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吧之后,興趣社交為何再無能打的選手?
垂直社交領域最后的機會,誰能成為移動時代的貼吧?
“即刻更新了,這是一條艱難但是更有野心的社交之路?!?/p>
7月份即刻6.0版本的更新后,《產品思維》一書作者劉飛這樣評價。作為PC時代最火的貼吧過后,還算能打的興趣社區產品,即刻也想搶占移動時代,興趣社交這片廣袤的市場。
但即刻興趣社交這條路,走的并不順暢。
從2015年3月即刻App上線,到2018年12月原有”主題“升級為”圈子“,并陸續新增了“群聊”和“話題”功能;再到這次將圈子放到首頁,常用的動態廣場位置變隱蔽,很多即友表示這次更新,徹底將即刻的資訊聚合App定位改為興趣社交,完全不會用了。
即刻曾成功打造了UGC社區的內容氛圍,不過在向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互聯網興趣群體聚集地發展的路上,即刻距離成為移動時代的貼吧仍有距離。今天貼吧總計擁有15億注冊用戶,2200萬興趣吧。當然貼吧的移動升級不甚成功,空出來移動興趣社交機遇,這也是即刻不斷改版和升級的原因所在。
很多人會有疑問,移動時代誕生了微信、陌陌、脈脈等成功社交產品,興趣社交領域也出現了即刻和飛聊等博人眼球的產品,但是為何始終沒有產生此領域的王者?為何貼吧過后,興趣社交再無能打的選手?
關鍵詞打造出的興趣王國
實際上,興趣社交領域一直熱鬧非凡,誕生了豆瓣、微博、知乎、即刻、興趣部落等知名產品,但最早的貼吧仍是最成功的產品,也是百度用戶數最多的內容社交產品。
貼吧的成功,離不開百度產品靈魂人物俞軍。這位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等產品背后的核心設計人物,在一次搜索日志時,發現很多人都在搜索同一關鍵詞。于是,設想把這些有共同興趣的人都聚在一起,以關鍵詞構建內容社區,貼吧因此成為興趣社交最早的產品之一。
2003年12月3日,貼吧正式上線。搜索導流的興趣社區時代來臨,任何用戶可以就任何關鍵詞創建貼吧,撰寫相關信息,而其他人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找到它們。這一模式將相同興趣的人,迅速聚集到一起。
貼吧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也在不斷增加社交功能。
比如:在2006年12月30日,百度圈子功能正式上線,這個社群功能為貼吧用戶增加了即時交流能力。后來將校園類貼吧升級為“貼吧校友錄”模式,并在2009年上線i貼吧SNS產品。2012年06月07日,貼吧個人主頁上線,貼吧社交網絡化逐漸成型。
貼吧構建了依托興趣打造的社交王國,這里產出了眾多爆款內容,也是貼吧能夠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貼吧第一次形成聲量的活動,是2005年湖南電視臺選秀節目《超級女聲》的粉絲拉票活動。無數粉絲涌入貼吧,為選手拉票、組織線上線下活動。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粉絲草根造星運動,“參與即生產”的互聯網進入web2.0時代,日后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文化在貼吧生產、發酵,最終在整個互聯網形成廣泛傳播。
后續貼吧逐漸形成了互聯網流行文化的發源地,比如:最早在2009年,網友在魔獸世界吧發貼《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超過1.7萬網友參與回貼,成為網友最常用的網絡用語。
諸如:“元芳你怎么看”、“屌絲(思)男女”、“高富帥”、“白富美”、等網絡熱詞,這些流傳至今的網絡用戶,都是出在百度貼吧,百度貼吧也成為“網絡草根文化”的孕育地。
眾多興趣社交產品試錯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貼吧余威仍在,但轉型緩慢也影響了其發展前景。此時,各種興趣社交產品搶占市場,但至今仍未決出勝負。
先是在2014年10月上線的豆瓣APP,次年3月上線了“豆瓣小組”。在曾經貼吧優勢的電影、小說、娛樂領域,豆瓣獲得了一定用戶。但因為社區調性偏窄和慢公司文化,都注定豆瓣無法成為下一個貼吧。
