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恰逢浪潮之巔,我為什么還說它已經走到了盡頭

0 評論 9586 瀏覽 10 收藏 17 分鐘

大學時候讀吳軍的《浪潮之巔》,悉數百年IT發展史上的所有超級獨角獸,深感震撼??此茮]有聯系的公司、技術,似海浪般次第涌來,每一輪浪潮都有屬于它的巔峰時刻,而每一個超級獨角獸都是乘著自己的浪潮到達巔峰,同時,每一波浪潮都在最高峰之后被后來者所淹沒,后來者又形成下一波浪潮到達巔峰。

身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我始終在思考著互聯網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術)行業中的地位、在ICT的進化歷程中的位置及它的來。按照吳軍的理論,我卻沒能找到互聯網準確的位置。而最終,在一次與摯友的爭論中,有了自己的新想法,記錄于此。

我覺得,“互聯網”是個非常奇特的事物,如果僅以吳軍的單線程發展的浪潮理論,無論把互聯網放在哪個位置都會產生明顯的謬誤。因為互聯網既是一個技術名詞,又可以說是一種交互方式,還可以說是一種組織形式。因此,互聯網在我眼中,其實是多個線程歷史發展中的重合點。歸納來說,互聯網在ICT技術的歷史線程上、在人與信息交互方式的歷史線程上、在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歷史線程上,互聯網都恰逢其時,互聯網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這個歷史的時間點上,同時滿足了3個歷史線程中的高點,給了互聯網自1989年http協議誕生以來的近30年繁榮?;ヂ摼W是這3個浪潮波峰的疊加態。

第1線程:互聯網恰逢“技術歷史線程”的浪潮之巔

ICT行業,根基都是信息,而信息相關的事物不外乎幾類: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處理、信息的傳輸、信息的應用、信息與人/物之間的交互。怎么理解呢?

“信息的收集”指的是從客觀物理世界采集信息,理解為傳感技術,將客觀世界的物理量轉化為易于處理的電流或比特;“信息的處理”指的是對信息的加工,初期是對信息編碼、加密之類的簡單處理后者對比特流的簡單運算,后期可以對應于大數據處理信息;“信息的傳輸”指的是通信技術,從最開始的同軸電纜語音通信,到后來傳輸比特流的光纖通信,再到后來通過無線介質傳播的微波通信;“信息的應用”指的是在處理信息之后,得到的結果給人類客觀世界的反饋,并因此帶來的價值;“信息與人/物的交互”指的是對于人與信息的溝通、物與信息的溝通,比如前期的人機交互(Windows的視窗交互、現在流行的觸控技術、前沿的各種肢體信息與機器的交互)、物聯網。

講下我對技術發展線程的理解。

第1波技術浪潮

電話、電報,對應公司“ATT公司”,主打“信息的傳輸”。ICT發展初期, 主要是文字信息、語音信息得到了傳輸,ATT乘風而起,成為獨角獸。

第2波技術浪潮

電腦、芯片,對應公司“IBM、微軟、Intel”,主打“信息的處理”。上世紀中后期,隨著電腦的興起,人類第一次可以通過技術對信息進行計算處理。

第3波技術浪潮

互聯網+,對應公司“Google、阿里、Facebook”,主打“信息的傳輸信息的處理”,簡而言之,是通過技術將信息篩選并傳輸到對應使用者手中。其實,超文本鏈接檢索、谷歌搜索檢索,到后來的ICQ、社區、電商,無不對應這個規律,即將信息篩選、檢索,并傳輸到使用者手中。

可以這么來說,對于中國,90年代是電信行業的黃金年代,因為他們正處于ICT的第1波浪潮,而90年代后期,聯想風頭正盛并有過幾年好時光,因為聯想處于ICT的第2波浪潮,而21世紀以來,BAT、網易、京東、小米,都是第3波浪潮的獨角獸。

在我看來,技術層面上,中國的互聯網已經走到了盡頭,可以實現信息傳輸的、信息處理的領域大都完成 ,放眼最近2年,做美甲O2O的“河貍家”、做推拿O2O的“熊貓拿拿”、做垂直細分領域的“禮物說”、從買手導購切入電商的“美麗說”,可以看到互聯網已經滲透到非常細微非常垂直的領域,那正說明互聯網的紅利蛋糕的大頭已經被瓜分完成,只剩下些細枝末節的領域等待挖掘。單從技術角度上,互聯網現在已變得太簡單,完全沒有技術含量,恰似與好友的嬉笑“互聯網從業者,無論產品、技術,都只不過是搬磚的農民工”。

那么,在技術發展線程上,下一波浪潮會是什么呢?

