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解讀丨鮮為人知的雙十一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電商大促剛剛落下帷幕,經過瘋狂的買買買之后,14億天朝子民乃至歪國友人紛紛拿出各種私房錢創造一個又一個業界神話,君不見淘寶天貓雙雄900多億神話,或是京東3200萬訂單緊隨其后,或是樂視、華為、小米紛紛百萬訂單十數億銷售額…從而導致坊間傳聞今年年底,泡面市場整體銷售額會有大幅拉升,在整體市場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實現驚天逆襲,一時間圍繞泡面的商業產品模型應聲而起,例如走社交路線的“泡面圈”,專門給泡面愛好者的垂直社交網絡;走O2O的泡了么,銷售各式各樣的泡面成品、加工品等等,大量VC天使涌入,好不紅海…
當然以上關于泡面的話題純屬瞎扯,但不妨礙從側面反應大家在大促期間網購行為的“瘋狂程度”,幸好今年出了京東白條和螞蟻花唄,分期免息大殺器進一步助推大家的消費熱情。說了這么多,那今天要為大家什么分享呢?看到票圈的不少同學熱議雙十一大促這樣那樣的,所以今天就說說我所理解的雙十一的那些光鮮與背后。
雙十一or光棍節?淘寶or天貓?
雙十一電商大促的案例來源于淘寶商城(天貓前身)的一次品牌推廣,目的是通過一個人工制作的促銷節日來快速占領用戶心智,擺脫當時和淘寶糾纏不清的關系。如果單純是普通的打折促銷,或許也沒有現在那么火。但是雙十一早期的項目PM很聰明(也有可能是拍腦袋)冒著前有黃金周后有年終促銷的尷尬選擇了11月11日作為大促日期,或許當初還想到一點娛樂因素就是和“11.11形似最孤獨的一天,光棍們也可以從瘋狂大促的買買買尋找一絲慰藉”。毫無疑問,在雙十一大促這個活動還未火爆之前,光棍節和單身狗這兩個代表著網絡亞文化一股重要創作勢力的群體在折扣與優惠的引誘下,不斷推動著大促發展,直到如今無論單身與否、結婚與否都樂此不疲參與的全名狂歡促銷節日。如今,光棍節早已漸漸被雙十一代替,名號更替,但促銷依舊,單身依舊。
雙十一,淘寶的?或是天貓的?還是其它的?在大家意識到雙十一大促是個金礦之后,除了始創俑者,大批跟風者來攪局?;蛟S意識這點,阿里首先注冊的商標保護其知識產權,另一方面每年的大促都從更多維度傳播“天貓雙十一”的概念,后來,阿里如愿以償,其它企業不能再明目張膽地用“雙十一”這三字了,但這說明“天貓雙十一”成功建立了用戶心智印象?貌似只做到了一半。如下圖
上圖一個是和互聯網行業完全沒有聯系的普通用戶,另一是一位互聯網從業者。當然上圖僅僅是非常小的樣本,但不妨礙說明,當初從淘寶嫁接流量的淘寶商城(天貓)仍難完全擺脫淘寶的陰影。不瞞大家,直到我前兩年準備求職去了解國內互聯網行業時才得知雙十一原來是天貓的活動而非淘寶。對于我們來說,無傷大雅。然而淘寶似乎從默默的雙十二升級為明年的年貨節。
雙十一晚會?阿里與京東?
今年雙十一其中一個熱議話題就是芒果臺和阿里合作的雙十一晚會與京東和CCTV3合作的11.11晚會。
早在消息透露不久,晚上就有各種熱議,有的說阿里布局娛樂產業成效初顯,要在雙十一這個契機大秀一把云云,反正談戰略扯布局,懂得人又不多,一時間嘴炮滿天飛。真的是么?
雙十一玩法創意乏力,急需新話題帶動輿論導向,給商家和用戶畫餅。得益于春晚和微信的成功案例,所以今年阿里抖了一次機靈,將雙十一這種網絡節日和娛樂第一頻道芒果臺深度結合,“看明星,看植入廣告、搶紅包”成為雙十一前夜剁手黨最好的消遣。
更重要的是,觀看晚會要么是電視要么電腦,前者觀看的同時必然同時使用手機,這就為零點過后的雙十一大促做了很好的引導和引流,移動端占比那么高,畢竟不虛。如果是電腦觀看,看完也必然會被引流到PC或APP。無論怎樣,這場晚會,在雙十一第七個年頭,用戶新鮮度下降的時候,漂亮地贏回老用戶的心有卷入更多新用戶。
阿里的晚會實際形式和效果,我沒有親眼觀看,無法評論(因為那晚一直忙著京東晚會的微信搖一搖搶紅包活動去了)。那說道京東,為何也會突然冒出一個晚會呢?姑且神秘的總結道:出于回饋京東用戶的厚愛、對友商的尊重和禮貌的回應。
912億?3200萬單?3倍?
