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人群切入,做社交產品還有機會嗎?
大學生,作為95后、00后群體的里的精英代表,有較強的好奇心,愿意主動去接受新事物,也愿意去分享自己。因此,校園社交產品還有很多的發展機會,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7年初,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校園社交產品,還值得去做嗎?》,發文的時候,從校園人群起家,以閱后即焚功能為主打的社交產品SnapChat正在向紐交所提交IPO申請,計劃以250億美金的估值募資30億美元。
但卻不曾想,SnapChat自從上市后股價一直下挫,至19年初的時候,股價從29美金已跌至不足5美金。這與2011年上市的人人網如出一轍,在上市之后,用戶活躍呈斷崖式下跌,各種多元化業務開展無果。
如今看到自己當時文內提及的一些校園社交產品,黑白校園、11點11分、小柚、無秘、刻桌、Here、樹洞、咩咩等等,不經感嘆一句,恍如隔世。
在兩年半之前的文章里,對于從學生人群切入的社交產品,我提及最多的就是產品本身的創意點,如何通過新穎、獨特的玩法來解決社交關系鏈的問題。
如今,在網絡社交領域里,微信的地位并未受沖擊,還在加速進行著迭代,但從資本圈來看,其實對于新一代社交產品的關注度已越來越強,畢竟微信誕生已誕生八年之久。
有人或許想說,如今有著微信這座大山,而且各方面體驗都不錯,為何我們非要討論去再做一款社交產品。
2019年伊始,羅永浩將子彈短信更名為聊天寶、快播王欣出獄后發布馬桶MT、字節跳動結合抖音推出多閃,一時三款社交產品來勢洶洶,想要挑戰一下微信的地位,如今也證明不過是個笑話。
但在我看來,微信的地位穩固,并不代表著其他的社交產品沒有價值,并且這不僅是對投資人、創業者有價值,而是很好的滿足一類用戶的需求。
事實已經反復證明:用戶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直到那個事物出現的時候,才會感嘆一句,這就是我需要的。
微信雖然讓我們無法逃避,但在圈層化的時代里,用戶也需要有一個小的獨處空間,正如一些00后,不喜歡用微信,而是使用QQ,只是因為不想跟父母處于同一空間,發的動態不想讓父母知曉。
當然QQ是一個更早期巨無霸,相比之下,許多細分垂直的社交產品,其實已經吸引著所匹配的用戶,并且并不為大眾所知曉。
從關系網絡上看,微信已經占據熟人社交,做到了極致,但陌生交友則一直存在相對的機會,從陌陌、探探,再到soul,這些產品能夠獲得可觀的用戶量,已經驗證陌生交友需求的長期存在。
但無奈,大多數社交產品都是“始于約炮,興于炫耀,衰于雞湯,死于經商”,陌生交友產品大多停留于第一步,而微信最近對于所謂私域流量的連續打擊,則是害怕出現最后的“死于經商”。
許多社交產品(包括我個人參與),讓人最為遺憾的是,用戶雙方連接之后,往往在交流的火熱之時,會提到加個QQ,于是切換了交流載體。
從用戶的角度上來看,切換的不是產品,而是關系網,比如許多學生大四的時候,開始把主用的社交產品從QQ改為微信,則是因為此前的同學、老師網絡都在QQ上,而接下來的職場人脈網絡則是在微信端。
在一個陌生交友的產品里,一旦從陌生人變成熟人,因此進行產品上的遷移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在我看來,陌生交友產品需要分清自己的定位:
一類定位是:專注做好陌生連接的這段關系處理,至于用戶之間從陌生人變為熟人之后,則可以選擇主動放棄。
另一類定位則是:找到一段用戶并不愿融入到熟人關系網中特殊關系,可以靠產品做好這類關系的長期維護。
而這類特殊關系其實很多,如釘釘上的許多用戶并不愿意把工作關系帶入熟人網絡中;也如一些興趣同好形成的圈內交流,用戶并不愿出圈;還如一些單純的約炮需求,基本更不會把關系鏈導入到熟人網路里。
回到大學生人群,作為95后、00后群體的里的精英代表,他們保持著較強的好奇心,愿意主動去接受新事物,也愿意去分享自己。
但這類用戶的分享,建立于對自己認同的人分享,對懂自己的人分享。而社交這件事也是以內容為主,相比95前更多是想活出別人眼里的模樣,95后用戶則更想活出的是自己。
有人說社交產品,得大學生群體得天下,除了因為大學生是新產品的最佳嘗鮮者,還體現于產品的遷移上,如今低年級的大學生對于微信的依賴度,遠低于我們以為的樣子。
而在用戶從QQ逐步遷移到微信的這個節點上,如果有某個新產品介入,想截取一些流量則完全存在可能。
當然切入大學生人群,相關的工具、內容還是不可避免,提供一些用戶生命周期里的剛需功能,將能很好的提升粘性和降低獲客成本。
舉一個簡單例子:每年4月—9月,百度貼吧都會被其中的各高校貼吧帶起一大波流量,因為大量高考生對學校信息的反復查詢和溝通。
而在6月—8月QQ上的高校新生群也是高度活躍的狀態,形成了大量原本陌生關系的連接,而后續10月高校社團社群的活躍度,則接棒了新生群。
在人人網之后,PC時代的高校BBS也幾乎全部銷聲匿跡,但如今移動端卻尚無好的產品去承接原有BBS的相關功能,雖各細分領域都有大平臺介入,但學生人群卻有著專屬需求,值得挖掘。
從新生入學,一直到學生步入畢業年級,開始求職之路,即將進入到新的環境中之時,又會產生一次關系鏈重構,而每次重構則蘊含著機會。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前人已經證明,一個產品如果僅是為大學生量身定制的,則會難以走出校園。而且越來越工具化,并且校園產品形成的社區,并不是一個擁有主題的垂直社區,要知道大學生無法貼上統一的標簽。
回顧五年前,2014年的時候,我當時運營的超級課程表項目,打出的口號是“做全國最好用的課程表軟件”。那時市場上還有直接的競品,后續15年開始社交化,slogan一度改為“翹蛋疼的課,泡喜歡的TA”,15年開學季又修正為“上大學一個APP就夠了”,可以看出工具產品與社交產品之間的掙扎。
表表這個產品,日活峰值一度突破300萬,走了許多彎路,也可以說是進行過各種試錯。
復盤經驗里,讓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結論,那就是如果把大學生作為社交產品的初期用戶,學生的身份關系鏈只是產品網絡的橫軸,還需要一條條以興趣、愛好形成的縱軸,方能搭建出社交網絡,否則產品無法黏住用戶,也無延續。
另外,如今95后群體在使用社交產品時,除了溝通交流外,對于工作學習需要、獲取資訊的訴求,超過了前人,也是上文說的內容驅動社交,這點值得引起注意。(學生身處半封閉的環境里,有著許多獨特的信息獲取訴求,比如本地化)
2019年7月,SnapChat的股價恢復到15美金,總市值也已超過200億美金,國內又會殺出什么社交產品?值得期待。
?#專欄作家#
孫凌,微信公眾號:創業者孫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連續創業者,資深校園市場專家,關注創新與創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如今看到自己當時文內提及的一些校園社交產品,黑白校園、11點11分、小柚、無秘、刻桌、Here、樹洞、咩咩等等,不經感嘆一句,恍如隔世。
2019年伊始,羅永浩將子彈短信更名為聊天寶、快播王欣出獄后發布馬桶MT、字節跳動結合抖音推出多閃,一時三款社交產品來勢洶洶。
做啥呢?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這種社交產品的商業化出路在哪?
你分析的好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