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白別做vlog
無論如何,就算vlog是下一個視頻風口,這個風口也不大可能屬于素人小白。
想通過vlog一舉成為網紅的小白們,恐怕是沒戲了。
今年4月底,抖音宣布向所有用戶開放1分鐘內容權限,與此同時,抖音還公布了“vlog10億流量扶持計劃”,vlog又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事實上,抖音眼里的“vlog”與資深vlog創作者所說的“vlog”概念并不完全相同,抖音的“10億流量扶持計劃”在資深vlog創作群體中也并沒有引起太多反響,甚至有vlogger認為抖音口中的vlog根本不是vlog,因為傳統vlog并不是短視頻。可見vlog依舊是一個非常模糊的視頻創作形態,各方對其的解讀也不盡相同。
一年以來,各大視頻平臺相繼推出vlog扶持計劃,vlog似乎是短視頻流量紅利告頂之后又一新的風口紅利,但無論如何,就算vlog是下一個視頻風口,這個風口也不大可能屬于素人小白。
VLOG紅利期已過
我們曾在《Vlog,一場偽風口下的大眾狂歡?》中提到,對于vlog拍攝者而言,有心理障礙、話題素材缺乏、制作門檻高三大困境,導致vlog的拍攝對新人并不友好,也并不適合新人進行創作。不難發現,如今大多數vlogger都是具有一定拍攝經驗的人,真正的零基礎或跨領域創作者非常少見。
不同于各大視頻平臺對vlog的樂觀情緒,我們認為今天VLOG野蠻成長的風口期已經過去,也就是說,素人拍攝者已經很難在vlog生態中實現粉絲流量的從0到1。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內容領域相對局限
Vlog以隨意、自由的內容而著稱,但真正能使用vlog形式拍攝的內容無非也是游記、美食手工、嘗鮮冒險、參加活動等,內容領域比較有限,模式也顯得非常同質化。而且一旦這類vlog視頻內容被vlogger工業化、模式化以后,就會逐漸轉變成一種變相的視頻欄目,而非vlog。
由于vlog的內容領域相對狹窄、模式單一,這導致vlog的窗口紅利期非常短暫,頭部容量非常小。事實上,vlog的概念進入中國已經至少有2年,但大家熟悉的vlogger依舊是那么幾個。這很可能說明,市場容量已經見頂,新人很難再擠進vlog領域分得頭部紅利。
2. 用戶觀看理由的缺失
Vlog本身剪輯節奏較慢、敘事節奏松散、內容主題多變,這對于觀看者而言能營造一種無目的的真實感,但也正是因此,用戶也缺少視頻消費的目的性,從而很容易導致用戶效率的降低,造成并不好的用戶體驗。
比如說,用戶觀看一部7分鐘的vlog,往往在看了3、4分鐘之后才發現自己對這支vlog并不感興趣,這意味著用戶消耗了大量的無效時間。還有不少用戶反應,觀看完許多vlog后會突然感覺自己什么都沒得到,莫名其妙耗費了時間,這種種現象都說明vlog缺少明確的用戶觀看理由。
缺乏視頻觀看目的性就意味著vlog的消費更多基于人格化的信任鏈接,也就是說,拍什么內容相對沒那么重要,誰拍才是重要的。但一方面vlog節奏緩慢、拍攝周期不短,導致創作者需要更長的時間打造個人品牌及信任感;另一方面由于vlog生態中頭部創作者容量極其有限,用戶很難會有動力去觀看一個無名的新作者的vlog。
3. 頭部網紅進軍vlog
隨著vlog概念的普及,越來越多頭部視頻創作者開始進軍vlog,這導致許多vlogger還未累積足夠勢能,就要與頭部網紅開始競爭。
頭部網紅/明星(如papi醬等)本身就擁有粉絲號召力及信任感,進入vlog領域后會一定程度上擠壓其他vlogger的生存空間,馬太效應導致新手vlogger越來越難獲得更多流量。
除了上面幾點意外,vlog的變現難、孵化周期長等都是痛點所在,我們不難發現,vlog的機遇給的并不是普通創作者,而是已經有知名度的網紅們。也就是說,vlog的用處并不在于從0到1,而可能在于從1到10。
VLOG的最佳使用方式
vlog不是新風口,而是新工具,vlog難以獨立形成生態,它的最佳用途并不是幫助小白們打造成vlog網紅,而是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網紅,通過vlog的方式實現進一步的粉絲增長及豐滿人物IP。
在筆者看來,VLOG的最佳用途有以下幾種:
1. 提高粉絲粘性
Vlog的內容形式擁有一定社交屬性,這或許也是為什么抖音大力推進vlog的原因所在,相比之下,快手上的視頻vlog感更強烈,用戶社交也更加頻繁,對于某些特定群體而言,快手做到了微信視頻動態所嘗試做的事。
而對于網紅博主而言,vlog能更加真實地展示創作者人格魅力,就算內容并不出彩,許多用戶依舊會因為人格IP的影響力而觀看其vlog。在vlog中,創作者能夠更深度地與粉絲用戶對話,通過視頻嫁接用戶運營、社群運營等方式提高粉絲粘性。
2. 試錯新內容領域
由于vlog的內容主題寬容度更大,創作者/運營者可以通過vlog的形式試水新內容領域,測試用戶對新內容的反應。比如旅游博主如果想嘗試打開美妝內容的新領域,就可以通過vlog的形式進行實驗測試,收集用戶對新內容的反饋,從而針對性地優化新領域內容的質量。
Vlog目前是一個不大傷害用戶而進行內容測試的內容載體,承載著內容試錯的功能。不少頭部網紅/創作者團隊都在vlog中嘗試過與日常創作內容迥然不同的內容素材,并根據用戶的播放數據、反饋而進一步篩選成為專欄節目,或者放棄嘗試。
3. 植入內容電商
對于普通vlogger而言,變現難是最為致命的痛點,多數素人vlogger依舊在靠平臺補貼而維持。但對于本身具有流量的網紅IP而言,vlog卻可以幫助其做內容電商的植入。
如同直播一般,在vlog中,創作者與用戶的交互更加緊密,能夠更加有效、多樣地植入電商產品信息,并給予了創作者充分的時間進行產品價值輸出,加上創作者的信任背書,是產品轉化具有更強的種草效果。
總結一下
Vlog對素人并不友好,如今想要通過vlog而成為頭部網紅的機會也越來越小。在2019,vlog是一次面向網紅們的風口,通過已有的影響力基礎,進行粉絲、內容、變現的試錯與二次增長。
#專欄作家#
鄭卓然,公眾號: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廣告營銷、新媒體運營領域老司機,專注分享營銷、運營、商業的干貨文章及獨特見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怎么感覺不是那么有說服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