雙十一當天:淘寶天貓總成交額超912億;京東訂單量3200萬單;唯品會銷售額為去年同期3倍。雙十一瘋狂買買買的同時,互聯網圈、電商圈幾乎同時在熱議各種數據以及其真偽。
真與假,樓主這種小人物肯定是沒有權限知道的。但我們可以簡單計算一下:總計淘寶天貓京東唯品會聚美等等一二三四線電商平臺的銷售額,約摸可以到達1200億(可根據各自市場占比與銷售反推)。取中國14億人,計算人均在雙十一當天消費85元。一天內全中國人均消費近百元?這里應該會有人跳出來反駁,人均百元,不是很多而已,買個家電都好幾千,一下就可以拉平均一波不購物的人。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我只能呵呵了。
再者,成交銷售訂單這些一個企業敏感數據在這種兵家必爭的時候會輕易公布出來?我肯定不會說有水分,但不妨提醒大家在湊熱鬧瞎扯的時候多帶一些理性,尤其那一小波自以為是的互聯網從業者。
順便提一下天貓淘寶雙十一會場的曝光邏輯,貌似是一定時間內根據成交還是訂單量來排序,排序靠前的賣家才能上資源位。然后…
雙十一大促真的比平時便宜嗎?
雙十一大促,來來去去的降價打折、捆綁優惠、返利、滿減、免郵等等玩法,不少朋友因為得知我在電商行業,所以常來問,這優惠是真的嗎?有沒有貓膩?天啦嚕,我是一個產品經理。面對這么有技術含量的話題,當時我就覺得是嗶了犬。但作為一名對得起人民群眾的電商從業者,必須給自己和同行一個清白:大促必然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商品的銷售都是有實實在在的優惠,但不排除部分商品和賣家存在那種先升后降以次充好等惡劣行為。這無論是大平臺還是小企業,都不敢說100%保證的吧。
真的讓利給用戶,這不是虧本么?稍微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一些文章談及流血大促的事情,就是即使明知會虧損也要做大促。為什么呢?竊以為,首先大部分平臺或賣家都會通過精密的計劃和籌備保證大促的利潤是正的,其次如有某些方面有虧損,在這個曝光量極高的日子里,犧牲一點利潤換取曝光也是值得吧。
分期付+免息,月付幾十元?
今年雙十一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地方,一部分先鋒用戶(網購經歷豐富,有信用卡消費習慣)通過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互聯網支付手段實現分期甚至免息分期付款,從而完美避開干癟的錢包。得益于近兩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大力推進,個人征信、互聯網金融風控模型建立等等項目的完成,在線支付迎來第二波浪潮,個人在線消費信貸的到來,一種被譽為網購神器的新玩意隨著雙十一大放異彩(明明就是copy信用卡的玩法,這互聯網創新…)。年輕一代的大額網購消費都或多或少使用以上產品來進行支付。
真的是為了方便你購物?其實也是一個坑,消費信貸透支未來收入來營造一個較低消費壓力的假象。稍有不慎,就可以順利成為還款奴咯。
后記
受限于樓主水平與從業經歷,上文無法保證全部觀點的完全準確,如有錯誤,歡迎留言指正。此文主要介紹雙十一大促一些熱議話題的另類觀點。下一篇,將談談雙十一大促會場頁面的產品設計。繼續邀請各路電商大神加盟參與2015雙十一大促的回顧與討論。
#專欄作家#
Aaron毛,微信公眾號:關我毛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90后工科男,信奉“在你身邊,為你設計”。電商產品汪,關注移動電商和社交領域。主業是熱愛探索各類產品設計之道,副業是積極尋找產品安慰師的愛撫。業余探索微信社群的力量,運營了一個存活1年以上的互聯網垂直社群,歡迎同行交(si)流(bi)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寫得不錯的呢,數據對比比較明了,但是,沒有切入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