回顧上面信息類型、和現在的技術發展,我覺得會是“信息的處理”和“信息的收集”,而這二者,對應著“云計算”“大數據”“傳感技術”“智能家居/車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是對海量信息的處理,人類從未能夠收集到如此龐大的數據,然后根據數據的處理結果得出人類智能、機器智能的現實處理結果;傳感技術是對客觀世界物理量的采集,比如你的心跳信息、走路信息等等,并用于人工智能的輸入量;而云計算對應的是海量數據處理的能力;智能家居/車聯網的根基在于智能,唯有擁有了智能,才能使智能家居用品聯網、對信息作出處理;“物聯網”植根于使物品擁有身份標識甚至處理信息。

看到了嗎?所有的技術歸根于一處:人工智能。允許我創造一個新詞,與其說未來的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倒不如說是“智能+”的時代。

可以這么理解,互聯網是從服務器到人類的信息傳輸,這是我們最近這30年所專注的事物,但我們這30年,卻忽略了信息在服務器中的處理、和信息從客觀世界轉變為電流/比特的采集過程。想象一下,“智能+物流”就是無人機運輸啊,“智能+餐飲”就是機器廚師啊,“智能+服務業”就是機器人售貨員、機器人清潔工啊,“智能+交通”就是無人駕駛車啊,“智能+醫療”就是大數據分析的醫生啊……想想都激動,“智能+”行業必然是一萬倍的增長!相比于現在的互聯網,互聯網現在剩下的僅存紅利,最多只能是幾倍幾十倍增長。而“智能+”行業絕不僅僅滿足于此,現在的基因生物技術,疊加上“大數據”和“智能處理”,能顛覆出一個怎樣宏偉的圖景,還有其它領域的前沿技術與智能及上述ICT技術的疊加,將引領下一波的指數增長。

記得科技界的一個公理“摩爾定律”嗎?唯有指數增長的技術方向才是真正的未來?!盎ヂ摼W+”能夠完成這個使命嗎?不能的。在技術層面上 ,互聯網走到這個時候,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下一波浪潮是“智能+”。

第4波技術浪潮

“智能+”,對應公司“未知”,主打“信息的采集信息的處理”。

第2線程:互聯網恰逢“交互方式歷史線程”的浪潮之巔

在我的理解上,ICT行業是由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發)和PM(Product Manager,產品經理)創造的歷史,RD負責創造技術,PM負責將技術走向應用,走向商業。一項需要人去進行信息交互的技術,必然在交互方式得到支持之后才得以走進生活。而互聯網,恰恰又是一種交互的方式。簡述下我的交互方式發展史。

第1波交互浪潮

鍵盤Dos系統,交互著眼于“代碼”,人類通過敲打鍵盤,輸入機器指令去與機器交流。

第2波交互浪潮

鼠標Mcintosh視窗操作系統Windows視窗操作系統,交互著眼在于“鼠標點擊”,視窗化的輸入比機器指令更符合人類的天性。

第3波交互浪潮

互聯網HTTP超文本鏈接檢索,交互著眼于“超鏈接點擊”,通過點擊超文本去進行全網信息檢索。

第4波交互浪潮

移動互聯網觸控技術,交互著眼于“手指+屏幕操作”,手指的點擊與滑動。

我們所說的互聯網,就是上面提及的第3和第4波浪潮,因為他們都是基于超文本鏈接的點擊交互,所以大家通常理解上的互聯網也即兩者合一。那么,下一個可以看見的交互革命是什么呢?現在的技術領域已看到端倪,那即是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

