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真相:巨頭圍獵,一地雞毛

3 評論 8203 瀏覽 16 收藏 16 分鐘

作為舶來品的Vlog,在國內定義依然模糊,受眾分散小眾,其市場影響力水花大、雨點小。它既不像公眾號有刷爆全網的爆文、也不像抖音有千萬級別點擊率的視頻。

  • 作者:劉奕琦
  • 來源:鋅財經

電影《楚門的世界》有一句經典的臺詞:You were real. That’s what made you so good to watch.(你是真實的,所以大家才這么愛看你)

這句話套在vlog身上再合適不過。在網絡上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拿起相機,記錄真實生活的點滴。他們被稱作Vlogger,這樣的視頻被稱作Vlog。

一段自說自話,一場廚藝展現、一次旅行游玩都可以被打上vlog的標記。它是緣于YouTube的舶來品,像是一個摸不清形狀的小怪物,冒失地闖入國內市場,引發巨頭圍獵。

4月25日,抖音宣布放開15秒的時長限制,用戶最多可上傳1分鐘視頻,時長大于30秒的原創Vlog,即可參與“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同一天,百度旗下的好看視頻也傳出把Vlog作為2019年發展重點的消息。

抖音和百度并非第一波跟風“Vlog”的大平臺。此前,微博、B站、小影、vue各大視頻平臺、剪輯App都已強勢出擊,爭搶一席之地。Vlogger數量也在日益攀升。

但作為舶來品的Vlog,在國內定義依然模糊,受眾分散小眾,其市場影響力水花大、雨點小。它既不像公眾號有刷爆全網的爆文、也不像抖音有千萬級別點擊率的視頻。

它的定義,它的邊界,它的未來,就像楚門揮手告別時身后的那堵白墻,充滿了未知又令人忐忑的風景。

Vlogger沒有邊界

國內Vlog最大的特點,是從事這項事業的人越來越沒有邊界。它由一開始的PGC,轉向如今的UGC,優勢內容淹沒于海量的信息之中,愈發難以脫穎而出。

B站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4月到2019年2月,B站有30多萬人上傳了超過100萬個Vlog視頻。Vlogger五花八門,并沒有年齡和地域等限制。

維斯出生于1999年,是美國奧本大學的大一新生,他的另一個身份是Bilibili(以下簡稱B站)up主(在視頻網站上傳視頻音頻文件的人),經常上傳自己的Vlog作品。

和明星、網紅相比,Vlogger更親近自然,弱化包裝?!癡logger不像是一個需要被追隨的人,更像你的一個鄰居”,維斯說道。

記錄日常生活、拍外國同學看國產視頻的反應、分享自己的rap音樂內容……入駐B站的一年多時間,他的個人主頁累計了188條視頻和1.6萬的粉絲。

和維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B站另一個Vloger結巴老爹,今年62歲了。他在拍Vlog,這改變了他的退休生活。作為美食up主,開拍半年不到,粉絲達22.2萬。

結巴老爹的Vlog主要由其兒子林勇拍攝。老爹的兒子林勇說道:一開始拍視頻是為了填補父親的空閑時光。

結巴老爹以吃播為主,參雜著一些買菜、煮飯等日?;顒?。在部分人眼里,Vlog僅僅是日常,老爹并不能完全被稱作是Vlogger。

如今,在Vlogger活躍度最大的B站,依然沒有將Vlog單獨分區,立下明確的定義。萌寵區、攝影區、生活區…Vlog可以活躍在B站的任何版塊,日常分享+固定主題也成了大部分up主的視頻結構。

除了普通人,單集片酬過萬的明星們也逐漸下場露臉,大方得公開自己的日常生活。

“Vlog小公主”歐陽娜娜的留學Vlog,流量高達千萬,原先輟學、演技差等黑點也隨著人氣的飆升逐漸抹平,吸引了一眾粉絲蹲點等更。林允、宋祖兒、吳磊等明星,竹子、西門大嫂、Susan等網絡紅人也在平臺或工作室的推動下,紛至沓來。

至于他們拍什么,有人有10個字總結:生活的詩意和一地雞毛。

Vlog沒有定義

孫東山被認為是“中國Vlog第一人”。和大部分Vlogger相比,孫東山的日常豐富又吸睛,他的視頻在國內平臺已經高達上百萬的瀏覽量,如今也是微博Vlog超話主持人。

