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J布局法律科技行業,盤點它們的入局之路

2 評論 8240 瀏覽 33 收藏 13 分鐘

隨著各大巨頭在C端的不斷布局,C端市場爭奪開始飽和,此時我們注意到巨頭們開始在B端中的法律科技行業進行布局,那它們的商業策略與對應產品分別是什么呢,讓我們仔細來看。

隨著BATJ在C端市場的爭奪漸漸飽和,在互聯網流量見頂、獲客成本的逐漸增大的背景下,巨頭們開始將目光投向B端。而法律服務,則成為了巨頭們面向B端的重要抓手。

就法律行業本身而言,其受眾廣但頻次低、專業門檻高、服務非標化,相較于其他行業用技術顛覆,前者的難度可想而知。

但其巨大的市場前景,逐漸引起了各互聯網巨頭的關注,并陸續在法律互聯網領域落下棋子。

據筆者觀察,BATJ在法律科技上的探索動因分兩種:內部創新、生態布局。

一、阿里巴巴

關鍵詞:法律科技

1. 互聯網法庭

順應國家電子政務的浪潮,阿里巴巴也在互聯網法院上落下一子——共道科技。

其官網介紹中寫道,共道科技于2018年成立,是由杭州市城投集團投資,阿里巴巴集團給予強大技術支撐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據企查查公開資料顯示,俞思瑛為共道董事,同時俞還是阿里集團國內法務負責人,阿里集團副總裁。共道可稱為阿里在法律科技領域的先遣部隊。

共道的核心產品有三:

1. 在線訴訟平臺——實現法院起訴、繳費、調解、立案、舉證、開庭、判決等訴訟全流程在線,目前上線的有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的訴訟平臺;

2. 在線調解平臺——在線為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其產品為余杭區網絡消費投訴在線調解平臺;

3. 智能預判——智能模擬判決流程,預判案件結果,輔助法官作出判決,目前應處于嘗試階段,尚未有公開產品。

雖然做法院線上化的法律科技公司不在少數,但共道公司背靠阿里大樹,不知能否在這條電子政務的路上闖出一條全新的商業模式,能夠鏈接其他法律共同體共同發力,去變革法律服務底層運作模式,形成完整法律生態。

2. 合同智能審查

去年5月,阿里技術公眾號發布一篇《阿里來了位技術新童鞋,一秒K.O八位律師》,文中提到“600份在線協議,8位專業律師用了一周時間完成審核,而人工智能僅用時1秒,并且在這600份協議中,標記出的問題準確率達到100%?!边@一款內部創新產品旨在讓AI來代替法務進行合同審核工作,解決企業法務的一些低價值的重復性勞動,讓法務更專注于合同本身的專業性提升。

這套智能合同診斷系統主要做一件事——合同文本風險掃描并針對風險點智能推薦修改建議。智能審查是通過詞的向量表示、冷啟動和快速樣本標注、多模型組合等AI技術的應用,搭建一套法務領域的行業詞庫和知識圖譜。

智能合同診斷只是阿里在智能法務領域的第一步探索。此外,他們也在嘗試將AI應用在合同、訴訟文書以及裁決文書的場景上,與上述所說的機器智能訴訟預判結合。

筆者認為:

「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務上的應用早已不是新鮮話題,目前應用也主要以合同智能和智能咨詢兩種場景為主。但縱觀國內外法律市場,目前仍處于人工梳理規則為主,智能輔助的初級階段。真正讓機器代替律師去回答客戶咨詢、代替法務起草合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p>

二、騰訊

關鍵詞:法律科技?業務撮合

1. 法大大

法大大今年3月宣布完成由老虎基金和騰訊聯合領投的C輪3.98億元融資。與其他沉迷交易撮合賺取中間價的公司不同,法大大從一開始就劍指企業服務市場,并始終堅持把“合同簽約”這一個環節做好。

在一場公開大會上,其CEO黃翔分享法大大的三大階段:

  • 第一階段是做好電子簽約產品;
  • 第二階段為企業級市場,堅持SaaS模式,升級服務;
  • 第三階段是深耕垂直行業,深度挖掘客戶需求。

就目前其階段而言,其目標受眾為國內大型企業,在為一家企業提供定制化需求的同時,深入了解該類型企業在合同板塊的痛點,形成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技術上沉淀抽象出通用組件化能力,再快速應用于該行業的其他企業,這是咨詢公司的慣常打法。

互聯網創業做加法一定是比做減法難,法大大在法律科技這條路上始終獨樹一幟。

2. 快法務、贏了網

2017年快法務入選騰訊“雙百計劃”,與騰訊創服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其合作本質是快法務用股權置換了騰訊的流量,獲得其在廣點通、微信渠道的廣告投放機會。

