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遇資本寒冬?反思過后抱“美腿”,過個暖冬一起飛
O2O提前過熱,一遇寒冬摔得必慘。冷靜下來,總結5點反思,并撥開繁雜,尋根問道,回歸基石。從基石出發,重新審視業務全局,并眼觀業界態勢,敞開心扉尋找那位陪你過冬的“白富美”。愿各位創業者朋友,大膽前行,小心求證,度過一個祥和的暖冬。
“狂燥”與“速冷”
O2O這個詞,從2013年開始就一直雄踞年度十大熱詞之列。不僅各大互聯網巨頭們爭相采取并購、入股或設立專門部門搶占O2O版圖,而且眾多移動互聯網領域新創公司也都蜂擁地往O2O概念上貼。用雷軍的話說,“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確如其是,整個O2O領域在今年上半年就是一派群豬亂舞、飛天遁地的火熱情景。
當時我就在擔心中國那句老話——“飛得越高跌得越慘”——的應驗。結果到了下半年,果不其然,“資本寒冬”之風一刮,各種O2O創業公司的死亡名單層出不窮,就連O2O板塊中的各大巨頭公司也紛紛兼并抱團,例如美團和大眾點評、滴滴與快的、攜程與去哪兒(間接)等。
直面狼藉,冷靜反思
關于O2O今年這狀況的分析文章汗牛充棟,我不想做任何重復論述或人云亦云,僅扼要提幾點個人看法,供讀者參考:
1)O2O被過早催熟了2年,巨額資本浪費:從2013年創業者與資本家切入此塊市場,進行扎根和布局,這是沒有錯的,但是錯就錯在過早地進入狂熱與揠苗助長,造成巨大資本浪費。O2O的重點和難點是在線下,一如“互聯網+XXX”戰略,重點也是XXX接入(移動)互聯網。而2013年,甚至2014年,這個“線下接入線上”的大勢都還未成,各創業者和資本市場卻急于去培育用戶和商家,而且是采取速成法,那當然得大量燒錢了。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溫火慢焙,借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拓展之勢,充分發揮這兩大平臺的優勢對線下商家與用戶的雙重培育,抓準時機步步壯大。
2)支付作為O2O鏈條中的必要一環,創業者們應該及早意識到一方面要借著各大支付平臺對市場的培育,另一方面也要充分開放心態積極接入各大支付平臺。這樣,既可以享受平臺的政策性和補貼性優惠,又能充分借力用戶的新鮮感(這是一種寶貴的情緒資源)。
3)過分爭搶配送及最后一公里概念,君不見百度外賣、美團外賣、餓了么、小區快點等各式各樣的送餐小車滿地奔跑么?你以為京東、亞馬遜能自建物流,你也能建???忘記了當年美國硅谷生鮮電商Webvan的慘痛教訓了嗎?沒看到馬云的菜鳥物流都不死不活的么?新創公司,最忌諱的就是一上來奔著難啃的骨頭去,尤其是商業模式還沒有得到充分驗證就急于全面鋪開和強調執行。執行越快,死得越早。配送是臟活累活苦活,較難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還不如充分利用現有的第三方配送,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資源花在最核心的“刀刃”上。
4)過分眼紅著“社區”,尤其是那些還想把社區電商和社交一并做了的。想象空間歸想象空間,難道沒有切實深入的判斷力么?微信、QQ、陌陌等,各類專門的社交軟件,無不在努力圈人,你一個不倫不類的“電商+社交”概念,讓用戶怎么理解你?究竟是來你這逛集市做買賣,還是來交朋友嘮嗑聚會的?用戶不理解你又談何記住你?然后又怎么愛上你?
5)滿腦子想著平臺化戰略,殊不知今時不同往日,十幾年前誕生的騰訊、阿里、百度、京東這樣的大平臺,如今可是那么好再次誕生的?現存的互聯網巨頭公司有著強大的互聯網基因,各位創業者也都是直接或間接從這些“黃埔軍?!睂W習和培訓出來的,千萬別以為你們的“導師”已經out了!當前的O2O創業者們更應該注重區域化和垂直領域深切的方式,對于全國如此龐大體量的線下市場,需要一批優秀的公司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勢,將用戶和市場都燜熱。幾年之后會涌現基于眾多區域化和垂直領域公司之上的整合、導流平臺,并形成一波并購潮。那時,整個格局才趨健康、成熟。
理性回歸,重拾基石
創業公司的死法都大同小異,即“過早放大未經驗證的商業模式”,但成功的路子卻有千百條。這里我僅提供一種視角(或方法論):當你看不清前路的紛繁復雜時,不妨重拾基石,從根基上思考和梳理,萬象歸宗。
其實,不管O2O怎么個O法,既然有offline,那就逃不開地理位置信息。用戶的位置,商家的位置,送貨員或服務人員的位置,優化的派單邏輯,路徑規劃和導航等,統統離不開這個“地理位置”。它是支撐O2O業務的基石之一(當然還有其它基石,這里僅以地理位置為例)。
另一方面,逆向來看,由地理位置演化升級到“互聯網+地理位置”,這難道不必然就是O2O么?!把握地理位置這個基點,你的眼界和心界也就打開了。從我們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來看,基于位置的服務(俗稱的LBS)具有很多的應用觸角,包括但不限于下圖所示。
上圖還略顯抽象,但是下面這幅圖中的那些應用或網站,想必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了。O2O對于我們來說,從來就不陌生也從來就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幾乎從互聯網誕生開始,我們一直就在O啊O啊O。哪怕十幾年前,上QQ約個網友出來見面,不也是約會、網戀的O2O么?
