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車,行業現狀與痛點
筆者之前因為看到街邊的停車亂象,所以萌生了想做一款智慧停車的產品,并經過廣泛的調研后完成了這篇市場分析。
一、目的
相較于外賣、出行、新零售等“互聯網+”領域的成熟與蓬勃發展,智慧停車作為一個典型的O2O場景其市場仍是一片藍?!\囯y問題已成為大部分城市的通病,巨大的需求與智慧停車行業的低速發展間存在著不協調。
因此,本文對當前智慧停車行業現狀進行簡單梳理,并嘗試探究智慧停車的痛點難點所在。
二、傳統停車行業現狀
需求分析
總量上:車多位少,整體缺口大
停車是有車人士生活中的一項剛需,隨著私家車保有量不斷攀升,停車位資源顯得日益稀缺。
據交通部統計,截止到2018年,我國小型汽車及私家車保有量超過2億輛,而停車位資源卻顯得十分稀缺,缺口高達5000萬。一二線城市中汽車與車位平均比例約為1:0.8,三四線城市比例1:0.5。
按照國際城市建設經驗,停車泊位應達到機動車保有量的1.1-1.2倍方可滿足市民的日常出行需要。
圖1 我國汽車保有量與停車位需求統計直方圖
數據來源:公安部統計(圖左)、前瞻經濟學人(圖右)
分布上:分布分散,車位難尋與閑置率高并存
現有停車位主要分布于小區、寫字樓、商用停車場及路邊。
小區、寫字樓滿足車主生活和工作的長時間的停車需求,商用停車場及路邊停車位則滿足車主的臨時停車需求。
然而,一位難求,平均找停車位花費18分鐘的情況下,不少停車場同時還存在著閑置率高的情況。
據艾瑞咨詢《城市智慧停車指數》統計,北上廣深停車場車位空置率為44.6%,底下停車場尤為嚴重。
而一些特殊場景,如醫院、購物中心等停車場中往往車輛爆滿,但由于分布上的分散性,閑置的車位往往也難以分擔以上場景的停車壓力。
智能水平上:智能水平低,信息孤立
現有停車場/位的管理仍以人工管理為主。常見模式為在出入口設置管理系統,統計車輛數目與停車時長。
在路邊停車位中還存在著完全依賴管理員的方式:一名管理員負責一片區域的車位,對來往車輛進行指揮,收費。
當前停車位管理上整體的智能水平還處于較低水平,信息孤立,難以共享。
以商場停車場為例,雖然商場停車管理系統可以對該停車場內車輛、車位信息做統計管理,但該信息僅僅存在于商場內部,為“單機模式”,不在該商場附近的用戶則難以獲知其車位信息。
各大停車場成為了一個個信息孤島,交流不暢。
因此,總的來看,現有的停車模式存在著總量缺口大,一位難求與車位閑置率高并存以及停車位信息不透明的問題。
這些問題之間相互關聯,因為整體總量缺口大,導致特定場景停車位嚴重不足;同時車主無法獲取周邊停車位信息,使得部分停車場車位閑置,無法發揮有效價值。
三、 智慧停車領域現狀
智慧停車是指通過無線通信技術、移動終端技術、GSP定位技術等來綜合的對城市停車位進行采集、管理與信息發布。
智慧停車通過整合城市線下車位信息來打破傳統停車方式的信息孤島,實現停車位資源的實時更新、查詢、預訂與導航一體化服務,使得停車位資源利用最大化,停車場利潤最大化和車主停車體驗最優化。
1. 領域格局
智慧停車概念自2014年興起,在資本推動與政策加持下迅猛發展,超過200加企業參與智慧停車的建設。這些企業大致可分為傳統停車設備供應商、市政交管部門及互聯網企業三大格局。
傳統停車設備供應商
停車設備供應商借助于自身在停車領域的長期市場與客戶積淀,從單純的停車管理硬件提供商逐漸轉變為“智能停車設備 + 信息整合平臺 + APP”的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停車場提供B端停車管理硬件及系統,為車主提供C端車位資源信息服務。
長期積累的市場與客戶資源為傳統停車設備供應商構建了資源壁壘。代表性企業有無憂停車、順捷科技、安居寶等。
市政交管部門
市政交管部門掌握路側停車位及公共停車位資源,具有資源、政策和資金優勢。但由于路側車位及公共停車場智能化水平較低,分布分散,整合管理存在著一定難度。
代表性企業(部門)有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宜停車)和上海交通委(上海停車)。
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企業依借成熟的互聯網經營模式以及流量優勢也參與到智慧停車領域中來。