快法務本質也是“法律電商”公司,只是其核心是提供法律服務中的高頻低價的標品服務,例如公司注冊、工商財稅、知識產權、人事社保、代理記賬等。它的模式相對清晰,定價、服務流程都相對標準,產品本身不需要太多技術投入,更側重于線上線下推廣營銷及獲客。

早在2015年騰訊領投了贏了網上千萬的A輪融資,堪稱“BAT于法律互聯網上的第一枚落子”。以律師廣告及提供“標準化”服務報價為主,與一些律師營銷網站無本質區別,但其仍未跳出“法律電商”的傳統模式。筆者調研其主站,服務描述粗糙、頁面無法跳轉、無購買鏈接,可見其目前運營狀況堪憂。

3. 廣州微法院

2017年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與騰訊公司聯合發布“廣州微法院”小程序,這是騰訊在互聯網法院上的重大探索,但似乎也止步于此了。此前筆者調研時發現的“騰訊智法”、“微信加法”網站目前均無法正常跳轉。

三、百度

關鍵詞:業務撮合

百度律師以百度的搜索引擎為流量入口,為中小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工商注冊、資質辦理、合同文書、投資融資、法律顧問、培訓課程、電子取證的多類法律服務。其核心商業模式是傳統的“法律電商模式”,將法律服務包裝成不同的SKU(單品),提供標準化報價及服務流程介紹。

此模式可滿足知識產權、工商注冊、資質辦理等可標準化、低客單價、頻次較高的法律服務,但其他高客單價的法律需求由于前期需要大量的線下溝通,該模式無法滿足。從目前網頁上看,大多數商品均下架,已有的銷售產品數量寥寥。

此外,百度律師還提供了法律智庫(案例法規檢索)、商標查詢、法律學院等產品,企圖通過SEO內容、工具、線下活動提高用戶黏度和日活,但目前也處于無運維狀態。

筆者認為:

「百度以其巨大的搜索流量為百度律師導流,仍無法促成交易,這充分說明互聯網運營常用的轉化漏斗模型并不適用于法律服務。企圖通過SEM等方式擴大流量入口,是能夠帶來少量商機,而你需要為此付出的成本一定高于該商機線索的獲取。該模式已被多家法律創業公司實踐失敗。只有逐漸往更加細分領域去做深入服務本身的改造才會有生存空間?!?/p>

四、京東

關鍵詞:法律科技

去年9月,京東舉辦了“京東法律機器人發布會”,由京東法務發布智能產品“法咚咚”,可見其是一款內部創新的產品?;诰〇|語音識別技術,結合內部法務知識庫,運用人工智能算法搭建的法律咨詢問答平臺。

從產品頁面上看來其主要解決投融資、公司事務、業務資質、勞動人事、營銷推廣5方面的咨詢問題,其產品交互形式以語音智能問答為主,從目前測試結果而言,回答結果正確率不理想,多以后臺預先設定好的規則為主,智能化程度并不太高。

綜上,BATJ在「法律+互聯網」的戰場上各有布局,但仍處于小試牛刀的階段。

除了BATJ,法律科技的快速發展也催生了大量致力于“技術驅動法律”的創新企業。筆者認為,BATJ與法律科技公司在「法律+互聯網」戰場上各有優劣勢。互聯網巨頭的優勢在于:

技術:大公司底層技術能力強、技術能力模塊多樣、資源組件化彼此松耦合,能為不同場景的產品提供靈活接口,快速組裝出符合需求的應用層產品,并擁有處理高并發量的豐富經驗。

資源:大公司擁有多家投資、被投公司、生態公司、合作公司,產品誕生后可以以自家公司作為首戰場、逐漸放大至合作公司、生態公司,逐步實踐產品是否能夠滿足不同體量企業的需求。

品牌:大公司品牌知名度高、背書能力強,面對普通用戶更容易建立對產品的天然信任感。

劣勢在于法律科技并非巨頭公司的核心產品線,內部創新面對的阻力較多,除非成立事業群或獨立公司運營,否則投入資源有限,只能淺嘗輒止。

筆者認為:

「由于法律行業本身的專業門檻高,改造難度大,服務場景多樣,小投入必定無法大產出?!?/p>

反觀法律科技公司的優勢主要在于舉全公司之力來打造一款產品,其各崗位人員配備更充足、資源投入度更高、創業決心更強。但劣勢在于其吸引優秀專業人才的能力不足,前期開展業務時資源不足、品牌建立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

近5年,法律科技的戰場上堪稱百花齊放,卻也是腥風血雨,但每個行業的變革必然經歷這般陣痛,才能真正的推動行業躍遷。

 

本文由 @陳斯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國外在法律科技這一行,確實比國內要領先很多,如CSdisco公司的,Ediscovery軟件。

    來自四川 回復
  2. 學到法律科技這個詞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