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的新時代:為什么是免費模式?
在付費市場一片喧囂的情況下,免費網文卻快速增長。網文新時代,為什么會重刮免費之風?免費模式的崛起,背后究竟有何邏輯?且聽筆者分析。
第30屆金曲獎提名名單已經公布,蔡依林憑借專輯《Ugly Beauty》獲得七項大獎提名。
不同于大多電子專輯免費收聽的模式,《Ugly Beauty》選擇在線上銷售。截止5月20日,該電子專輯僅在騰訊音樂上的銷售量就已超過32萬張。
以小見大,受眾愿意為在線音樂付費了,放在幾年前,這是完全不能想象的。
曾幾何時,在版權混亂的年代,互聯網世界推崇的是“免費共享”的價值觀,海量的音樂只需一鍵就能下載到小小的MP3里,那個時候,沒有人認為需要向下載的音樂付費。
再往前,無數的中學生寧愿不吃早飯,也要省下錢去買一張實體專輯。那個時候,沒有人認為用戶應該免費聽音樂,至少認為付錢聽音樂是天經地義的。
短短幾年,用戶對在線音樂的消費習慣得以重建,而作為網上內容付費的先驅,網絡文學行業用十多年構建起來的付費閱讀高墻正在被攻陷。
“付費網文”平地起高樓
網文的免費之風刮起于去年8月,當時連尚文學首開免費模式,之后今日頭條、米讀小說等紛紛入局免費網文市場。
其實早在去年8月之前,網絡文學依然是付費模式的天下。主流的網文平臺一般以部分章節免費閱讀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當點擊量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讀者需要繳納一定得費用來閱讀后面的章節。
以付費網文巨頭閱文集團和掌閱科技為例,讀者在線閱讀的收入占據了絕對大頭。
然而,隨著網文人口市場紅利減緩,部分平臺付費會員人稍有下滑,一時間各類免費網文APP如雨后春筍般崛起,迅速拿下近半壁江山。
歷經十余年,從無到有,網文的付費模式好不容易萬丈高樓平地起,如今卻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1998-2002 網絡文學的嬰兒期
還得從1998年說起,1998年,一部標桿性的中文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橫空問世,在當時引起了一定的轟動。
在這之后,依托于BBS,一大批網文作者們誕生了:今何在創作了《悟空傳》、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影響了一代讀者,后來成為《武林外傳》編劇當時還是天涯論壇的“大神”……論壇是網絡文學最初的載體。
當時還處于PC時代早期,互聯網普及率較低,可供瀏覽的內容也不多。甚至到2002年,國內網絡普及率仍然不到5%,上網依舊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并且直到2000年代初期,寬帶用戶還是以電話線撥號上網為主,網速較慢且費用較高。要明白的是,按照當時的網絡速度,加載一張圖片甚至就要花掉半分鐘,看網頁還需下載到本地。對于網民來說,閱讀文字是最具性價比的上網選擇。
可以說,是早期互聯網設備的不盡如人意,讓網絡文學擁有了最初的生命力。
時間到了2002年,“起點中文網”試運行,同年“晉江文學城”也正式成立,網絡文學的載體從精英化的BBS轉移到了專業化的網絡文學網站。
2003-2018 “付費時代”的榮光
2003年,起點中文網首次試水“付費模式”,付費時代的大幕緩緩拉開。
2003年11月10日,VIP會員計劃正式啟動,推出第一批8部VIP電子出版作品。免費試讀+分章訂閱成為了后來網絡文學在線閱讀的基本模式。
在這之后,各大平臺均相繼上線了付費制度。
付費模式一步一步從建立到穩固。到2018年,單純僅從付費收入來計算,網絡文學市場的規模已達73億元。據估計,到2022年,整個市場規模將達到283億元。
網文付費模式的成功,原因何在,筆者認為主要歸功于以下三點:
1. 打擊盜版
眾所周知,由于文字的易復制性,網絡文學是內容領域最容易被盜版的,而我國著作權法成熟時間較晚,直到2005年4月年,才出臺《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
可以確定的是:網絡文學的起飛與《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不無關系。雖然網絡文學的盜版還未徹底解決,但是可以說,如果沒有對互聯網盜版的打擊和執法力度的加強,付費網絡文學絕對無法到達今天的規模。
2. 網絡支付完善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支付寶等線上支付手段流行開之前,國內的金融支付系統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信用卡、銀聯等都不夠普及。
而網文的主要讀者——二十歲及以下的年輕人,能夠用金融工具在線支付的就更少了。
所以,當支付寶等支付手段推出后,那些夜晚躲在被窩里偷偷看小說的中學生們,終于能夠輕松地做“人民幣玩家”了。
“一夜回到解放前”
不管付費網文平臺們有多么不愿意,都不得不正視免費閱讀已成氣候的事實。
目前幾家免費平臺公布的日活人數,已經接近付費平臺的日活人數。
而根據比達咨詢發布的數據,2019年Q1移動閱讀廠商全景生態流量市場份額中,閱文集團占據25.8%、掌閱文學占20.3%、阿里文學占20.1%;而以免費閱讀起家的連尚與米讀則分別占8.7%、9.5%。免費閱讀平臺市場的占有率儼然已高達兩成。
再看看閱讀平臺下載榜單Top 10,主打免費的就有6個。
那么,被付費模式牢牢統治了10多年,怎么會如此輕易就被免費模式破局了呢?
