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聞客戶端,用戶過億后面臨的三個問題
搜狐新聞客戶端近日宣布用戶數突破1億,份額31.8%(易觀國際數據),比排在第二、三位網易、騰訊新聞客戶端加起來的份額還高。
說到新聞客戶端,搜狐算是后來居上的一家,最開始做新聞客戶端的是網易,網易新聞客戶端憑借精美的設計,一舉奠定了國內新聞客戶端的基礎UI,之后的新聞客戶端都可以看到網易的影子,以至于后來還因UI抄襲問題和騰訊互相指責。
正當網易還和騰訊互相掐架的時候,搜狐早已悶聲發力,開始趕超。
搜狐新聞客戶端初期靠預裝獲取了大量用戶。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底,其用戶數為1100萬;2012年底,6000萬;2013年過去5個月不到即突破一億,增長能力驚人。
張朝陽表示要開放搜狐新聞客戶端,吸引媒體入駐,打造全媒體平臺。不過槽哥認為,搜狐新聞客戶端不解決如下三個問題,成為平臺只是一句空談。
一,不專注
從網易做新聞客戶端開始,門戶新聞客戶端的核心功能都是閱讀新聞,而去年開始,搜狐新聞客戶端開始做訂閱,可在上面訂閱眾多傳統媒體、資訊網站的內容,并以此作為自己的特色推廣。目前,據稱合作媒體超過550家,總訂閱量4.5億。
很明顯,訂閱功能讓搜狐新聞客戶端變得不專注。
昨日恰好又看了搜狐科技前主編陳中的一條微信,其對搜狐新聞客戶端做訂閱表示出擁護態度。陳中說,單一把門戶內容平移到客戶端是自我孤立,必須接受各方媒體。
不過筆者認為,做平臺不只有做訂閱一條路,社交同樣是大方向,下文再分析。
關于新聞和訂閱兩塊業務,網易尚開發了2個應用來支撐,新聞客戶端和云閱讀;目前市場上也有諸如Zaker、鮮果等專注做訂閱的應用。
而搜狐將這2塊業務集成在一個應用里,造成核心功能模糊,似乎訂閱和閱讀新聞都是核心功能,但對單一需求的用戶來說,應用顯得非常臃腫,易引起這部分用戶的反感。
大而全是一個產品最忌諱的路線,專注才能形成口碑,聚攏忠實用戶。
二,無社交屬性
做平臺,無社交屬性是硬傷。任何想做開放平臺的應用,沒有社交屬性都是癡人說夢。關于這一點,筆者之前有一篇長文《小產品的平臺困局》闡述到過,不再贅述。
搜狐新聞客戶端雖然有登錄功能,但社交功能幾乎忽略不計。
社交,即用戶關系,是未來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底層結構,高效的商業模式,都必須建立在用戶關系的基礎上。
再看看同行的巨頭都在做什么。新浪靠微博將用戶關系組織起來,有更多的想象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最近的門戶改版,也將用戶關系體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阿里巴巴也從未放棄在用戶關系上將購物和社交進行融合的創新。淘寶近日更新的iOS 3.3客戶端,已經把社交功(微淘)能當做和購物一樣的基礎功能來體現;微信更不用說,核心功能即社交,并以此輕松獲得移動互聯網的“船票”。
搜狐新聞客戶端若不及時增強其社交屬性,最終錯過的是精準用戶行為數據積累,最終像更多工具類應用一樣,苦苦突圍卻不可得。
三,體驗差、用戶較低端
搜狐是一個沒有產品基因的公司,前文提到的核心功能模糊即是其體現之一。除此以外,該產品在很多產品細節上,圖標過小、圖標含義不明、部分頻道無法刪除等地方也存在體驗不佳的問題。
另外,沒有可供查閱的數據,但筆者估計,搜狐新聞客戶端1億的用戶有70%是預裝來的,也可以說這些用戶對其的品牌忠誠度是比較低的;另外搜狐沒公布其用戶iOS、Android等設備的占比,筆者估計,其Android用戶占比甚至超過90%,用戶質量相對較低端。(數據如有錯,歡迎糾正。)
第一點和第三點是同一性質的問題,如果不解決不專注、用戶體驗差的問題,很難吸引高端用戶;而想吸引較高端的用戶,改善用戶體驗是沒有疑義的,恐怕最終把新聞、訂閱其中之一分離出去也不可避免,這無疑自斷一臂。
最終商業模式不管是付費訂閱,還是展示廣告,獲取高端用戶都是基礎,搜狐必須做出一個選擇。
當然,1億用戶數仍然是一個很高的壁壘,能達到1億用戶,已經給同行樹了一個非常高的門檻,想趕上并非易事,也給自己探索創新和繼續領先爭取了時間。
做了十多年老二,終于有一款應用做到了市場第一,也算是一個里程碑,終于可以不用跟在別人屁股后面走,且看搜狐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原文地址? VIA:虎嗅網
評論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