孫東山說道,即便是站在國內Vlog生態鏈頂端,他依然對未來充滿了擔憂。

首先,什么樣的視頻才被稱作是Vlog?他曾為此搜尋了國外圖書館的學術論文,依然沒找到一個明確定義。

“國外大家不會有定義上的困擾,一看就能區分,國內,在素材上更加五花八門?!?/p>

在他眼里,國外的Vlog發展路徑是從工具性轉為娛樂性。對比之下,“國內的發展不太一樣,就像被打了一針激素,直奔娛樂化。

Vlog在2018年才開始逐漸被國內受眾接受,但由于平臺的強勢追趕,流量體橫插參與、全民狂追風口,這條路如今已經變得異常擁擠。

“很多人都鉚頭想進入這個行業,但說實話,行業爆炸也炸死了很多優質的Vlogger?!?/p>

明星入駐了,純素人也進來了,專心做內容的Vlogger們即使有先前的積累,也幾乎看不到熬出頭的希望。

2018 年微博舉行V影響力峰會,宣布大力推動Vlog發展,自那之后,孫東山身邊退圈的Vlog主變多了。

如今的Vlog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除非你是特殊職業,不然怎么特殊得起來?這場自上而下的狂歡,讓真正置身行業的創作者處境尷尬又心存不甘。

拍Vlog難嗎?你舉個手機,蓬頭垢臉躺在床上就能拍。簡單嗎?和刻意設定劇本的視頻不同,Vlog的亮點源于生活中的靈光閃現,優質內容少之又少。

各大平臺上的Vlog也出現了同質化嚴重的問題,搜索“留學生一天”、“xxx水果”、“漁民趕?!钡汝P鍵詞,就會出現一大批相互模仿、內容雷同的視頻。

周媛是小紅書Vlogger,每天早上起來會拍一下穿搭,一周集合出個穿搭Vlog;每次旅游也會帶上自拍桿,開車路上、旅行路上用手機拍下旅行的低幸福點滴。

在小紅書搜索“Vlog”,有5.5萬個筆記。Vlog成為小紅書流量的重要載體,但雷同度相當高,相當一部分是穿搭和出行的Vlog。

Vlog真相:巨頭圍獵,一地雞毛 | 鋅式

社交網站上的vlog制作攻略 圖片來源于小紅書

和短視頻或圖文不同,Vlog的時長更久,意味著內容創作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跋穸兑羧绻兴夭?,一天拍好幾個都沒問題,但要日更Vlog幾乎沒幾人能做到?!睂O東山說道。

Vlogger井越認為,Vlog 不像其它類型視頻一樣能被量產。它本身的核心是個體性,好的個體性是不能是被量產的。這是壁壘,也是難點。

問錢,沒有答案

有關錢的問題,鋅財經得到了三個不同態度的答案。

面對資本和平臺日趨瘋狂,維斯和結巴老爹等非主流流量的Vloger告訴鋅財經,“收入還行”,而頂層流量主,如孫東山則充滿擔憂表示“變現難”。

Vlog在中國經世不久,就得到了資本和平臺的強勢助推。

深耕Vlog的B站是少數騰訊、阿里兩頭親的平臺。2018年10月,B站和騰訊控股聯合宣布,騰訊控股將對B站進行共3.176億美元現金的投資,增持股份至約12%。今年2月,阿里巴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報告,宣布通過全資子公司淘寶中國正式入股。

騰訊更是自我投入。微視之后,去年11 月初上線的 Yoo 視頻打出用 Vlog 和 Vstory 完成「短視頻消費升級」的旗號,Yoo 延續了騰訊在視頻內容上的一貫風格:分級制補貼,評級越高,創作者拿錢越多。

在B站,情況也差不多。原創up主在B站只要累積1千粉絲或者10萬總播放量,就能申請激勵計劃,獲得流量收益。

抖音宣布以「十億流量扶持」入局 Vlog 賽道,但明眼人都知道,這種扶持并不能持久。

孫東山一站見血指出,“我個人不贊成將拍Vlog變成唯一的主業,除非有其他的資金渠道?!?/p>

如今Vlogger的營收依然止于平臺流量分成和廣告,商業模式并不清晰,投入和產出并不成正比?!安徽f賺錢,加上人力物力,很多人都算是賠錢拍Vlog”,孫東山有些無奈。