其中支付寶、微信憑借支付優勢聯合線下停車場打通無現金支付模式,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阿里系)則依賴成熟的導航體系打入智慧停車。
除這些大廠外,還有一眾創業公司投入此領域,代表性企業有ETCP停車,AIPark等。截止到2017年,ETCP估值已達83億,成為智慧停車領域內一只獨角獸。
2. 智慧停車模式
a. 信息資源整合模式
該模式屬于輕資產模式,是指利用現有停車場內停車管理設備,通過將停車管理系統聯網,打破信息孤島,完成對停車場的車位信息整合;同時支持C端用戶上傳個人零散車位信息,利用數據管理中心對多方平臺車位信息進行整合。
代表性企業有小強停車,該企業通過簽約停車場,為用戶提供高鐵站、機場等高需求位置的停車問題,低價停車費用 + 接送機的模式贏得了大批客戶。
圖2 信息資源整合模式
優點:
利用信息資源進行整合的方式適用于小型初創企業,該方式的優點在于代價小,無需設備的鋪設,對現有資源與設備的充分利用也可以快速的完成停車場等車位的整合。
這類企業對于自身的定位為“車位信息平臺”,即企業提供平臺供車位供應商與車主進行信息交流,打破信息孤立狀態。類似的模式可以參考“鏈家”,即企業不掌握生產資料,只提供服務。其盈利方式來自于廣告與停車費的分成。
缺點:
- 停車場智能管理系統種類多樣,數據標準不統一,整合難度大
- 對于智能化程度低的停車場、路邊停車位難以接入,導致覆蓋范圍小
- 技術門檻低,難以形成企業自己的護城河。與停車場之間的關系不牢固
- 停車場管理方缺乏加入平臺動力,缺乏合作主動性
該模式的主要困難來自線下與停車場、停車設備提供商的合作與談判,談判內容包括信息整合模式,利益分成方式等。如不能形成具備規模的線下停車場資源將難以具有競爭優勢,同時這種合作關系并不牢固,隨著其他企業以更加優惠的方式介入,停車場往往會趨利而行,作為最重要的停車場資源一旦流失,企業將難以維護自身地位。
b. 重資產生態搭建
該模式屬于重資產方式,指通過鋪設智能停車檢測設備,實現停車場智能化和網絡化,為C端車主提供實時車位資源、車位預訂及無感支付的全程停車服務。
同時為B端停車場提供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停車場無人值守,提高停車場收益與效率。
圖3 重資產生態搭建模式
現有的車位檢測設備大致分為3種:
(1)智能攝像頭
通過在路邊、停車場內等場所搭建監控攝像頭,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對環境中的車位進行檢測與統計。
該方式的優點在于:
1)施工代價?。簾o需對地面動工,因此與市政溝通難度會小。
2)覆蓋面積大,依靠單攝像頭可對一片區域的多個停車位進行管理。
缺點在于:
1)技術難度高,該技術包括計算機視覺計算、通信技術等。
2)造價高,視頻監控設備造價遠高于簡單的傳感器設備。
3)車輛管理能力受限,因為一個攝像頭需要覆蓋多個車位,同時需準確識別出各車位上車輛的拍照并對停車時長進行統計。視覺死角和多個車輛同時進出車位等場景智能攝像頭往往難以應對。目前,AIPark(愛停車)等企業在采納此模式。
(2)車位樁
車位樁普遍存在于路邊車位旁,利用內置攝像頭對停車位進行檢測,完成空余車位統計、車輛牌照識別、停車時長統計與計費等任務。
該方式的優點在于:
1)車位管理精確:每個車位分配一個車位樁進行管理,信息準確且實時性高。
2) 便于路邊車位管理:與停車場具有特定的出入口不同,路邊車位無法設置統一的出入口進行收費管理。車位樁可利用內置攝像頭對車輛牌照進行精確識別與停車時長統計。
車位樁的缺點在于:
1)施工難度大:需要對路邊每個車位旁設立停車樁,需征得市政批準,其次,供電線路的設計與鋪設難度和費用同樣高昂。
2)造價高:每個停車樁內需內置攝像頭、補光燈,以及牌照識別的內置算法,整體造價高,除此外,由于每個車位均需設置一個停車樁,使得整體的鋪設費用高昂。
3)易損耗:停車樁布置于地面,且存在攝像頭等精密設備,其對于惡劣天氣或人為破壞的抵抗力較低,停車樁的維護與更換也將是一比不菲的費用。代表性的企業有慧停車、ETCP等。
