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智慧校園的神秘面紗:概念與背景篇
本文筆者將從宏觀層面來與大家講述智慧校園的概念定義、發展背景、面臨的挑戰,以及總體的建設架構,enjoy~
筆者查閱了諸多資料,發現關于“智慧校園”方面的內容少之又少。相信也有不少小伙伴是身處于校園信息化領域的,那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吧!
概念
我們先來看一下某度上面,智慧校園是如何定義的: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這個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strong>
讀完以后什么感覺?是不是需要感慨一下,這究竟是什么鬼。
別急,可能這個概念的創始人,也覺得大家不理解,然后又總結了一句:“簡而言之,要做一個安全、穩定、環保、節能的校園!”
嗯,怎么樣,是不是這幾個詞語都理解,然后心中一萬只馬奔騰而過。
客觀您別急,我們接下來就開始抽絲剝繭,庖丁解牛,來一步步地揭開智慧校園的神秘面紗。
1. 物聯網
概念中,我們先來看第一個關鍵詞:物聯網。
其實,物聯網并沒有那么高大上或者遙不可及,恰恰相反,物聯網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
不信,您接著看物聯網在智慧校園中應用場景:
- 通過物聯網系統,教師可以遠程控制各種教學設備開關運行。系統可以按照學校的課程表提前打開教室的所有設備,自動顯示上課的有關信息。實現學校教學設備的自動化控制。
- 通過物聯網,系統能夠自動診斷各教室的設備故障情況,支持移動終端遠程診斷,便于教師提前調配上課教室,防止教師和學生到了教室,由于設備故障而影響正常上課。
- 通過物聯網,可以對各教室設備、校園各場所實現24小時監控管理。確保學校財產的安全。
- 通過物聯網,學校領導能遠程觀看各教室的上課情況;教師也可以課后觀看自己的上課情況,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管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 通過物聯網的云平臺,有利于遠程教學的實施,可以同時支持許多學生遠程參與課堂教學。
好了,看完這些實際的應用場景,是不是對于智慧校園概念的前半句話有些感覺了呢?
2. 應用服務系統
我們接著來看概念中的第二個關鍵詞:應用服務系統。
從業務的性質來說,校園的應用服務系統,可以分為六大類:
- 協同辦公系統
- 人力資源系統
- 教學管理系統
- 科研管理系統
- 資產管理系統
- 財務管理系統
這些系統在校園中,最初是以什么樣的形態存在的呢?
“信息孤島”這個詞語,想必大家伙應該都有所耳聞。正是因為校園中存在著這么一個個的信息孤島。所以,我們才會對智慧校園有著這樣的設想: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應用與服務領域,實現互聯和協作——即概念中所提的,充分融合。
3. 藍圖
經過以上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于智慧校園有一個初步概念了呢?
那好,我們再來看一下,智慧校園建成以后,究竟是一個什么樣子呢。
這幅藍圖描繪的是: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
背景
以史為鑒,方知興替!我們再來看一看校園信息化的前世今生。
國內高校信息化發展的歷程也就十幾載,我們可將其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習與探索階段
核心需求:以信息化手段,替代繁重的手工勞動。
達成目標:該階段只是做到了對于數據的管理。
建設內容:這期間,涌現出如電子閱卷、成績管理、教學質量分析等單機桌面系統。
第二階段:推廣應用階段
核心需求:在部門內實現局部的自動化、流程化。
達成目標:該階段開始進行數據整合。
建設內容:圖書管理系統、教務系統、招生系統等C/S架構系統。
第三階段:業務治理階段
核心需求:籌劃校園一站式服務和跨部門的流程建設。
達成目標:該階段可以實現信息協同。
建設內容:如學生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及一站式服務大廳,跨業務部門的數字迎新管理系統、電子注冊系統、畢業電子離校管理系統等。
第四階段:戰略支撐階段
新一代的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建設與規劃,正在從如何有效支撐高校核心業務發展戰略角度出發,自頂向下做全方位整體設計。這一發展趨勢已經成為國內外一流高校探討的最為前衛的話題。
階段目標:規劃與建設具有戰略支撐目標的一體化業務應用和決策性業務應用平臺,以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提升內部教學和科研運維能力。
挑戰
好了,我們看完了校園信息化的前世今生,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目前校園信息化面臨著哪些方面的問題與挑戰吧。
我們從受眾的角度進行分析,校園信息化的直接受眾,我們將其分為以下四類人群:學生;老師;信息化管理人員;領導。
1. 學生面臨的問題
1)現有應用重管理輕服務現象嚴重,為學生提供的信息服務不夠全面。
業務部門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主要解決部門內部的流程及管理數據的積累,疏忽了學生的學習服務、生活服務。為學生提供管理服務的各個流程、所提供的信息被業務單元切分,相互割裂,應用系統未能遵循統一的規范和技術規格使得應用集成整合的難度加大。
2)多重身份和密碼體系,多重登陸界面,使用方便性不夠。
現有的校園網上面向全校學生訪問的系統,各自維護和管理自己的用戶信息。用戶在訪問不同的系統時,不僅需要輸入不同的訪問網址,而且還需要記憶不同的用戶名/密碼。同時,多個系統存在多套訪問頁面,且界面風格各異,用戶無法通過終端界面統一獲取已有的各類信息及服務,當各類應用新增和更新時也無法獲知,這些現狀給用戶的使用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2. 老師面臨的問題
