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們為何紛紛加入網約車戰場?
出行可以說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支付場景,當前,各大企業都在運用自己手中的資源,組建屬于自己的網約車平臺,未來或許又將迎來一場網約車大戰。
2019年快過半了,滴滴還沒重新上線順風車功能,而哈啰順風車逐漸在各大城市開放。最要命的還是幾大車企也紛紛加入專車戰場中,都想著分一杯羹,借助自家車企優勢大力發展專車市場搶占份額。
吉利汽車的曹操出行,上汽集團的享道出行,這些車企早在前幾年就攻占專車市場。而其他汽車企業看到后,自然不甘心,并且他們成功經驗,讓其他車企更加有信心,故加大投資,與其他企業合作投資,共同進入專車市場。
就在2019年上半年小鵬汽車的有鵬出行,廣汽的如祺出行紛紛上線試運營。這也就意味著,繼上汽、吉利、廣汽等車企巨頭推出網約車業務后,造車新勢力也正式以自建平臺形式入局網約車。
那到底是有什么吸引力,讓車企們去開拓自己公司所沒有的市場,去投入競爭激烈的網約車紅海中呢?
眾所周知2018年的汽車市場比前幾年都有所萎縮,車市低迷,眾多消費者都是持幣觀望。這讓各大車企都寸步難行,只能紛紛推出優惠折扣,降價銷售。到了2019年上半年,車市也繼續面臨著去庫存,承受各方壓力前行,并且國五國六進入切換期、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在即,讓車企的生意更加難做。
在各大城市為了刺激車市紛紛出臺不同的政策,雖然新能源在購車和上牌上有優惠減免,但對于后期維護和電池維修成本,客戶還是持觀望態度。更多的人還是選擇購買汽油汽車,這讓電動汽車的庫存積壓,讓車企難以去庫存。所以就讓他們萌生出了讓自己的汽車去服務更多的市民,把汽車投入到網約車,以自己車企的優勢去發展市場。
那對于車企來說,他們進入網約車市場會有什么優勢呢?
1. 車輛的優勢
通過滴滴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企業為司機提供租車服務,可以讓司機不再需要使用自己的車,只要每個月交付汽車的租金就可以了。這樣企業可以向車企批發采購車輛,能夠以低于市場的價格購買到同款車輛。
而司機租用車輛的費用能夠作為車貸來給企業進行還貸,另一方面這樣能夠減少司機在車輛成本上的投入。司機即使做了1、2年后不想做了也可以全身而退,把車退回給公司就可以了。因為不是使用自己購買的車輛,即使剮蹭了,乘客把車輛弄臟,自己也不會心疼,這給司機減少了用車成本同時也減少了他們的擔憂。
而現在滴滴里面出租的汽車都是以純電汽車為主的,據了解租一輛純電汽車每個月需要月租4千左右。所以如果司機不努力去跑單,在扣除了租車費、充電費、保養費后,司機的收入將會比較低,所以也沒有了之前輕輕松松就能月入萬元一說了。
如果是車企自己生產提供的車輛,這將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沒有了因為向車企購買車輛的支出成本。企業就可以降低車輛出租給司機的費用,讓司機有更高的收入,這樣將能夠吸引更多的司機加入。
2. 提供定制網約車
車企擁有自己的車輛優勢后,就能夠對車輛進行網約車的定制生產,打造更多元化的乘車體驗。現在車上提供手機充電,使用車載wifi進行沖浪,車上提供礦泉水,這些都是基本的用戶服務。這時候如果能夠打造更多差異化的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多與眾不同的服務,這將能夠給用戶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有鵬的用戶乘車過程中,還可以接入車載音響,聽自己喜歡的歌。所以對網約車進行高度定制,也將是車企出行板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3. 低成本的宣傳推廣
在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下,越來越多的車企研發電動汽車。而正因為車市低迷,導致庫存積壓過多,這時候就需要加大推廣宣傳,增加廣告的投入,吸引更多意向消費者。但隨著廣告成本的增加,投入過后未必能有成效,這就讓許多企業對現有的廣告投入有所減少。
而車企通過自己的專車在馬路上一直走,在各個繁忙的路段行走。這樣就相當于一個很好的流動廣告,能夠讓市民隨時留意到。在不用自己投放較多成本的同時,能夠達到一個宣傳效果,這就是一個雙贏的策略。
4. 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和服務
通過專車,能夠讓潛在用戶熟悉企業的車輛和服務。很多時候我們買車都需要通過試駕試乘,這樣才能體驗一輛車的優缺點。而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讓用戶不需要到4S店去預約,自己就可以乘坐新款的汽車,體驗到該品牌的服務。這樣就能夠開發出潛在的客戶,當用戶體驗過汽車和服務不錯后,當用戶以后有購車的需求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該品牌了。
