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自媒體到了最危險的時期?

0 評論 3421 瀏覽 263 收藏 17 分鐘

本周是科技媒體虎嗅在新三板掛牌的日子,本來對于一直不太景氣的媒體圈來說,這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但是在科技自媒體里面卻引發了一場爭論,不客 氣的說甚至是撕逼,爭論的最主要的幾點包括盈利模式,與科技自媒體作者的關系等問題。是非對錯暫且不論,在這場爭論中,不管是支持的,還是反對甚至潑臟水 的,各有各的觀點。很多人認真的或若有其事的分析著虎嗅的招股書,有人甚至說虎嗅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殊不知,最危險的不是虎嗅,而正是議論虎嗅的科技 自媒體這個群體。

由于發展周期短,行業畸形爆發,目前科技自媒體一直存在“小散弱雜薄”的弊端,規模小、資 源分散、生產和運營較弱、成員混雜、模式單薄等現象,過去由于行業的高速發展,很多問題被掩蓋了,但隨著科技自媒體依附的創業領域的理性回歸和調整,科技 自媒體行業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所以自媒體人的持續性發展、多元化發展、良性變現,已經成了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

規模小,持續性生產困難

科技自媒體人基本上都是一個人、一支筆、一桿槍,團隊化運作的非常少。即使像目前形成了品牌影響力的闌夕、三表等,都是個人生產內容和品牌運營。只有極少數 是團隊操作,比如專注于智能硬件的國仁的智東西團隊。個人生產的好處就是可以保持作品一貫的調性,但是一個人堅持出東西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羅輯思維的羅 振宇每天6點的60秒語音,看起來是件小事,但是數百天堅持下來卻是一件非常大的考驗,連他自己都說:“內容創業者像貓,想自己的事,孤獨、高冷還要被寵 愛”。

1602510002

文字的生產是一個創意、搜集、組織、提煉、融合的過程,真正費了功夫寫下來的文字,好壞且不說,寫作者肯定得費一番精力的。所以注定佳作頻出很難,無法成為一個常態。著名編劇、微博大V史航說:

“寫不出稿子或本子的時候,我就對生活更增加熱愛,一般會去逛舊書店,買很多書,像你們女人失戀了就去買衣服買鞋一樣,所以我家里書那么多,就因為我寫不出稿子的時候特別多。”

看,即使是大V也逃不過這個魔咒。何況是一般自媒體。

而是否有持續性內容的產出會直接影響到自媒體的人氣、發展和收入。目前科技自媒體人由于生存的必要性,大量的時間是花在約稿和跑會等,時間和精力被大大分散,優質的內容的產出被進一步降低。從長遠來看,大多數人都在透支明天。

在 目前的科技自媒體領域,主要的內容呈現形式還是文章。文字生產便利,不受時間和空間等約束。但隨著受眾和傳播形式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習慣視頻、音 頻等形式的新媒體,很多科技類公司也開始加大這個領域的投入。傳統的文字形式由于展現納形式單一,傳播不斷受到挑戰。也有部分的科技自媒體人開始嘗試新的 形式,如三表的脫口秀、燕子李三參與的真相大白,筆者自制的脫口秀《胡說七道》在騰訊科技目前單集最高已經突破了430萬。

但 是更多的人在轉型時遇到了問題,冀勇慶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深有感觸,他曾經發布過幾期的視頻,發現視頻受創意、流量、創作團隊等方面約束很明顯,難度是文 字沒法相比的。視頻無疑已經成為了風口,但是由于生產和傳播形式較重,僅僅想靠著一把椅子,一個主播,一段視頻就爆火的時代已經過去。高曉松、羅振宇、王 尼瑪等都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只有在團隊的運作,平臺的支持與合作,才有可能在視頻領域趟出自己的品牌。

