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企業的教育培訓產品,如何構建高忠誠度的生態環境

1 評論 5379 瀏覽 60 收藏 22 分鐘

面向企業的教育培訓產品是一種B端產品,所以了解To B教育培訓的特點、行業現狀、業務優勢等基本情況必不可少,熟悉以上情況后,我們才能有依據地構建良好的To B教育培訓體系。

面向企業的教育培訓業務中,占市場最大份額的便是企業專項培訓。企業投入成本對在職者進行專業系統化的培訓和幫助,旨在提升員工的個人能力與團隊業績的提升,并為推動企業的發展提供能量。

面向企業(B端)的教育培訓產品與面向個人(C端)的產品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企業方向的教育產品注重企業在各系統中所產生的效益需求,個人方向則僅針對職業技能與素養需求。

一、To B教育培訓特點

企業投入成本邀請或參與外部教育機構,所需求的是可以在培訓后,能夠使員工和團隊快速實現效益的提升。培訓內容也是全面系統化的知識體系與經營管理經驗,可以為企業在頂層設計,到具體細節的落實執行提供指導與幫助。

1. 機構類型

從事企業服務的機構,咨詢類公司會根據企業管理板塊進行產品劃分,如戰略、市場、研發、供應鏈、人力資源等,并且根據自身擅長的行業集中開展業務。大型的咨詢機構,如集團化的教育培訓機構,會在不同分公司設置行業針對性的業務覆蓋。

學院教育類公司則根據行業中普遍性與緊缺性需求開發課程產品,推向市場供企業或專業人士選擇購買。

2. 業務與發展的差異性

咨詢公司與教育公司從自身定位到業務開展,以及發展模式上都存在著很多的差異性。

咨詢型公司,將自身定位于為企業客戶提供專業服務的服務型企業,業務的開展主要通過公關營銷、廣告推廣、會議營銷、客戶介紹,以及渠道咨詢等方式獲客。發展模式上大都在擁有一定人才基礎后,開展商學院課程與智庫機構等方向的公共關系業務,提升企業在社會與商業界的影響力。

教育型公司,將自身定位于為行業提供專業性教育的產品型企業,業務主要通過網絡平臺與線下公開課等方式獲客。發展模式上傾向于“由點到面”的產品覆蓋,通過拓展產品的覆蓋和內容的更迭提升市場競爭力。

二、?業務優勢分析

不同的企業客戶對外部培訓的需求各有不同,同一客戶在不同時期與不同環節的需求也會產生不同的選擇,所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形式的培訓產品,不僅能夠節省成本的投入,更能快速達成增效多產的目的。

以往,兩種服務公司為客戶企業提供的業務各具優勢屬性,客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合作,而服務方則充分發揮業務優勢,在行業領域內爭取更多的客戶青睞。

1. 咨詢類

咨詢類業務因其專業性強、周期較長的特性,一般情況下一個完整的全案從提案到達成最終結果,完成時間短則按季度計算,長則可達三年以上。且在全案的執行的過程中,不但有專家和相關專業人員的入駐,在每個既定階段,咨詢公司都需要給予客戶階段性結果的評估和總結報告,客戶可以根據這些信息與咨詢公司協調下一階段的合作細節,這就使咨詢業務客戶具備較好的天然黏性。

2. 教育類

教育類業務則在獲客方式更具優勢,因業務針對的是具體職業技能與素養,不僅可以面向面向目標行業和企業,同時也可以社會公眾。而社會中企業管理者角色的客戶,也會主動在市場中尋找需求的相關課程產品。

三、?行業生態

兩類業務受到各自不同的行業特性影響,形成類似但完全不同的業務生態走向,當面向B端市場時出現了完全不同的生態環境。

1. 咨詢類業務

咨詢公司為具備較好的品牌影響力,通過增進人才積累達成業務開發模式的轉變,以求獲得更多接觸潛在客戶與社會曝光度的機會。行業內普遍的方法是增設商學院與行業智庫,以專家公開課、行業研討、標桿案例分析等形式,聚攏客戶的關注與參與。