免費網文的快速增長是因為選擇了全免費模式。
付費閱讀平臺的定價一般為1000字/5分,看上去好像不高,但是看完一本完整的網絡小說,大概率也需要100多元。全免費模式的出現擊中了對價格敏感用戶的痛點,也就是說免費模式帶動了廣大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地區的用戶,廣闊的下沉市場有力地推動了免費閱讀平臺的發展。
當然,用戶得到了免費的實惠,是以犧牲了閱讀體驗會前提的。以某免費閱讀平臺為例,幾乎每看一千字就要一條廣告,閱讀界面也無孔不入地塞滿了廣告。
為什么是免費模式?
蟬聯網絡作家富豪榜榜首近十年的唐家三少曾經表示,在他看來,免費閱讀才是未來的趨勢,所有的內容付費應該在內容的增值上。
唐家三少的表態頗有爭議,把網文付費與免費之爭推到了風口浪尖。要搞清楚哪種模式才是未來還需假以時日,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在業界,對于免費模式也并非沒有擁躉者。
1. 付費模式并非完美
付費模式,對于用戶來說可以帶給自身更好地用戶體驗,對創作者來說,能更為直接地帶來收入來源。比起免費模式,仿佛是更高級的選擇。然而,付費模式并非完美無缺。
網文按照字數收錢的模式,讓大批作者為了賺更多的錢,不停地在小說內注水、拖節奏,降低了內容質量。
而免費模式,平臺的盈利點并非在讀者付費,而是在于曝光量,小說長短對收入的影響降低,一些短的小說,甚至其他更短文學體裁變得似乎更有出路。
2. 內容和流量皆為王
其實對于閱讀平臺來說,除了付費閱讀收入以外,網文產業鏈更大的價值是打造優質IP,IP是打開后續影視改編和游戲改編的鑰匙。
而在影視行業遇見寒冬的當下,網文的影視化道路越來越難走,靠孵化優質內容IP來實現營收似乎變得艱難起來。
免費模式做的是廣告變現的生意,有足夠多的用戶關注就好,輸出什么樣的內容,并不直接關系到平臺的營收。
3. 打擊盜版
需要注意的是:免費并非是盜版。免費閱讀平臺的出現,讓曾經觀看盜版的讀者,回到了正版的懷抱里,從而至少保證了網文作者的利益。是對更良好的產業環境的構建。
小結
就像中國已經成為奢侈品第一消費市場,但同時各種山寨產品卻依舊盛行。
就像星巴克在一二線城市遍地開花,卻不料在三四線城市遇冷。
社會是多面的,單一的產品滿足不了這個廣大的市場。在付費閱讀平臺產出更優質的內容的同時,我們的社會也需要免費的閱讀平臺,讓網絡文學這種休閑娛樂走進更多的人。
#專欄作家#
Alter,微信公眾號:spnew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者。專注于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電子商務等科技領域。獨立的自媒體人,走在創業的路上。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您文中的免費閱讀排行榜是哪里的數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