1603528770

運營能力弱,品牌意識差

文章生產出 來,其實只是第一步,關鍵是盡可能大范圍的傳播出去,這和個人的運營能力有很大關系。第一是對于平臺類渠道的運營能力,第二是對于自有渠道和品牌的運營能 力。平臺類渠道的運營涉及到對于平臺的了解、和接口人的溝通、與平臺的良性互動、平臺的推薦等,即使是像闌夕,作為虎嗅年度最佳作者,在最新的文章中也承 認,很少與平臺互動,一直是埋頭寫稿,何況是其它作者。要么是與平臺交流無門,要么是無暇或無意識與平臺交流。所以人數多了,一來二去,誤會難免就會產 生。就我個人發展來說,虎嗅和百家平臺的幫助非常關鍵,李岷和王航等人的建議和指點受益良多。

一個科技自媒體人,搭 乘著這兩年創業的熱潮,只要持續性的寫點或好或壞的東西,總是會有公關公司和創業公司的公關找過來,約個稿或者參加個發布會。走哪都是老師前老師后,介紹 時總是不忘帶上“著名”或者“知名”自媒體等字樣,時間一久,難免產生幻覺,覺得自己可以左右局勢,激蕩江山。但現實是,一面是眾公關捧月,一面卻是受制 于平臺流量的分發或直接的拒稿,心理失落那是必然,這也是很多人對于虎嗅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科技自媒體詬病虎嗅的拒稿,措辭方面確實有改善空間,但 其實并沒有那么嚴重,用還是不用,投還不投,各取所需,各走一邊。

自我品牌和渠道的經營,這是最難的一塊,包括對外 的品牌的包裝和經營,確實最重要的一塊。自我傳播渠道的開拓、經營維護,包括早期的微博,現在的微信,還有一些新生的渠道等。騰訊網經過對上百個科技自媒 體人的微信公眾號綜合數據分析,發現閱讀率是驚人的低,平均單篇能夠超過5千的都已經是科技自媒體原創大號了,閱讀率幾百的遍地皆是。由于科技自媒體類的 文章受眾相對較窄,話題嚴肅甚至無聊,不像時尚、生活類的那樣生動且受眾普遍。

1604206253

像馮大輝的小道消息,契約的移動互聯網等帳號經常能超過一萬的更是鳳毛麟角。經常對國內外互聯網發展局勢做出預判和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的科技自媒體們,卻沒有意識或沒法經營好自己的一個帳號。有些著名的專注營銷一百年的科技自媒體帳號,在分析過程中,有時會發現他們的點贊數比閱讀數還高。看來花錢請一個好的編輯還是有必要的,起碼知道刷量的先后順序。

從業人員結構混亂復雜

據 騰訊網數據,在分析了數百個作者樣本,目前在科技自媒體領域相關的人員結構非常復雜,包括媒體人、創業者、投資人、開廣告公司的,做微商的、甚至還有搞直 銷的。但目前科技自媒體圈真正有影響力的人,都是在這個行業沉浸和打磨過多年的,比如馮大輝是丁香園的高管,闌夕之前在獵豹做過總監,康寧是金融科班出身 等,但是還有大量的科技自媒體人員他們既沒有科技互聯網公司的經驗,也沒有過媒體相關的經驗。但并不妨礙他們指點江山,激昂文字,于是類似《90后CEO 要顛覆未來,讓馬云哭暈在廁所里》等胡說八道的文字開始大行其道?,F在不是內容太多了,而是好內容太少了。

由于科技 自媒體行業的虛火旺盛,創業公司對于品牌的需求旺盛,且進入門檻很低,所以導致了周邊大量人員不斷流入這個領域。有個90后在交流時說,他之前是地產行業 運營微信的,但是現在他不想干了。“我想去當科技自媒體,地產界不好玩,玩不起來,我要去科技界玩。”科技自媒體聽上去就像一條免費的擺渡車,隨時可以上 下。

