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3年之癢,行業將迎大變局?
知識付費,自2016年就一直處于風口浪尖,毀譽參半,這個行業的下半場究竟會如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知識付費行業最近又有了強烈的存在感,原因在于網傳將嚴打知識付費行業亂象問題的通知鬧得有鼻子有眼,沸沸揚揚。
其中關于課程封面、簡介、詳情、文章都不能出現受益者反饋、名人或者機構協會背書、公眾號留言等廣告內容的部分,在業內引發了一場地震。
圖片來自朋友圈
果醬妹向多方核實,得到的結果都是只收到上述圖片中的消息,但未找到來自官方的信息源。
盡管對于消息的真實性眾說紛紜,但草木皆兵的從業者們已經陸續著手清理自家產品中不合規的部分,什么名人背書、學員反饋、大咖推薦都在列,生怕無意中踩了紅線全軍覆沒。他們說,“知識付費遇寒冬了。”
圖片來自朋友圈
事情發展至此,大家關心的已經不是傳聞的真假,而是自己有沒有違規的隱患了。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點端倪,知識付費行業在風平浪靜時一派繁榮景象背后,似乎確實亂象叢生,暴風雨來臨時就能淋濕一片人。
一、知識付費行業到底生了什么“病”?
盡管上圖中《關于工商局開始依法嚴打知識付費行業亂象問題的通知》仍未能證實是否為官方發布的信息,但就像里面提到的,在《廣告法》第二十四條關于教育、培訓的廣告內容上就有明確規定:
第二十四條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含有下列內容:(一)對升學、通過考試、獲得學位學歷或者合格證書,或者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關考試機構或者其工作人員、考試命題人員參與教育、培訓;
(三)利用科研單位、學術機構、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在日常接觸的各種新媒體課程中可以看到,“教你如何月薪10萬”、“X位大咖強烈推薦”,以及各種學員的反饋或留言推薦截圖,甚至有部分課程會向用戶承諾課程效果……
無疑,這種背書宣傳幾乎是現在知識付費行業的默認共識,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用戶的消費動力正是來源于這種廣告宣傳的煽動性。
但嚴格來說,這些行為都是在違反《廣告法》的邊緣試探。如果過分夸大課程效果,很容易就涉嫌“虛假宣傳”。
除此之外,目前的知識付費行業還存在不少弊?。?/p>
1. 內容粗制濫造,同質化泛濫
當羅振宇提出“知識付費”這個概念的時候,人們是欣喜的,可以節約本就不充裕的時間,碎片化地學習更多的技能,為知識付費的初衷更是無可厚非。但人們似乎忘記了,當知識成為商品,就避免不了具有商品的特性,商品用于銷售,最終是要獲利的。
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無非是提高售價或是壓縮成本兩個方法。在競爭無比激烈的知識付費行業,價格戰也是存在的,高價很難多銷。于是運營者只能盡量壓縮成本,名師太貴,于是部分沒有資質的人也可以經過一番文案、海報的包裝,分分鐘也能變成“大師”。
連所謂“大師”都不想請的課程制作者,復制粘貼他人課程,甚至隨手剪輯某段名人演講就直接上線售賣,都是“壓縮成本”的手段。
這些都在漸漸消耗掉用戶對知識付費的熱情和欲望。如此折騰下來,內容是根本的知識付費行業變得烏煙瘴氣就有因可循了。
2. 誘導分享,制造焦慮
如今的知識付費行業之所以會令人詬病,除卻內容不能滿足需求,讓用戶感覺受騙之外,現在的課程動不動就要求分享朋友圈或者群組,在公共空間日日打卡,讓其他用戶產生“自己之外的人都在努力”的既視感,本意或許是宣傳拉新,但制造了焦慮氛圍也是事實。
5月13日,微信發布《關于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表示有公眾號、App等主體利誘微信用戶分享其鏈接或二維碼圖片到朋友圈打卡,影響用戶體驗,作違規處理。同時表示此后一經發現,將會采取階梯式處理機制。
《關于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如今的知識付費行業或許是從內部開始顯出頹勢的,走到今天亂象叢生的境況,或許也是該到轉折點的時候了。
二、知識付費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知識付費”這個名詞定義的興起只是在2016年。那個公認的知識付費元年伊始,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上侃侃而談,讓“知識付費”迅速躋身新貴行業,并在下半年成為眾人趨之若鶩的風口。
當知識變為產品以實現商業價值時,無數商人聞風而動。
- 2016年3月,騰訊眾創空間孵化的“千聊”上線,2017年獲千萬美金A+輪融資;
- 2016年5月,羅輯思維的“得到APP”上線;
- 2016年5月14日,知乎推出“知乎Live”;
- 2016年5月15日,“分答”上線,2018年2月更名為“在行一點”;
- 2016年6月,“荔枝微課”上線,2017年4月獲千萬美金A輪融資;
- 2016年12月,“小鵝通”上線;
- 2017年3月7日,豆瓣上線“豆瓣時間”。
甚至馬化騰也曾一度表示,微信公眾號正加快上線付費訂閱。但目前在公眾號媒體領域,常見的知識付費主要形式為付費課程。比較成功的案例有“十點讀書”“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等為數不多的公眾號。
顯然,羅振宇打開一個口子之后,知識付費行業在三年間發展得如火如荼,簡直是速度160邁地跑了起來。人們似乎一致認為知識付費行業遍地是黃金,只要入局就能賺個盆滿缽滿,在這種近乎瘋狂的野蠻生長中,這個行業意料之中地開始出現病態,甚至有人說“年輕人迷信知識付費=老年人買權健”。
三、知識付費行業進入寒冬了嗎?