其中,線下會議過程中所接觸到的潛在客戶,因其到場參與并在當場產生若干的互動溝通,所以都會具備較好的精準度和意向性。在線上獲客方面依然存在“門檻”,線上潛客進入精準客戶營銷流程需要經過幾道溝通與確認的流程,成本較高、效能較低,不會作為主要獲客方式。

以咨詢為主體業務的公司必須遵循,為客戶創造真實有效的價值為前提,不但要塑造提升公司品牌在專業領域的形象和影響力,還要為專家和執行團隊塑造權威形象。如果專家帶領執行團隊入駐客戶企業,沒有一定的權威形象與態度,在較長的合作時間里作為乙方的“介入方”,入駐團隊會遇到很多未知的干擾情況難以順利開展工作。

所以,即便成功開展課程業務,也不能對以往主體業務所塑造的行業形象造成影響,依然要保持品牌與業務的基本調性,以便在合作期間能夠順利推進工作,并快速為客戶企業達成既定目標結果。

2. 教育類業務

國內的教育類業務通過網絡營銷與專項業務平臺的助力,實現了遠程教育的高速發展,成功改變過去的重資產運營,轉向以輕資產的互聯網教育模式。這也使教育行業在C端市場開發與拓展,相較于B端市場更容易獲客與盈利。直到B端市場對高質量的教育課程需求愈發明顯,行業中主推職業技能與商業策略的機構開始面向企業開展業務,以至于出現眾多以專業咨詢課程吸引客戶的機構。

但實際情況卻并不是改變推廣方式所能夠解決,因為教育行業多數從業者,并不具備咨詢業務的目標業績導向性與項目實操經驗,經常出現簽單合作后不久便“一拍兩散”。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不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沒有能力滿足客戶真實需求,而是大部分人員無法適應,高壓、高強度的工作狀態。而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其實便是之前所提到的“行業形象”,這種形象不僅僅是外在感受和用來推進業務的方法,更是行業特有的屬性。確切的說,這是一種在行業內多年工作中總結并實踐出的經驗。

四、?教育產品痛點

教育產品因行業與產品屬性,與咨詢業務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在市場痛點層面,與其一味追求完美主義,不如面向實用主義更有前景與競爭力。

1. 課程產品

教育產品中,課程是基于理論與標桿案例為主要參考所開發的產品,一旦產品成型投放市場,內容的微調則會被列入積累性更新工作,而不是隨時更迭產品內容。但面向B端市場時,客戶的市場是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并且還要隨時跟進競品情況進行調整。

另一方面,課程產品也可以做到時效性的保障,但這樣就要犧牲掉一部分詳實的實操與細節原理內容。在不同行業中不同的客戶,企業面臨的問題存在很多細節上的差異性。在咨詢業務中,可以隨時調整相關方案和策略,而課程產品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但細節差異往往又決定著結果的變化。

2.?在線教育模式

不僅教育產品在做線上課程,咨詢業務也在做這種模式。這就造成很多人誤認為,面向B端市場的教育培訓,模式是可以復制的情況。

但對兩個行業有了解或精于在線教育的人來說,這本身就是錯誤的想法。上文中已經介紹過,業務傾向性決定了最終輸出的核心內容會有本質的差異性。

3.?線下教育模式

開展線下課程是面向企業端市場,最有效的業務開發與拓展方式。講師不但能夠與客戶直接面對面交流,而且可以根據客戶企業中現有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使客戶能夠直觀的感受到講師與課程的價值,并快速產生買單決策。

