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第一波:不是智能手表,不是谷歌眼鏡

0 評論 10887 瀏覽 0 收藏 20 分鐘
那些對可穿戴設備充滿信心的人相信,從腕帶到眼鏡的各種各樣的配件將會轉變我們使用其他設備的方式,這些行頭將通過藍牙和配套app來實現智能手機的新特性并增添其便利性。
但消費者真的有多依賴可穿戴設備?它會率先在什么細分領域里興起?
前兩天傳出的消息稱,美國可穿戴技術及音頻設備開發商Jawbone宣布,已收購另一家可穿戴保健電子產品廠商BodyMedia。后者擁有80多項專利,主要集中在多傳感器技術領域。它的主要產品包括臂帶型健康儀器Body Media FIT,只需佩戴在胳膊上即可推測用戶消耗熱量和睡眠質量等信息,以表格和圖表的形式把相關數據應用到健康管理和減肥之中。這筆收購讓可穿戴領域里的收購量級達到億級美元。
這筆億元收購已然暗示了點什么——保健,是可穿戴設備變現程度最高的領域;而谷歌眼鏡什么的,目前為止,其應用開發意義遠大于實用意義。目前為止,可穿戴設備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于其緊貼身體的佩戴方式可用來測量人們的各項體征。它們可以測量人們的運動量,睡眠質量,每天走了多少步,會提供各類消費者需要的功能,包括健身愛好者、減肥者、老人。
虎嗅編譯了來自BI Intelligence的一份報告,希望能看到一些基于數據與產品分析的真實結論,而不是媒體僅從方向上的鼓吹。需要提示的是:這份報告的預測主要基于美國市場,而在中國,熱度肯定還要大打折扣。
我們先來看一張表

從上圖可以看出,總體上來看,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認知度仍然較低,他們認為,專家們對其未來市場的預測不是吹的天花亂墜就是觀望懷疑。

我們希望能通過以下這份報告能為您從一團亂麻中理出頭緒。

——消費者對不同類型的可穿戴設備的接受程度不同。用于鍛煉和健康監測的智能手環已經被消費者普遍接受了。

——盡管科技媒體和集資平臺熱衷于如“Pebble”智能腕表一類的產品,但主流消費者是否會喜歡能聯網的腕表仍不好說。

——谷歌眼鏡以及其他眼鏡設備仍然是一個宏偉計劃的第一步,盡管在游戲和攝影領域有很大的廣告價值。
增長問題:被高估了?

我們首先看一下對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增長預測,這里包括了全部智能手表,腕帶,可夾式記錄器,及更專業的智能服裝,和各類智能粘附裝置(如文件傳輸器)。

首先需要解釋的是對全球市場大小的預測,以及對市場增長速度的預測。上圖中展示了一些不同來源的預測,我們自己的預測曲線是深藍色的——能看出,相對保守。

在艾美仕(IMS)的調研報告中,其有信心可穿戴設備市場將從2011年的每年1400萬臺增長至2016年的每年1億7千1百萬臺。而IMS的預測是2012年9月發布的,當時媒體上還沒有充斥著關于新的可穿戴設備正在開發中的消息。

但從那時起,有關蘋果iWatch“愛看”的小道消息開始層出不窮,有關谷歌、微軟、因特爾公司在開發此類產品的流言也在激增;與此同時,三星宣布將推出一款與Galaxy S4配套的具有運動記錄追蹤功能的智能手表。

在距今較近的ABI預測中,其預測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將在2018年達到4億8千5百萬臺/每年??紤]到智能手表和眼鏡市場的不確定性,我們認為這個預測太高了。

我們自己的預測額在ABI和IMS的預測額之間。我們認為智能手表類的產品并不會被消費者熱捧,但是健身腕帶及可放進口袋的袖珍運動記錄儀將在醫療利基市場中挖掘出很大商機。我們預測2014年市場將達到每年1億臺,在5年內達到3億臺。

可穿戴式設備的平均價格是每臺42美元,這個價格的產品范圍既包含便宜的夾式設備也包含昂貴的專業醫療設備,這意味著到2018年銷售額將達到每年120億美元(見下圖)。

考慮到可穿戴設備未來發展方向的高度不確定性,所有的預測的可信度都要打個折扣。

不過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我們所有的預測者都需要意識到,2012年蘋果在全球銷售了1.385億部iPhone,也就是說所有的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量最快在2015年都前不可能超過iPhone現在的年銷售額。

可穿戴設備需要解決的問題

?款式:顯而易見的,這是所有智能腕表和眼鏡的最大挑戰。

?智能手表:鑒于我們可以用手機看時間,手表已經變成了彰顯格調的飾品。智能手表在外形上無法匹敵設計精美的奢華腕表或造型獨特的時裝表

?智能眼鏡:同樣的,谷歌眼鏡之類的設備需要人們在一天中隨時佩戴的,戴在臉上如此顯眼會造成不必要的側目和尷尬,藍牙耳機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電池的續航能力:不管廣告宣稱能待機多久這都仍然是個問題,消費者們不想再多一個充電的麻煩。

