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的本質是熟人經濟+信任經濟

0 評論 15127 瀏覽 207 收藏 9 分鐘

繼跨境電商、社群電商后,社交電商也開始火了。

跨境電商誕生了洋碼頭、小紅書等這樣的平臺,社群電商也出現了“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等佼佼者,唯獨社交電商還沒涌現出出類拔萃的平臺來。

有人將蘑菇街和美麗說看成目前發展最好的社交電商,這是誤解。蘑菇街和美麗說更多傾向導購電商,雖然這些年來不斷調整方向,但整體還是沒有偏離導購、達人這一主體方向。

為什么社交電商沒有像跨境電商、社群電商一樣迎來爆發?筆者看來這和他的屬性有關,社交電商的本質是熟人經濟+信任經濟。

熟人經濟

從字面理解“熟人經濟”就是熟人生意。社交電商的熟人生意更為復雜,我將這種熟人經濟的關系鏈分為三個層級。

  • 第一層為深層關系:親人、同學、基友、閨蜜、同事等;
  • 第二層為中層關系:交情不深的普通朋友;
  • 第三層為淺層關系:未曾謀面的陌生人。

綜上三種關系,產生交易的大多數以深層關系和中層關系居多。而按照微信在今年Q3公布的數據,微信用戶好友超過50人的占62.7%,這就意味著做好熟人生意靠這點人數是不夠的。按照微信公布的數據計算,減去非受眾群體、無消費能力的人群,熟人的轉化率也是微乎其微。既然熟人的生意難以為繼,那只能靠淺層關系了。

于是就有了微商,做微商的前提就是好友必須要達到一定的基數。微商后來之所以失敗,一個很大的因素是脫離了原先的熟人經濟圈,已經不再是“熟人經濟”,而是極其脆弱的“刷臉經濟”、“顏值經濟”。微商的失敗不完全是產品的失敗,而是高度黏性的熟人關系的瓦解。由一種強關系,逐漸走向了一種以金字塔代理模式為主的弱關系。結局大家都看到了。

熟人經濟并不是一種不存在的形式,而是有可能成為一種穩定的商業模式。買東西不管在哪買,總歸要付錢的,只是在熟人的關系倫理中,大家臆想的概念是更便宜,更實在,更可靠。在筆者看來熟人經濟的優勢在于:復購率高;口碑傳播快;用戶信賴度高。同時它的劣勢也較為明顯:難以形成規?;ǔ谴恚?;以信任做支撐的交易風險大。

說完熟人經濟,再來談談信任經濟。

信任經濟

關于信任經濟,筆者的理解是它是由影響力和人脈來驅動的利益交換。在影響力上主要以大V、達人、網紅為主;在人脈上主要以社群成員、微信、QQ群等為主??傊?,信任經濟一切都是以人為中心來運作的。

信任經濟的重點在于如何實現社交關系的裂變。大V可以發動粉絲,達人可以更專業挑選產品,網紅可以引爆產品的曝光度,而社群成員可以鋪開渠道,它所表現的是一種聯動的產業鏈。一度被看好的兩大社交形態,微博電商和微信電商都未迎來大范圍的爆發。

嚴格上來講,微博還不屬于社交電商,筆者更愿意將之稱為媒體電商。而隨著數千萬粉絲的大V的離開,微博就成了數十數百萬中小大V的舞臺,他們盡情地寫軟文、發廣告,以提高平臺的活躍度和自身的商業價值。被外界看好的京東、微信聯合推出的購物圈,也未在社交電商上取得較大的進展。

社交電商的信任經濟的優勢在于:第一,有大V背書,易打造爆品;第二,專業達人選品,用戶更放心;第三,渠道拓展快。它的劣勢是:“人(物)品(質)合一”,對人的要求高;過度依賴人脈關系和影響力。

社交電商的困境

社交電商,顧名思義即:社交+電商。關于電商的部分大家的做法幾乎大同小異,而對于社交就千奇百怪了。理想中的社交電商是,買家和買家、賣家和賣家,買家和賣家都可以直接進行自由互動交流,在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皆可以隨時溝通。在自己的購物APP上即可產生社交。

現實的情況是,往往是通過店鋪的分享才能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上才產生社交。這不是真正的社交,或者在筆者看來這是有障礙的社交。

除此之外,社交電商還將面臨幾個問題:用戶在 什么情況下需要社交?社交電商解決了什么實際問題?用戶為什么購物完成后還愿意來社交?這些都是社交電商平臺不得不回答的問題。

社交電商的歸宿:圈層電商

微商是社交電商的一次失敗嘗試,它最先在微博上踐行,然后將戰場轉到微信,最后又在微信上消失。它從側面印證了社交電商光靠關系和營銷是走不通的。有人認為社交電商會走向社群經濟,在筆者看來有點樂觀。因為大部分人是玩不好社群的,社群對他們來說門檻太高。

  1. 社群是個互惠互利的的組織,每個人應該在這個組織里收獲他的價值;
  2. 要有有價值的內容;
  3. 如何通過興趣來使它自動化運轉。

基于以上這幾點,沒有組織能力的人很難做到。大多數人進群就像個剛入學的小學生,聽到懂行的人講,只能默默地復制下來。只知道點贊歡呼。因此,筆者認為社交電商的歸宿是圈層電商。即它最后會形成一個圈子化的固定群體,最后會分化成像豆瓣的群組一樣。

小結

雖然社交會是一個風口,單很難形成主流。這種模式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很多空間值得去挖掘和探討,畢竟目前還沒有巨頭出現。社交電商的價值釋放不在于通過社交平臺的分享,而在于用戶的內部的互動和分享,當所有的流量都依賴于微信、微博的外部分享時,可想而知最終的轉化率和成功率。

#專欄作家#

褚偉,微信公眾號@褚偉(chuwei2016)。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移動電商、微信營銷觀察者,做過產經記者,后投身移動互聯網。熱愛研究,關注新媒體,微信電商等領域。希望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多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