這就必然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發生,很多有影響的不屑于自己被劃為科技自媒體行業,“你才是自媒體,你們全 家都是自媒體”甚至成了一句調侃的話。自媒體里面存在著一個天然的鄙視鏈,科班出身的人鄙視半道出身的,賺了錢的看不起沒賺錢的,沒收紅包的鄙視收了紅包 的,新媒體的看不起傳統媒體的。曾寫過不少好文的伯通,最近在微博上說清理了微信上號稱科技自媒體的大多數人,因為覺得“丟不起那個人”。

操作過杜蕾斯、陌陌等品牌傳播的老金評價自媒體說:“當然,這個行業剛剛興起,才四五年,但是我們已經把這個行業“糟蹋”得體無完膚了。所以很多偽概念在天上飛來飛去?!?/p>

收入單一,變現途徑有限

由于創業熱潮的興起,大大小小的公司涌現,對于公關和宣傳的需求也變得非常旺盛,所以大大小小的科技自媒體人也受到了公關公司和公關總監的追捧,張口老師,閉口哥姐,很多自媒體人在公關的哄抬中價格水漲船高,有錢有名還有人供著,但是這種看起來興盛的繁榮確實不堪一擊。

從 自媒體人的收入結構上來看,目前的變現方式非常的單一,主要包括:軟文、廣告、培訓、顧問,還有一些電商等,其中軟文占了絕大多數。這種方式簡單、直接、 有效,交易雙方都很認可?,F在市面上一篇文章,從幾千塊到幾萬塊不等,根據作者的影響力和其覆蓋的渠道相關。這也是虎嗅被詬病的原因之一,因為很多人錢都 已經收了或者準備發稿收錢,結果被拒稿,悶頭一棒,斷人財路,當然不爽。但是這種收入模式受行業影響非常大,在去年投資虛熱之后,今年下半年投資吃緊,公 關等模塊費用收縮,很多自媒體人的收入也開始降低。

11

據騰訊網數據,目前科技自媒體收入整體分析時,發現這個圈層并沒有像外界所傳說的那樣高。而是成明顯的金字塔型,只有極少數的人收入會達到百萬級別甚至數 百萬,而且在這些獲取了行業紅利的人群中,很多并不僅僅是單純靠寫字,而是包括公關顧問、品牌經營、線下培訓等多個模塊的結合。一個個人品牌的形成,除了 需要筆耕不輟,同時有意識的經營和擴大影響力是非常重要的,但這恰好是大多人的短板。

22

目前現有自媒體平臺或組織,和自媒體人的關系大多還是停留在人員集合與發稿的關系上,像在內容這塊做得不錯的百家,還有后來的界面聯盟, 新興的今日頭條在渠道的基礎上,提出了千人萬元的計劃,給予自媒體人一定的資源和扶持。百家也加大了對于原創和自有內容產出的力度。但是科技自媒體行業待 解決的問題依然不少??萍甲悦襟w人對于流量、資金等需求只是第一個層面的需求,更深層次的需求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平臺不僅僅是輸血,更多是要 引導和一起探索。

目前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只有BAT。在現有BAT的布局中,阿里熱衷于投資媒體,百度目 前有了百家,騰訊完成了包括騰訊網、騰訊視頻、企鵝FM等多領域布局。騰訊網正在籌建的科技自媒體人社群,關注的是如何把生產內容的人有機的連接在一起。 科技自媒體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相應的對于自媒體人的組織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僅僅是人員數量的簡單集合,也不是純粹的內容采集,而是把一群真正對內容 有興趣的人集合在一起,不站隊、不獨占、不拉幫結派、不著急短期變現。在流量支持、資源輸送、品牌規劃、資金支持等全方面的整合,實現多元化和可持續的發 展,而真正能做這件事情的平臺,除了要求有流量,有資金,更關鍵的是對于媒介領域的了解和深耕。畢竟,媒介和傳播是一件專業的事情。

#專欄作家#

南七道:創界網創始人,多家科技媒體作者,出品并主持科技脫口秀《胡說七道》,微信公眾號:南七道。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