“我認識一個做母嬰公眾號的,她去年看vlog發展勢頭挺好,覺得是個風口就趕緊開做,現在做了半年,又跑回去做母嬰了?!?/p>

孫東山身邊,這樣的朋友并不在少數?!按蠹也皇遣皇菦]能力。專業Vlog要買設備、搞燈光、做剪輯,投入大、彎路多、變現也慢,于是來來回回一批又一批。

維斯的情況也差不多,推一個Vlog,平均會花費8個小時,包括構思內容素材、請同學幫忙拍攝、剪輯配樂等?!吧磉呌泻芏嗤瑢W也想拍Vlog,但真正堅持下來的幾乎沒有,”他說。

除此之外,Vlog基調起伏不大,幾乎很少能像抖音視頻那樣迅速竄火,難出爆款內容?!奥糜晤惖腣log能給觀眾帶來比較好的觀感,但需要千元乃至萬元的出行成本”,孫東山說道。

投入大,產出少,Vlogger正在逃離。

劍指何處?

將一個Vlog拆分,會得到三個明確的組合對象,分別是Vlogger、平臺和受眾。

在文字時代往視頻時代轉移時,流量體的內容門檻兒變得越來越低。只要有拍攝窗口,無論是誰都有機會在互聯網世界占據一席之地。

在國外,它的核心是優質內容,拉高了進入者的門檻兒,和一些只注重搞笑的流量視頻相比,Vlog更具有主題性,更注重拍攝者的觀點表達。

而在國內,目前國內Vlog依然魚目混雜、內容好壞參半。反觀國外的市場,有一技之長、能穩定輸出內容或具有個人特色的Vlogger已經占據了主要流量,形成了穩定的市場結構。

Vlog真相:巨頭圍獵,一地雞毛 | 鋅式

《2018年中國短視頻營銷市場研究報告》

據林勇介紹:B站一些up主能迅速躥火,不是其內容有多好,主要原因還是平臺推薦。林勇說:“之前老爹的視頻流量一直很低,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經過一次平臺推薦,數據立馬有了飛速提升?!?/p>

而竹子、冬瓜、井越等頭部Vlogger之所以成功,要么背后有助推、要么原先自帶流量入場。由于缺少突破的可能性,淹沒在內容池里的Vlogger看不到方向和未來。

資本的好為人先,也提前攪渾了市場。

B站之所以能成為Vlog的聚集地,因為之前的外網搬運視頻積累了大量的年輕觀眾和留學生群體,這部分人和Vlog參與者的人群畫像較為一致。

B站之外,百度、抖音、騰訊等都在加速入場。一種聲音認為,一方面正是大平臺看到了Vlog“帶貨神器”的商業基因;更重要的是——隨著短視頻下半場的到來,Vlog將有可能成為流量和用戶的活躍度的解藥。

但Vlogger的受眾群體分散、小眾,在流量上也比較難給廣告商家一個好看的數據成績單。到后來,平臺方用力雖猛,但打一槍、放一炮,并沒有真正掀起市場大動靜。

科技進步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表達載體,在每一次變動的當下,我們往往首先“嘗試”,然后才是思考。

對Vlogger而言,高投入下的商業運營該如何摸清方向?如果vlogger活不好,失去內容支撐的平臺方還能打雞血多久?到最后,Vlog,這個巨頭圍獵之下的風口能飛多高?

Vlog自言自語:我已經暈車,找不到方向。

 

作者:劉奕琦,公眾號:鋅財經(ID:xincaijing)

編輯:羅傳達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0RHX4fLNlgAwXTicNIt-yA

本文由 @鋅財經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覺Vlog定位應該是記錄真實生活,不應該是演,也不應該是一種責任,先想好怎么讓Vlog創作體現這一核心,自然就能找到變現的渠道

    來自廣東 回復
  2. 最近兩年短視頻瘋了。。。。。。。

    回復
  3. 學習產品經理,學生最終認可的還是老師!產品經理夢工廠,回頭再找老師深造的,不止是一個或兩個學生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