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和顛覆:新零售的一個概念和四個趨勢

1 評論 6006 瀏覽 6 收藏 12 分鐘

本文筆者將以全局的姿態,預測“新零售”的四大趨勢:網紅本身成為全新的品牌概念、“黑科技”將大有用武之地、崗位代替將逐漸改變社會治理結構、電商將迎來“新常態”。

這個世界變化很快。這幾年,網紅、直播、人工智能、VR、硬科技、新零售、會員電商……等等,太多新概念、太多新事物如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涌過我們這些普通人群,我們常常又避無可避。

而新零售這個個中翹楚,借助電商巨頭們洶涌的接受、演繹能力,更是四處圍攻線下業態,從阿里到騰訊,從京東到蘇寧,新零售已經迅速蔓延成一股破壞性極強的顛覆性力量,深刻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并非新概念,“新零售”挑戰和機遇一樣大

當然,雖然馬云在2016年云棲大會上首次提出了新零售這個概念,但某種程度上講,新零售其實并非一個新概念。其實在這個概念被提出之前的近五年時間里,從全渠道運營、線上線下融合到數字經濟,都在往這個方向慢慢迭代靠近。應該說,“新零售”更多的是一種必然的客觀趨勢,而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不過,要引領或者跟上這股新趨勢,也并非易事,線上、線下、物流、數據、技術的完美融合固然誘惑,但掣肘也同樣內生于融合本身。在這種復雜的融合、新生過程中,任何一家企業要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和方向都是個大挑戰。

不難理解,在這樣一個新的零售體系里,你可以整合資源,同樣也可以被別人整合。關鍵在于:你把自己的核心零售業務構建在一個怎樣的零售體系上?是借助別人的平臺,還是構建自己的全渠道運營體系?假設是后者,你的供應鏈系統、生產供貨系統是要依賴別人的資源,還是已有的傳統供應鏈網絡?這些都可能影響到新零售體系的成功運營。

另外的挑戰是:線上、線下業務的結合對于很對企業來說并不陌生,但要做到產品種類的多樣化、差異化卻又很難。問題是,如果不能做到讓自己的品牌小眾化、業務個性化,甚至在自己的運營系統中也不能做到常態化和員工的創客化。那么即便有線上和線下業務的整合,也并不是真的“新零售”。

對于像阿里這樣的平臺企業來說,其所謂的“新零售”,實際上是不單要掌控線上的銷售資源,還要通過自己的供應鏈、大數據來控制線下零售資源,使自己從一個電子商務企業轉型為流通業的掌控者。從目前來看,阿里也確實是這么做的。

網紅+直播?正在成形的“新零售”四大趨勢

這兩年,網紅+直播幾乎已經成為了電商的標配,前幾天剛剛結束的京東618中,網紅+直播更是被各大平臺演繹到了極致——天貓618剛開場,各個主播、商家的直播間就迎來了開門紅,6月1日當天,淘寶直播整體成交同比增長更是高達600%。

直播同樣受到了各大商家的青睞,美妝、服飾、消費電子等行業紛紛進入直播。

這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電子商務依賴于產品比較和低價競爭,但產品低價與產品多樣化之間是一個矛盾。用戶需求越來越高,傳統的網絡交互界面無法滿足用戶這種需求,勢必要尋求在產品價格和產品設計之外的第三種交互方式,網紅效應只能說是應運而生。而且在傳統的圖片交互之上,視頻交互和直播交互也只能說是個自然發展的結果。

另一方面,則源于品牌的個性化和人格化,小眾化的消費市場越來越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夠包含更多的人文因素,以迎合消費升級的需要。