小結

課程產品的時效性與細節實操不能兩全其美,在企業客戶的需求來看,很難達到切實有效地解決問題。所以,主要方向還是在理論與借鑒更加適合市場長期發展需求。

另外教育類課程產品的推廣模式,也決定了與咨詢類課程產品的不同,兩者混淆后無法獲得需求方的認可,導致成本和獲客難度的上升。這也是一些面向企業的課程產品,獲客成本高、客戶忠誠度低,以及轉化慢、變現難的核心問題。

線下教育模式成為課程產品作為有效的業務發展模式,配合線上宣傳推廣的潛客增長能力,或可形成較好的獲客、影響、轉化與持續合作的組合業務模式。

五、?重塑教育產品業務模式

上一階段中,我們發現如果以線下課程為主要媒介,配合線上模式的獲客能力與影響力轉化,是可以形成良好的組合業務發展模式。但要考慮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即客戶企業所在的行業與市場競品環境。

1. 電商課程舉例

電商行業中,我們挑選主流的一類電商進行舉例。

一類電商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天貓、京東上的店鋪,這種店鋪的運營需要關注國家政策與用戶消費趨勢,還要不斷緊跟平臺的政策、規則、活動,在后臺的數據分析與前臺的內容策劃也有很多專業性知識。可能在上述中任何一點的影響下,數據產生的變動與后續連鎖效應,在很短時間內便會讓同類店鋪,或同款商品之間的推薦排名產生巨大變化。而在站外使用恰當的營銷方式,也可能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使推薦排名產生變化。

課程產品在電商行業中的火熱程度不言而喻,同時,也是更迭速度較快的課程產品之一。前幾天發布的課程產品,可能因為平臺政策或規則的變化,便要加急制作新版課程內容。

這類課程的推廣主要在電商企業比較集中的區域,開設試聽課或公開課,期間會針對成功案例進行分析與拆解。在開展課程的過程中,參與客戶會根據以往的運營經驗提出問題,講師則利用這個機會展現出實力與獨特見解,吸引客戶的注意力,并挖掘出學習課程內容的意向,促使客戶當場簽單?;蛘咄ㄟ^電商平臺、課程銷售平臺、電商運營社群等線上場景,投放課程吸引客戶主動聯系或付費購買線上課程。

其他如奢侈品、科技數碼產品等,對線上運營管理的關注度都很強烈,但相對比較難以聚攏客戶,所以將教育產品的推廣與轉化主要放在了線上,課程內容也從電商的店鋪運營轉向至,新媒體運營與社群運營課程之上。

2. 重塑業務模式

這里我們還是用電商運營課程來舉例,說明重塑業務模式的前半段內容,“生態系統建設”中再舉例說明后半段內容。

1.?引流推廣

教育類公司可以將課程中的部分干貨“抽離加工”,作為新媒體與課程營銷平臺的引流課程,此部分行業內有很多成功案例,不再贅述。

2.?快速下單

根據吸引的潛在客戶所在區域,對比公司在線下的業務覆蓋網點,如對稱則在第一時間收取其預定線下課程“意向金”,非對稱則立即推送裂變海報與線上直播報名渠道,兩相組合最佳。

3.?提升關系與黏性

報名結束后,將客戶遷移至社區當中,比如社區中會有以往的類似課程,并配以客戶的成功案例進行規劃展示,但要保證可信又不影響新課程內容。開課之前在社區能夠與客戶保持積極的互動與溝通,以提升客戶關系與黏性。

4.?提前暖場

開課前一天,一方面確認參與客戶信息,一方面將客戶再拉入課前交流群。使客戶在到往會場之前,能夠與包括講師在內的工作人員團隊有初步溝通,具體方向則需根據此階段實際情況把握調整,課前暖場能有效促進課中與課后的跟進業務意向性。