行文至此,“知識付費進入寒冬了嗎?”這個問題可以在這里簡單討論一下。
不可否認,隨著用戶對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知識付費到如今也出現了復購率低、完課率低、使用時長低的“三低”現象。
微果醬老黃曾經提到過,知識付費的瓶頸正是內容無法實物化,從而無法在零售渠道形成標準化、市場化的產業規模,知識付費作為新興的內容商業模式陷入課程荒,而線上教育付費正在蓬勃發展,所以“沒有知識付費,只有教育付費。”
盡管如此,果醬妹認為關于知識付費的寒冬,目前答案應該還是否定的,從兩個方面來說說原因。
從主觀方面看,人類對于知識的追求本能是不會停止的,按照《進化論》的原則,與生俱來的競爭意識也會推動人們不斷提高自己,以避免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中掉隊。
在這種需求和現代時間不斷被擠壓的現實矛盾中,知識付費無疑能在一定程度緩解這種情況,哪怕只是給予用戶一種心理上的安慰,但對于人的精神力來說是有效的。
從客觀方面看,知識付費行業如同其他任何行業一樣,都是從野蠻生長時期發展而來的,這當然會帶來弊病,但屬正常。這個行業依舊有自己的目標受眾群體,這個群體在不斷流失的同時,也在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所以行業仍有活力。
此外,知識付費其實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為知識付費的慣例自古就有,只是承載的媒介在不斷變化,書籍、音頻、視頻等等,這個潮流還會一直發展下去,未來也是載體的更新而已?;蛟S會如艾瑞咨詢曾預測的,至2020年,知識付費產業規模將達到235億元。
此時的知識付費行業正處于轉型時期,這是突破行業天花板的必經階段。果醬妹在觀察多個行業頭部的成功案例之后,稍微預測了一下未來的發展趨勢:
1. 監管將會越來越嚴
當行業的亂象堆積到一定程度,必然會迎來一場大型的監管風暴,讓行業進行一次大篩選,以輕裝簡行,走得更遠。因此,知識付費行業在關鍵的轉型期,未來面對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格,方方面面慢慢規范,在法律法規紅線邊緣試探的內容將會越來越難過,文章開頭的嚴打通知或許并非空穴來風。
2. 催生新形態
如今的知識付費行業還是以課程為主,但正如上文討論過的,知識付費的載體并不止如此,因此隨著發展,行業必定是要催生新形態的,比如從線上到線下的轉變,由單人IP到組織社群的運營。
舉兩個例子:
A. “十點讀書”以內容見長,用戶百萬,流水過億,幾乎到達行業天花板,隨后,林少掉頭轉向線下,“十點書店”在去年11月落地,試業三天客流20000+,現場注冊會員數達到3000+;
B. 早在2013年就成立的“樊登讀書會”,借助互聯網推廣社群讀書方式,用戶數百萬,營收過億,在線下開出200家樊登書店和不少的無人書店。
這種由線上轉向線下、加上社群輔助運營的方式或許會成為知識付費行業的新思路。
當年蜂擁而入的巨頭們如今正在努力和“知識付費”概念撇清關系,羅振宇稱羅輯思維做的是“知識服務”,毋庸置疑,知識付費行業正在經歷陣痛的轉型期,未來或許不再遍地是黃金,但知識作為商品的價值依舊巨大,變現方式才是接下來思考的關鍵。
作者:陳出木,公眾號:微果醬(ID:wjam123456)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VOrLX8MnCha_oPcUgdixgQ
本文由@陳出木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最近接觸到的知識星球,感覺也是知識付費轉型的突破口,強調針對性服務與高質量的社群討論氛圍。
知識星球可以理解為付費版貼吧。我進的星球發現很多人可能剛進來活躍一下然后就沉默了,而且這個還是一個大咖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