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之流變:從教堂到集市,去中心化的菱形微博

1 評論 7432 瀏覽 5 收藏 9 分鐘

在大V開始撤退后,輿論對新浪微博開始了一片看空。微博痛定思痛,決定調整大V策略,轉向中小V。海量的中小V策略,才符合網絡空間容量無限的特點,容易形成大大小小的部落,變一個大教堂為一個大集市。

【壹】

微博發布了新一季財報,業績亮眼。

曹國偉斥巨資購入新浪股票,重返新浪第一大股東位置。

都很提升士氣。

無論是新浪還是微博,資本市場展示信心,股票都有一定漲幅。

這也許讓很多人很驚訝,因為在很多人印象中:微博沒人用了啊。

昨天下午,一個哥們還和我聊到這個話題。

我的回答是:

你不用微博不代表沒人用。想想2007、2008年的時候,你用QQ嗎?上海職場,很多白領會把MSN地址印在名片上,但就是不印QQ。海底光纜由于地震而斷裂,造成太多白領都不知道該如何上班(因為太多人用MSN溝通工作,而MSN本身在中國沒有服務器)。時至今日,MSN已經死得透透的,QQ呢?居然有所謂90后不用微信用手Q的這類流言出現。

微博是怎么辦到的?

【貳】

有論者認為,微博用戶下沉(也就是大量的使用者并非一線城市,而是三四線,甚至五六線區域),使得很多人,尤其是一線城市用戶,誤以為微博沒人用。

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但必須追問一步:微博是怎么做到用戶下沉的?微博這兩年,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

我提供的答案是:大V策略轉向為中小V策略。這一步走得很對。

可以這么說,微博2009年開始,興也大V,2011年之后下滑,衰也大V。2013年痛苦調整,重新站起,還是和大V有關:微博終于放棄了大V策略。

【叁】

大V,其實說到底是一種傳統媒體的“制高點”邏輯。無論是報紙雜志,還是電視廣播,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容量里放置最能吸引眼球的內容,就必須考慮這件事或這個人本身的受關注度。門戶依靠首頁或者頻道首頁分配流量,我從2006年開始,就認定它是傳統媒體。

傳媒行業所謂“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其背后的道理就是:受限于容量,必須刊發人咬狗。

大V有被受到高度注意的可能,所以使用大V策略,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聚集出超乎想象的吸引力。在微博早期攀升的時候,這個策略相當有用。

但到了2011年,新浪微博還是奉行大V策略,這讓我感到這款帶著“社會化媒體”標簽的產品,媒體有余,社會化不足。

【肆】

巨量貼效應。

這是前騰訊微博開放平臺徐志斌從BBS中發現的:當一個點擊量評論數超多的貼子(巨量貼)出現后,該貼流量暴漲,但隨后整個BBS會歸于一種低于平均流量的狀態。巨量貼吸引了這個論壇里的大多數眼球,這造成其它發帖的人在那個時間段一種挫敗的情緒:幾乎沒人看啊。從而導致后續發帖熱情不高。

巨量貼效應同樣會出現在微博中,這就是大V效應。在微博總體流量不斷攀升的情況下,還算好,因為總有大批新用戶加入。但到了2011年的時候,整體微博用戶量不再增加,總流量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大V簡單一句“喂”都能吸引海量關注時,粉絲量不過幾萬十幾萬的所謂中小V就有很強的挫敗感——他們缺乏被關注到的可能性。

出于一些原因,大V開始撤退。這里包括粉絲千萬級的個人大V,也包括那些本來就比較容易吸引粉絲的媒體大V——他們都去玩公號了。微博忽然之間喪失了大量的可關注的內容,有一段時間,新浪微博非常難受,輿論開始了一片看空。

微博痛定思痛,決定調整大V策略,而偏向中小V。這些人雖然每個人被關注的量不會太大,但中小V畢竟數量極多,而且也不太可能出現短時間里全部撤退。這種某種意義上的去中心態勢,能夯實微博的基礎。

海量的中小V策略,才符合“社會化”,符合網絡空間容量無限的特點。中小V各自有各自的細分領域,在整個微博生態中,容易形成大大小小的部落,變一個大教堂為一個大集市。中小V策略,標志著微博的思維邏輯的轉變。即便當時有些數據(尤其是一家海外的三流數據調研機構所發布的報告)對微博很不利,我依然堅定地看好微博的未來,因為它的策略符合互聯網的規律。

【伍】

伴隨著注意力的去中心化,微博的廣告生意也開始去中心化起來。

關于微博的財務表現,我個人覺得,“廣告主數量”這個數據極其重要。

微博是2014年4月上市的。根據2013年的年報,可以看到,展示廣告量占比很大,這一塊2013年有近1.5億美元的進賬,客戶350個,都是屬于財大氣粗的大型廣告主。而所謂SME(中小企業組)廣告則主要利用信息流廣告形式,收入只有1800萬美元,客戶數在1.3萬左右。

到了2014年第四季度的時候,SME的個數達到了32.1萬,今年三季度這份財報,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近50萬。

這是一個值得欣慰的數字,因為這符合“小生意的大故事才叫平臺”的邏輯。BAT三家巨頭,個個都是小生意的大故事。

無論是中小V作為內容和注意力的主要貢獻者,還是近50萬的廣告主,都標志著微博從一個金字塔結構轉向了菱形結構。作為生態來說,去中心化的菱形結構才是穩固的。

【陸】

我和新榜的徐達內都在極力鼓吹“內容創業”的概念,或者說,媒體+的模式。

從內容切入,獲得注意力,然后延展自己的生意。

媒體+電商是很容易被想到的,最近位于杭州的一個項目獲得三千余萬融資,也是一種媒體+模式。不過,它加的是“權益眾籌”。

內容創業始于微信公眾帳號,是一條很多人會選擇的路。

但,或許也可以考慮一下微博。至少有所謂“兩微一端”的組合。微博微信,然后,客戶端——今日頭條的林楚方大言不慚地說,客戶端就是今日頭條的頭條號。倒也有三分道理。

【柒】

最后,請容我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一下。

2011年全世界的人都在看好微博以至于到了“圍觀改變中國”的時候,我是非常少數的極力看衰微博的人,黑文無數,以至于新浪及微博團隊的人,對我負評甚多。

2014年,全世界的人都在看衰微博以至于到了“沒人用的玩意兒”的時候,我空翻多,是為數很少的看多微博的人,對某些海外三流機構做的所謂中國社交網絡評測嗤之以鼻。

事實證明,至少在微博這個產品上,我是有遠見的。

 

作者@魏武揮 ? ?文章來源@鈦媒體

文章鏈接:http://www.tmtpost.com/1475478.html

版權聲明:若文章來源或內容有誤,請聯系我們主編,QQ:419297645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你好,看了你的文章后我有一絲不解,想向您請教一下。

    “叁”里面說的“媒體有余,社會化不足”,我不太理解,請問是什么意思?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