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學車也遇寒冬?路到底該怎么走?
與其他的O2O領域一樣,互聯網學車也正在遭受資本寒冬的沖擊。日前來自北京商報的報道稱,國內的互聯網駕培平臺58陪駕又因為平臺出現的勞資糾紛等問題頻發,在完成千萬級別融資并高調進軍8個城市之后,卻又在1個多月的時間里悄然退出了天津、成都、重慶等重點城市。
按理說,58汽車陪練依托于58同城這個較大生活服務平臺,不論是流量方面還是資金方面都不應該會出現這種情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58陪練的不可持續?
模式之錯還是平臺之過?
認真了解過后,劉曠發現58汽車陪練雖然有著“58”兩個字作為招聘,但實際上卻并非是58同城旗下的品牌,與58同城只是有著投資上的關系。事實上,除了58汽車陪練之外,58同城還投資并購了其他5家汽車行業公司,其中也包括駕校一點通。對于58汽車陪練悄然退出天津、成都、重慶三大城市,劉曠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導致。
- 與大多數的O2O平臺一樣,58汽車陪練在平臺的擴張之初為了吸引優秀的教練到自家的平臺上來,不論是在工資還是在獎金補貼等方面,都給予了非常高的條件。很多在傳統駕校并不賺錢的教練開始慕名而來,在豐厚待遇的吸引下,這些名校教練紛紛與58汽車陪練達成了合作。但同時由于各種嚴格規定,導致了糾紛的爆發。據北京商報記者報道,教練在招聘時給出的條件是“五險一金”和底薪,58汽車陪練就近派單,教練不能自由選擇,拒接要扣除1000元工資,三次拒接就不再有底薪。
- 擴張速度過快。這個可能是很多創業團隊在創業初期都會犯的一個通病,在他們看來,拿到融資了就應該讓自己的速度變得更快。其實對于創業者們的這種看法,你也不能完全否決他,劉曠個人認為是對于團隊、平臺、市場的綜合把握不夠準所導致。此外,對于一家創業公司來說,忽然間拿到了千萬級別的A輪融資,他們內心多少也會有一些膨脹,在頭腦過熱的狀態下所作出的決斷自然也就會有所偏差。
- 從行業的需求來看,駕駛陪練不同于純粹的學車,它解決的是拿本之后的上路問題。這個需求相當低頻,它也沒有實際的第三方監管,市場也缺乏足夠的透明。今天汽車已經非常普及,大多數的城市家庭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小轎車,大部分人在拿到駕照之后往往都是在家人或者朋友的陪同下去練車,很少還有人會主動去上網找陪練教練,從目前的整個市場行情來看,汽車陪練只會在一些少數的大城市當中會存在一定的需求。
也就是說,對于58陪練的模式本身而言,其實并沒有什么錯,反而是對傳統駕校陪練的一種升級。但是由于平臺自身在發展上的一些問題,以及整個陪練市場的大環境限制,58陪練注定只會是一個小眾市場的平臺。那么,58汽車陪練作為一家互聯網學車平臺,先后退出天津、成都、重慶等重點城市是不是意味著整個互聯網學車市場注定行不通?當然不是。
一、學車整體市場前景巨大
據公安部交管局最新數據統計,2015年全國駕駛人數量突破3億大關。駕校數量從2006年的7276所增長至14000多所。學員人數從2008年的1678萬人增長至2014年的3000萬人。按照汽車駕駛培訓人均價格近三年的平均數計算,市場規模已超1000億人民幣。與此同時,國家也正在積極推行“自學直考”政策,并已經在深圳等多個城市開始試點。劉曠認為,未來5-10年,我國的學車市場還將會在以下三個細分領域迎來井噴式的發展。
第一個就是廣大的農村市場。過去短短的幾年時間,在全國各個地方的農村就已經有很多家庭都擁有了摩托車,有的家庭甚至還有好幾輛摩托車。而今天,我國的汽車下鄉市場正在重走當年摩托車下鄉的路線,在一些比較富裕的農村地區,已經超過半數家庭的農民家里擁有了小駕車,汽車正以迅猛的速度向每一個農村家庭進軍。如此巨大的汽車市場空間,那么學車也就同樣會有著巨大的需求。
第二個市場則是年輕人市場,尤其是學生市場。走進今天的各個駕校,你會發現與過去有個很大的區別,過去學車一般以中年人居多,但是今天的駕校學車人員卻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中學生、大學生。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也為了日后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學車,現如今很多學生都會去報名學車,而且這個趨勢越發明顯。
