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技術,想創業,你該這么做

0 評論 7858 瀏覽 2 收藏 14 分鐘

看我們網站的人中,有不少人還沒有自己的公司,但應該也有不少人正懷揣著自己的產品夢。如果你不懂技術,你想創業,你該怎么做?這篇文章摘選自Ben OgleEasel.io的聯合創始人,擔任開發和設計師的角色),他在進入YC培訓班與非技術出身的創業同行接觸后,驚訝地看到了技術型創始人和非技術型創始人的不同,兩者在技能上算是各顯神通。而在觀察后,他鼓勵沒有技術底子的創始人放開“產品為先”、“技術為先”的想法,嘗試用發揮自己優勢的角度看創業。

我是個搞技術的,我也承認我比較產品為先——先把自己的 idea 實現構建出來再說,這之后再看有什么問題。不過,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非技術出身的同行同樣也是產品為先。他們希望做出很棒的東西然后再出去推廣獲取用戶,盡管他們真正能放大招的地方可能是在兜售這一環。

這里我有個想法:不要找一個技術型的聯合創始人(起碼是暫時不要)而且不用去學怎么編程。用你現有的能力嘗試做一個服務為先的生意。

我在幾個月前從 YC 畢業,那段時間中最有趣的經歷之一就是和我的同學走得很近。我幾乎是當場看著他們的小掙扎和小成功是怎么發生的。我同時也看到了擁有不同技能的人的各種組合——有些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全是搞技術的,還有些基本上就沒做技術的——他們各自八仙過海地去攻克屬于自己的領域。讓我心生敬佩的是,那些非技術出身的創始人用了不同的方法打開屬于自己的門:在一開始不構建任何東西,而是走街串巷地去找到那些能為自己手動做的服務而買賬的客戶。在擁有更多顧客后,他們才會通過技術去減輕自己日益繁重的人力痛苦。這個方法甚至對技術團隊也有效——有個面向企業做 API 的團隊,當 API 被調用時,這個 API 實際只會發郵件給創始人,他們會人工完成工作,再異步向客戶返回結果。這樣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而我現在覺得創業公司應該一分為二:分別是技術為先的公司和服務為先的公司。

來定義一下:

技術為先的產品是那些需要先建造出來才能展示自己的產品。Google 屬于技術為先的產品,游戲、效率類應用都屬于這個領域。對于技術為先的產品來說,你不能在沒有做出產品的時候讓用戶去明白這個新產品,因為它太依賴于技術了。你不能做個假的搜索引擎或者文件同步程序。Marc Andreessen 將這個定義為技術或產品風險。要減輕這種產品的風險就需要一個技術人員。

服務為先的產品則取決于它核心的服務或社區。Groupon、Airbnb、Exec 和 TaskRabbit 顯然都屬于這個領域。這些公司其實基本不太需要技術為先——它們本來就沒有高的技術和產品風險。它們只需要向人們兜售自己。比如你的想法是為部件制造商和購買者做一個市場。那一開始,部件制造商和購買者間的關系在沒有技術的情況下就是能夠被建立的。技術只是之后規?;闹破?。服務為先的產品大概就是 Ben Parr 說過的牽引型創業公司的子集。

3ec26a9bbc3a19b851e9e68950ef7df6

嘿,去探索那些服務為先的產品就夠了

幾乎我碰到的所有非技術同行的想法都是技術為先。嘿,不要這么做!
用上你的優勢!并且找到那個可以讓你立即用上優勢的 idea。

只去探索那些不需要什么技術、或許只要個博客或簡單網站就夠了的 idea。不要想什么技術,想想怎樣讓這個服務或社區在這個簡單的方式上動起來。讓你的服務 100% 地人工完成,直到你不得不雇傭更多的人或者要用上技術。

作為一個非技術型的創始人,你可能很會打好關系和維持關系;你可能善于推銷;你還可能懂得構思,讓人們對你的想法買賬或因為你的 idea 興奮地睡不著。這些都是很贊并且來之不易的技巧,它們的確不能幫你造出照片分享應用,但卻能讓你建立新的市場。

如果你有能力告訴世人:你的服務和社區在沒有太多技術構建的情況下就能動起來,那你就有更足的底氣給你去尋找技術型的聯合創始人或者投資人。
現實中,當我參加聚會時,我沒見過哪個非技術型的人真的做過這種體力活。如果他們有這么做過的話,我會非常重視他們和他們的 idea。

d46ed9e57f94774d6df190a2019f654a找到這些idea

你都怎么著手去找這些 idea 的呢?看起來大部分的想法早就出生,已經在市場上打醬油了。好吧,來點思路。你知道某些潛在的供應嗎?你能找到個新穎的方法把這些拉攏到一起嗎?你可以將它和買方聯系到一起嗎?你可以將某些本來挺貴挺奢侈的東西供應給所有人嗎(比如發型師、個人助理等等)?