2016年2月,原手Q“興趣部落”以獨立APP形式上線;興趣部落產品形態很類似貼吧,不過是嵌入在用戶數量巨大的QQ里面,QQ年輕態的用戶畫像,也幫助興趣部落在游戲和娛樂等領域突圍。但獨立APP的興趣部落,失去QQ流量導入后,并沒有掀起大風浪。
興趣社交領域也不乏創業者入局,其中較為有名的是2018年6月上線的一罐APP,在情緒罐頭等基礎功能上,一罐陸續新增了“閃聊”和“即興群聊”等功能。筆者在《匿名社交,戰事永難?!?/a>一文中,曾詳細描述了一罐的“猝死”過程,這里就不展開聊。
最近上線的較有聲量的產品,是2019年5月今日頭條推出的飛聊APP。相比今日頭條推出的B端協作工具Lark,上線即獲得較好的口碑,這款產品被評論為“微信+貼吧+即刻”的組合體,大雜燴式的功能組合,讓人直呼看不懂。
興趣社交領域最近一個攪局者,是2019年6月上線的騰訊系小程序“和群”。和群借助微信巨大的用戶群體,以無需下載的小程序為載體,附加基于LBS興趣交友功能,看起來具備火起來的條件。
但上線短短一個月就已經無法搜到這款產品,筆者咨詢騰訊內部朋友后,才發現這款產品已經更名“和云”。而搜下這款產品,過去高達近10次的更名記錄,才明白這不過是一款碰運氣的產品。
和群產品截圖
興趣社交平靜的水面下 ,還有一眾諸如相看、0305等未能掀起波瀾的產品。所以,興趣社交雖被譽為社交的最后機會,但眾多探索者,依舊沒有打造一款大成的產品。
其實移動時代,讓社交產品具備更多可玩性。比如基于LBS和AI技術打造的功能,無疑讓社交產品增加了更多趣味性。但是貼吧過后,無論是興趣部落、飛聊還是一罐,都還沒有一統興趣社交的江湖。
興趣社交的突圍點
盡管興趣社交前路艱難,不過相信依舊會有人踏上征程。
因為綜合來看:熟人社交有微信,一年上百億的社交廣告收入令人垂誕;陌生人社交領域有陌陌(收購探探),目前市值已經高達71億美元;職場社交領域有脈脈,坊間估值也達到20億美元;興趣社交市場應該大于職場社交、小于陌生人社交,數十億美元的機會是大家都不想錯過的原因。
友來網創始人魏磊算是興趣社交領域的長期觀察者,他也看好其中的機會,通過調研將興趣社交分為兩大場景:
“興趣社交屬于陌生人社交的范疇,陌生人社交講究利益,可以是物質利益或者精神利益。物質利益典型的諸如約炮、運動、旅游等需求,這類也是重點監管和很難破冰建立信任關系的領域。另一類的精神利益,典型的場景諸如在線分享、傾訴等。”
無論押注興趣社交哪種場景,核心都考驗能否為用戶提供有吸引力的內容。“如果僅僅是將用戶聚集在一起,方便彼此交流、生產少量有價值的內容,則難免吸引力不足,無法長期留住用戶。”產生有價值的內容也是最難的部分,友來小程序討巧的是,產品設計偏重幫助用戶撮合服務。至于內容的持續產生和輸出,暫時依賴社群維系。未完成開發的友來,也沒想好內容社區模式。
可以說內容社區+群聊的模式,幾乎被所有的興趣社交產品采用。但是社群和社區的內容打通卻是個難題,社區難以轉化成為社群,興趣社群也無法沉淀內容到社區,這是興趣社交產品在設計環節,始終難以突破的地方。
其實這方面國外的社交產品有可取之處,包括Slack、Discord等產品,主流交流模式都是頻道而非社群,開放的頻道有利于用戶的涌入和內容留存,相對封閉的社群則很難控制聊天水化趨勢。雖然騰訊和群等很多產品也采用頻道模式,但是并沒有進一步設計,頻道內容加精選到社區的跳轉體系,導致頻道的優勢并沒有體現出來。
Discord產品截圖
另一方面,制造群體參與感和產出現象級文化,也是興趣社交成功的必要因素。貼吧這方面是曾經的典型,在制造群體參與感方面,無論是早期接力為汶川地震祈福,還是后來的海濤跪拜權志龍事件中的爆吧行動,無數互聯網青年,以網絡行動表達了他們意志。
同時貼吧也創造了很多現象級文化。其中屌絲文化的起源地就是百度貼吧李毅吧,近期李毅吧2017年以前的帖子都不可見,引發大家對李毅吧過往的懷念。作為貼吧最大的吧,李毅吧曾被譽為“百度盧浮宮”,網易新聞、GQ等都曾以大型專題全面報道李毅吧。今天的興趣社交產品能夠激起大家的關注已屬不易,妄論制造流行文化現象。
當下興趣社交產品的發展困境,除了自身產品設計和社區/社群內容運營乏力外,還面臨短視頻/直播的全面分流。用戶注意力被大量搶走,參與的熱情也大為降低。
不過即刻和飛聊等一眾興趣社交產品還在路上,他們能找到未來的發展前路嗎?
作者:楊業擘,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本文由 @Tech 星球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目前這幾家社交產品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