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只是看上去很美

0 評論 12378 瀏覽 33 收藏 14 分鐘

本文話題源自與一個投資人的討論:

“現在投資社交電商孵化器與六年前投資淘寶大店有什么不同?”

社交電商目前在電商圈,特別在女裝電商圈是一個火熱的話題。一切皆源于今年阿里平臺上,社交紅人們在商業變現能力上的突出表現:66 女裝大促,TOP10 中有 7 家是紅人店鋪。824 秋上新,整個阿里平臺(包括天貓),第一名是一家純靠社交流量的普通店鋪,當日熱賣指數超出韓都衣舍,歐時力等知名店鋪和品牌一倍。紅人電商正顯示出摧枯拉朽的急促爆發力。

當一個女孩一天能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實現兩千多萬實打實的銷售額的時候,這個現象已經不能被忽視。

社交電商:看上去很美

投資人當然也沒閑著,紅人電商孵化器的投資案例也逐漸浮現。10月26日,如涵電商宣布獲得數千萬 B 輪融資,君聯資本領投,賽富亞洲跟投。在此之前,杭州緹蘇也獲得的相關投資機構的青睞。這兩家都是目前比較活躍的紅人電商孵化器公司。

單純從一個單獨的紅人女裝店鋪來看,典型的模式是:社交媒體聚集粉絲,發布產品開發進度,進行買家互動,并穿插自己的生活瑣事(主要是各種能對標大牌的生活場景)。然后,在上新之前進行產品集中發布預覽和通知。銷售和備貨方式上,采取少量現貨限時限量發售,后期預售翻單方式。每次上新總能產生爆發性的銷售高峰。

這樣的模式和節奏,流量成本接近于零,資金效率極高,庫存周轉極快,接近于 Cross docking。服裝行業最頭疼的頭單備貨和庫存問題也被消解于無形。單獨來看,絕對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盈利項目。很多的紅人店鋪也是如此潛在水底,悶聲發財。

但是,這樣的模式如何規?;??瓶頸是什么?將來會怎樣演化?這可能會是很多業內人士和投資機構關心的議題。

先來分析一下女裝紅人模式的立足點:

社交流量取代搜索

目前服裝電商大部分盈利狀況不樂觀,主要由于流量成本高企,平臺生態的惡化。從前年起,早期的淘寶店鋪紛紛通過將客戶導入社交媒體,利用信任偏見建立傳播聚合。這樣,單從復購的角度就繞開了淘寶的流量關卡,而且,如果產品有傳播力,還能帶來部分新增用戶。

消費型社交用戶的大量存在

這一點,如非實際操作很難理解。通常,我們運營社交媒體時會強調內容的重要性,一定要有獨特的,適于社交傳播的優質內容才能維持用戶的關注,產生傳播。但是,我實際運營的過程中,才發現存在大量跟隨產品和服務的用戶。相較于內容,她們更關注產品,會嚴重依賴社交工具的 feed 內容進行購買決策。也許,朋友圈和微博是她們逛街,逛淘寶的延續和替代。

豐盈的服裝產能

相較于手機等高科技產品,服裝行業的研發生產門檻很低。一件成衣從設計打版,面料采購到排期生產,都可以快速地在很集中的地理半徑內解決,并且大部分流程可以外包協作。

大牌同款的消費心理

無需諱言,比 ZARA 還快的開發模式,緊跟流行點,突出性價比,是紅人店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國內消費者在時尚消費上,目前還沒有太多的心理負擔。

這些特點也將會是限制紅人經濟發展的瓶頸。

粉絲規模瓶頸和紅人生命周期

無論是新晉紅人還是早期淘寶店鋪轉型,她們都是在社交平臺或淘寶平臺的紅利期完成了初始用戶的積累。初始的規模增長會很快,但是很快會進入緩慢的平臺期,粉絲的自然增長會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難關。單一 KOL 所能完成的商業變現規模是有天花板的。另外,由于采取人格化運營,對 KOL 的消耗比較大,如果不能持續完善自己,與用戶一起成長,那么,相對于傳統品牌,KOL 生命周期是有限的。比如,幾年前很火的嗆口小辣椒目前的銷售成績就遠趕不上同一家公司的張大奕了。

KOL 本身也也是難以控制的稀缺資源

在資本將眼光轉向紅人經濟之后,可見 KOL 簽約的爭奪將會激烈起來。目前浮出水面,能夠規?;\營的紅人本來就不多。其中還有不少紅人采用的自營模式,比如老牌的 Nanastore 和王思聰的緋聞女友雪梨,她們本身就是老板娘或主理人,發展的也不錯。這其實是紅人模式的另一個隱憂,由于用戶是 KOL 個人粉絲,除非是深度綁定,單純的簽約模式對孵化器方有風險。

供應鏈和支持系統的彈性

由于采用上新閃購 + 預售的模式,對供應鏈的快速反應有極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于翻單。通常,翻單規模通常在初期備貨的兩倍以上,而換季窗口和用戶容忍時間上限最多 20 天,供應鏈壓力巨大。除此之外,客服,發貨,售后等系統也得適應這種潮汐式的運營節奏,上新時忙到死,服務質量下降。上新后資源冗余,造成浪費?,F在看來,今年大規模簽約紅人的一些店鋪,評分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銷售額的急劇擴展之下是用戶體驗的消耗。對于粉絲經濟來說,損失客戶的成本極高。

