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分類這件事上,北京完勝上海
自從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后,上海市民叫苦連天,對于干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一臉懵逼。而緊隨其后,北京市也出臺了垃圾分類的規(guī)定,然而這次的垃圾分類卻好理解多了。那么上海、北京的垃圾分類究竟有何不同呢,來看作者怎么說的吧。
在上海的小伙伴們被垃圾逼瘋的時候,北京的小伙伴們,一邊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一邊“哈哈哈哈哈哈哈”地“嘲笑”著“拎得清”的上海人。
直到收到這樣一條消息:“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于上?!保麄兊男θ轁u漸凝固在臉上……
是的,北京的小伙伴們,你們別高興得太早,北京馬上也要開始強制實行垃圾分類了。
01
有消息稱:
北京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罰款不低于上海。但北京的垃圾分類標準與上海并不完全一致,分為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
這條消息看上去并沒什么特別,但其實信息量巨大。
我看完之后,忍不住發(fā)了一條朋友圈:
實話實說,在垃圾分類這件事上,北京人的表達水平,完勝上海。
我為什么會這么說呢?“表達水平”指的是遣詞造句,或者是修辭水平嗎?
其實不是,遣詞造句和修辭水平,都只是術的層面。
而我說的“表達水平”是道的層面,背后指的是一種心態(tài),指的是你到底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還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問題。
這種心態(tài)在商業(yè)世界里非常重要。
02
你看,上海的垃圾分為:濕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而北京的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看起來上海和北京的垃圾分類是非常不同的,但其實它們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分類名稱。
大體上來說,
北京的“廚余垃圾” = 上海的“濕垃圾”
北京的“其他垃圾” = 上海的“干垃圾”
北京的“有害垃圾” = 上海的“有害垃圾”
北京的“可回收物” = 上海的“可回收垃圾”
每一類垃圾只是名稱不同,而在投放、運輸和處理操作上,大體上都是一樣的。
但是,就是這名稱上的一點小小的不同,帶來的社會成本卻有巨大差異。
比如,北京的“廚余垃圾”,為什么在上海要被叫做“濕垃圾”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上海人當時在取這個名字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
為什么要給垃圾取名叫“干垃圾”或者“濕垃圾”呢?
你認真想一想,它的原因可能是——很多干垃圾最后的處理方法都是焚燒,但在焚燒的時候如果混有濕垃圾,就需要額外的能量來把水份加熱蒸發(fā)掉,這樣焚燒的效率就比較低。
而如果垃圾是干的,這部分能量就可以節(jié)省下來。
所以,站在垃圾處理廠的角度,就一定需要把干垃圾和濕垃圾區(qū)分開,于是在垃圾分類的時候,就把分類名稱叫做干垃圾和濕垃圾。
站在垃圾處理廠的角度,這其實特別有道理。
但隨之問題就來了。站在用戶角度來看,他哪知道什么叫干垃圾,什么叫濕垃圾啊?所以這給廣大上海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濕紙巾,是干垃圾?
干果殼,是濕垃圾?
餅干,是濕垃圾?
濕垃圾袋,是干垃圾?
……
上海人民表示???所以到后來,上海人民都被逼瘋了。
“阿拉上海寧,最近不談股票,不談房價,甚至連朋友都不談……一門心思統(tǒng)統(tǒng)撲在垃圾上?!?/p>
為了解決這個巨大的困擾,政府又不得不設計一張長長的清單,來說明到底哪些屬于干垃圾,哪些屬于濕垃圾。大家只好像準備考試一樣,去背這個清單。
可是,你知道清單是不可窮盡的,總會有不在清單上的東西,讓大家分不清它到底是干垃圾還是濕垃圾。
為了更好記住分類,網(wǎng)友們甚至總結了口訣:
豬吃的,濕垃圾;
豬不吃的,干垃圾;
豬吃了會死的,有害垃圾;
賣了可以買豬的,可回收垃圾。
只要設身處地地為豬著想,干濕垃圾的分類就不用怕了。
你看,這前前后后制造了多大的認知成本,認知成本其實就是整個社會的運營成本。
03
北京的垃圾分類在這一點上就做得非常好。
比如北京的“廚余垃圾”。
剛才我們說,干垃圾和濕垃圾,是站在垃圾處理廠的角度來分類的。
而站用戶角度,他看不懂什么叫干垃圾,什么叫濕垃圾。但用戶可以很容易地根據(jù)產(chǎn)生垃圾的過程來分類。
我做飯時產(chǎn)生的垃圾叫做廚余垃圾,而廚余垃圾大體上都屬于上海垃圾分類中的濕垃圾。
廚余垃圾對于用戶來說,非常好區(qū)分;但濕垃圾對于用戶來說,認知成本就太大了。
當然廚余垃圾中也許有一小部分屬于干垃圾,這一小部分可能會降低一點點垃圾處理的效率,浪費一些能源,但是這卻可以極大地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節(jié)約下來很大一部分社會運營的成本。
再比如,北京的“可回收物”。
上海的“可回收垃圾”,這個叫法也讓人特別困擾。
你說你都可回收了,為什么還要叫垃圾???可回收,就說明有用對吧,那就不應該叫做“垃圾”了呀。
而在北京,把“可回收垃圾”叫做“可回收物”,這就解決了這個困擾。
再比如,北京的“其他垃圾”。
這個分類太重要了。
在分類中,必須得有一個分類能夠包容萬物,在我真的不知道把它分在哪一類時,就把它放在“其他”這個分類中。
在上海的垃圾分類中,其實“干垃圾”也扮演著同樣的角色,但是它的名稱卻會給用戶帶來很大的困擾。
“干垃圾”和“濕垃圾”,你光看名字就會覺得奇怪,這兩個分類本身是相互排斥的,加起來就是全集了。
理論上一個垃圾,它不是干的,就應該是濕的對吧?