1)缺乏數據標準,系統之間數據難以共享,各部門的協作業務處理困難。
部門在進行本單位信息化建設時,均是立足于解決本部門工作的需要。各個系統都是于不同的時間,采取不同的標準和數據庫,系統間彼此獨立,各自為政,從而形成了校園網上一個個“信息孤島”,信息和資源無法實現高效共享,也造成了信息的重復管理,數據無法實時更新。
同一個類別的數據在一個系統上也許已經更新,但是在另一個系統里卻沒有變化,源數據獲取困難,各部門需要其他部門分管的數據時甚至還有賴于電話、Excel文檔、人工拷盤甚至是紙質介質等低效率的方式。
2)各個業務系統對相同的數據重復管理,效率低下
行政辦公人員在多套系統中需要對相同的數據進行重復的管理,浪費了人力成本。同時,由于數據多源頭管理,權責不清,造成數據的混亂和錯誤,當需要進行數據統計時,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校對和整理工作,嚴重影響了業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對上層應用造成了障礙。
3. 信息管理人員面臨的問題
1)缺少統一的技術體系標準及詳細的整體建設規劃,不利于長期發展。
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業務系統由各個部門主導完成,缺少技術及功能的長期規劃,主要解決當期的、局部的需求滿足,各部門獨立建設、獨立維護,沒有形成統一管理。有的甚至造成系統的重復建設,不利學校信息化的長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2)業務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模式不統一,更新維護困難。
系統的開發平臺、數據庫和運行環境千差萬別,沒有明確的技術規范和要求。
隨著校園網上應用和資源越來越多,應用缺乏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技術升級存在風險,從而也帶來業務系統維護成本不斷增加的問題。
4. 領導面臨的問題
1)已有數據質量差,給全局性的數據統計與查詢造成障礙。
對同一個數據,由于重復錄入、錄入時的差錯和統計標準不統一,由不同的系統提供就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各個系統提供的統計數據不完全一致,數據質量低下,使得學校無法通過現有的系統獲取學校真實的全局統計數據。
例如:學生生源情況、學費繳納情況、全校教職工比例情況、各部門科研經費情況等。
2)對歷史數據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做得不夠,無法進行科學決策。
目前學校使用的大多軟件局限于查詢、統計、打印報表等事務性處理,具有輔助決策分析功能的不多。學校在辦學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原始數據,這些原始數據亟需按主題進行收集整理,構建數據倉庫系統加以充分利用。
總體架構
好了,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對于學校的業務,我們或多或少地都能夠感同身受一些吧。那么,基于以上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建立智慧校園呢?
針對以上的問題與挑戰,國家搭建的智慧校園框架,如上所示。
對于智慧校園的建設,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課題了。我們今天先從宏觀層面談一下,什么是智慧校園,以及建立智慧校園的背景。關于建設方面的內容,筆者也不敢妄談。今天先拋出個整體架構的引子吧,待到筆者進一步研究與整理以后,再與大家繼續分享。
結語
我是曉莊同學,以上內容,只是筆者整合了各方面的資源,再加上自己的理解,進行的歸納,希望能夠對于大家有所幫助。
以自己的一個觀點結尾吧:對于知識,我一直秉持著一個觀點,即Remixing!在這個時代,沒有什么是全新的,我們都在享受著一場重混盛宴—《必然》。
本文由 @曉莊同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請教一下,發展歷程的四個階段,是否有具體的依據?比如國家政策等?
其實對于智慧校園還有一個關鍵詞是:大數據分析。想到這個看了一下文章發表時間,嘻嘻~但各大廠商宣傳的大數據分析幾乎都是空有其表。前幾天還去參加重慶教育會展,感覺都是外行人看著高深
其實面臨問題,還可以添加一個角色“解決方案提供商商”
嘿嘿嘿,贊
智慧校園現狀基本上是官方提出要求,下面迎合要求。
你怎么把實話說出來了? ?
國家大方向,是我們的需求基準線~~~
但是搞這么多花里胡哨并沒有從根本解決教育的問題。
應用體系只是軟件開發,關鍵還是取決于底層設備能否支持各種協議、各種盒子進行數據獲取、下發指令等操作。校園都有成熟的硬件設備,如何在不更換這些設備的同時做到這些是最大的難題,也是物聯網市場難題。
看來這位客官必定有很深的研究了,受教受教~~~
現在也有很多公司在去解決之類的問題,比如考教統籌什么的,但是這中間還有一層比較陰暗的就是很多領導都會想著一來一去拿到錢
校園的服務主體應該是學生,而現在你說的大多都是去服務管理人員,而不是學生
筆者文中,將校園信息化的受眾進行分類,其中第一類就是學生。本篇文章,只是從宏觀建設層面進行論述的,而宏觀建設,基本上都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思路進行梳理。等到落地的微觀層面中,肯定會考慮各個受眾的具體需求的~~~并且筆者認為,四類受眾都是主體,只是學生這類人群數量最多~~
不能拋開業務層面去談服務主體,各個業務系統的服務對象都不一樣,例如辦公系統的服務主主體都是老師、領導
個人覺得物聯網的加入是打造智能校園,AI的介入才能打造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國家也只是提出了宏觀層面的框架,關于怎樣落地,這個有待驗證呀,物聯網、人工智能,5G時代,這些肯定都是避免不了的趨勢,有機會,我們共同見證一下吧~~~