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不打補貼戰了嗎?

2 評論 5152 瀏覽 6 收藏 10 分鐘

無成本高額補貼背后,往往是遠低于成本價的產品和服務,這并不符合市場規律。

隨著餓了么被阿里收購、百度退出O2O領域,美團和阿里成為外賣領域最主要的競爭者。進入2019年以來,在部分城市,仍有“補貼戰”爆發。

年初,阿里旗下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推出“暖冬計劃”,下調中小商家的費率,率先在廣東落地。珠三角,正是美團市場份額占優的地區。

2019年4月,在廈門卻傳出另一種聲音。據當地都市報報道,部分商家反應,餓了么的商家傭金費率從18%提高到21%。對此,餓了么對媒體回應稱,少數商家因為優惠期滿以及物流升級的原因,會進行費率小幅調整,調整均與商家有充分溝通。

競爭仍在繼續,無差別的高補貼時代恐難再現。

瘋狂補貼難再續

外賣、出行、電影票務,曾是燒錢補貼搶市場的幾個主要戰場。

2016年初,外賣行業處于白熱化競爭的階段,百度外賣CEO鞏振兵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外賣領域今年應該是不負眾望,幾個公司加在一起,至少有五六十億人民幣已經補貼出去了”。而前一年,美團與餓了么均獲得過高額融資。

出行領域也有類似的情況。馬化騰在香港大學公開演講時透露,滴滴和快的在打車大戰最高峰時曾一天燒掉4000萬。隨著2015年2月滴滴和快的合并,2016年8月滴滴收購Uber中國,出行領域的補貼大戰暫時告一段落。

在幾塊錢吃外賣和打車的時代,還有9.9元的電影票。沒有確切的數據顯示票補的規模,但從在線票務平臺的虧損規模中可見一斑。

貓眼招股說明書及財報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貓眼的虧損凈額分別是12.97億元、5.08億元、7610萬元和1.39億元,虧損有收窄的趨勢,但仍未實現盈利。

2015年底,阿里巴巴將旗下的淘寶電影業務注入阿里影業。阿里影業2016年的年報顯示,當年公司虧損凈額9.76億元,主要原因是淘票票的市場費用(主要是對觀影人士的票務補貼),而2015年,阿里影業還處于盈利狀態,利潤額為4.66億元。

2018年以來,全國范圍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大規模補貼基本消失,只在部分城市出現了新的補貼競賽。

2018年上半年,美團和滴滴在擴展邊界、進攻對方主要業務的過程中,曾在部分城市掀起小規模的補貼戰。美團在上海上線打車業務,推出“打車最低一分錢”的宣傳口號,滴滴在無錫上線外賣時,也放出了20元減18元的優惠,美團則以20元減15元的優惠回擊之。

已經成為電影宣發必備環節的票補也仍然存在,2018年5月,《英雄本色2018》的宣發風波透露了該片的票補費用,該電影的累計票房僅為6300萬,票補費用卻高達1000萬元。

在這一輪的補貼戰中,監管部門開始積極干預。

美團打車在上海的補貼被上海交委以不正當競爭叫停,滴滴外賣在無錫掀起的補貼大戰,也引起了工商局的注意,補貼戰開始不久,無錫工商局就約談美團、滴滴、餓了么三家外賣運營商,要求停止涉嫌不正當競爭和壟斷的違法行為。

而根據北京青年報的報道,從2018年10月1日起,有關部門將取消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線上票補。

貓眼在2018年財報中披露,銷售及營銷開支占收益的百分比由55.7%減少至51.7%,原因是競爭更趨理性及用戶激勵降低。

除了行政干預,企業自身的戰略調整及盈利需求,也對補貼策略有影響。

2018年下半年,原本積極擴展邊界的企業紛紛走向收縮,為了搶占市場的補貼燒錢隨著新業務的收縮而消失。

滴滴經歷了兩起重大安全事故之后,將合規作為重點。根據多家媒體報道,滴滴的外賣業務2019年初已經開始裁員,國內外賣業務被裁撤,只保留了國外的業務。

另外,2019年4月底,滴滴宣布將平臺司機部升級為平臺運營部,計劃年內在全國設立2000名司機服務經理。一名滴滴從事運營的員工向創業邦記者表示,之前重視增長,線上運營得到的資源也會比較多。現在更重視合規和安全問題,資源就逐步向線下運營傾斜。

美團在出行領域也沒有繼續擴張,美團CFO陳少暉也在2018年底的業績交流會上表示,美團打車只在幾個城市試點,不會擴大范圍。

滴滴方面向創業邦表示,早期大規模的補貼有助于快速使公眾了解新的出行方式,培育新市場,但不可持續,目前更注重安全體驗上的長期投入,讓行業健康發展,不會再通過大量補貼驅動增長。

與此同時,在外賣和在線票務領域,用戶消費習慣也已經形成。艾瑞咨詢的《2016年中國外賣O2O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4月,主要第三方外賣平臺月度覆蓋人數達到1705萬人,外賣用戶訂餐習慣基本養成。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則顯示,2017年,在線票務的票房收入在總票房中的占比已經達到81%。

新階段:精細化運營

在外賣、出行和電影票務領域,消費習慣已經形成,市場頭部企業也只剩下兩家甚至更少,但在這些傳統行業中,互聯網式的改造卻剛剛開始。

德勤中國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零售市場有57%的零售交易受到了數字化的影響,但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數字化率只有10%左右。

目前,餓了么口碑和美團都在to B端,即賦能線下餐飲賣家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

阿里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合并餓了么口碑兩大業務以來,除了在部分城市發起小規模補貼戰,也在大力推行本地生活服務的零售化。

2018年3月,美團服務市場上線了美團外賣商家端,為外賣商家提供從菜品拍攝、營銷托管到食材采購、金融保險的全方位服務。美團方面對創業邦表示,現階段對商家的補貼更多呈現為資源包的形式。

以資源包方式進行精細化補貼運營的還有淘票票。2018年11月,淘票票宣布將投入10億元的現金補貼和阿里資源,拉動新增購票用戶和市場。

阿里影業向創業邦解釋稱,11月推出的市場擴增計劃,是在品牌、營銷和生態資源方面投入不少于10億元,包括開啟手機淘寶入口為影院帶來增量用戶的舉措,并非“10億元現金補貼”。

在消費者端,減免式補貼仍然存在,但已不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補貼。

最典型的例子是“會員權益打通”。2018年,阿里推出了88VIP,開通后可在旗下多個業務體系內享有優惠。這一年,京東會員PLUS也進行了升級,與愛奇藝的會員權益打通。

滴滴則在推廣諸如“拼車7天通勤卡”、“北京平峰折扣”等套餐式優惠。而這些精細化補貼的共同特點是,消費者享受優惠前,仍然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2019年3月,餓了么和美團在大理進行過短暫的補貼戰,但戰役剛剛打響就因為行政干預而熄火。在主管部門的約談中,兩家平臺承諾,“不以低于成本價銷售產品和服務”。

無成本高額補貼背后,往往是遠低于成本價的產品和服務,這并不符合市場規律。

早在外賣市場補貼大戰最激烈的2015年,餓了么聯合創始人康嘉就曾表示,“這場仗打到最后補貼遲早會停止”。

現在似乎已經到時候了。

 

作者:王雪琦

編輯:林文龍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9oeR2SB8xo2kBqAxFmPvMg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創業邦,作者@王雪琦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因為很多競爭者都熬死了吧

    來自浙江 回復
    1. 1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