第三大市場則是女性市場。如今女性司機已經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幾乎所有有車的家庭當中,很多女主人都已經拿到駕照,或者正在學車、即將要學車的路上。學車已經成為了國人的一項必須的技能,過去國內學車多以男性為主,今天以及未來幾年女性學車用戶甚至有可能超過男性學車用戶。
二、傳統學車市場痛點太多,急需互聯網轉型
我們可以看出,當前的國內駕校市場空間前景巨大,但是傳統駕校市場卻存在極大的市場痛點。
學員內傷頗多
從學員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的學車市場正在讓他們感受著諸多的痛苦,收費不透明、學費普遍偏高這是第一大內傷,有很多駕校在一開始收費就不便宜,可是在學車過程中還通過各種渠道從學員手中收取各種費用,這不得不讓眾多學員為之惱火。
第二個內傷則是駕校與學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一點在農村地區的駕校考試報名體現得最為明顯。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并沒有駕校存在,他們只能跑到城里的駕校去學車,有的來回路程就好幾十里。而農民學車也不知道哪個駕校好,去哪報名學車,駕校與農民之間存在的極大的不對稱,光報個名就費老勁了。
第三個內傷則是整體的駕校、教練等教學質量偏低,都說名師出高徒,此言確實有一定道理。目前國內很多駕校的教練都是隨便從某個地方挖過來,只要師傅會開車就行,至于師傅是否有足夠的教車經驗,是否把握所有的動作要點,很多駕校并不看重。因為在駕校看來,經驗足夠豐富的教練工資太高,所以他們寧愿多招一些經驗并不是很豐富的教練。
第四個內傷則是超級差的服務態度,本來學員交學費去學車應該是顧客??墒强纯慈缃竦膶W車市場,反而是學員紛紛極力去討好駕校、教練,很多學員甚至為了能快些拿到駕照,不惜送重禮給駕校和教練,學車這個服務市場的服務對象已經完全被顛倒了。
第五個內傷則是漫長的等待時間,過去我們學車,正常的情況下一般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拿到駕照。可是今天,大多數的學員基本上要2-3個月才能拿到駕照,學車過程中要提前預約教練,聽從教練的時間安排,往往一個教練都帶著很多組學員。而駕考難度也比過去多了很多,導致很多學員在不同的科目學習中都是多次考試后才通過。
教練抱怨頻頻
按理說,學員學車存在諸多痛點,很多學員都追著教練跑,教練們應該非常爽快才對??墒呛芏囫{校的教練卻抱怨頻頻,對于當前自己在駕校的教練工作并不是很滿意。
一個是時間安排不合理,這個確實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現實問題。每一個學員的學車時間都不一樣,并不是所有的學員每天都有充足的學車時間,如何每次能夠安排同一學車階段的學員在同一個教練手里學車,這個需要提升。主要中間每一個科目考試過程中又會有新的學員掛科,需要重新學習,這個如何安排的確是一大痛點。
另一個則是學員的不飽和問題,其實這個跟時間安排存在著很大的關聯。今天大多數的駕校幾乎已經不會存在說沒有學員上課的問題,關鍵是每一個教練如何保證自己的每一個時間段都有足夠的學員一起上課學習,這個也是教練們抱怨比較多的地方。
此外,還有很多教練抱怨自己的收入低。的確在傳統的駕校中,駕校只會給予教練一定的基本工資,然后有的駕校會根據教練帶學員的多少、考試情況等給予不同的獎金。但是這些收入并不能滿足大多數的教練,這也就是為何今天會出現如此多的駕校教練私自收受費用現象。
傳統駕校轉型迫切
對于駕校來說,雖然很多駕校賺的盆缽滿滿,但是他們的日子實際上也過得非常煎熬。
很多人都看到了學車市場的前景,可是駕校也比過去多了很多倍,駕校彼此之間的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并紛紛打出了價格戰。尤其是伴隨著油價、人工等方面的成本不斷攀升,各大駕校一方面想方設法通過表面的低價格來搶奪生源,另一方面又想方設法地從學員學車過程中收取各種不明費用。價格戰、搶奪生源競爭越來越激烈是一方面,但是如何借助互聯網來幫助傳統駕校轉型升級才是他們當前的燃眉之急。
今天大多數的學員學車往往都會通過網上來報名、交學費,但是對于傳統駕校來說,他們既缺乏技術人才,又缺乏懂互聯網運營的人才,同時又沒有流量入口。PC互聯網時代他們還能借助百度搜索帶來一些轉化率,可是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他們中的大多數都開始束手無策。
互聯網學車到底該怎么走?
