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中場展望:2019下半年會怎樣?

0 評論 3919 瀏覽 9 收藏 16 分鐘

轉眼間,半年過去了,在這半年里,市場擔心的事發生了嗎?市場企盼的信號出現了嗎?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可以放心大膽往前沖嗎?

我們總是在年初關心趨勢,一旦新年開工,大家忙著沖刺KPI、忙著應付各種突發事件、忙著合規整改與轉型突圍,埋頭趕路,便無暇遙望前方了。

年初時,我們曾熱切期待2019年新年新氣象,轉眼間,半年過去了。在這半年里,市場擔心的事發生了嗎?市場企盼的信號出現了嗎?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可以放心大膽往前沖嗎?

棋至中盤,正好盤點。

上半年,沒有熱點

上半年,一切按部就班,分行業簡略說一下。

(1)消費金融

在行業角度,市場關心的聯合貸款征求意見稿沒有落地,倒是315讓714高炮火了一把。作為高利貸的變種,714高炮雖露臉CCTV,在行業內卻只是邊緣化的存在。此外,全國范圍內掃黑除惡,套路貸和暴力催收無力再輸出負面輿情,行業環境凈化了不少。

持牌機構仍在風口里追逐規模,被三年后規模破百億或千億、利潤破十億或五十億的目標驅動,一心只求做大做強。不過,不少機構掉隊了,或迫于不良,或迫于資金,或迫于合規,它們不得不慢下來,休整盤點。

有增長,有下降,反映到行業層面,消費金融的增速開始放緩。2019年一季度,金融機構消費類貸款增速17.3%,環比下降1.4個百分點。

(2)第三方支付

2018年以來,中小支付機構漸次退出C端戰局,以聚合支付為工具,著重在收單業務上突圍,追逐交易量及傭金收入,并圍繞B端商戶探索“支付+”轉型。

不過,巨頭系支付機構從未放棄C端市場。經由支付入口,為一站式金融產品導流,是巨頭系支付機構的戰略定位,所以C端要堅守,打持久戰。其中,銀聯旗下云閃付尤為活躍,據財新報道,云閃付2018年營銷費用在百億上下,注冊用戶突破1億;2019年預計將配備80億營銷費用,達成新增用戶1.5億的目標。

巨頭系支付機構精神層面有使命感支撐,物質層面靠集團輸血,仍有一戰之力,長尾支付機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隨著市場向頭部機構集中,長尾支付機構靠備付金、互金機構(如現金貸平臺)、甚至服務灰產度日,當下,備付金集中存管,互金平臺整頓,灰產被重拳打擊,三個錢包相繼縮水,日子愈發艱難了。

(3)P2P

年初,監管部門發布《關于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釋放了“能退盡退、應關盡關”的嚴厲信號,把行業嚇得夠嗆。之后,財新曝光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有條件備案試點工作方案》,才給行業吃了定心丸。

備案仍在有序推進,據稱分批次公布名單,年內會有首批名單,2020年會畫個句號。希望一切順利。

整體上看,互金行業上半年略顯平淡。但行業層面沒有熱點,宏觀層面釋放的信號,卻足以影響行業未來幾年的軌跡。

重要信號

信號一:消費支出仍顯低迷,促消費是政策重點。

近日,在陸家嘴論壇中,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到:“我國一些城市的住戶部門杠桿率急速攀升,相當大比例的居民家庭負債率達到難以持續的水平”,表達了對居民負債水平的關切。

杠桿率急速攀升,消費金融是幕后推手。如據蘇寧金融研究院統計,80后借款人的人均欠款金額(含房貸和信用卡欠款)約為22萬元,90后為10萬元,分別是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7.8倍和3.7倍。

早在2018年1月,在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中,銀保監會就曾提出“努力抑制居民杠桿率,重點是控制居民杠桿率的過快增長”的要求。既如此,為何消費金融仍在增長、仍有空間呢?

因為要促消費。

監管對消費金融的扶持,很大程度上源于消費金融促消費,為穩增長保駕護航。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穩定國內有效需求,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p>

結合消費支出數據看,2017年以來,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增速下降;2018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降。消費增速減慢,從需求層面強化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困境,繼而影響就業吸納能力,不得不重視。

在消費支出趨勢性好轉之前,消費金融在政策層面仍將受到扶持,諸如負債過快快增長問題以及高利貸、暴力催收及資金流向等結構性問題,會通過結構性政策予以對治。

信號二:直接融資加速,零售&小微金融升格

近日,劉鶴副總理在陸家嘴論壇提到金融五大任務,第一條便是“回歸本源,堅定服務實體經濟……聚焦中小企業和科創企業的需要,提高金融供給的適應性,特別是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

我國剛從重工業和大基建時代走過來,貸款是主流融資手段。但是貸款資金風險偏好低,重抵押擔保,與新經濟的輕資產、高波動屬性格格不入。比如:國內這幾家互聯網巨頭,沒有一個是靠貸款支持崛起的。所以,為了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必須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用股權融資、債券融資來替代銀行貸款。

屆時,銀行對公貸款需求進一步萎縮,貸款新增,只能依賴消費貸款和小微貸款。

前些年,銀行轉型零售,是為了熨平收入下滑趨勢,可轉可不轉;未來幾年,零售業務直接影響利息收入基本盤,不得不轉。

事關生存,銀行必將攜海量低成本資金,持續發力零售金融和小微金融。蛋糕做大了,所有人都受益。

兩個趨勢

至于下半年走勢,排除突發因素干擾,行業仍將延續現有趨勢:

趨勢一:持續分化

  • 一是模式分化:行業早期,是風口驅動,新用戶不斷涌進來,機構跑馬圈地,簡單、粗放、激進的模式很有效;當行業開始分化時,則考驗長跑能力,精益運營、體驗優良、合規合法的運作模式才有前途。
  • 二是監管分化:在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雙重目標下,監管政策繼續延續結構性分化,有保有壓。以消費金融為例,在行業層面繼續扶持,如持牌消金公司審批開閘,同時,對助貸開始規范,并不斷收緊對無場景依托現金貸的監管力度,確保消費金融促消費。
  • 三是規模分化:行業整體規模仍在擴圍,但門檻越來越高,中小機構愈發不適應,開始加速離場。近日,老牌平臺信而富宣布退出P2P業務,上市平臺的光環,也抵不過趨勢分化的力量。
  • 四是產業鏈分化:產業鏈分工越來越細化,各方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也越來越固化。有些互聯網平臺,做慣了流量方,便也局限于流量方,想轉型金融科技,越來越難;有些金融機構,做慣了資金方,便也局限于資金方,想獲得獨立性,也越來越難。

行業分化階段,也是格局固化階段,要突破現有定位、實現格局躍升,正變得越來越難。

趨勢二:小微金融提速

2018年下半年起,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再次成為金融圈焦點事件。國有大行率先垂范,發揮榜樣作用,加速用戶下沉,成為小微金融急先鋒。

據銀保監會數據,截止2019年5月末,五大行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可理解成小微貸款中單戶貸款1000萬元以下的部分)較去年底增長23.7%,且平均利率只有4.79%。

這個定價水平,比絕大多數小微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都要低,讓它們無力招架,只能眼看著培育多年的優質客戶被“搶走”?;谶@個原因,國有大行被部分市場參與者批評為掠奪式下沉、掠奪式定價。定價一旦扭曲,現有的小微金融生態的基石便松動了,需慎重待之。

但是,任何事都要兩面看。如果大行的普惠行動只是一陣風,半年或一年,完成任務就撤了,只破壞不建立,那有害無益,應予譴責。如果大行留下來了、沉下來了,持續深耕小微領域,那么現在的優惠定價,不妨視作它們拓展該項業務的前期成本,這些用戶它們還會做下去,那么市場應該鼓掌,歡迎這個老大難的領域迎來了巨頭。

巨頭的到來,會破壞現有生態,也會重構新的生態,有破有立,便是好事。信貸市場不怕參與者多,眾人拾柴,業務才會越來越好做。風口多是錢堆出來的。大行入局,小微的風口不遠了。

那一兩年后,大行會輕易撤出嗎?不會。因為隨著大中型企業加速脫媒,小微企業會慢慢成為銀行的主戰場,怎么能退呢。

幾個關注點

最后,談幾個具體的關注點。

(1)P2P密集退出

2020年是備案大限,接下來的一年半,拿不到備案資格的P2P將密集退出行業。據網貸之家數據,行業前100家平臺待還余額3900億,若備案數量只有100家,則表明還有3100億(行業待還余額7000億-3900億)的P2P出借余額需要退出。

退出過程中,既要保障出借人資金安全,也要考慮借款人的貸款承接,即還款問題,確保借款人資金鏈不斷裂。事關3100億,不容易。

轉型助貸能解決這個問題,不過機構資金是否愿意接手,仍是未知之數。

(2)云閃付的崛起

2018年以來,云閃付逆勢發力,在日漸固化的C端支付格局里,成為新的變量。據悉,銀聯曾按照每個有效用戶18-25元的標準招募線下地推代理,而據財新報道,2018年云閃付營銷費用超百億,2019年營銷預算也在80億左右。

效果是顯著的。2018年11月,云閃付累計注冊用戶超過1億;2019年4月,已突破1.5億。相比兩大巨頭,用戶規模仍有差距,但照此速度,云閃付在兩年時間里破3億應該沒有問題。

在流量紅利消失的背景下,任何一款用戶數快速增長的APP都是稀缺品,與之捆綁,便能享受結構性流量紅利。當前,越來越多的消費金融機構、支付機構在強化與銀聯的合作,銀行也嘗試向云閃付開放更多的產品資源和優惠資源,大家都瞄準了這個細分機遇。

(3)開放銀行的概念化、泡沫化

開放銀行,是真正屬于銀行業的熱點概念。終年被諸如“落后時代”的質疑聲環繞,銀行業終于自己創造、引領了一個行業熱點,這很不容易。

不過,終究還是概念。

所謂開放銀行,是將金融產品模塊化輸出,把銀行服務融入場景之中,為用戶帶來便利。在實踐層面去推、去做,很好;可概念層面的過分渲染,不好,容易讓銀行自娛自樂,掩蓋了真正的問題。

我是某家銀行的深度用戶,在APP使用過程中登錄掉線是常事,APP卡死也時有發生,可這家銀行卻是開放銀行界的明星?;A的用戶體驗都沒做好,就急著把產品對外輸出,是不是太心急了?次序是不是反了呢?

歷史告訴我們,急功近利,非但不能把握開放的機遇,還會被開放所累??萍嫁D型與產品開放,需腳踏實地。

就到這里吧。

 

作者:薛洪言,公眾號:洪言微語,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由 @薛洪言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