可是為什么還會再分出來一個“有害垃圾”和一個“可回收垃圾”呢?
而北京用一個“其他垃圾”就解決了這個困擾,這對用戶來說認知成本是非常低的。
上海的垃圾分類,是站在垃圾處理廠的角度來分的;而北京的垃圾分類,是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來分的。
所以,這次的垃圾分類,我認為上海完敗于北京。
04
總結來看,上海和北京的垃圾分類背后,涉及到商業(yè)世界中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問題——設計產(chǎn)品時的視角問題。
在設計產(chǎn)品時,我們總愛站在自己視角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真正站在用戶的視角來解決問題。
這是我們非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這會極大地造成成本的上升。
在生活中,這樣的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
比如,曾經(jīng)有幾大高校,聯(lián)合舉辦了一次愛心公益跑。活動當天,每個學校里有一個集合點,大家需要到各自的集合點集合,然后共同參加活動。每個集合點都需要豎一個牌子,讓來參加活動的人知道這里就是集合點。
這個時候,你作為愛心公益跑的負責人,應該怎么去設計這個牌子呢?
我看到的牌子是這么設計的:
- 在A大學,牌子上大大地寫著“A大學”,然后旁邊用很小的字寫著“愛心公益跑”
- 在B大學,牌子上大大地寫著“B大學”,然后旁邊用很小的字寫著“愛心公益跑”
乍一看這好像并沒有什么問題,集合點最大的區(qū)別不就是學校嘛,所以大大地寫上學校名字來作區(qū)分,這好像并沒有什么不對呀。
其實完全不對。這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你仔細一想就知道了,如果你站在參加活動人的角度,我來A大學參加愛心公益跑,我都已經(jīng)到A大學了,難道我會不知道自己是在A大學嗎???
這個時候我要找的是“愛心公益跑”的集合點,那這個牌子上根本就不需要印上大學名字,而是應該大大地印上“愛心公益跑”。
這就是用戶視角。
結語
在設計產(chǎn)品時,我們總愛站在自己視角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真正站在用戶的視角來解決問題。
這是我們非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這會極大地造成成本的上升。
站在用戶視角來解決問題,需要關聯(lián)用戶的使用場景,如果你能做到,這就是一次非常大的躍升。
從自己的視角,到用戶的視角,你千萬不要小看這個視角的轉變。
就像這次北京的垃圾分類一樣,這能巨大地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從而降低整個社會的運營成本。
所以,作為一個商業(yè)人士,你一定要經(jīng)常切換到用戶視角來考慮問題,你才有機會獲得用戶的青睞,獲得很大的成功。
在生活中其實也一樣,如果你能經(jīng)常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僅能收獲更好的人際關系,更能在工作中展露頭角,收獲“這個人不一樣”的評價,擁有一個更順暢、甚至開掛的人生。
作者:劉潤,公眾號:劉潤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qqd9c3PJHYWyrn7RhC1k5A
本文由 @劉潤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北京海淀的大白菜廚余垃圾······
那為什么整個國家要有這么多種叫法呢?還有杭州的易腐垃圾。 這又不是方言,全國統(tǒng)一,不行??
整體都對,細節(jié)改變
滿足用戶需求可不是一味的討好用戶,按用戶想法來所有垃圾一起扔掉才是最真實的需求。
按文章意思頂多算作者自己喜歡北京的命名方式而已,你知道上海市政府在垃圾分類上的決心和付出么,就這么主觀的完勝
各地區(qū)垃圾處理方式不一樣,命名自有不同,粽子葉和蛤蜊殼都是廚余垃圾,在上海都是干垃圾。
垃圾分類利國利民,做這些決策和實施的過程比你看到的復雜的多,到底不過是揪著一個點覺得自己發(fā)現(xiàn)了不得了的東西罷了
沒有按用戶視角命名就是沒有,人家跟你說微觀,你跟別人扯宏觀,不是搞笑嗎?蔡徐坤那么努力,憑什么黑他?
哈哈哈,比喻也太有才了。
呵呵,看好文章標題再來回復,還微觀宏觀,上來就扣大帽子是誰?所有的需求按照用戶視角命名完了就結束了?其他都不用做了?
呵呵
上海政府確實沒有站在用戶角度想問題,沒有那么多精英分子,干垃圾、濕垃圾沒有普通過,誰搞得懂,北京的就通俗易懂多了,做產(chǎn)品設計亦是如此,寫一大堆書面語來解釋,還不如想想怎么通過俗話來傳達給大眾
不好意思,來杠一下,如果北京是第一個實行垃圾分類的,用廚余垃圾和干垃圾一樣分不清濕紙巾,是塑料袋,干果殼一類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本來概念就不是很清晰,都是普及了才知道
分不清的,可以當做其他垃圾,人家都說了,這一小部分可能會降低一點點垃圾處理的效率,浪費一些能源,但是這卻可以極大地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節(jié)約下來很大一部分社會運營的成本。
不好意思,北京沒有干垃圾,分不清的投其他??!
你為啥可以轉發(fā)潤總的內容,不需要版權嗎?
同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