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Groupon缺乏革命性 有違理想主義

0 評論 3993 瀏覽 0 收藏 5 分鐘

導語:美國《連線》雜志記者史蒂芬·列維(Steven Levy)本周二撰文稱,雖然Groupon引領的團購模式成為了互聯網行業近期的一大潮流,但與此前的幾次互聯網浪潮相比,Groupon卻缺乏革命性,而且有違互聯網誕生之初的理想主義情懷。

以下為文章全文:

每一輪互聯網創新都有自己的特點,就像每一代人一樣。亞馬遜、eBay和雅虎都是互聯網“最偉大的一代”(Greatest Generation,譯注:指在大蕭條中成長起來并經歷過二戰的一代人),創造了新型的民主貿易。而谷歌則發揚了嬰兒潮時期反主流文化的理想主義情懷,讓我們可以訪問人類所有的知識。與現實世界的社交關系相融合的Web 2.0則十分符合“千禧世代”(Millennial Generation,譯注:相當于中國的80后)的性格,他們喜歡人際交往,并且認為使用科技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最新的一輪互聯網浪潮源于團購。但在我看來,這卻像是一種倒退——沒有多少革命性,倒到更像是整天收集優惠券的爺爺輩在互聯網時代的化身。

這一趨勢的引領者是誕生僅3年的Groupon。該公司的創始人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現年31歲,他最初的目的創造一個群體慈善捐獻網站,但卻未獲成功。Groupon去年拒絕了谷歌6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現在則在迫不及待地上市。

Groupon與本地化商家達成協議,向用戶提供超低折扣。他們去年憑借這種模式獲得了7.6億美元收入——盡管如此,卻有很多人對該公司的虧損提出批評。不過,模仿者還是絡繹不絕,就連一些老牌互聯網巨頭也有意向本地化市場拓展,并開發了自己的系統。在洽購Groupon未果后,谷歌開始打造自己的團購服務Google Offers,目前正處于測試階段。而Facebook也憑借一項名為Deals的服務進軍了這一領域。

但團購模式缺乏此前的互聯網運動所具備的革命性。Groupon以及與之類似的企業并沒有完全利用數字經濟的優勢——借助自助模式大幅降低員工規模。團購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的銷售人員通過電話向企業主解釋這種模式的運作方式,并說服他們為了吸引用戶而低價出售商品。(Groupon通常會從折后價中抽取50%的分成。)之后再由文案對美甲、午餐和瑜伽課程等團購內容進行修飾潤色,避免讓終端用戶感覺自己只是為了撿便宜。(有報道稱,Groupon聘請了有抱負的喜劇演員來從事這項工作。)

早期的互聯網企業令百科全書公司走向末路,而團購模式則只是在培養百科全書推銷員的現代版。梅森也通過開玩笑的方式變相承認了這一點。他在IPO招股書中表示,Groupon是在前一家公司失敗后興起的,“背叛了我們最初拯救世界的使命,轉而開始兜售優惠券”。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很難對那些能夠為消費者節約好幾美元的服務嗤之以鼻。而且對于一家專注于折扣的企業而言,本身也并沒有任何不妥之處,尤其是當這家公司正在幫助本地化商家和服務提供商擴展業務時。但我的不安源于這一風氣有可能會產生一種“棘輪效應”,打壓互聯網獨特的理想主義情懷——通過更多的選擇、迅速獲取的知識或是突然與失散多年的好友重建的聯系來改變世界。(鼎宏)

來源:新浪科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