5. 收集大數據
能夠根據用戶的乘坐體驗得到真實的反饋,對于一家車企來說,需要不斷收集用戶的反饋和意見,從真實的用戶乘坐體驗能夠更好地收集到一手資料,為之后的車輛研發改進提供更多有用的數據,也能更好完善自己的服務。
機遇和挑戰并存
雖然車企在打造自己的網約車服務有一定的優勢,但在當今群雄逐鹿的市場下,挑戰也是并存的。
1. 車輛的運營狀況擔憂
各大車企現在所投放的都是電動汽車為主,因為南北氣候問題,在北方會面臨電池衰減快,續航降低,司機需要頻繁充電的問題。雖然說有鵬和廣汽同屬在廣州的企業所以首先選擇在廣州作為試點這是無可厚非。但隨著向外慢慢的拓展,這就要面臨前面所說的問題,需要解決北方低溫情況下電池的消耗和續航問題。不然的話只會增加司機的充電時間,減少運營時間,大大減少接單量。這將影響到在線運營的車輛數,會對用戶的打車出行有所影響。而對于一些比較長的路程來說,也會對司機和乘客造成較大的影響。
2. 服務范圍窄、運營車輛少
因為現在如祺和有鵬出行還在試運營階段,并且投放運營的車輛都是以自家生產的車輛為主,對于用戶來說現時正在運營的車輛有限,開放的區域較少。一些偏遠地區還沒運營無法打到車,難以滿足用戶出行需求。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有更多的車輛投放到市場,開發的區域會越來越大。
3. 價格問題
要搶占用戶最重要的就是價格,誰的價格優惠,提供的服務好,這將更好地俘虜到用戶的心。
以我在廣州為例,我通過對比滴滴出行、如祺出行和有鵬出行,在同一個上車和下車地點的預估價格,分別如下。
不難看出滴滴在價格上是有優勢的,而如祺因為最近發布,所以正在通過優惠來吸引用戶去下載使用,所以有6折優惠,那如果在沒打折的情況下,我計算了一下需要大約37.8元了。有鵬的價格也是比滴滴高,并且現在這兩家的車型只有一款,無法滿足用戶更多的需求。所以對于車企來說這樣的價格在滴滴面前沒有優勢。
一開始通過打折優惠,或者推出不同的新人優惠券來吸引新用戶使用。當優惠期過后,用戶是否會再次使用。這就要看后期在價格上是否有所調整讓價格上有點優勢,用戶打車是否方便,車輛的舒服度和司機態度是不是更好。
對于用戶來說如果車況比其他好,服務比別人好,那價格有點高,對于用戶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展望未來
在最近也有報道高德的順風車業務在小規模測試,各個大企業都正在運用著自己手中的資源組建屬于自己的網約車平臺。出行在生活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支付場景,一些商業模式也是十分清晰。在App內招商投放廣告,車身、車內廣告,這些都是一個可觀的收入。能夠為自己的品牌推廣宣傳產生效益的同時,也能獲得更多用戶的數據,占領用戶的生活出行,這將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和發展。
即便前路充滿重重挑戰,但并不意味著如祺出行、有鵬出行等毫無生機。新生的出行服務商遇到滴滴、神州、美團等老牌企業的“圍剿”無法避免,進行區域性的精細化運作,打造差異化,才是存活的關鍵?;蛟S,基于未來車輛、特別是定制車輛在供給端、資源端的地區性差異,提供區域性、場景化的專屬出行服務,能夠成為他們的一個突破口。
看來9102年又將會是一場網約車的競爭。滴滴能否繼續保持行業的龍頭,新生勢力能否異軍突起搶占市場更多份額,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由@肥小強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可以私下交流嗎,我是主機廠,也需要布局網約車業務。
如果用常規的專車收租金來作為企業目的的話,基本不會有公司做,利潤太低,回報周期太長,還有運營一堆麻煩事。
前幾年電動車補貼高,1臺200-300公里續航的A級車或A0級車,能有9萬-11萬的政府補貼(曹操的吉利電動車就是),基本就已經cover造車成本,甚至還能賺錢。但政府補貼有個要求就是如果是作為運營車輛,是要在一定時間跑2萬公里才給補貼。所有很多造車公司要么自己開一個專車公司或分時租賃公司,來賺國家補貼的錢(當然私下還有很多直接刷里程賺補貼的)。但是明面上有專車和分時租賃公司顯得自己是在做創新。
你看最近補貼大退坡后,還用電動車做專車的基本都是先占個坑,做個好故事給資本市場看。誰也不指著它運營賺。
出行是一個大領域,靠運營賺錢賺大錢基本不可能,現在還在做的我覺得有幾點應該是他們要的
1、給資本講故事,融資或者金融市場賺錢,或者等著并購賺錢
2、先占個坑,說不定多少年好自動駕駛成熟了,這就是一個躺著賺錢的行業了
3、如果和車企有很緊密合作的或者就是車企自己做的,會看重資金運作(賺補貼、把某個企業財務數據做好了去融錢等)
所以當一個業務,單看盈利模式利潤很低還有人大規模做,那一定是羊毛出在豬身上,要在別的地方賺錢(一般都是金融市場)
謝謝分享。是的,后續可以根據打車這個場景增加其他的收入。為企業融資也是他們想做的。自動駕駛方面我覺得在這幾年還是難以有很大的發展,畢竟國內的路況,還有舊車的保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