5.?課程中

除標準課程與問答環節外,很多課程中講師透露出個人資源和優勢可以形成權威形象,以及課外渠道與資源帶來的增益價值,吸引客戶并促進形成課外合作意向。

6.?課程收尾

正式推出企業入駐指導、團隊內訓,或者以業績結果為導向的合作模式,形成課后實踐指導與長期合作扶持的價值延續,并在當場直接宣布“0.5返場課”。在返場課中為客戶詳細說明上述業務的執行規劃,并給予長期合作的“誠意”,如首期內訓的折扣或免費,使客戶見到效果與價值再長期合作付費。

7.?課后合作

課后業務合作將成為長期盈利項目,短期的入駐、業績合作,配合長期的團隊內訓。既能保證講師在客戶處的權威性,又能避免工作人員的短缺問題,最為重要的是在這種短期與長期組合的業務合作模式中,不但能夠營造更好的營銷環境,還能有機會與客戶企業中的關鍵人物建立良好關系。

六、?生態系統建設

如想要打造教育產品的生態環境,就必須要適應市場發展趨勢,并充分掌握客戶的真實需求,以此逐步塑造出集合多方共贏的良性生態系統。將以往行業中被動尋找客戶、維持客戶,通過業務模式的重塑與實施,改變成為相互依賴、共贏共存的合作狀態。

那么,我們在原有團隊與模式基礎上怎樣實現重塑改變多方關系,并形成多贏狀態呢?

1.?創新引流內容

不斷創新的引流內容相當于在市場端做差異化宣傳,同時,必須保證B端市場的風格與定位準確。這是很難做到的地方,但相應來說也是形成突破原有模式,成功重塑新模式的關鍵之一。

2.?意向金不等于訂金

面向企業的課程與個人課程不同,企業追求經營效益,個人裂變的模式在企業端無法體現價值,反而會有“廉價”的嫌疑。

所以,“雙重標準”是解決社會推廣與高凈值成交的最好辦法。

例如,訂金可以設置在線上課程,以不同章節或內容范圍收取。意向金則直接面向線下課程,設置團體意向金或課后活動意向金等方式。

3.?客戶關系管理

環環相扣的客戶溝通與協調也是關鍵部分,通過溝通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和“期待”,從情感與利益出發,站在客戶角度審視整體營銷生態環境,完善產品的同時也可以作為重塑模式的精準運營基礎。

4.?塑造講師與課程權威

產品與出品人的權威性易于產生持續價值,但講師的個人品牌形象必須與機構保持同調,最好的情況下能將機構品牌與講師的個人價值做深度關聯。

為什么不做融合?因為機構必須考慮品牌在經營過程中的公關能力,如果不具備強有力的公關團隊,則需要首先保證品牌的風險控制。

5.?調整關系與流程

以往我們需要在講師與客戶之間建立深度關系,再通過穩健的操作流程促進簽單與持續課程輸出。為重塑業務建造新生態,我們需要考慮調整此部分的關系與流程。

課后在執行入駐、內訓期間,講師作為“項目總監”角色帶領團隊到往客戶企業,但隨后的工作并不直接參與,而是在特定節點和非定期督導的方式巡回多家客戶。

這樣的目的是提升講師在客戶關鍵人物心理價值,新建執行團隊能夠避免課程團隊與執行團隊的績效混淆。客戶關系的維護與提升調整至機構客服團隊占更大比重,及時有效的處理客戶反饋,有效促進品牌與客戶之間的良性關系發展,并通過品牌策劃與公關溝通完成品牌忠誠度的提升。

七、?總結

課程類產品無論在線上或者線下的營銷過程中,都需要雙方不斷溝通與互動,使用適合的公關技巧與態度,使客戶在首期合作中更容易關注到核心價值,并在持續的接觸過程中不斷加深客戶心理層面的建設。

在以往營銷模式中,要提高企業及品牌的美譽度與親和力,需要付出大量的內部與外部成本?,F在可以通過類似作者提到的方式,達到與客戶之間形成共贏的合作關系,并最終完成品牌忠誠度的提升。

 

作者:Leon

本文由 @公關之家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小編666啊,可以進一步溝通嘛?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