?腕帶:活動監測類設備的電池問題更嚴峻,如果使用者在睡覺時用其監測睡眠質量,那么就沒法像通常人們的習慣那樣在夜間充電了。
?瑕疵:一些新的可穿戴設備都存在送貨延誤,各類瑕疵,以及形同虛設的客戶支持服務。這些市場早期問題會使一些消費者望而卻步。
?隱私:當人們發現用智能眼鏡拍攝的照片和影像時,可能會引起侵犯隱私問題的強烈爭議。
第一撥主角:手環類產品
現在,由于其符合健身以及醫療需求,手環類產品占據了可穿戴設備市場的主要份額。
IMS表示,就算可穿戴設備不被主流市場接受,智能手環在生機勃勃的智能醫療設備市場中總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糖尿病,尤其是一型糖尿病,持續監控血糖水平對治療是至關重的。”IMS說,這就帶來了對監控設備的需求。

IMS指出,根據聯合國的數據,與2000年每10個人中有1個超過60歲相比,到2050年時,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超過60歲。需要監控的慢性病包括包括高血壓,晚發型糖尿病,心臟病,主要患者是老人。這意味著,用于慢性病家庭健康管理的設備需求將持續增長。

智能醫療可穿戴設備存在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假如醫療保險承保公司拒絕為患者支付此類設備的費用,那就會成很棘手。根據來自ABI以及其它來源的數據,我們認為今年內醫療及健身可穿戴設備會占可穿戴設備總市場份額的6成以上,在未來甚至會占據更大的市場。(如上圖所示)

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健身腕帶,在實際應用中和其醫療類競爭對手沒有太大區別,只是監測的數據類型和活動項目不同而已。多數健身腕帶用于記錄一天的運動距離,活動和休息的時間,睡眠時間及質量,以及消耗的卡路里。有一些可以在用戶休息太長時間時提醒用戶運動,還有一些帶有無聲喚醒功能,通過腕部振動在特定時間喚醒用戶。

多數健身腕帶與智能手機及電腦程序配套使用,通過藍牙裝置同步,便于用戶分析其所選擇記錄的數據。這些app功能豐富程度與復雜程度各不相同,但通常要求用戶輸入額外的數據包括卡路里攝入量以及其他個人基礎信息,用于幫助觀察及適應用戶的運動模式,提高其生活習慣。

下表中列出了市場中部分生產商的產品情況。
表中包括了一些并非腕式的可夾式設備,因為很多提供與智能腕帶相同功能的設備是夾在袖口或項鏈式的。

包括運動記錄與醫療應用在內,很多腕帶可提供其它功能,如社交網絡新消息提醒功能,記錄飲食速度等。

不過這些至今為止都未能引起公眾或投資者的興趣,這或者預示著智能手環的使用在醫療和健身領域是有限的,不論是智能手表還是腕帶。

智能手表的情況又如何呢?

幾十年以來,生產商一直追求給手表附加上盡可能多的功能,包括計算器,游戲,電話簿,日歷。在二十一世紀頭十年中,他們嘗試讓智能手表連接無線網。例如在此期間,斯沃琪與微軟聯合推出的智能手表,但該產品失敗了。此后,斯沃琪沒有宣布任何智能手表的計劃。

事實上,斯沃琪的CEO Nick Hayek甚至公開駁斥蘋果智能手表可以顛覆傳統手表的說法?!霸谖覀€人看來,我不認為這會是下一個革新?!彼f,消費者喜歡佩戴精美的手表,并根據不同的場合更換不同的款式,這樣的話智能手表就太貴了,而且屏幕太大很難看。

