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洗車O2O公司們相繼死去?
互聯網創業公司的變化總是快的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比如幾個月前家門口還遍地是“一分錢洗車”的廣告如今一個也不見了蹤影。僅僅只是半年多的光景,從洗車O2O的創業熱潮驟然降至了資本寒冬。在洗車O2O早期最熱的時候,就曾遭到過質疑,殘酷的是,最后質疑的那群人似乎是對的。
互聯網創業公司的變化總是快的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比如幾個月前家門口還遍地是“一分錢洗車”的廣告,如今一個也不見了蹤影。僅僅也只是半年多的光景,從洗車O2O的創業熱潮驟然降至了資本寒冬。來看梳理的這個陣亡名單:
- 2015年1月,云洗車關閉洗車業務;
- 2015年1月,廈門本地服務平臺智富惠關閉洗車業務;
- 2015年4月,嘀嗒洗車關閉洗車業務;
- 2015年7月,車8于宣布關閉上門洗車業務;
- 2015年10月1日,趕集易洗車并入58旗下的呱呱洗車,停止原有洗車業務。
- 2015年10月12日,e洗車大量裁員并停止上門洗車業務;
……
這一串的名單如果繼續數下去或許會讓洗車O2O領域的創業者更心慌,沒有人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
真正引起行業普遍關注的是成績還算領頭的e洗車裁員收縮業務的事件。在今年7月,車8這家公司關閉服務時,媒體就已經報道了e洗車創始人離職創業的事情。
洗車O2O倒閉潮仍在繼續。10月24日晚間,又一上門洗車平臺“功夫洗車”宣布了關閉上門業務,曾經光鮮的披著“上門O2O”概念的洗車行業再次遭到了質疑,商業模式無粘性、融資趕不上燒錢速度,這些弊病也成為了眾矢之的。
輝煌和墮落轉換間的尷尬現狀
如果把時間的指針撥回半年前,這個行業還是另外一番光景,資本熱錢涌動、創業者紛紛入局。
2015年3月,網易汽車做了一項評測,截至當時,App Store上面的洗車App有58個;2015年7月,有記者再次嘗試在App Stor進行“洗車”字樣的搜索,出現的相關結果多達399個,其中包括到店洗、上門洗、代洗等多種選擇;如今,記者再次在it桔子上進行了查詢,能夠搜到“洗車”相關字樣的公司,包括43家(單純只做洗車業務,以下所指內容相同),而其中不少已經停止了運營。
我們對相關的數據進行了整理,盡我們的能力梳理出了一份洗車O2O創業公司目前現狀的不完全名單,其中包括融資階段和媒體報道等。更惡劣的狀況是,我們從表格中不難發現,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融資消息也沒有任何報道的公司不在少數。
(上述數據來源于IT桔子等平臺及媒體公開報道)
上圖中除了被媒體稱得上名字的一些公司之外,更多的是從區域性做起的,服務本地生活的小團隊。有一個事實是,即便是那些早已停止了業務的創業公司,可能還沒來得及被IT桔子等信息平臺收錄、新聞也沒有來得及報道。
「高頻打低頻」是放在O2O行業會被大多數從業者認可的一個真理。2015年1月,七千億市場的蛋糕令汽車后市場的創業者們激動不已,從高頻的洗車入手也被不少創業者認為是“顛撲不滅的真理”。盡管也有人曾質疑,洗車雖然屬于高頻需求,但是對用戶不足以形成黏性,而且上門洗車的“最后一公里”——廢水回收和使用,會成為這個行業的難題。
當然,最后質疑的那群人,似乎是對的。
是什么造成了他們的死亡?
關于是什么造成了洗車O2O的大批量死亡?更多行業人士把原因總結在了「O2O的燒錢速度過快」等原因,但我們還是想說點「除此以外」的事情:
1,資本失去關注,窗口期關閉,行業風口發生變化
此前,媒體一直有關注互聯網的投融資領域,據“一周投融資”中的數據記錄,2015年下半年,盡管汽車后市場還有關注,但是明顯上門保養和上門洗車類的創業公司都并未產生大額融資事件,即便是e洗車,也只是拿到了A輪(其中不包括典典養車、途虎養車等業務多元化的汽車后服務平臺)。
今年8月,在留意到這個現象之后,記者曾和一位關注汽車后市場的投資人簡單聊過。那位投資人表示,很明顯,汽車后的O2O風口期已過,風投們正在尋找新的投資機會,而集中了更多的精力在新的投資方向,比如B2B方面。
2,最大的弊端還是燒錢速度
同中關村掃碼一條街的笑話相似,在洗車O2O發展的如日中天的時候,很多車主也玩起了“一次用一個,周周免費洗”的游戲。彼時出現的報道,大多是“很多車主最近用起了各種App來降低費用,養車點點、車點點、車螞蟻……1元洗車、免費上門洗車,換著方式薅羊毛,不亦樂乎?!边@樣的內容。
“從去年10月開始,哪里提供免費洗車,我就下載哪個App。到目前,洗了十幾次吧,沒花一分錢,賺到了!”車主小胡頗為得意。
這是出現在今年7月份一個杭州媒體的報道中的一段話。
e洗車的訂單是從四五月份的一分錢洗車開始激增的,而在此之前,他們剛剛拿到了融資,并和科技行業的主流媒體進行了溝通。當時還尚任e洗車CEO的張晶對媒體表示,他們下一步不僅要上保養項目、還將合作研發自動洗車機等。這句話的背后,無疑又是一筆大的支出。
張晶后來向媒體透露,用戶習慣的培養是最“燒錢”的,e洗車每個月的洗車補貼要燒掉六七百萬元。
3,拿到融資之后,并沒有將模式完全「跑」出來
如果說補貼最終「形成了用戶習慣」,「教育了市場」,那么補貼似乎還是有些價值的——用紅包戰“打”出了天下的滴滴、快的就是最鮮活的例子。
然而,亂戰的洗車行業至少在目前還沒能復制打車出行O2O領域的那種成功。在業務受阻之后,e洗車產品總監張寬曾透露,e洗車的洗車用戶選擇保養行為的轉化率在5%-6%之間,粘性太差導致保養業務的轉化率并不及期望,從線上到線下保養汽車的消費習慣也遠未養成。
根據了解,大多數洗車O2O的創業公司最初都是抱著類似的想法,以高頻洗車需求入手,切入美容、保養等低頻高毛利的領域營收。
然而,在倒閉潮開始之后,呱呱洗車的董事長郄建軍也開始反思。在他看來,「雖然O2O洗車轉化率低,但很多公司出現問題的原因正是在于沒有專注的做好洗車業務,只考慮了轉化」。而雖然典典養車、途虎養車等汽車后的養車平臺仍然在進行1分錢洗車等營銷活動,但他們的業務線較為多元化,洗車業務只是流量入口,而并非盈利的來源,因此,相比之下也更有底氣一些。
根據e洗車目前官網的發出的聲明來看,盡管其上門洗車業務已經暫停,但到店的服務卻仍在繼續,似乎最終還是線下導流的模式看起來更靠譜一些,很快,“O2O是個偽命題”的聲音又要此起彼伏了。
本文系作者@韓佩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