KOL 風格和選品管理

在簽約多個 KOL 之后,為其量身設計,找到對應粉絲的風格喜好相當重要。但是,由于 KOL 多數沒有專業的設計和生產實踐,與后臺設計,生產部門的磨合是一個挑戰。同時,對供應鏈的的品類兼容性也有很高要求。

總的來說,目前紅人電商孵化器的基本商業邏輯是:

社交電商:看上去很美

其實,這是一個生產型企業的模式。

銷售端,嚴格來說,掌握在 KOL 手里。有影響的 KOL 早已形成自己的方法論和價值觀,很難說服她們把影響力進行整合轉換。紅人電商公司只能以 KOL 的名義提供客服,物流等銷售服務。

這并不妨礙孵化器模式在一段時間內的良好發展,畢竟,社交化流量的先天優勢,優質 KOL 的銷售爆發力,領先的公司成就年銷售 10 億級別的規模是有可能的。但是,當我們觀察整個行業,考慮趨勢和可能性的時候,是否能更進一步呢?

這就回到文章一開篇提到的那個問題:

“現在投資社交電商孵化器與六年前投資淘寶大店有什么不同?”

六年前,電商投資的最高潮,很多的淘品牌也通過亮眼的銷售,高速的成長得到了資本的青睞。六年過去,回頭再看時,大部分的投資沒有達到預期的收益。

當然,其中不少公司依然在盈利,甚至依然保持可觀的增長,但是與當年我們期待的顛覆和改變相差太遠。阿里平臺越來越成為傳統品牌的擴展渠道,在阿里的流量生態下,新增品牌,中小品牌幾無成長的可能。

當一個平臺喪失某一部分變化的可能性時,是不是就意味著新的機會呢?

比如唯品會,就是一個深刻了解服裝行業的痛點,了解消費者的真實訴求,重塑新的業務模式,讓供應方和需求方能形成雙邊拉動的平臺型項目。

從這些方面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目前的粉絲經濟。還是以女裝電商為例:

  • 行業痛點:流量成本高企,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外貿疲軟,生產企業亟待升級改造。
  • 消費訴求:消費升級,不再以單純低價為主導,希望設計感,流行點,性價比能達到平衡。同時,用戶也傾向于接近一個人格化,能交互的品牌。
  • 目前模式:以社交流量自主設置場景,依托成熟的交易平臺進行銷售。
  • 雙邊效應:目前是單向的銷售為主,即使紅人公司簽約多個 KOL,也不能進行整合,形成營銷合力, 繼而給顧客帶來更多的選擇和體驗。

這些特點能不能結合社交化的大趨勢,進行改進裂變,產生一個百億規模的新型項目呢?

其實目前淘寶之外的一些電商平臺也在往社交發力:

社交電商:看上去很美

從社交的角度看,蘑菇街似乎更有前景。

但是,所有的這些平臺,都局限于原有的業務模式,客群和商品也有限制。很難徹底完成社交化轉變的涅磐。

新的項目可以試試從以下幾點著手:

浸入社交平臺

與用戶的溝通最好在主流的社交工具上完成,從源頭幫助 KOL 解決內容創造和規模擴張的痛點。這并不是做幾個 H5 推廣,扔幾個優惠券在朋友圈傳播的初級動作,最好能在社交工具內部就完成初步的業務需求。讓 KOL 和用戶不切換平臺就完成更多的內容交互和價值交換,提供安全感,降低使用門檻。后期,再通過獨立的 APP 和平臺完成業務交易,復雜交互等擴展功能。

建立傳播載體

無論是圖片上帶標簽,貼紙,還是視頻的彈幕,配音。都是傳播載體發展創新的成功示例。針對于電商,如何把鏈接,搜索,問答等業務邏輯整合到一個傳播載體里,會是一個特別有趣的方向。這對 KOL 和用戶都有價值。

擴展資訊邊界

區別于淘寶,社交媒體提供的是真正豐富和準確的時尚資訊。通俗點說,我們通過訂閱有品位的公眾號,能逃避購物搜索時濃濃的 “淘寶風”。那么在這個基礎上,整合高品質商品資料和相關素材,提供給 KOL 和用戶作為創作素材使用。同時,通過 KOL 和用戶的創作和補充完善商品資料和業務素材。這就是一個雙邊共贏的路徑。

培養新生力量

除了浮在水面的 KOL,大量能產生高質量內容的用戶可以通過 UGC 的方式激發出來,輔以適當的激勵和支持,形成供給方的豐富生態。這才是未來。

建立業務閉環

如果以上四點都得以實施,那么抓住一個新的需求模型,建立業務閉環也成為可能。唯品會是 “庫存商品的特賣平臺”。那么真正的時尚類產品會有什么樣的業務模型呢?

 

作者:Kai,文章首發于其公眾號 YouKnowNothing(ID: YouKnowNothing_JS )。微信個人號:kai_vv (注意,是兩個 v),歡迎交流。

來源:36氪

原文地址:http://36kr.com/p/5039274.html

版權聲明:若該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主編,QQ:419297645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