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的共享單車該由誰來維修
在使用共享單車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是其中有一部分單車會有質量問題。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亞健康的共享單車要怎么去進行維修呢?又是由誰去維修呢?
問題
共享單車解決了大部分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出行問題,但我們也經常會面對或者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人站在地鐵站的門口,在橙色、藍色的自行車車海中尋找探索,希望找到一輛一見傾心、再騎輕心的單車。而且往往看到某人把車鎖在自己身邊,也會主動問一句:這個車好騎嗎?這不是搭訕,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問題。
面對以上問題,現在各家單車主要通過用戶的上報維修來解決,在8~9個關鍵部位中選擇后拍照上傳即可。
如下截圖:
但是這樣方法有兩個問題:
(1)用戶是否看到后就會上報?
按照我個人不完全的田野觀察,用戶的上報行為并不多,往往是自己著急找到一輛車騎走,如果當前車有明顯問題,那么用戶就會去尋找下一輛,而不是上報問題,因為用戶發現車有問題的前提是他要用車,而當他發現車不可用時,最理智、下意識的方式是尋找下一個,而不是上報問題。
(2)用戶上報的準確度有多高?
這個問題咨詢過內部專家,用戶上報的準確率并不高,其導致維修的人力成本增加、時效性降低。而且有部分用戶可能因為騎行過程中遇到的外界因素而上報信息,更有甚者將單車作為平時生活壓力大的出氣筒,也是單車報修率高的一個原因。
經常上班騎車的我,在面對如上問題時感覺到“紙上談”的機會又雙叒叕來了。
報修
單車和我們平時家用自行車還是有不少區別的,其中一點是家用自行車不存在能夠聯網的軟件系統,而單車上存在。當存在聯網的軟件系統時,那么該軟件系統便可以進行自檢,實時的檢測、反饋問題,可以讓維修更加準確和高效。那么對于那些無法通過聯網自檢解決的部件該如何處理哪?
我們先來嘗試回想個問題:
- 每天我們上班出門的時間是否是相對固定的,或者是在一個幾分鐘差值的小范圍波動?
- 每天我們達到公司的時間也是相對固定的,或者是在一個幾分鐘差值的小范圍波動?
如果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會引出一個推論:我們在各種交通工具上花的時間相對固定。也就是說走路/單車到地鐵站、乘坐地鐵、走路/單車道公司等形式的時間是比較穩定的。
基于以上推論,我們考慮如下問題:
- 如果你今天騎車的距離與平時類似,那么明顯變慢了,原因會是什么?
- 如果你騎過的這臺車,另一個用戶使用后發現其騎行速度也明顯變慢了,原因會是什么?
- 還有那些因素會影響騎行速度?天氣、路況算嗎?
- 經過多少個用戶對比實驗才算是顯性證明?
所以我們可以技術大數據的分析來估算出那些車輛有問題,并且(有可能)可以在亞健康的狀態就估算出來。
考慮因素:
- 天氣;
- 路況;
- 車輛服役時間;
- 用戶以前騎行數據;
- 用戶當次騎行數據。
當考慮以上因素后,最后兩項的差值如果明顯(可以基于當前用戶的歷史數據認為明顯),那么就應該認為這臺車可以進入觀察狀態,然后當該車被其他用戶騎行時,重復上面的校驗過程,如果有N個(次數需要實際運行中調整)用戶的騎行數據都顯著變慢,那么就應該對這個亞健康狀態的車進行維修。
同時,如果一臺車已經在服務端處于亞健康的觀察態,那么這個時候如果有用戶針對這臺車上報問題,那么問題的優先級應該更高,因為這個問題的準確性更高。
綜上,單車本身的聯網系統檢測車輛是否需要維修,如果當車輛本身系統能夠檢測車輛部件問題時,可以直接報修,而無需等待其他用戶驗證;如果當車輛本身系統無法檢測車輛部件問題時,那么按照用戶騎行數據分析結果來看當前車輛是否需要處于觀察態,當處于觀察態時,我們要考慮在可信區間內,將車輛報修,或者放出觀察態。
維修
上面我們嘗試討論了報修的方法,現在我們考慮,如果報修了,誰來維修哪?當然可以有公司的維修團隊來維修,或者找第三方的外包公司來回收維修,那么是否有其他的社會力量可以支持這件事情哪?
當考慮社會力量時,我想到了外賣小哥。一個人是否做某件事情,主要有如下因素影響:意愿、能力、時間。
- 意愿方面其實就是收益,通過做這件事情能有什么收益,也就是說通過修車,能帶來多少收入,這個需要結合實際單車公司的運營狀況來分析,筆者不展開。
- 能力方面還可以再拆分為工具和技能,工具的話,很多和外賣小哥的電瓶車是可以復用的,零部件的話,可能需要一些物流配送。技能的話,相對于外賣小哥來說,應該也不是很難,畢竟單車不是汽車,零部件相對較少,有可能比電瓶車的維修還要簡單。
- 時間的話,是否有這個時間哪?畢竟我們平時見到的外賣小哥都是匆匆忙忙的身影。所以筆者查了相關數據,發現外賣小哥的空閑時間和單車的空閑時間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說,當外賣小哥不接單時,單車也處在固定位置,所以我們就會發現,如果我們能解決意愿、能力的問題,在時間方面,外賣小哥是available的。
*以上數據來自比達咨詢《2018年中國共享單車用戶體驗調查報告》和蜂鳥配送《2018外賣騎手群體洞察報告》
當我們通過外賣小哥來維修單車時,我們甚至可以將維修保養放入計劃中,畢竟單車的生產記錄、維修記錄、運行里程等都是聯網記錄,那么什么部件在運行100公里時需要替換,什么部件在經過100場雨后需要替換,什么部件在暴曬100天需要替換,便可以及時提醒進行替換,真正做到預防大于維修,通過這樣的精細化運營方案,讓單車盡量處于一個好騎的狀態。
當然,針對電子元器件及系統的話,還是需要專業工作人員。
我們再考慮一個場景,如果一個地方有一輛壞的黃車,和一輛壞的藍車,要分開派兩個小哥嗎?是不是派出去一個小哥就可以了?畢竟單車的構造上,相似度還是很高的。
同時大家可以回想一個問題:是不是單車的停放地點都相對比較集中,比如商圈、地鐵口、公交站這類地方。所以我們是否可以將外賣小哥維修單車做成一個平臺式的服務,針對所有外賣小哥都可以入住,可以按照不同價格去維修不同損壞程度的單車,充分提高維修效率。
再說一點
我們假設大數據對比分析可以間接檢測出車輛存在問題,而通過引入有時間、有能力、可能有意愿的外賣小哥來維修單車,來改善單車的整體騎行體驗;而這些外賣小哥所在平臺也可以成為一個維修平臺,供各家單車所用。
但是、但是、但是,以上都是紙上談啊,歡迎各位討論交流,發現更多、更好、更實際的解決方案。
#專欄作家#
代成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智能硬件創業公司產品狗,從視頻巨頭公司到玩智能硬件的公司,繼續產品設計工作。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如果手機只能打電話,還會有智能手機么?扁平化也應該因事而宜。如果膜拜只做最后一公里而不深化產品多元性,那么公司發展空間會越走越小。應該懸崖勒馬,增加線上多渠道合作,例如于keep合作,與美團騎手合作等等有太多可以低成本高效的產品運營模式,這樣也會催生出發展空間無限大的產品深度。
????
um…產品小白來說一句吧,感覺現在做共享單車的企業也沒打算把這個業務做好做精,可以做,但沒必(qian)要(zuo)。
感覺你不是產品小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