當然,當代智能手表所特有的優點是可以與各種移動數據系統連接,以及兩個主要操作平臺iOS以及安卓。不同于腕帶僅收集數據,手表還可以顯示數據。這些智能手表可以直接讀出通知及內容,并且可以直接控制接聽電話或跳過這首歌之類的簡單功能。
智能手表的推銷者特別宣揚消費者不再需要不停的掏手機,這一行為隨著手機屏幕的越來越大也變得越來越不禮貌。
但我們認為智能手表的優點在智能手機面前不值一提。
大部分消費者不會迷糊到掏200美金,買一塊不能與造型優美的時裝表或奢華腕表相媲美的智能手表。
然而,有一類智能手表可以成功,那就是健身智能手表。但是只能有限的作為前文所提到的健身腕帶的補充,因為其并不是一塊必須的手表。健身腕帶如耐克的 FuelBand、摩托羅拉的MOTOACTV, 以及Basis本身就可以顯示時間。
最后要說的是,很多智能手環都可以通過用戶操作顯示時間。時至今日,顯示時間可能只是一種商品化的特征。智能手表不太可能憑借這一單一特征從移動設備的大家庭中脫穎而出。
相比之下,加載傳感器的健身腕帶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功能,因此也更有可能作為人們除了智能手機以外隨身攜帶的第二個移動終端。
很多搞智能手表的公司都是新創業的公司,這些公司至少有一部分的資金來是自于例如Kickstarter一類的眾籌網站平臺?!癙ebble”可能是全美國最有名的智能手表。
??Pebble: 150美金一個, 作為Kickstarter的一個項目快速出名,是一塊可以通過藍牙與IOs或安卓系統同步的漂亮的手表,開放平臺鼓勵開發者提供第三方插件
? The i’m Watch:現在售價299美金,有自己的安卓操作系統,可以和iphone4及以上版本或安卓4.0以上系統配套使用, 同樣可下載第三方插件
? Cookoo: 這款cookoo手表有一塊與普通手表無異的真實表盤,他的功能不是太復雜,僅僅是在表盤上有不同圖案的相應提示,當你收到新郵件或新日程時會被點亮,現在只匹配IOs平臺,零售價130美金,另有250美金的限量版。
? Vea: 這款男士腕表通過Indiegogo 籌資,預計2013年8月起開始銷售。
? MetaWatch: 根據不同的造型價錢從179到299美金不等,支持ios和安卓系統。
另一產品WIMM ONE,由一家新興的名為WIMM Labs開發的,使用安卓系統的智能手表去年被一家未泄露身份的公司買下。
盡管智能手表的地盤仍被新興公司所占據,但也吸引了很多巨頭的目光,除了是被谷歌收購的摩托羅拉,索尼和卡西歐同樣以裝配藍牙的功能較有限的G-Shock款表進入了市場。
眼鏡

多家公司長久以來致力于生產可以使你在距離雙眼一英尺的地方看見屏幕的虛擬現實頭飾,使你可以沉浸在游戲或電影中。但這些產品卻封閉了外在世界。而智能眼鏡生產商卻采用了增強現實手段。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的不同之處在于可以使你看到周圍環境,但又會與所看到的內容互動。

對主流市場最野心勃勃的可穿戴式產品就屬谷歌眼鏡。

該產品將極簡的眼鏡框架與一塊位于目視高度的小長方透明片結合。這塊小透明片是可以顯示通知和各類信息的屏幕,你可以不管去哪一整天都帶著。也就是說在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中永遠覆蓋著一個小提示欄。該配件特別擅長拍照及錄影。

電池夠一天使用。到目前為止,這個眼鏡的價錢和其高科技程度一樣令人嘆為觀止。搜索巨頭前期向開發者要價1500美金,購買該設備所包括的一系列硬件。消費者版將便宜一些,并在明年發布。廣告商們希望通過高質量的沉浸式廣告體驗,通過智能眼鏡抓住最后的機會去占據用戶的移動空間。谷歌眼鏡允許廣告商將現有的廣告形式加強,當人們選擇通過谷歌眼鏡來觀看時,廣告商可以將戶外廣告如燈箱或巴士站牌廣告變得更加生動。同樣的,電視廣告也可以通過谷歌眼鏡變得更栩栩如生。

最終,谷歌眼鏡可以提高帶定位的電子優惠券和折扣信息給用戶。谷歌不是唯一提供增強實景眼鏡的廠商。Vuzix是一家長期以來生產虛擬現實技術眼鏡的廠商,也正準備推出自己的增強現實眼鏡。

新平臺大戰

關于操作系統和可穿戴設備的最后一點:鑒于大部分設備都支持iOS和安卓雙系統,兩個科技巨頭又要像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那時一樣搶地盤了。

谷歌安卓系統由于具備靈活性,人們推斷其將占有優勢。原因是改變一個操作系統去適應一個陌生的屏幕尺寸和硬件外形很費勁,開源的安卓使開發者有更大的自去滿足具客戶需求?,F有的一些優秀智能手表程序選擇應用安卓做操作系統。

但這時下定論還為時過早,畢竟蘋果一直以來的強項就是融合軟硬件配置。但是現在就可以開始考慮平臺戰如何在可穿戴設備領域操作了。

結論
? 智能腕帶以及醫療手環正在逐步成為主流的鏈接設備。他們有各項本領——包括為糖尿病病人監控血糖,記錄健身愛好者的鍛煉量,并且已經為生產商以及軟件開發者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 智能手表確實外觀不佳,并且不太可能帶來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那樣的搶購熱潮。雖說如此,但如果其能兼顧健身腕帶的功能那或許還會有較好的前景。
? 除非其改進外觀設計,否則消費者不太可能喜歡谷歌眼鏡之類的東西,鑒于其古怪的外形。
? 增強現實確實給市場和廣告競爭帶來了提供了新的環境,我們期待大的廣告和媒體公司推廣谷歌眼鏡及類似設備。
來源:虎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