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付的變革:電子化、第三方化和移動化
騰訊算是互聯金融的早期參與者,在十幾年前PC時代就開始布局互聯網金融-財付通,打造支付平臺。運營到現在積累了絕對的技術基礎優勢,雖然沒有支付寶那般鋪天蓋地,但是借助微信紅包,也成功逆襲!支付寶依賴阿里電商的支撐,支付做的更是風生水起。百度錢包與兩者相比較,還是差強人意!
支付是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的基礎和支撐,可以說金融是經濟的血液,支付是金融的血脈,支付直接關系金融業的發展效率。伴隨移動互聯技術和生活消費的升級,支付正朝著去紙化、去銀行化、去PC化方向發生變革。今天我們就說說金融支付的變革。
支付媒介電子化
綜述支付媒介的發展史,共經歷了兩次變革:實物交換和貨幣支付。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細化,物物交換不斷擴大,交換行為變得越來越頻繁,范圍也開始不斷擴大,使得物物交換的缺點越來越突出。如何衡量交換物的價值,如何存儲交換物……而貨幣的出現首先就是要實現它的支付功能,充當一般等價物并實現等價交換。
貨幣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金屬貨幣和信用貨幣。信用貨幣主要指現鈔類和電子貨幣類。貨幣的出現,一發面降低了支付媒介的運輸成本,提高了交換效率;另一方面貨幣具有了價值尺度的作用,極大降低了價格比較和交易協商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電子貨幣的出現,它將支付媒介的成本降到了極致,同時將具體實物媒介虛擬化,脫離實物實現空間轉移。電子媒介支付本質是信息傳輸、處理、存儲的過程,整個交易過程僅僅通過賬戶線上操作實現。從實物類支付轉向電子虛擬化貨幣支付時代,為快節奏的線上支付提供了基礎。
支付機構三方化
目前市場的第三方支付已經具備了傳統銀行類存、匯款基本職能,完全能夠獨立為用戶提供線上各類資金流動服務,從存儲、支付、結算都和銀行賬戶極其相似,同時便捷性也更加突出,使得很多用戶開始脫離傳統銀行進行線上第三方業務操作。
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可以為個人用戶提供免費跨行轉賬、匯款以及手機充值、機票訂購、繳納水電費等生活類服務;為商戶提供大金額收付、交叉交易自動分賬、批量支付等多種支付、結算。
在原來的支付模式中,商戶不能與央行建立直接性聯系,出現多家銀行業務時,必須分別與每家銀行建立合作,很多業務操作必須親自去銀行柜臺進行操作。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商戶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建立合作,第三方支付機構代替商戶與銀行進行業務聯系。在這個支付環節中,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交易流收取少量費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交易擔保的角色,也使得支付環節更加人性化、多樣化,逐漸擺脫銀行等固定交易場所束縛。
支付終端移動化
隨著科技的進化、移動互聯的普及,互聯網金融支付終端趨于移動化。移動支付最大的特色就是可移動性、快捷性、實時性,既契合快節奏的生活消費,又滿足大眾消費體驗的升級。近兩年我國移動支付蓬勃發展,艾瑞網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方移動支付規模持續增長,達24204.9億元,環比上漲5.4%,同比上漲64.3%。隨著口碑額重啟、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并、阿里投資餓了么,各大支付市場參與者繼續在不同領域發力,對線下支付爭奪激烈。
2015年BAT在支付領域爭奪各具特色,在移動之功夫領域更是上演三國殺。三者雖然在部分業務存在競爭,但是各自的主營業務卻各具優勢,百度基于搜索、阿里基于電商、騰訊基于社交。這恰是彼此在移動支付領域各自為王的關鍵。微信支付從流量切入支付,一是培養用戶,二是簡化支付流程;支付寶從電商存量入手,并不斷豐富社交+金融功能。但不管是拼流量還是比存量,百度在移動支付發力都沒有兩者強力。
都在爭支付,那支付到底是入口還是交易終結?這就是,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既然互聯經濟力求閉環,講究O化,那閉環本身就沒有開始和結束之分,支付可以是入口,也可以是終點。追根究底,支付的實現需要場景支撐,支付對場景的依賴程度決定了支付到底扮演入口還是扮演終點。
BAT都在努力建設閉環的O2O生態,眾多企業和線下商戶也紛紛擁抱支付,打造支付升級。如肯德基自主研發APP,自主開發支付其實當下,然而讓用戶下載APP是比較高的門檻,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也有如優獲云菜譜這類企業改善用戶支付入口,實現一碼兼容微信、支付寶結算……
市場的創新都是逼出來的,市場競爭越激烈,就越能激發出新的商業創新,未來支付市場會呈現怎樣的市場格局?誰又會受到市場的青睞?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由 @檸檬芒果蜜?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