(3)車位傳感器
車位傳感器是鋪設于車位中央的一個小型傳感器設備,通常使用紅外光感應該車位是否有車輛停放。
該方式的優點在于:
1)造價低廉:紅外傳感器等半導體傳感設備發展已十分成熟,造價低廉,適用于大規模鋪設。
2)安裝便捷:傳感設備功耗極低,配合太陽能電池板等可保證長時間運行,無需額外供電線路鋪設。
3)對建筑破壞程度低:傳感設備通常體積較小,且無需線路鋪設,對建筑及路面的破壞程度都可以降到最低。
4)耐用性高:無懼惡劣天氣與常規碾壓、碰撞,日后的維護成本低。
該傳感器的缺點在于:
1)智能化程度低:只能檢測車位有無車輛占據,但無法獲知車輛具體信息。
2)檢測精度低:由于傳感器通常使用紅外等方式感應車位上方是否有物體來作為車位是否被占用的依據,在現實中可能存在著因環境因素(如垃圾的遮擋)而導致的誤判,使得檢測精度低于以上兩種方式。
重資產搭建的生態是企業為自身打造的護城河,高昂的資本投入及市場先機成為阻止新玩家入場的壁壘。
重資產搭建生態模式的先天優勢在于:
相比于信息資源整合,該模式在B端停車場用戶中存在著使用與合作的主動性。
信息資源整合模式中,之所以停車場物業參與積極度不高,是因為縱使該模式可以為停車場帶來更多的流量;但平臺的分成以及管理費用的增加,使得停車場管理人員不得不在這兩者之間進行權衡,削弱了他合作的動機。
而重資產搭建的方式則不同,以ETCP為例,首先ETCP通過“三免”政策向停車場免費提供全套硬件系統、免費終身維保、免費終身升級,同時ECTP向物業管理方承諾:
- 堵住傳統管理漏洞,減少灰色收入流失,減少人力成本投入,增加管理方收益。
- 提升停車場運營效率,優化進出場硬件設施,提升停車場通行率,增加停車場運轉頻次。
- 提升停車場增值服務,提升用戶便利度體驗,擴大人流量。
這些舉措為停車場物業提供了極大地吸引力,停車場在減少人力管理成本的同時增加收益,無論于停車場還是于ETCP平臺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盈利模式:
1. 廣告
智慧停車用戶定位清晰、體量大。
使用智慧停車的用戶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認為是有車用戶,清晰的用戶范圍可使廣告投放商最大化投資效益,針對性的對用戶推廣汽車保養、保險以及針對該層次的飲食、服裝推薦等都比傳統的統一推廣方式具有更高的轉化率,這是廣告商十分樂于見到的局面。
多家企業在App導航頁、內置banner中設有廣告位,如ETCP, AIPark等。
2. 停車場平臺分成
這是最直接的收入來源,在向停車場引流給停車場增加收益的同時,與停車場之間進行利益分成。
不過目前智慧停車行業正處于發展期,各企業間競爭激烈,其首要任務是占領更多的停車場資源,分成模式會阻礙這一進程的發展
因此該盈利模式尚未在企業間廣泛使用。代表性企業有小強停車、丁丁停車。
3. 數據資源
利用現有停車場、車主數據,以數據輸出、行業報告等形式提供給政府、商業合作伙伴等,達成停車服務與衍生服務結合的商業類型以獲得盈利。代表性企業有IRIX, 鉑鏈聯盟。
4. 用戶支付
以服務形式向用戶進行按次或包年包月類型收費,作為開車出行的剛需,該盈利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與此同時,企業還可圍繞會員展開專屬業務,綁定用戶,代表性企業為安居寶。
四、發展受限原因思考
1. 車位管理現狀復雜,整合困難
目前我國停車場與停車位的經營管理模式主要有:業主自營、專業物業管理公司兼營、專業停車管理公司經營、零散停車管理公司經營、政府經營、外包經營等。
其管理情況復雜,所有權情況復雜,這為停車場/位的整合帶來極大困難,使得智慧停車企業發展速度受限。
2. 資本需求大,回本慢
在整體的市場需求上,重資產生態的搭建是大勢所趨。
然而,對如此規模的停車位提供智能設備的安裝與配套的系統服務耗資巨大,大部分企業因難以承擔該資本而出局。
同時,因為停車對用戶來說是一個低頻低消費活動,普通用戶的外出停車頻次不足1次/天,對于市場來說這意味著資金回流緩慢,使投資公司對此行業態度謹慎。
3. 生態構建探索尚不完善