(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資本寒冬,要抱大腿,合力破局
前面已經講到,O2O板塊的新創公司要借勢(不要跟我舉美團、大眾點評、58等反例,它們都是圈內蟄伏多年的老兵了),尤其是大型支付平臺的勢,例如支付寶和微信。
支付寶和微信是各有所長。支付寶在線下商家的接入方面有較大領先優勢,但是微信在線上線下用戶的黏度和活躍度上,甩支付寶無數條街。而且,相比而言,支付寶在線下商家這塊的優勢略顯脆弱和暫態,微信未來的迅速趕超并非不可能。
看過我前一篇文章《數據科學家揭秘微信用戶報告背后的巨大商機》的讀者,可能記得微信支付的現有用戶數至少已經超過2億吧?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而支付寶宣稱的用戶數也與這個差距不大。微信支付僅僅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達成了支付寶接近10年才打到的成績,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你們去線下市場看看,支付寶靠地推團隊聯系線下商家,讓他們接入支付寶,還要祭出“現金補貼”的肉疼殺手锏。而微信支付,更多的是靠普通用戶在各個商家結賬時問道“請問你們這能微信支付嗎?”。這樣問得多了,商家自然以為自己out了,自然生出緊迫感,各個想趕緊接入微信支付。此時微信支付的地推團隊,再施點巧力,順勢一拉,商家涌入的速度必然很快。
歸根結底,互聯網上的游戲規則還是有那么點兒清晰的:用戶越多,越活躍,越鐵桿,越腦殘,你就越火,想不火都難。
如此分析,在眾多可抱的大腿中,微信的大腿那是真正的美腿啊,諸位不可不抱。
除了上述的業務和用戶優勢外,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的王牌入口之一,其上的很多業務本來也就是天然地與O2O不可割裂。我們看看下圖,就能對微信目前在O2O這塊的布局有個比較清晰的了解。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其中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微信智慧停車與微信連wifi這兩個新業務。智慧停車,可謂是微信為數較少的切入垂直領域的嘗試,打通找車位、停車場導航、回來找車、支付繳費(例如搖一搖繳停車費的創新提案)的全流程,著實刺中了廣大車主用戶的痛點。而微信連wifi,不僅戳中用戶流量瓶頸的痛點,而且也為O2O的廣告占領了重要的疆土。
所以,創業者們想要借力微信,不但不是一廂情愿的單相思,反而是一段一拍即合的美好姻緣。不僅如此,微信這位靚女,連嫁妝都為你備好了!
豪華嫁妝——海量精準的地理位置數據
前面已經為大家分析了O2O的基石是地理位置,現在我們來看看微信這位新娘帶給你的海量用戶和商家的精準地理位置,是否可以稱得上是“金山銀山”。
我們首先從“公眾號”與“用戶”兩個角度來梳理一下微信平臺上的地理位置相關數據源。如下表所示。這里僅列舉了部分可能利用的信息作為示例參考,具體究竟是不是使用,以及如何使用,不便透露。但是從這些人人皆知的公開信息,已經足以讓讀者感受到微信力量了。
1)公眾號
- 名稱(地理位置相關的關鍵詞)
- 微信認證(地理位置關鍵詞)
- 認證詳情(地理位置關鍵詞)
- 注冊地
- 請求用戶客戶端位置(部分公眾號用戶進入時請求手機地理位置信息)
- 粉絲們的地理位置
2)用戶
- 個人詳情頁-地區
- 個人詳情頁-我的地址(可能多個)
- 朋友圈發表時的POI
- 搖一搖、附近的人
- 公眾號請求客戶端位置
- 掃街景
上述的基礎數據經過挖掘、整合,可以支撐各種LBS應用。從根本上講,可以分為公眾號與用戶地理信息挖掘這兩大塊。大家可以想象,對于前者,可以挖掘公眾號地理屬性標簽,例如服務是涵蓋全國范圍,還是focus在省、市級范圍(如下圖所示,就是兩個不同類型的公眾號)。對于后者,也可以得出用戶的常駐地(省市)以及經?;钴S的商圈等。
這些海量的數據,復雜的挖掘,都不是新創公司可以短時間內構建或hold住的。微信的這套嫁妝簡直就是——窮屌絲遇上白富美,而且姑娘家連房都給你備好了,你只管去浪去打拼,后顧無憂??!
結語
資本寒冬雖來,猶有白富美可抱。抱抱取暖嘛,正所謂夫妻合力其利斷金。
然而,俗話說郎才女貌,想要抱得美人歸,你得先有才。這里的“才”,指的就是創業者們的戰略思考、眼界和心界了。
本文所述僅作為拋磚引玉。敗途相似,坦途各異,創業者們當“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專欄作家#
炫材,清華大學博士,微信大數據架構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我道”(myfaithmyroad)。歷任幾大Top互聯網公司技術專家,多家創業公司顧問及創業導師。橫跨機器人、大數據、互聯網金融、搜索、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智能硬件等技術領域。當前進行中的主要項目包括數據挖掘、互聯網金融與征信、社交網絡與信息傳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大哥文中有明顯傾向性呀 ?
恩,這個傾向性卻并非因為我在微信。 即使我不在微信,而是在阿里工作,我的看法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