然遠離,2800萬個問題和1.3億個問答中,總有一些能帶給你可用的信息價值。而在維護這種內容“稀缺性”上,知乎的做法是治“大社區”用“小運營”。

某種程度上,知乎的社區越大,其運營越偏“小”。

無論是海鹽計劃二期的“專業徽章”、“眾裁”,還是知乎公司將自己作為社區的一個成員看待(當然,權限更大一些),都是“小運營”的體現。

當年小眾時代,知乎平臺什么都管,大眾化后,知乎開始在運營上不斷收縮,這固然有舊模式不適合大體量運營的原因,但根本上還是知乎內容發展的必然選擇。

這種“小運營”,對社區問答內容活力以及規?;l展有明顯的意義。

將“權力”放給用戶,可能比平臺親自操刀招聘幾千幾萬個“內容審核員”(某些內容平臺面對監管的承諾),更能避免“熵增”,同時又能大大增強用戶參與問答、提出優質問題、大膽創新進行回答的積極性。

畢竟,要讓“內容”帶來可用性和價值,放開手腳、滿足探索欲望始終是重要方法之一。

不只是直接的廣告與營銷才能創造“商業”價值

商業化一向是內容平臺維護內容質量最大的“尷尬”,但如果跳出僅僅依靠直接的廣告進行品牌營銷的思維,“商業”價值的創造原本還有更多機會,也更能與用戶、內容進行結合。

1. 只有“創造價值”才能“三足鼎立”

機構號,哪怕帶有營銷性質的機構號在知乎一直是重要的社區用戶組成,平臺擁有超過3萬個覆蓋科學技術、心理、生活消費、醫學、娛樂等數十個領域的機構賬戶。

這次,知乎頒給少數派、京師心理大學堂、戶外探險雜志等10家機構2018“年度榮譽機構”稱號,對它們評價是“堅持輸出優質內容、用專業和友善贏得關注的卓越代表”。

知乎機構號沒有被“放行”營銷內容,而是必須遵照社區規則輸出領域內的優質內容。

這與上文“新知青年”三個目的是不謀而合的,機構號也作為優質作者,共同阻止內容“熵增”,其做法,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是“在一個熵增的環境中去盡量不創造更多垃圾,真正做些有用的內容,同時把品牌和產品價值真實、準確的傳遞出去”。

內容生產只有創造了價值,內容、商業與用戶的利益才會得到統一,這種價值來源,不僅包括無關商業的內容,也包括那些商業化內容。

2. 立場在品牌方、體驗在用戶、落腳在內容

知乎平臺上,一個實現用戶、內容、商業三方協同的案例被周源津津樂道。

機構號“一加科技”發起一個品牌提問,“5G時代的到來,將給未來生活帶來怎么樣的變化?”瀏覽量達兩百多萬,大量科技、通信、醫藥等領域的回答者提供了內容。

從傳播的角度看,一方面有價值的闡釋和討論本身就是優質、專業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這個大型問答本身也是具備商業價值的品牌宣傳。

這個案例最重要的不是互動、留存、閱讀等數據,它們只是表象,獲得的“影響力”更為重要,一加與5G形成了某種心智綁定。

橫向看,手機企業要樹立高端形象,傳統服裝要走向年輕化,汽車要去除國產偏見……品牌在市場上能夠“說服”和“影響”消費者,才是更重要的事。

有限的用戶注意力下,爭搶數據導致廣告預算不斷增長,但多數內容平臺無非是待價而沽,雖然“幫”廣告主進行宣傳,但立場并不在它們那里。

現在,不少品牌方已經開始對“數據”不感冒,影響力被逐漸提上日程。

從品牌方的傳播價值出發,保障用戶體驗的同時出產優質內容,這是商業化過程中阻止“熵增”的必然選擇,知乎只是在“問答”這種形式上實施了自己的做法,內容平臺應當還有更多選擇。

任正非2018年曾發表一篇長篇內部信,要華為在飛速壯大的過程中“熵減”化運作,被不少大型企業“參閱”。在“熵增”被盡可能避免的背景下,知乎正在做的、已見初步成效的是用戶、內容、商業三者價值協同,這對“問題纏身”的整個內容行業也可以是重要借鑒。

在內容賽道上,知乎客觀上是不可復制、不可替代的內容平臺,當知乎大社區平臺徹底搭建成熟,其想象空間將更大,現在的獨角獸價值或被低估。

但是,話說回來,有機生命體阻止“熵增”的過程同樣充滿風險,任何增殖失控都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知乎“大眾化”路途必然充滿挑戰又任重道遠。

 

作者:李永華,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泛財經新媒體,重點關注上市公司、Fintech、區塊鏈等財經金融領域。 《財富生活》等多家雜志特約撰稿人。

本文由 @李永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