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社交:在這看臉的社會中,我們終于能談些別的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34.jpg)
相親時,我們常用“沒有眼緣”來表示對某人不感興趣,這是在短暫的接觸中,我們覺得“對方配不上我”的一種禮貌性拒絕,就像用“豐滿”來形容那些你所不忍傷害的胖子們。不可否認,顏值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如果你的眼睛在瀏覽頁面時,仍不由自主地停留在男女神們的圖片上,你就得承認這的確是一個看臉的世界。
你憤慨,你無奈,這就對了。因為只有大部分人同為苦惱的問題,才會讓“得屌絲者得天下”的互聯網行業感到興奮,這時候社交也是一種剛需。為此,社交平臺提供了一份它們的解決方案:人與人之間的社交不僅靠顏,也可以通過興趣愛好進行搭橋,形成雙方在精神上的共鳴,最終走完“興趣產生關系”的全過程。
這樣的過程為了讓普通人能夠擁有更好的社交體驗,興趣社交需要將我們的注意力從“對人的興趣”分散到“對事的興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回到“基于興趣產生的話題內容”,而不去深究“到底是誰在和我進行聊天”。
現在細細數來,學生們最為活躍的根據地百度貼吧走過了十一年風雨,文藝青年們的豆瓣也成為了一個十年的大叔級產品。在興趣社交領域,似乎并沒有誕生出一個能夠抗衡微信、微博這類的現象級產品。難道興趣社交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僅僅只是一種偽需求嗎?
當然不是,興趣社交除了能夠改變看臉社會的現狀,還將具備以下幾點優勢:
興趣是強關系的紐帶
由于人的社會性,再孤僻的人也會有社會中的相識,并以為原點。人們可以通過原點去聯系到更多具備間接關系的第二、第三人脈等,這是關系社交的起點。但有時候就算再熟悉不過的人也會有不可言說的話語,更何況面對自己并不熟悉的第二人脈。
在關系鏈的限制下,一個人的關系社交并不能無限延伸。但興趣社交則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在無需彼此認識的條件下,能夠快速拓展人們社交的深度與廣度。基于關系鏈延伸后的弱聯系,與基于興趣愛好的強聯系最終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社交維度。
因此一個性格孤僻且缺少朋友的宅男,想通過關系社交來解決社交需求顯然不現實,這種基于熟人產生的關系鏈也無法解決人們內心中的某種空缺,這是關系社交的弱點,也是興趣社交的優勢。
興趣是小眾的共識
說到興趣社交,很多人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陌生人面前談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時,我們往往會簡單幾句介紹便草草收場。這是因為人們對于自我的興趣認識并不到位,真正的興趣并不是旅游、動漫、運動、攝影這樣的大類,而是這些大類中十分細小的一個分支。
例如現在很多人愛好旅游,可關于“旅游”這樣的寬泛興趣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它包含了太多要素,以至于討論的話題根本沒有重點,當這些隔靴搔癢的信息就像隨風飄揚的粉塵時,吸得太多你也會感到不適。我們認為對旅游的真正感興趣的人應該聚焦在更小的點上,他應該是旅游中喜歡盤山騎行的背包客,也可以是喜歡前往危險地域的冒險者。
真正的興趣社交是有門檻的,就像在小眾的二次元文化中,如果你沒有充分了解二次元文化,你很難法適應里面的交流和氛圍,但對于喜愛二次元的人來說,小眾的意義即是無需外界認同,同時難被外界文化侵蝕。在目前互聯網快速更迭的環境下,擁有難以侵蝕的小眾文化底蘊是興趣社交能夠大膽擁抱變化的底氣所在。
興趣是亞文化的驅動力
興趣本來就屬于小范圍的,但這個小范圍如果僅僅是幾十個人甚至幾百人參與,無法影響到更大范圍,這樣的興趣社交是很難發展起來。
因此,小眾是興趣社交的底蘊,但發展卻要靠那些可以形成亞文化的興趣爆發點。就像人們在ACG評論區發展而來的彈幕文化;洗剪吹夸張發型所形成的非主流文化;芙蓉姐姐、鳳姐等人形成的審丑文化等,這些都是由小眾而引發的亞文化現象之一。社交平臺無法判斷哪一種小眾興趣會突然發展壯大,成為一種亞文化甚至發展成一種新興的產業。但社交平臺要做的就是成為這類文化的孵化器,讓小眾興趣能夠在平臺中得到保存與發展。
亞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世界各國有關亞文化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腦洞、視覺系、叛逆、非主流……當你不再給90后或者任何群體貼上標簽時,你就能理解“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這句話背后的真正含義。
最后
試想一下在現實中的社交場景,我們是喜歡在人多口雜的廣場中交流,還是在兩人獨處的包廂中私聊?目前的百度貼吧和豆瓣小組,雖然通過標簽與內容聚集到一群小眾愛好者,可由于內容更新與交流反饋的不及時,我們難以擁有在現實中那樣直觀的感受。
完美的興趣交流體驗是未來社交平臺的發展方向,它除了要擁有小眾的興趣基因來培養社交深度之外,還需要內在的亞文化驅動以及具備足夠“輕”的屬性。它不需要太多花哨的功能,只要使用起來十分簡單方便,讓人能夠很好地沉浸在私密的興趣交流中即可。
讓我們回到文章的開篇,回到這個看臉的社會中來。在感受興趣社交為改變社交現狀而努力的同時,我們發現興趣其實和戀愛一樣,是一種細膩的感情。
本文系@人言(公眾號:renyanapp)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有一個興趣社交APP 叫 心跳 興趣標簽細分了10萬多條 足夠細致
上個月宣布停更 能不能總結一些這個興趣社交嘗試的失敗點?
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