第5波交互浪潮:ARVRHololent系統其它未知系統,交互著眼于“虛擬交互”。

第3線程:互聯網恰逢“社會組織方式歷史線程”的浪潮之巔

社會組織形式的變革,我把它歸于第3線程,而這社會組織方式的歷史線程上,互聯網將在可見的將來,都不會有下一波浪潮的顛覆,也正因此,互聯網尚存一絲生存的機會。簡述我的社會組織方式線程上的浪潮更替。

第1波社會組織形式浪潮

小區域傳播,信息的傳播局限于地域,表現為“氏族、技術不發達的社會”。人類獲取信息的范圍局限于身邊方圓幾十里地,信息的口耳相傳非常緩慢,正如費孝通的《鄉土中國》所言,傳統的中國正是這樣的小農經濟,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組織形態正如一個漣漪,距離中心越遠,振幅趨于零。歸納來說,即小范圍的雙向信息流通。

第2波社會組織形式浪潮

中心化傳播,信息的單向傳播及受體被動接受,表現為“書籍、報紙、廣播、電視、自上而下的組織形態”。在這個浪潮中,人類第一次接觸到除去自己身邊的信息,人類可以從報紙、廣播、電視上看到國家新聞、科學知識、世界景物,但是這些信息是有中心的,并從中心擴散開去的,而信息是不能有逆向傳輸的。

在組織形態方面,因為每個人都不能直接與其他受眾直接交流,只能從信息的最初傳播點獲取信息,這時候的人類組織大多是自上而下的,關系鏈的形成極為困難,一個愛好釣魚的人與100公里外一個有著同樣愛好的人之間的交流幾乎不可能,而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學派波爾的通信是極為罕見的特例,而這導致了社會組織形態上的閉塞。同時,如果我們處在一個市場之下,柑橘的種植者不能及時知道千里之外的銷售情況,那么生產便極有可能過?;虿蛔?;如果我想買一只哈士奇,而千里之外的零售商恰好要售賣一只哈士奇,在這種單向傳播的時代中是很難實現的。我所能夠雙向交流的地方依然局限于地位距離,所不同的是這個時代下的人們可以單向接收超越地理位置的信息。歸納來說,即小范圍的雙向信息流通,加上大范圍上的單向信息流通。

第3波社會組織形式浪潮

去中心化,自組織,信息的傳播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表現為“互聯網、全球性的社區和信息傳播、更多更垂直的信息交流”。

全球信息的互聯互通帶來的社會組織形式變遷,引發了諸多變革。在這個層面上,我作為個體,卻可以了解整個世界各個方面非常海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量之大,必須進行整合,比如說電商整合了買家和賣家的信息交流,互聯網金融整合了融資方和籌款方的信息交流,O2O整合了服務方和需求方的信息交流。互聯網整合了諸多服務,無關技術,這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即通過互聯網整合資源?!罢稀币辉~,概括了互聯網的本質,互聯網本身沒有創造價值,它只是整合了資源,讓需要的人知道在哪里獲得信息,并獲得需要的東西。歸納來說,即大范圍的雙向信息流通。

那么一個問題來了,下一波社會組織形式浪潮是什么?

我的觀點是,在可見的未來,我沒有看到更深刻的更有顛覆性的社會組織形式方向上的浪潮,也就是說,互聯網在這個維度上, 依然保持在浪潮的巔峰之上。為什么這么說呢?比如說互聯網金融,其實它還可以整合很多資源:農村金融、投資顧問和理財方的信息整合、理財方式與風險的整合;又比如說辦事機構的跨地域信息整合、制造業的生產和消費信息整合等等等等。在人類可以擁有整個世界的信息的時候,信息傳輸、信息整合的任務非常巨大,而在這一方面,互聯網在可見的將來也不會落于下一波浪潮之下。

OK,回歸主題,生于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恰好是3個線程中的高點,并形成疊加態,這一效應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長達30年甚至更久的繁榮,從技術線程和交互方式線程上,互聯網將于不久的將來沒落,而互聯網在社會組織形式方面,給我們社會沉淀下來的價值,或許是比技術、交互的革命更為深刻和久遠。

 

作者@xjieeeeee2015 ? ? 文章來源@虎嗅網

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34691/1.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