你會在獲得某項技能時存在困難嗎?比如說,很多垂直領域的企業在市場營銷上都表現不加,或者你可以幫助他們?又或者你可以幫助到某個垂直領域?
你都認識哪些人?或許是很多律師?工程師?建筑工人?或許他們有些需要的東西是你能提供的?
我很幸運地看到了很多 YC 的同學能夠在建立服務為先的公司時做得很棒。我不能把他們一一寫出來,所以我選了當中的兩個來詳細講講。

獨特旅游體驗的大賣場 Vayable

Vayable?讓游客有機會在世界各地購買獨一無二的旅游體驗,將能夠提供經歷的當地人與游客聯系到一起。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交易旅游經歷的 Airbnb。(由當地的“旅行專家”發布旅游活動,讓不愿“隨大流”的游客可以獲得個性化的旅行體驗。Vayable 已經實現了盈利。)Vayable 的 Jamie Wong 曾想過周游全世界、讓當地人帶她去到那些真正有趣的角落。

92415890253b2026f238b42422a6a5ec

在開始的頭幾個月,Vayable 在技術上充其量就是個 wordpress 博客。她在自家舊金山開始了項目,而她走的第一步就是找到那些導游。所有的工作都是走街串巷“接地氣”地進行的。她聯系了朋友,朋友的朋友以及那些在舊金山的旅游博客主。她甚至還為了找有意思的人舉辦聚會。

在手上有些導游資源后,她開始尋找游客。她很有才地找到了第一批游客:她接待使用 Airbnb 的客人,弄清楚他們想看些什么,然后為他們設置旅程。
比如說,其中有客人想做個舊金山的創業公司之旅。Jamie 認識創業公司的人,并被引薦過三個曾經做過專業導游的家伙,他們同意做創業公司之旅。然后她就為這個旅行拉攏更多的人:她做了些傳單,跑去創業公司的聚會,還找了些當地朋友加入。

就這樣,Jamie 發現了一個潛在的供應。事實證明,人們對自己的城市足夠了解,并且樂于去展現他們所擁有的——特別是在能賺點閑錢的情況下。而游客喜歡“走小路”去發現不一樣的風景、品味當地的風情并切身感受經歷。她能夠發現這些,并且在沒有技術的條件下人們也愿意給她奉上真金白銀。這只需要一個博客,一個承載了少許信息、幾張導覽相關的圖片、幾段感言視頻的博客,剩下的就是大量的兜售了。

讓室內裝修平民化的Tastemaker

Tastemaker是個可以將室內設計師和房主聯系起來的服務。他們把室內裝修服務——這個本來很貴的東西——以便宜的價格提供給房主(避免了不必要的開支)。

一開始的時候,Tastemaker 在做的其實是個稍微有點不一樣的產品——為家居擺設提供一個可以購買的 Pinterest。而他們現在的產品——一個裝修服務的市場,則是從一個簡單的任務開始的:他們試圖了解人們是怎么給家里添置購買家具的。在對這個問題挖掘得更深、和大量的目標客戶聊過之后,他們發現人們在做購買家具的時候有很多選擇,但真正有需求的是找人幫他們設計自己的空間。

b4ac2d460aeeba8cf4518e36725ff02b

所以 Tastemaker 開始和室內設計師交涉,發現很多做室內裝飾的都對“零碎時間在網上打點小工”感興趣,但大部分的他們卻不知道怎樣有效率地找到客戶。醍醐灌頂地,Tastemaker 發現他們可以成為這當中的媒人,帶動兩者互動的同時也讓設計師們有活可干。
他們有了市場的供應方,但大部分的房主并不對室內裝修服務買賬,市場的需求方需要被證明是存在的。

他們挑了一些最初調研時接觸的設計師,問他們愿不愿意加入團隊。最終有三個人同意了。在這個時候,Tastemaker 的兩個技術型聯合創始人開始做 web app。但如何將市場運轉起來?這當中依舊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他們沒有等,而是讓另外兩個非技術型的聯合創始人跑去找他們的客戶。當時他們還是在沒有網站、只有紙筆和 email 地址的狀態下做的。

第一批客戶來自他們對自己人脈的挖掘。他們問了周圍的人并在之后發現了想要給房間裝修的人。在詢問他們的需求后,Tastemaker 幫他們聯系到了一位品味契合的室內設計師。

這個頭開得不錯。他們賺到錢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可行并且能成長為真正生意的室內裝修市場。就跟 Vayable 一樣,他們不需要什么前沿技術。Tastemaker 從過剩的供應中找到用戶,并且為他們和購買者建立聯系,處理好互動的同時把一切打點好。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到了如何運作起客戶和設計師之間的互動,而這也幫助他們構建一個真正迎合顧客和設計師需求的 web app。

結論

非技術性的創業者啊,你聽我說,有一些領域里,你不需要技術也能取得驚人的進步,在這里,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技能。當然我很清楚在我舉得這些例子中,技術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不是核心角色。沒有核心的服務部件,技術什么都不是。隨著公司的增長,需要找出辦法免除人工操作的痛苦,實現規?;@才是技術出馬的時候。

你的技能很寶貴。Vayable 和 Tastemaker 還有很多公司都證明了這一點,那就是,哪怕你什么技術都不懂,也可能做出一家公司,所以拿好手里的錘子開干吧伙計。

來源:36kr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