停車是一項目的性很強的場景化需求,其用戶屬性也十分明顯:成年人、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去醫院停車其目的為看病、探訪親友;去商場停車其目的為購物、消費等)。
這樣清晰的數據帶給智慧停車企業的利益與市場需求應遠不止停車這一項,配套的服務如商圈美食推薦、周邊景點推薦等均可納入智慧停車的生態圈,停車僅僅是該生態圈的一個入口環節。
然而由于目前來自用戶的大數據規模尚小,生態圈探索尚不完善,清晰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當中,其發展也自然受限。
五、總結
- 在我國,汽車保有量與車位總量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特別是在中大型城市,車位總量缺口大,車主往往一位難求。
- 當前停車場與停車位的智能化水平低,信息孤立,車主與停車場之間難以進行信息溝通,加劇了這種不平衡。
- 智慧停車行業內以政府、傳統硬件提供商與互聯網企業為三類典型玩家,各具優劣。
- 重資產搭建生態的模式更受市場看好,但其高昂的資本投入使諸多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 復雜的管理現狀、高昂的資本投入、緩慢的資金回流及尚不成熟的生態探索是阻礙智慧停車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智慧停車行業的格局與破局:市場部分(一)
[2]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報告 互聯網停車,下一個獨角獸公司崛起?
[3] 2018年智慧停車行業發展概況與2019年趨勢分析 百億規??善?/p>
[4] ETCP估值83億 智慧停車業首現獨角獸
[5] ETCP釋放行業信號:停車市場馬太效應逐漸顯現,小企業已無入局機會
本文由 @產品小白胖團君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電馬云車是一家致力于系統解決停車難的物聯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全國唯一實現智慧停車路側地磁系統、中低視頻裝系統、道閘場庫系統、停車誘導系統、智能洗車系統、充電樁系統等全系統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系統集成的領軍企業,在全國率先接入城市大腦,率先實現先離場后支付,率先實現無桿無感支付,率先開發應用P+R停車場技術……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為停車場產權方帶來車場收益提升、整體形象提升、停車導流引流、車位預約增收、新型業態引入(無人洗車、無人新零售、充電樁、共享汽車、立體車庫等)、大數據分析、電子優惠券、個性化軟硬件定制等服務,以上投資原則上都是電馬云車投入,電馬云車只進行增益收入的分成。
是
涉案車輛預警,區域交通預警,節假日返鄉人員統計,
文章寫得很有深度,贊一個
捷順停車吧?捷順是行業內很有名的一家企業
贊,很有幫助
5:基于3和4理想中的停車場應用,停車場車輛管理系統應符合(從車輛進入到停車到離開)全程數據信息化(無人值守、智能車位導航、自動支付)。
6:基于3,社區車位閑時可共享,停車應用中的社交性以(業主、物業)授權者為擔保授權訪客車輛入場,能有效做到社區安全第一。
理想中的停車應用應該是C端到B端到C端,我們從停車需求深層次來入手。
1:目前主流停車應用聚焦在公共停車場。
2:實際需求:社區停車場需求>公共停車場需求。
主要表現為:
1‘,社區家庭車輛若干輛,較為集中存放于社區停車場,停車位夜間過于緊張,白天過于閑置。
2‘,老舊社區停車場無法滿足實際停車基本需求,催生路內停車,立體停車等。
3:對于1和2實際問題,理想中停車應用應該具有社交基因,提高用戶粘性,融合車行生活各個方面,符合未來商業模式拓展需求。
4:用戶停車、出行方向,從哪里駛出、到哪里去做什么,停哪里。如何快捷有效出行、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