不過,由于網紅直播背后科技因素的推動,新零售未來的趨勢絕不僅僅只是網紅直播這種形式,更多改變即將發生或已經在發生了。

趨勢一:網紅本身成為全新的品牌概念

如前所述,網紅直播這是已經發生的現象之一,不過再往后網紅本身成為全新的品牌概念也許會更明顯。

今天人們購買東西已經不滿足于我所要產品的品牌是不是大眾品牌,而是希望其具有權威性和人格特點。這并不是指某一類產品,而是指我們整個生活方式的總和。如果我相信某一位網紅的專業性,那么他指導我購買的任何商品我都可能會信任,甚至連專業性都不需要也是可能的……

網紅本身會成為一種全新的品牌概念,這種品牌概念不是基于產品,而是基于人格特質和信任。這種特點跟今天的社交網絡、互聯網傳播,可以無縫結合,所以也算是必然趨勢。

趨勢二:“黑科技”將大有用武之地

未來,技術在電子商務或者新零售體系當中起的作用肯定會越來越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

過去我們講的“黑科技”,往往指的是那些嘩眾取寵、吸引眼球但并不實用的科技技術。而今天我們談論的“黑科技”則已經回歸了正常的語義范疇,多指一些服務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最新技術。比方說,我們將大數據、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應用于供應鏈、銷售,來達到我們可以直接看到的效果,這是黑科技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今天在工業無人機領域進行無人機的配送已經相當成熟,只是商業模式和政策法規方面需要逐步突破。同時,將虛擬現實技術運用于購物體驗也正在快速發展,在未來幾年內進行大范圍商用也是有可能的,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

而人工智能大數據預測,更是已經成為一個常規性技術,千人千面的個性化資訊的流行,根據用戶需求進行提前的個性化定制、預訂預購甚至團購業務的使用等等,已經非常普遍。

利用積累的數據基礎,再加上控制技術以及電商等對經濟的滲透,過去難以做到的精準化如今確實都有了落地場景。從這個角度看,“黑科技”未來甚至會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生活和一個國家的經濟,可謂只待厚積薄發時。

趨勢三:崗位代替將逐漸改變社會治理結構

當然,科技的發展與人的體力勞動有一定的沖突性,科技越發展,人的普通勞動能力就越無用,尤其是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職業被替代。至于哪些職業會被代替?互聯網使得信息中介的工作被代替,人工智能使得普通的智力加工被代替,控制技術使得監督、監察崗位被代替,大數據使得協調部門的工作被代替等等。談不上好壞,但這是不可逆的必然趨勢。

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樣的崗位代替很可能會逐漸形成新的社會分工,甚至大的部門系統的改變。很多部門的職責將會失去,而不僅僅是某一個崗位的問題,最終會帶來的是全社會治理結構的改變。未來社會也許將會進入到一個機構、平臺、從業者、民眾多元主體共治的全新格局。

趨勢四:電商將迎來“新常態”

最近幾年電商可謂爆炸性增長,但任何一個市場發展都會面臨著“S”型曲線,從快速增長到頂點,再進入下滑階段,頂點附近可能會有一段平緩過渡期。而從目前來看,這樣的S型曲線,正被越來越多元化的電商形態所沖擊,拼多多們的崛起,會員制玩家的裂變,都在快速推動原有電商格局進入”新常態“。

當然,未來可能的“新常態”也許應該是穩定而非暴漲。因為電商基本上已經占有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這對零售來講是一個穩定的結果。

想再進一步突破,難度非常大,這涉及到企業的生產方式、民眾的購物方式以及中國中西部城鄉差距的進一步縮小。如果在這三個方面不能改變的話,電商總的比例,基本上也就止步于此了。包括現在大家熱衷的跨界電商也是如此,尤其是馬云曾呼吁的e-WTP的建立等,都需要打通各個地區之間的消費習慣、跨境物流以及政策法規的限制,需要一些大的改變才有可能實現。

不過,如果時間線放得夠長,這一切肯定要另當別論了。但話說回來,太遠的未來,誰又真能知道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呢?

畢竟,這個世界的變化,真得很快。

#專欄作家#

曉楓說,公眾號:midnight-talk,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知名專欄作者,關注新業態、新變化、新故事。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可以再深刻挖掘下傳統零售模式轉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