不論是從學車的市場前景來看,還是從傳統駕校市場的痛點來看,都可以看出互聯網學車的前景一片光明。但要解決這些是市場痛點,互聯網學車到底該怎么走?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的成功案例分析。車輪考駕照作為目前國內一個比較成功的互聯網學車平臺,無論是從規模上來說還是從其他方面來看,他們都占據了絕對的領先優勢,那么車輪互聯的互聯網學車之路有何借鑒之處?
首先,劉曠認為他們的成功在于自主造血。在正式進軍互聯網學車之前,車輪互聯先后推出了車輪查違章、車輪社區等多款移動產品,其產品用戶量甚至達到了1.7億,而車輪考駕照通過最開始提供學車資訊、指導等也為自身積累了超過5000萬的準學車用戶,這為車輪考駕照進軍互聯網學車打下了堅實了基礎。此外,與58陪練依托資本的燒錢模式不同,車輪考駕照則完全靠自己造血,僅2015年的收入就已經過億。
其次,車輪考駕照的線下團隊實力也非常雄厚。在原美團高管的帶領下,車輪考駕照竟然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就實現了簽約駕校超過700家,簽約教練近8000名,這為他們的學車打通了線上線下的閉環。其實對于駕校來說,車輪考駕照在移動端擁有強大的入口和用戶基數,他們自然也就十分愿意合作。
最后,在解決教練和學員的痛點問題上,車輪考駕照推出了學車的一站式服務。通過線上平臺可以直接報名、直接擔保支付,同時學員還可以根據地點、時間、教練口碑、駕校服務、價格等多個因素來進行對比,從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駕校和教練,既保證了學車費用的透明又大大提升了學員學車的便利性。
對于傳統的駕校而言,他們要轉型互聯網,借助車輪考駕照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方向。車輪考駕照的平臺模式、解決用戶痛點等方面確實值得很多互聯網學車借鑒,但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互聯網學車平臺,尤其是初創團隊,不能生搬硬套。
在前期的用戶積累上,車輪考駕照依靠是其他的學車類相關產品來積累用戶,這是他們在過去三年時間的一個積累過程。但是今天,初創團隊卻不能這么做了,可以把違章查詢、學車知識等方面的服務作為學車平臺的附加值服務,但是如果再單獨開發數款相關產品,就會出現資金、團隊、運營等跟不上,甚至還可能導致產品重心偏移,錯失互聯網學車市場的先機。
基于58陪練的前車之鑒,初創團隊進軍線下時,不宜把戰線拉得過長,不然資金、人員、服務等容易出現問題。劉曠建議初創團隊先在某些城市站穩腳跟之后再去其他城市拓展線下的教練和駕校。畢竟對于駕校和教練來說,只要平臺能夠給他們帶來長期穩定的收入,他們自然就不會拒絕。
至于在解決行業痛點問題上,諸如線上預約報名、支付、預約教練、學車時間等基本服務還是要有的,劉曠認為初創團隊應該把平臺的重心放在這個上面,學車市場不是沒有前景,而是因為痛點太多,只有真正解決了行業痛點,提升了用戶體驗,才能真正走得長遠。
從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未來的學車市場前景十分光明,而傳統的學車市場由于存在諸多的行業痛點,急需要互聯網轉型。但是互聯網學車市場要想真正走得長遠,就必須緊緊依托于線下的駕校和教練,警惕盲目擴張,腳踏實地做好用戶體驗。
#專欄作家#
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南三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購團邦資訊創始人、知名自媒體。國內首創以禪宗與道學相結合參悟互聯網,把中國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結合,以此形成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文化以及創新精神。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